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黑馬:商業競爭不該使用政治手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510.html

i黑馬
導讀: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政協會議的提案(VIE結構治理、嚴格電商稅收)堪稱商業競爭動用政治籌碼的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前,還沒有什麼事件引發如此大的利益紛爭,而從這個角度看,倒十分有資本主義社會的影子,政治籌碼開始成為利益的代言,這多多少少讓我們感到有些尷尬。總覺得還是國計民生好一點,這樣是不是太赤裸裸的資本化了,隨時讓人受不了啊。

蘇寧的發難

政協會議一開始,張近東幾份電商提案就引發軒然大波,直指對手淘寶和京東:1、C2C中存在假冒、侵權、非稅銷售、B2C燒錢;2、指責電商企業的VIE模式,境外資本遙控,給國內零售及經濟安全帶來隱患,還呼籲對電商徵稅。

張近東表示,淘寶一萬億規模平攤到700萬賣家,一家年收入僅十幾萬。「如果這一萬億有10%的純利潤,很多人工資還不如農民工一年收入,這是社會進步麼?相反,建立一個平台,交易不需要到工商註冊,不需要交稅,不需要監管,互聯網平台就被這樣扭曲。」

對此我總體表示比較的遺憾,儘管很多問題存在,但動機出發點和目的顯然不是為瞭解決問題而來。這裡面總體上只說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B2C不安全,第二個C2C沒意義。基本否定了兩個行業,而非要去規範什麼。從模式上否定了VIE就可以徹底的搞死競爭對手而不需要一兵一卒,從意義上否定了C2C,那麼C2C就只是一個逃稅的場所,而並無積極的社會意義。兩個問題的定性,直接就把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清理乾淨了,這顯然不是出於一個行業發展的考慮,而是一個商業競爭的考慮。

這一次,蘇寧的戰線顯然拉得太長了,和京東還沒弄清楚123,就又開始把淘寶扯下水,顯然還是對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毫無自信,於是就開始啟動乾爹模式,利用政治影響力去幹涉行業發展。這一點,筆者表示深以為憾,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生意和賺錢,我們終究還是要為行業和發展多考慮一點的。

這種手段在之前的傳統行業競爭中,其實倒蠻常見,實際上在和國美的戰鬥中,蘇寧也最終獲得了勝利。涉足電商是未來蘇寧的主要戰略,而目前看,行業跨度確實有些大。蘇寧電商部分遠不如京東,但加上實體和地產,實力還是在京東之上,這也是蘇寧不如人還看不起人的本質所在。所以京東雖然是直線的競爭對手,但實際缺並不在張近東的眼內,張近東盯上的還是淘寶,這個銷售額萬億的電商巨無霸、黃埔軍校、電商搖籃等等無數電商桂冠的擁有者。當然,必須說,這一擊,勢在必行,早晚要出,但也要說,這一擊實屬自不量力,以卵擊石。資格固然不足,政治也未必能玩轉。

淘寶的反擊

面對張近東的提案,淘寶顯得比較弱勢,提出三點回覆,第一,支持收稅,不支持現在收稅。第二,不同意小店主不如農名工的說法。第三,你徵稅要為這些年輕人做什麼?

這三個回答,有理有情有力,雖然含混了逃稅的現狀,但也引起了創業者的共鳴,以至於蘇寧立刻就陷入了巨大的口水之中,被電商從業者尤其是淘寶店主罵的狗血噴頭。這堪稱是一個1對七百萬的戰爭,輿論的結局已經注定,當然,我們要討論的還是,現實到底是什麼樣。

目前淘寶網的C2C平台成交額超過萬億,大大小小超過七百萬店主,其中不乏年銷售數億的大店。在過去的幾年中,淘寶依舊是創業門檻最低,上限也最高的領域,很多人都專業的投身其中,於是,這個生意就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淘寶的稅收問題和假貨問題一直存在,但一直很難杜絕,可以說是淘寶天然的基因所在,也是門檻低的關鍵所在,大家都可以先來賣一下試試,成就接著賣,賣的不好就可以放棄了。逃稅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普遍,但在這個生意變成社會問題之後,這個稅收的問題就不是交和不交那麼簡單了。這實際上,管理部門也有一種默契,逐步改良而放棄一刀切,以免造成巨大的動盪。而從深圳珠海等放寬公司註冊標準,推行一元公司的趨勢來看,簡化和降低創業門開,給予一定的政策和稅收優惠也是政府大勢所趨。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淘寶商城的問題並非是一個無解的問題,而是一個已經各方都有默契的問題。所以張近東的提案,在政治上獲得支持的可能也不大。

這個問題目前淘寶還是在逐步解決的,因為這種灰色形態不可能無限持續,所以淘寶逐步從兩個方向開始調整,一方面還是重點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另一方面則逐步抬高運營門檻,開始大浪淘沙。抬高門檻的方式主要是像正規的有發票的天貓商城倒入流量,強力推行雙十一等活動,引導用戶養成在天貓的購物習慣。同時流量導入的成本也逐漸提升,擠出一些不成熟的小商家。當然,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點時間,但從整體來看,情況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由於天貓長尾的特性,產品特別的豐富,用戶需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所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其成交優勢還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張近東提出的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而已經都是方案和實施了,只是實施的速度和力度不是非常強,也是考慮到社會穩定和影響問題,這都已經是大局問題了,張近東從一己之私切入進行批評,顯然無論是氣度格局還是技術方法,都已經輸了一大半,最後恐怕在輿論上,也會陷入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

電商應該如何競爭

電商競爭一直比較血腥,但有兩點好處,第一,用戶體驗在告訴提升,從品質到物流都越來越好。第二,都是外資的錢在做。已經經過十多年考驗的VIE結構帶來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達,如果一定要攻擊這個環節,我倒覺得蘇寧靠壓供貨商帳期崛起的商業模式也有很大問題。電商可以競爭,但一定要在電商領域去競爭,去拼價格拼服務拼用戶體驗,而不是去拚政治背景,使用政治手段。直接針對企業本身進行打擊,這種打擊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企業本身,還有整個行業。

如果你做的不好,就算把你的競爭對手都關閉了,難道用戶就會都得到更滿意的服務了麼?這一點,從谷歌走後百度的現狀,可以深刻的看出,靠政治手段帶來的壟斷其危害就更加深遠,只有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之下,對用戶和社會才是更好的選擇。

長期以來,傳統行業的競爭多半黑幕重重,而隨著傳統行業進入新興互聯網行業,這種不好的習慣也就代入了互聯網領域。

李承鵬曾經引用王小波的話說,「他父親所在的研究所總有這麼一個可愛的現象:本來爭論的是學術問題,可實際上大家爭論的不是學術而是人,比如不是爭論碳是否可轉化為氮,畝產是否可以過萬斤,而是花了大量時間爭論對方是不是資產階級和反動派,通過把對方肉身和靈魂的消滅,從而就達到學術上的正確。

那是個荒誕的時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由此類推google退出中國事件,以及中國足球打黑事件,等等。。還是屢試不爽。」

社會需要進步,需要競爭,需要法治,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這種公平首先就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公正以及不利用自身優勢去進行不正當的打壓。

當然,用戶還是會用良心做出自己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