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雅虎之殤:走向末路的昔日猛虎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303/t20130320_420571.htm

  1994年,大名鼎鼎的雅虎由美籍華人楊致遠和他在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同學戴維·費羅(David Filo)在硅谷創立。它最初只是一個引導互聯網用戶訪問各類流行網頁的目錄。因為目錄極受用戶歡迎,楊致遠和費羅決定退學成立公司以把握商機,從此開始了他們的雅虎傳奇。上世紀90年代後期,雅虎飛速發展,在目錄的基礎上逐步加入搜索、電郵、新聞和娛樂等功能,最終演變成為一個綜合性的門戶網站。2000年初,雅虎進入其黃金時代,成為互聯網領域無可爭議的霸主,股價曾一度高達120美元,輝煌一時。楊致遠也因此名震天下,成為全球華人的楷模。

  

  但也從那時起,雅虎開始顯露疲態。2001年,互聯網泡沫的破碎使其遭受重挫,股價一路狂跌至4美元。其後,雖然雅虎積極尋求復興,也確有短期的良好成長勢頭,但總體表現一路下滑。2011年,雅虎在其曾佔絕對優勢的顯示廣告領域被Facebook首次反超,而在增長迅速的搜索類廣告領域,又被谷歌遠遠拋在了後面。近幾年,雅虎的股價一直在10-20美元之間徘徊,頻繁換帥也難挽頹勢。

  

  即便幾經滄桑,今天的雅虎仍是互聯網巨人,2012年實現利潤40億美元,按其全球14000名員工計算,人均創利28.57萬美元;雖有來自谷歌、Facebook等企業的強大挑戰,仍保有了全球每月7億人次的瀏覽量。2012年7月,谷歌的女強人瑪麗莎·梅爾(Marissa Meyer)開始執掌雅虎帥旗。梅爾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雅虎在其帶領下似乎能夠如當年一度衰落的IBM和蘋果一樣重振雄風。但事實上,已是外強中乾的雅虎正在走向末路。

  

  小富即安未立高遠之志

  

  雅虎由盛轉衰的原因很多,業界對此也有諸多解讀,但都未切中要害。從戰略層面來看,其衰落的最關鍵原因是從創立伊始就沒有立下高遠的志向。雖然楊致遠和費羅出身於斯坦福大學聲名卓著的電子工程系,又創業於全球高科技中心硅谷,但令人不解的是,擁有雄厚技術背景的二人從未把雅虎視為一家高科技企業,而一直將其定位於媒體。他們的最高理想就是把雅虎打造成一家能夠盈利的新時代媒體企業。這種平庸的志向直接注定了雅虎今天的沒落。

  

  硅谷傳奇人物楊致遠其實對技術沒有本質的興趣。他關心的是如何盡快讓雅虎從一家生機勃勃、創意無限的新創科技企業快速轉化成為一個西裝革履、表面光鮮的媒體企業。為達此目的,他在2001年高調聘請好萊塢資深高管、華納兄弟公司的特裡·賽邁爾(Terry Semel)執掌雅虎帥旗。這在硅谷所有高科技企業中絕無僅有,也可見楊致遠對高科技產業的本質沒有深刻的認識。更可惜的是,雖然賽邁爾出身於媒體行業,但其媒體理念早已過時。這位到雅虎任職前從未用過電郵的管理者所構想的理想媒體企業,仍是上世紀那種大雜全的模式,面面俱到卻又樣樣不精。

  

  雅虎輕視技術的一個原因,是它出名太早、成功太快。作為同時期第一家成功的互聯網公司,雅虎幾乎是一家獨大。被互聯網浪潮沖昏了頭腦的大小廣告客戶蜂擁而至,向雅虎過度支付巨額廣告費用。一時間,雅虎門庭若市、生意興隆。從某種意義上說,雅虎早期的興盛並非得益於強大的技術或優良的商業模式,只是受益於互聯網泡沫的膨脹而已。這種非理性的廣告投入成就了雅虎的一炮而紅,卻埋下了危險的種子。雅虎被虛假的繁榮沖昏了頭腦,小富即安、不思開拓,不注重技術上的提高,如廣告的精準定位等,只是一味地關注網站用戶流量的增大。其實,雅虎在把自身定義為門戶網站時就已扼殺了自己。

  

  輕易到手的繁華盛世讓雅虎喪失了對行業發展的清晰判斷,所以看不到搜索流量將遠比訪問流量更有價值。鮮為人知的是,早在1998年,雅虎一些管理人員就看到搜索將取代門戶而成為千百萬用戶進入互聯網世界的入口,從而建議楊致遠和費羅收購谷歌。但二人只看到搜索僅佔雅虎當時用戶流量的6%,而雅虎每月的增長速度高達10%,弱小的谷歌顯得微不足道。

  

  毫無疑問,他們當初對谷歌崛起的漠視直接導致了雅虎今天的困境。如果雅虎的兩位創始人以技術為導向,積極推動整體產業發展,就絕不會如此短視。在時刻都在發生技術創新的高科技產業,沒有對行業的前瞻力和以技術為核心的理念,必然將走向失敗。很難想像,身居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會輕視技術,但這就是令人不可思議的雅虎。

  

  應該令雅虎創始人汗顏的是,其斯坦福的校友佩奇和布林創立的谷歌就和雅虎截然不同。從創建伊始,佩奇和布林就雄心勃勃,不僅是讓企業盈利,更想利用尖端科技和創新改變世界。這就是谷歌多年來一直保持強大創新能力的根本所在。在此戰略之下,谷歌敢為人先、勇於開拓,不斷自我超越,其成長過程精彩紛呈,前路越走越光明。

  

  看一個企業的長遠,如同看人一樣。不但要看它的產品和技術,更要看它的立志和精神。志向平庸的企業注定平庸。立志直接決定一個企業的文化。對於任何企業而言,恰是這無形無相的文化決定它的成敗興衰。立志的高下決定了企業表現的高下。現今,比雅虎晚4年成立的谷歌市值高達1800億美元,十數倍於雅虎。科技企業可以改變世界,媒體公司只能描述世界。這就是谷歌和雅虎的區別。無論有多少人曾經讚譽過雅虎。真實的雅虎從來都不是也永遠不會是一個偉大的企業。這就是它衰落的真正原因。

  

  定位錯誤造成發展方向的迷失

  

  雅虎立志不高直接導致其定位錯誤,這恐怕是企業所能犯下的最嚴重的戰略失誤之一。雅虎一直定位模糊。脫胎於高科技企業的雅虎,靠軟件開發安身立命,卻堅稱自己為媒體企業,只是因為它不是靠賣軟件或服務而是靠賣廣告盈利。但同樣也依賴廣告實現盈利的谷歌,卻一直極其清晰地把自己定位為身居前沿的高科技企業。在雅虎,項目經理被莫名其妙地稱為製作人,他們也從不真正重視前沿軟件的開發。但公司員工的主體仍是軟件開發人員,這樣就讓雅虎成為一個既非媒體也非高科技公司的怪胎。


含糊的定位直接決定了雅虎的企業文化。谷歌、Facebook和當年的微軟都具有完全以軟件開發為核心的駭客文化。而在雅虎,軟件開發由所謂的製作人和設計師控制,軟件工程師只是實現其理念的工具,軟件開發由此成為一種無差異化的低能活動,而軟件工程師幾乎如同今日印度軟件工廠中那些不折不扣的軟件工人,其創造力幾乎被完全扼殺。在這樣的企業文化下,雅虎很早就喪失了創新能力,長期無法推出強有力的產品,而且就算收購技術一流的企業如Inktomi、 GeoCities和Flickr等,也很快將它們拖入行業末流。從這點上說,雅虎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扼殺精英的搖籃。

  

  因為雅虎輕技術輕創新,導致優秀的軟件工程師不斷離開。更可怕的是,和瘋狂網羅頂尖軟件人才的谷歌和Facebook不同,雅虎對這一最核心的資源卻抱著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因而,公司內充斥著二三流的軟件人員,導致其創新能力更加低下,形成惡性循環。沒有一流的軟件開發人才,就打造不出一流的軟件,無論投入多少人力物力都無濟於事。這種模糊而平庸的企業文化,讓雅虎早在1998年、僅有4歲時已顯得年邁力衰。相比之下,谷歌和Facebook的軟件工程師一有新的創意,就馬上躍躍欲試將它付諸實踐。

  

  沒有清晰的定位,除了創新乏力之外,也使得企業不可能有清晰的發展方向和戰略。2007年退位的賽邁爾錯誤地把雅虎打造成為一家傳統媒體企業的網絡版。雅虎旨在成為通才,於是乎其網頁內容繁雜臃腫、產品眾多,讓用戶困惑。所以,當谷歌清新簡潔的搜索器一推出,雅虎便迅速成為明日黃花。

  

  過去15年,雅虎幾經換帥,仍未找到一個清晰的發展方向,產品線寬廣,卻無一個拳頭產品。截至2009年,雅虎收購的企業多達56家,卻給它的戰略方向帶來更多的迷惑。與此同時,雅虎基本喪失了對行業發展的把握,首先放棄了已有相當基礎的搜索功能,在前景廣闊的移動平台和社交領域毫無作為。缺乏清晰的戰略方向也使得雅虎的決策龜速,一再錯失收購明星企業如YouTube和DoubleClick等的良機。

 

  董事會低效接連錯選總裁

  

  雅虎董事會的無效和低能更讓它雪上加霜。過去3年,雅虎共換了5位CEO,其混亂程度較惠普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董事會選中的每位CEO幾乎都只能讓人扼腕痛惜。在賽邁爾2007年黯然下台後,楊致遠曾如同喬布斯一樣臨危受命,但他短短一年的領導卻讓雅虎更加風雨飄搖,並直接造成微軟收購雅虎的失敗。其實,這次收購可能是雅虎投資人脫身的最後良機。其後的凱洛·巴茨(Carol Bartz)也是一個錯選,她主動放棄了雅虎的搜索功能,造成惡劣後果。其繼任者斯考特·湯普森(Scott Thompson)除了降低成本,別無良策。

  

  2012年下半年上任的新帥梅爾被認為是帶領雅虎復興的最大希望。但其實不然。雖然梅爾對雅虎的發展有清晰的理念,如收縮產品線,走專精路線,開發移動平台,重返搜索,同時大力網羅頂尖技術人才等,但戰略的實施需要有效的企業文化和高素質的團隊做保證,遺憾的是,目前雅虎兩者皆無。讓雅虎復興就如同逼著一頭臃腫緩慢的大像在高速旋轉的舞台上跳舞,無論它下一步邁向何方,都難以避免被顛覆的命運。在這種困局中,梅爾也回天乏術。

  

  人們常言失敗是成功之母。然則在高科技行業,成功往往是失敗之母。有多少曾經的王者因為滿足於過去的成功,漠視行業的變革和新興企業的挑戰,不思進取,不圖自我斷腕式的突破,最終被新技術浪潮淘汰。雅虎早期巨大成功恰恰是它滅亡的直接原因。當然,雅虎的沒落最終是因為它從未有高遠的志向,造成自身定位不清,進而步步出錯。它舊日的輝煌與其說是因為實力和科技,倒不如說是機遇和運氣。

  

  現今,雅虎的競爭對手太過強大,它自身又太過衰微。所以,復興的希望非常渺茫,如同惠普的惠特曼一樣,梅爾並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物,她們只可能把困境中的企業進一步帶向衰亡。雅虎的這出大戲已經快要收場。由此看來,頭頂光環的楊致遠不應是華人創業者的楷模。正相反,所有志在有為的華人企業家要深以雅虎的最終失勢為戒。(尹一丁/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