ZKIZ Archives


【方舟評論】為何那麼多上市公司不賺錢

http://www.infzm.com/content/90248

近日,中國A股市場2469家上市公司的2012年財務報告均已公佈。有三個重要的現象:一個是2012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利潤只有19544億元,比2011年只增長了不到1%。當然,如果考慮到通脹和當年新上市公司的因素,可以斷言,2012年的真實利潤是負增長的。第二個是,金融企業只有52家,佔比不過2%,但是淨利潤為1.09萬億元,佔了一半多的江山。它們的利潤增速是2位數。第三個是,所繳稅收,據報導2012年也有2位數的增長,有17%的幅度。

直觀上,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最優秀的公司群體的整體盈利發生了重大惡化,但是稅負依然很沉重,利潤都流向了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業,它們被稱為「耍錢」的行業,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但卻拿走了大部分蛋糕。

人們會覺得很不合理。但是人們很少承認,這恰恰是中國經濟不斷反抗經濟週期自然調整的產物。文人化的經濟思維永遠不能直面最殘酷的現實,當經濟週期的負面能力開始起作用時,直接砸錢救市獲得喝彩,但卻忘記了給經濟結構帶來的陰影。

目前的經濟狀況證明,經濟資源的配置處於極其扭曲之中。2008年的「大救市」一直影響著現在。「大救市」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奠定未來一連串事件的一個基點。比如「大救市」突然性地提高了中國的信貸水平和M2(通常指流通中的現金+支票存款+轉賬信用卡存款+活期和定期儲蓄存款),鋪了很大的長期投資攤子,這些攤子要繼續運作下去,就會不斷要求新的更高層級的信貸增量,如果沒有這麼大的增量,那麼攤子就會資金流斷裂,變成壞賬。所以,銀行必須不斷地對這些項目進行投資,大資金量帶來大的利息流,在最初幾年,銀行看上去風光無限。

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那麼多上市公司不賺錢的原因。大量的錢投在長期的、不可測的項目上(例如「鐵公基」),而這些項目的即時盈利能力是很弱的,因為它們必須經歷過投入期之後,利潤流才會上升並變得穩定。而且,有些投資項目並非出自對市場需求的反饋,而是混合了強烈的政績驅動,未來獲取利潤的風險更大。所以我們看到,上市公司的鐵路、機械等板塊的盈利能力都令人悲嘆。

中國的經濟資源的扭曲表現在,大量投資位於上游——鋼鐵、石化、電力等等,下游資源流入日漸枯竭,以農產品為代表的生活物資價格昂貴,通脹日益高漲。

這又被稱為「生產高度迂迴化」過程。這是龐巴維克的創造:好比一個人用鋤頭生產小麥製造面包,這是一個直接的過程,但該人先辛苦攢N年的面包(轉化為貨幣),去購買設備,再用設備去製造拖拉機,然後利用拖拉機去高效率地生產小麥,製造面包。這是一個生產鏈條拉長的過程,並且伴隨著攢N年面包的忍欲(低利率)、大規模的資本品購買(投資),最終利用拖拉機(更高的生產效率工具)的規模效應來生產面包,以及他在這個過程中還能有面包吃。

這個過程中,最可怕的是沒有足夠的面包流支撐,因為它的基礎是攢N年面包用於投資後,又要等N年才能生產新的面包。如果支撐力不足,那麼面包一定是漲價的,這意味著,市場上因為「生產迂迴」過程,導致人們過度忍欲。政府不斷用低利率方式來鼓勵忍欲,面包價格卻不斷上漲,通脹勢頭可怕。

政府現在不斷呼籲要「控制經濟槓桿率」,宏觀經濟學上的去槓桿化,其實是不準確的,在奧地利學派中應當叫「去迂迴化」,或者恢復「生產的時間理性分配」:你必須要恢復投資產生的收益流和負債成本流之間的匹配性,如果達不到,就必須要降低生產的迂迴性。

所以,政策層面的含義異常簡單。中國經濟不能再被2008年的「大救市」製造的負面效應牽著走,應當容忍經濟週期的自然調整,減少政府通過稅收和信貸的直接參與,轉變到市場的邏輯上來,即使調整得非常慘烈,也比繼續扭曲資源配置要好多了。

我們還是要提醒,相比利潤,稅收的增長太過「耀眼」。稅收過重對經濟的復甦沒有益處。對已經收上來的稅,政府應當將更多財政開支放在民生和失業保障上面,建立經濟突然下降的社會安全網,而不是為了一些表面的失業率數字和GDP數字來重複過去糟糕的陷阱般的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