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0歲 找對方法 開創財富新局

2013-02-11  TWM
 
 

 

財務負擔最重的四十歲,每天都覺得錢不夠用,想要擺脫財務困局,先學會盤點一生財富,投資方法這麼多,找出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最重要。

金融老鳥吳漢彬財富歸零

戒貪只想賺八% 反更富足

撰文‧方德琳

「當我設定賺三倍、四倍,財富一夕歸零。後來改設年報酬率八%,反而達到四十多歲就退休的目標。」四十四歲吳漢彬已退休兩年,現在過著看書、攝影、出國旅遊的生活,財富、心境都很自由。

吳漢彬從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畢業就進入金融界。從研究部、承銷部到基金經理人,最後擔任新光產險投資長。雖是「金融人」,但他低調樸實的模樣,與多半金融人漂亮愛炫耀的「孔雀」特質有極大反差。

吳漢彬開始談自己的投資心法時就先說:「我的操作方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他認為投資手法很多,每個人個性不同,投資路上最重要的是,不斷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初入股市嘗甜頭 忽略投資紀律財富歸零沒有人一出手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一定會付出學習代價,就看你從失敗中摸索到什麼。」吳漢彬在三十歲左右,付出一次財富歸零代價,讓他徹底反省。之後,他的投資手法有一八○度改變,從翻倍、躁進手法改成穩健保守,積小利為大利,為自己開創財富新局。

吳漢彬在一九九四年踏入職場,第一年年薪破百萬元,當時投資TDR(台灣存託憑證)福雷電子賺三、四倍出場。這位股市新手當下覺得「股票實在很好賺。」他體認用錢滾錢才是快速致富之道;但是吳漢彬並不盲目投資,他會看公司基本面佐以景氣循環選股,當時的他「很相信自己的選股能力。」從九四年到二○○○年,吳漢彬投資順手,三十歲就累積千萬財富。事後看,吳漢彬分析,那時台灣電子業正進入高成長,買什麼漲什麼,「我錯把運氣當作自己的能力。」他並沒有建立完整的投資邏輯,當然更想不到要執行投資紀律。

二○○○年,遇上網路科技泡沫,讓他重摔一跤,資產跌到零。「因為太相信自己的選股能力,所以一路往下攤平。」沒想到一波波攤下來後,工作六年累積的收入與報酬,總計上千萬元財富,都填進股市深淵。

這一跤跌得很重,讓吳漢彬整整兩年不敢碰股票。「一方面是沒錢,另一個更重要原因是,我完全失去方向,不知道該怎麼投資。」以前,他以為勤做研究深入了解公司,選對股票就可以等著收割,現在他隱隱約約覺得,投資還有更多功課要學習。

這一段沉潛期,吳漢彬開始大量閱讀。研究所的財務金融工程教科書、市面上與投資相關的書籍他都拿來看,其中對他啟發最多的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科斯托蘭尼教會他,投資須有長遠眼光與耐性。「耐性是最高準則,當你自己找到投資方法後,最重要就是耐心等,堅持下去。」他說。

除了大量閱讀外,因為職務之便,吳漢彬常常遇到有錢人。他觀察有錢人的投資不躁進,反而連銀行的微薄利息也不放過;他了解到有錢人都先管控風險,然後才想該如何投資。

吳漢彬說,在金融業裡,大家都覺得要賺三倍、四倍才叫賺,誰看得起這一點點的利息錢?但之前資產歸零的教訓已經告訴他,再強的選股能力也無法駕馭市場,「如果不能把錢守住,之前賺再多倍都是虛的。」他開始認同從極小風險中,穩健累積財富的方法。

沉潛充電再出發 用時間複利累積財富科斯托蘭尼讓他知道投資紀律的重要,觀察有錢人讓他決定從穩健中累積財富,而最後讓他得到投資方法的,則是研究所的財務金融教科書。他苦心鑽研,研發可轉債與融券放空之間的套利模型,在○三年用全新投資方法再度進場。

吳漢彬設定每年報酬率八%。如果每年穩定投入一百萬元,八%複利,十年,總計投入的一千萬元會成長到一七九四萬元;如果再多兩年就會增加到二三一六萬元,速度越來越快。「這就是時間的複利。」「我用八%報酬率,推算退休年紀。」他設定退休那天的條件是:房貸結清,而且累積的資產規模,可以讓他退休之後用每年五%的投資收益,支應一年的生活開銷。

一算之下,吳漢彬認為他四十歲應該就可以退休。

讓吳漢彬想像不到的是,事情發展得相當順利,從○三年後,上市櫃公司發行可轉債數量大幅增加,且由於觀念新穎,套利空間相當大。「原本打算賺八%,沒想到換算年報酬都有二○%至三○%,」但由於台股裡融券有強制回補條件(股東會和除權息),因此大約只有半年可操作,其他時間則在等機會進場。

然而,吳漢彬是新光產險投資長,屬於高薪族群,加上他沒有小孩,難道一般上班族也能用這套方法嗎?他笑笑說,他十年可以退休,如果退休後的條件設定一樣,少他一半收入的人,並不需要花到二十年時間,也許只花十五年就可以,這也是時間複利的力量。

買高殖利率股票 四原則篩選標的目前,可轉債因為愈來愈多人玩,套利空間已經壓縮,而且流動性不若過往。○八年以後,吳漢彬改投資高殖利率股票,仍然採取穩健獲利的投資方式。他選擇高殖利率的標的原則是:一、不買科技股。因為科技產業變動太快,連公司老闆都無法預估公司前景;反而傳產金融因為已經是非常成熟的產業,進入障礙高,龍頭型公司的穩定性高。

二、選擇殖利率高於七%標的。

三、過去四、五年,都有穩定配股表現的公司。

四、扣掉負債比率高的公司,但金融股除外。

在操作上,當股價低、殖利率高於八%就買進,而股價高到讓殖利率低於四%時,就先處分一半,如果股價又往上漲再陸續賣出。目前,吳漢彬手上的標的是國票、華票和產險類股票。雖然他只設定退休後五%報酬率,但這四年平均下來,每年績效至少都有兩成。

選擇高殖利率股票的投資方法看似簡單,但最難的是克服貪心和考驗耐性。「我的朋友很多人都想學,但成功的不多。」吳漢彬觀察,他們多數敗在資訊太多,想東想西,沒辦法「不動」,最後都換股去操作。

投資成功的關鍵就是找對適合個性的方法,這套方法不適合沒有耐性的人。試想一下,當股市走多頭,一根漲停板就七%,要堅持這套年報酬率僅五%到八%的投資方式,確實很需要定力。

吳漢彬身處金融界,又碰過股市多頭期,但他沒有背離這套○三年建立的低風險投資原則,最後如願在四十二歲退休,雖然比預期的四十歲晚兩年(因為他多買一棟房子),但他自己還算滿意。他的兩棟房子,分別在台北市內湖與中山區,加上數千萬元資產,讓他現在每年至少可以出國四次。

吳漢彬喜歡深度旅遊的方式,「也許我把愛冒險的性格轉到旅遊上。」對於他這麼喜愛出國到處旅遊的人,投資方法也不能太複雜。「我持股都在三檔以下,精挑細選,時候到了就勇敢下手。」以前想賺三、四倍時,有時會在周末驚醒,以為當天要開盤;現在,報酬率設得低,因為沒有壓力,他卻會在平時開市時候誤以為休市。「心情越安定的時候,投資反而越順。」說起來,這也是很玄妙的事,吳漢彬說:「以前覺得賺倍數才叫賺,卻累積不了財富;但是,等到我只想著賺八%時,卻反而賺到一輩子財富。」

可轉債套利交易

可轉換公司債簡稱「可轉債」(CB,Convertible Bond),持有人可根據轉換價格,將債券轉換成若干股票;所以只要股票的市價高於轉換價格,投資人就可以進行套利交易。其過程只有三個步驟:首先,買進價格被低估的可轉債;其次,放空股票鎖定中間的價差;最後,等條件允許後申請可轉債轉換為股票,並在取得股票後辦理現券償還,回補融券部位。

吳漢彬

出生:1970年

經歷:新光產險投資長

學歷: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

做對3 件事

吳漢彬開創財富新局

靠薪水與投資累積千萬財富遇上科技股泡沫,千萬財富歸零失敗反省:錯把運氣當能力。以為選股能力強就大膽投資心態調整:改掉賺翻倍才叫賺的觀念,追求風險極低的穩健投資法行動執行:以年報酬率8%推算退休年齡,目標很具體,堅持投資手法

富足退休

42歲後,追求每年5%報酬率生活,但平均都有2成績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