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萬科H股突圍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25/100486384_all.html#page2
萬科轉板(B轉H)是近期資本市場的焦點。1月21日,萬科A、萬科B復牌雙雙漲停,隨後三天內累計漲幅接近30%。萬科公司總裁郁亮稱,此為「萬科的第二次股改」,現在「萬事俱備,只等批准」。

  作為中國的龍頭房企,萬科常被拿來與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下稱中海,00688.HK)比較。近年來萬科因為缺少境外融資平台,而境內融資又因房產調控政策受限,融資成本一直高於中海,此次突圍H股後,這種局面有望改變。多位券商預測,有中集集團的先例,從目前監管層的表態和市場反應來看,萬科轉股應無懸念。

  根據萬科公告,萬科參照此前轉板成功的中集集團,將把已發行的B股轉換上市地,以介紹方式在香港聯交所上市。萬科將通過第三方提供現金選擇權方案,在停牌前收盤價基礎上溢價5%,即每股13.13港元。若行使現金選擇權的股份不超過B股總數的三分之一,並通過股東大會、證監會及港交所批准,則B轉H即告成功。萬科董秘譚華傑認為這是在當前環境下阻力最小、對股東和上市公司最有利的方案。

  萬科定於2月4日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多家券商預測,根據中集集團B轉H流程歷時四個月的週期推算,萬科有望在5月前後實現登陸H股。

  這意味著萬科將進入「A+H」雙融資平台的時代,打通境內外融資渠道。此前,萬科已曲線進入H股。2012年5月萬科全資子公司萬科置業(香港)斥資10.79億港元收購南聯地產(01036.HK)73.91%的股權,2012年底更名為萬科置業(海外)。萬科在最近回覆財新記者稱,收購南聯地產是為了建立國際化平台,為之後的國際化探索做鋪墊。

  而在2012年7月中集集團提出B轉H方案後,萬科看到了正面打通海外資本市場的契機,迅速啟動相關準備工作。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稱,B轉H將使萬科的融資平台、融資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降低萬科的融資成本,擴大其財務槓桿空間,並由此進入新的成長時代。

  重估萬科

  萬科已發行B股總數為13.15億股,佔總股本的比例為11.96%。截至2012年12月26日停牌前,萬科B股市值約164億港元,是滬深兩市中B股市值第二大的上市公司。萬科B股中境外投資者持股比例超過95%,其中90%是境外機構投資者。「這為萬科轉H股上市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譚華傑說。

  郁亮表示,此次B轉H是轉向流動性更好的市場,會讓公司發展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而且通過國際投資者與國內A股投資者之間的充分交流,萬科股票也會有更合理的表現。

  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企業中,與萬科最具可比性的是中海。萬科強在規模和周轉,中海強在盈利能力。2012年,萬科銷售額達1412億元,中海銷售額為111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896億元)。據2012年中報顯示,萬科2012年上半年的淨利潤率約為14.76%;同期中海的淨利潤率高達33.31%。另外,淨利潤中歸屬上市公司的比例,萬科約為82%,中海則超過99%。以中海過去一個月的平均股價計算,中海的市值在2000億港元左右。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稱,按照預測的2013年利潤計算,停牌時萬科的市盈率約為7倍,而中海約為12倍,萬科的價值被低估。萬科B轉H有望令萬科估值增加,以預計2013年每股收益1.38元,市盈率11倍計算,國泰君安給出萬科H股的目標股價為18.17港元。

  一名港股投資者分析,萬科的淨利潤率水平遠不及中海,但是淨資產收益率已接近中海。如果加上萬科的規模優勢,以及轉板後在融資成本上縮小差距等因素,他認為,萬科在港股的估值至少為中海的90%-95%。

  需要更便宜的錢

  儘管此次B轉H本身並不涉及融資安排,但中長期看,轉板將大幅改善萬科的融資環境,降低融資成本。

  萬科公司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覆中表示,「在香港上市有助於公司進一步提升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知名度,這對加強公司與國際資本市場的對接、提高信用評級、爭取更多的合作資源、降低融資成本都有積極意義」。

  在國內房地產調控的政策背景下,從2010年開始,國內資本市場針對房地產企業的融資通道基本關閉,新股IPO、增發、公司債券等都被叫停。2009年8月,萬科曾計劃通過公開增發融資112億元。但適逢調控,增發計劃一直未能獲批。

  自2008年以來,萬科已經有五年未在國內資本市場融資。

  缺乏資本市場的支持,萬科主要依靠加強對外合作來維持規模的快速擴張,通過合作拿地來放大槓桿,融資渠道基本限於銀行貸款和信託。

  過去四年間,萬科累計土地投資2143億元,建築面積總計約8106萬平方米,萬科權益佔比僅68%。同期,中海累計土地投資約915億元,建築面積3082萬平方米,中海權益比例為95%。

  在國內資本市場融資受限之後,既要維持規模快速擴張,又要保持財務穩健,萬科在戰略上的選擇餘地很小。「高去化和高周轉戰略,一方面是萬科應對市場變化的主動選擇,另一方面也是財務安排上的必然選擇。」一家大型房企的內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萬科維持高速資產擴張必須要有巨大的現金流支撐,在融資受限制的情況下,預售回款是最重要的現金來源。更重要的是,在預售款中至少佔比30%的首付款更是堪稱最好的融資手段,在項目結算前屬無息負債,能幫助降低財務成本。

  相比而言,在香港上市的恆大地產、龍湖地產、融創中國等房企,近年來都通過境外融資不斷輸血,增長速度總體上都超過萬科。其中,恆大地產2012年的銷售額也逼近千億。

  2012年底至2013年初,香港內房股再掀融資潮,恆大、龍湖、融創、富力、碧桂園等集中配股或發債。據財新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3年以來,即有14家香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企業發佈融資計劃,合計資金規模超過500億港元。而中海在2012年通過優先票據和海外債券融資超過170億港元。

  多家券商認為,萬科B轉H之後,在港股的融資通道將被打開。憑藉其行業龍頭的地位,萬科與原港股上市的同行,特別是與中海的融資差距將有望逐漸縮小。不過,由於萬科在港股沒有類似恆大、龍湖等公司的離岸架構,萬科在境外融資仍需要國內監管機構的批准。不過,監管層近期頻繁表態支持企業在境外融資。

  更為重要的是,萬科借助境外融資,將有望降低融資成本,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過去多年,萬科雖然銷售規模領先行業,但中海一直保持利潤規模行業第一,業內對此稱為「規模萬科,效益中海」。而中海超強的盈利能力,一方面得益於其極強的成本控制;另一方面則是融資成本優勢。中海的期間費用率僅4%左右,屬行業最佳;而萬科的期間費用率接近8%。

  融資成本方面,中海擁有內房股的最高評級,有息負債的資金成本多年來維持在3%左右。截至2012年中期,萬科有息負債的年化資金成本約8.6%,而同期中海僅為3.4%,差距非常明顯。例如,中海在2012年11月發行的5.6億美元10年期優先票據,年利率僅為3.95%。而萬科多數融資利率都超過7%,部分信託貸款的利率高於11%。

  郁亮透露,目前萬科的淨資產負債率為37%,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意味著,萬科B轉H之後,財務槓桿上仍有較大空間。

  商業地產低調潛行

  對萬科而言,如果有機會拿到更多、更便宜的錢,意味著未來在城市佈局、土地市場和發展戰略上將會有更大選擇餘地。

  對於未來發展戰略,郁亮表示,房地產行業的下半場是長期趨勢,萬科仍將堅持「為普通人蓋房子,蓋有人住的房子」理念,堅持「不拿地王、不囤地、不捂盤」的原則。

  在住宅市場,萬科希望進入更多的城市,取得更高的市場佔有率。截至2012年底,萬科已進入了全國60個城市。郁亮透露,萬科正在研究湖南一家專注於小城鎮房地產開發的企業。

  住宅市場之外,更值得關注的是萬科的商業地產戰略。高和資本董事長蘇鑫告訴財新記者,萬科對商業地產已從之前的所謂「被動從商」轉為主動探索。除了與住宅配套的社區商業之外,萬科也開始操盤一些純粹的商業地產項目。他認為,萬科此次B轉H,將為萬科的商業地產發展提供極好的契機。「目前國內的融資環境還不支持大規模發展商業地產,而B轉H讓萬科為商業地產拿到低成本融資成為可能。」

  不過,郁亮對財新記者表示,B轉H是公司股本架構調整,與商業地產發展沒有直接關係。「萬科對商業地產,是在謹慎態度下發展。」郁亮說,目前商業地產在個別城市出現了過快發展的勢頭,如果出現泡沫將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

  萬科在給財新記者的書面回覆中稱,萬科發展非住宅類業務的出發點,首先是為了更好地做住宅,為用戶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順應城市發展趨勢,與城市同步發展的需要。目前,萬科商業地產的項目類型包括社區配套商業、區域中心型商業綜合體,以及酒店、服務式公寓和寫字樓。

  萬科官方對發展商業地產的對外口徑一如既往的低調謹慎。但事實上,萬科的商業地產規模在過去一年呈現加速擴張之勢。

  據克而瑞的統計,截至2012年12月初,萬科在全國範圍拿下的純商業用地面積已經達122萬平方米,佔萬科所持商業綜合用地總量的11%,比2011年全年的22.54萬平方米增長了4倍多。

  2013年1月,萬科成立了商用物業管理部,總部設在北京,由萬科執行副總裁毛大慶分管,原北京萬科商業發展部總經理錢嘉擔任該部門總經理。

  毛大慶告訴財新記者,商管部是屬於萬科集團總部的一個部門,此部門將承擔整合萬科旗下各類商用資源,探索適合萬科未來發展的商業地產模式的職能。目前,萬科商業地產的投資、開發和運營仍由一線的項目公司操盤。

  北京萬科與金隅集團合作的金隅萬科廣場將在今年開業。北京萬科目前在建的商業綜合體項目有三個,分佈在昌平、房山和大興,總建築面積約38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0億元。

  除了北京金隅萬科廣場,萬科在2013年-2014年間,將陸續開業一批社區商業和區域購物中心,包括深圳九州萬科廣場、蘇南萬科美好廣場、無錫萬科運河外灘、西安萬科紅、東莞松湖萬科生活廣場等項目。

  據公開資料,萬科計劃在福州、佛山、瀋陽、東莞、上海、青島、合肥等地投資建設萬科廣場,投資總額超過300億元。在成都一地,萬科投資開發4個寫字樓項目。2012年12月,萬科與上海綠地、九龍倉合作拿下上海南站商務地塊,地價款為54.31億元。

  2011年9月,萬科執行副總裁、廣深區域總經理張紀文曾稱,在萬科華南,將有超過15個萬科廣場,30個萬悅會和50個萬科金街。同樣在2011年,萬科發佈了商業地產三個產品線,社區商業品牌「萬科紅」、購物中心品牌「萬科廣場」和寫字樓品牌「萬科大廈」。

  萬科商業地產近年低調潛行,但一直缺乏廉價的融資渠道。萬科多個商業地產項目只得借助信託融資,成本接近10%。萬科金稻田舊城改造項目信託計劃的收益率是9.5%,東莞長安萬科中心項目的信託融資成本約10%。

  蘇鑫表示,萬科與其他股東合作拿地,以及在項目上與地產基金合作,一方面是為了降低商業地產的投資風險,另一方面也是國內融資成本過高導致。萬科B轉H後將使低成本融資成為可能,可為商業地產發力打下基礎。

  此前業內曾猜測萬科會把萬科置業(海外)作為商業地產運作的海外融資平台。對此,郁亮表示,萬科置業(海外)目前沒有國內業務,接下來一段時間將主要著眼於香港業務。

  龍湖地產內部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大型住宅開發商介入商業地產,是出於戰略上的必要考慮。因為持有商業物業的公司,在海外資本市場的估值、評級和融資成本都有優勢;不過,海外投資人對持有物業的區域選擇、項目類型及投資比例等,也有嚴格的要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5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