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的十年股 蔡東豪


2009-01-15  NextMagazine



「十 年股」是我創造出來,這名詞其實不應存在,因為投資者可隨時買賣,無必要被鎖死十年。我創造「十年股」本意是說明投資者可長時間安心持有某些優質股票。 02年8月28日,我寫了《十年股事幾番新》,列出我選「十年股」的條件;翌日以《找到十年股》揭曉。我特意避開滙控、中移動等藍籌股,選一間中小型上市 公司,除了希望讓投資者獲得可觀回報,更想投資者能目睹它茁壯成長。

我選了大家樂。十年期限過了逾半,且看暫時成績表︰當時大家樂股價 約5元,現價15元,其間股息合共2.1元,投資表現跑贏所有相關指標指數。我選大家樂因為我是它的忠實擁躉,對它的產品質素和服務水平瞭如指掌。我太太 對飲食要求甚高,認識我之前她甚少光顧大家樂,我唯有以「巡視十年股業務」為理由,才能說服她同行。

我寫「十年股」文章之前和之後不認識大 家樂管理層,直至去年在一個上市儀式遇到大家樂主席陳裕光,他把收藏多年的「十年股」剪報給我看,告訴我當年被選中,公司上下都很興奮。去年,大家樂成立 40周年,它出版《為你做足100分》,陳裕光問我可否在書中收錄兩篇「十年股」文章,我的回覆是與有榮焉。真的,我為曾經推介過大家樂為榮,每次我光顧 大家樂都懷有巡視業務的心情。我跟大家樂這段緣很明顯,為何我最近當上大快活的獨立董事?

大概是04年,當時我在金鐘上班,公司的電梯大堂 對正大快活。忽然間,大快活由毫不討好的小醜標誌變身成排山倒海的橙色攻勢,我感到事態不尋常,為了「十年股」,我必須親身刺探敵軍情報。當時大快活累積 多年虧損,跟大家樂比較是此消彼長,可是這場橙色革命看得出策動者下定決心,付出不少心血,我光顧後肯定這場革命必有成果。

那時候我在香港 大學教授一個通識教育課程,打算邀請一間上市公司負責人跟學生見面,我想到大快活;這想法除為了教學,亦帶點私心,我想近距離細看大快活對「十年股」的威 脅有多大。我聯絡大快活主席羅開揚,他一口應承,還記得第一次跟他見面,就是在金鐘大快活大堂正中長枱位置。

那一堂是不一樣的「CEO對 話」,羅開揚沒標榜自己怎英明神武、智珠在握,反而不停回憶自己做得有幾差。我嘗試打圓場︰「這一年turn around做得不錯呀。」他答︰「做得好何需turn around,就是做得差才要turn around。」兩個小時真情剖白,完全沒有虛浮口號。

 

羅 開揚告訴學生一個故事,我聽過後也心中一沉。大快活委託一間廣告公司做focus group調查,分析中式快餐集團定位,focus group說出各快餐集團令他們聯想到的熟悉人物︰大家樂是劉德華,代表正氣、成功;美心是陳方安生,代表斯文、大方;大快活是……盧海鵬。With due respect to盧海鵬,這個定位是大快活不願聽到的。羅開揚說︰「從廣告公司返寫字樓途中,車上所有高層職員沒有人出過一粒聲。大家都知道,再不去改、再不去變,我 們隻有死路一條。」

橙色革命的背景不是歡呼聲,而是由一群處於谷底的企管人發動,他們跌過痛過,累積長時間打逆境波經驗,他們不願認輸,痛 定思痛,決心把公司僅餘資源背水一戰,發動橙色革命。大快活從94年至03年,十年內八年錄得虧損,累積虧損5億元。04年至08年,每年錄得盈利,累積 盈利3億元。這場橙色革命的第一波無疑是成功,扭轉消費者對大快活的看法(今日做focus group調查大快活不會是盧海鵬吧〔!〕),但面對經濟逆境和激烈競爭,革命尚未成功,大快活仍須努力。沒有多少人會邀請我出任獨立董事,可能是我形象 不夠「友善」。羅開揚知我作風而邀請我出任獨立董事;我接受了邀請。

香港三大中式快餐集團大家樂、大快活和美心,在源源不絕的海外競爭者加 入市場的情況下依然屹立不倒,提供高質素產品,方便的分店網絡,不斷改進服務水平,是優質企業典範,這是香港人的福氣。過去經歷證明三大中式快餐集團之間 的競爭並不是零和遊戲,它們互不相讓,力求上進,不斷創新,把這個「餅」愈做愈大。

我的「十年股」依然是大家樂,它是行業一哥;我會用心履行職責,為大快活做事;我為有份參與中式快餐業感到榮幸。

*上期特刊「我最多埋怨自己運氣不好,從來沒有懷疑自己的才華」,出自《新不了情》,得獎者是Ringo Ng。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附錄:

2002-08-28 HKEJ
十年股事幾番新


好友衝口而出的問題,令筆者苦思良久,問題是,撇開藍籌股,投資者能否找到可安心放入保險箱、十年後才拿出來的股份?假如有的話,這些股份有什麽特徵?

這問題不容易解答。十年是很長的時間,期間股市有上有落、經濟周期不斷起伏、政治環境不能確保不變、人事幾番新,怎樣在轉變中找出不變的要素,預知十年股事?

發掘優秀企業成功之道是企管專家的熱門課題,過往不少企管書籍以此為題,近年以Jim Collins撰寫的《Built to Last》和《Good to Great》最為讀者受落。Jim Collins動員大批研究員,花了很長時間,詳盡分析多間公司的發展路途,找到把優秀和平庸公司分隔開的獨特要素。

筆者依賴個人經驗和直覺,尋找「十年股」的特徵。

一、「十年股」專注單一業務,業務性質具彈性。許多上市公司選擇多元化發展,理由是經濟周期對不同業務有不同程度影響,多元化業務可減低因經濟變動 帶來 的衝擊。專注單一業務的公司,因為業務處於市場領先地位,發展空間充裕,所以管理層不用「多心」發展其他業務;它們怎樣抵擋經濟起落?答案是憑業務彈性。

「十年股」營運模式具可塑性,例如擁有針對不同市場階層的品牌和產品。面對經濟低潮,「十年股」擁有「打逆境波」的經驗和實力,例如成本架構富彈性、業務性質不容易被其他產品取代。十年是長跑,筆者認為,「細水長流」的經營模式和穩定增長步伐贏面較大。

二、「十年股」具備成功購併經驗。很少公司能完全依賴內部增長,在十年內遇到合適購併機會是合理假設。購併給管理層帶來頗大衝擊,因為要把兩間公司 融合 起來,費神和費時間工作,購併過渡期對雙方原有業務都有負面影響;在過渡期內,怎樣把負面影響減至最低,然後成功發揮「一加一大過二」效應,筆者認為並不 容易從書本理論中領略,隻能從過往經驗得到第一身體驗。

筆者對「一條龍」式購併存有偏見,為「需要」而進行購併,可能因缺乏行業經驗而出現亂子;反之,「地域性」購併比較容易管理,購併者對行業有足夠掌握,隻是欠缺一點風土人情。

「十年股」購併出發點完全環繞主業,管理層認為購併是較高效率的增長方式。購併不單是以業務為目標,優秀管理層亦是目標之一,所以購併目標的管理層留下來是好現象。

三、「十年股」擁有年輕、得到大股東支持、出色往績的管理層。通用電氣前行政總裁韋爾奇於2000年正式退休,但他於91年已部署接任計劃。筆者對香港上市公司管理層交接信心不大,與其期望公司找到合適繼任人選,不如把注碼押在十年後仍很大機會在位的管理層身上。

香港上市公司管理層通常由大股東家族擔任,筆者相信這現象十年之內不會改變。投資者已有太多問題須顧慮,不應再為管理層的延續擔憂。

四、「十年股」懂得推銷自己。筆者不相信「有麝自然香」,過去多年目睹不少優質公司長期被投資者忽略,最後可能私有化收場。跟投資者溝通欠佳,完全是管理層的責任,筆者不接受上市公司擺出「誰能明白我」的姿態。不要忘記本篇文章是尋找好股份,不單是好公司。

良好溝通是重要企管要素,投資者可見微知著:公司跟投資者溝通欠佳,可能代表公司跟客戶和員工的溝通也好不了多少。

有沒有符合四大條件的「十年股」?

有。明天揭曉。

 

2002-08-29  HKEJ
找到十年股


讀者可能覺得奇怪,挑選「十年股」原來隻有四個條件;其實,這四個條件包含了多種不平凡要素,細心分析後,發覺符合條件的公司數目不多。候選公司之中各有所長,最後筆者把重點放在平穩、富彈性營運模式和充裕發展空間上。

筆者選出的「十年股」是大家樂(341)。以下運用四大條件看大家樂。

一、提供高價值產品。大家樂是飲食集團,營業額約八成來自快餐業務。除了大家樂,集團擁有多個品牌,例如意粉屋、Bravo等,向不同消費層面的顧客提供不同款式和價格食品。

快餐業在本港飲食市場佔有率約20%,而大家樂在本地快餐市場佔有率約20%佔有率;筆者認為,快餐業和大家樂同樣具備繼續增加市場佔有率的條件。

近幾年,香港經濟不景,出現持續通縮現象,大家樂在過去五年維持人均消費在二十五元水平,期間每年錄得盈利增長,原因是管理層成功提升生產力和控制 成 本。維持二十五元平均消費不變,並不代表大家樂「將貨就價」;相反,筆者以顧客身份作證,鐵闆餐是多了一份田螺、叉燒飯是多了幾條菜。在逆境中,大家樂不 斷提高食品價值,同時保持盈利增長,代表其營運模式和成本架構「彈性十足」。

二、可憑購併加速增長速度和開拓市場空間。假如業務和發展被局限於香港市場,筆者懷疑大家樂能否長期保持可觀盈利增長,管理層也承認購併將會是重要策略。

四大條件中,筆者認為大家樂的購併經驗和實力方面最為不足。大家樂於2000年收購美加中式快餐連鎖店滿州鑊,至今成績隻屬普通,增加分店成績尤其不理想。滿州鑊沿用特許經營模式,跟香港經營模式不同,管理層應下點苦功去掌握特許經營模式的運作。

大家樂在內地發展也不大順利,九十年代初期曾鎩羽而歸,最近重整旗鼓,以不同品牌和形式再度進軍內地市場,成敗仍未可料。

反過來看,大家樂在北美和內地市場發展空間龐大,雖然至今成績普通,也未至於拖累本港業務,管理層應分配較多資源到這兩個市場。

三、管理層年青、得到大股東支持,表現充滿信心。大家樂董事局由創辦家族控制,管理層有多名家族成員,包括行政總裁。管理層成員普遍年輕,未來十年應可繼續為集團作出貢獻。

大家樂業績反映出管理層的超卓表現,不過筆者覺得,更難得的是對管理層富遠見和對前景的信心。逆市中,企管人普遍反應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和「慳 得就 慳」,無形中放棄為未來發展打好根基。筆者提議讀者作簡單兼快捷測試:比較資本性開支和折舊,兩個數據都可從現金流量表找到;大家樂去年比率是二比一,代 表管理層不但添置資產以維持原有業務規模,並且大膽投資於未來發展計劃。對投資者而言,淡市中保持進取,是信心訊號。

四、備受投資者注視的中型上市公司。大家樂市值三十五億元,屬於中型上市公司,已有多間大型證券公司長期跟進分析。筆者相信,出色投資者關係不但可讓股價反映公司真正價值,同時反映管理層重視溝通,可推算管理層跟客戶和員工也保持良好關係。

創辦家族持有大家樂超過五成股權,加上大型基金持有相當百分比,筆者認為,股東結構穩健,有利管理層無後顧之憂地作出長遠發展決定。

大家是否已備保險箱鎖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2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