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灣老闆難甩 「創辦人症候群」

2012-03-12  TCM




今年,美國股市突破一萬三千點大 關,背後漲勢動力,來自兩大龍頭科技公司,市值不斷創下歷史新高,一是蘋果(Apple),二是IBM。

這兩家公司,去年都做了一件動搖公司營運基本面的重大變革——更換執行長。

去年,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逝世前夕,由五十歲的營運長庫克(Tim Cook)在去年八月接任執行長;IBM則是在去年十月,宣布由五十四歲的羅曼堤(Ginni Rometty)在今年一月一日正式接任執行長。

這兩家更換執行長的科技公司,新執行長的年齡都在五十至五十四歲之間。即使今年退休的IBM前執行長帕米薩諾(Samuel J. Palmisano),現在年齡也不過六十一歲,當年他接任執行長的年紀則是五十一歲。

國際趨勢:大企業執行長年輕化

今年,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市值也同樣創下歷史新高,但台積電的執行長張忠謀已經八十一歲,是科技界年齡最大的執行長。

三月二日,張忠謀才對台積電四十六萬股東,端出三個人選。然而,這三個人選,最年輕的劉德音五十八歲,最年長的蔣尚義已六十六歲,若照張忠謀先前提出在二 ○一四年六月交出執行長,屆時劉德音為六十歲,蔣尚義已六十八歲。

「年輕化,是全球CEO(執行長)的一個趨勢。」《財星》雜誌(Fortune),在二○○一年統計美國前一百大企業,年紀超過六十歲的執行長成為「少數 民族」,只剩四分之一,遠低於二十年前的過半占比。

《執行力》一書共同作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終結執行長接班危機〉的研究重點之一,文章點出,隨著企業競爭環境激烈,接任執行長最佳年紀為四十六到五十二歲, 「原因是這時處於顛峰,而且上任後可以有至少十年的作為。」

台灣挑戰:高齡CEO交棒困難

當外界以為接班藍圖出現,張忠謀卻在三月五日緊急召開記者會,對外滅火說:「第一,幾乎是所有的報導,所有的臆測都用『交棒』,那我必須要說明一下,我有 兩根棒子,有一根是董事長棒,另外一根是CEO棒,董事長的棒子我不會交,董事長我會一直做下去。那CEO棒子,我現在,連第一步,我只能說,序曲都還沒 唱啊。」

台積電是台灣公司治理最國際化的企業,為什麼張忠謀唯獨在「接班人」這個課題上,無法趕上國際級企業?

也許,得從張忠謀的創業歷程來看起。五十四歲從美國來到台灣之前,張忠謀曾經是德州儀器(TI)半導體部門中,少數的華人,四十一歲就出任總經理,掌管當 時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事業體,營收規模還大過英特爾。

年過半百,五十五歲時,張忠謀把他的心力賭注在台積電上。他曾說,「把我的過去聲譽,都放在賭桌上了。我想過,如果台積電做不成功,我只能鬱鬱退休,我人 生的最後一頁就是不成功。」

張忠謀的賭注,現在證明成功了。相較國內其他科技大老,台積電的成功對張忠謀來說,有著近似老來得子般的心情。這個心情,就如同二○○九年,因為金融海 嘯,跟張忠謀都在同一年跳回來掌管實權的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

症狀一:強人領導,高標準看接班

郭台銘曾說,公司就是他的Baby,「一個創業的人,不管出多少錢,都不會把Baby賣掉。」對創辦人來說,他們眼界已高,要把一手創造出的公司交給別人 經營,都難以避免用高標準檢視繼任者的一舉一動。交棒之前,所有最困難的挑戰,其實在創業者的心裡。

在管理學界,這被稱為「創辦人症候群」,成就越大的領導人,越會將自己和企業的命運綁在一起,創辦人與企業同生共死,個人的生命和企業已經合而為一,要他 交棒,就如同希望他為含辛茹苦拉拔長大的親生孩子,挑選養父母一樣困難。

創辦全球第一大電子代工公司的郭台銘,在二十四歲創業,而郭台銘第一次宣布退休交棒時是五十八歲。當郭台銘準備交棒時,張忠謀才開始創業歷程沒多久。

當一般企業家,到了考慮交棒的年紀,對張忠謀來說,才是創業的開始。

因此當外界質疑,台積電以臨時董事會形式推出接班人選,是否張忠謀身體健康出狀況,張忠謀在記者會上特別說:「我告訴你,我的健康很好。我媽媽已經一百零 二歲。」來回應外界的揣測。

在美國,張忠謀只是一位學經歷漂亮的專業經理人,在幾家指標性的國際大廠間游走;但在台灣,他不僅是「半導體教父」,還能夠代表總統,一言一行備受外界關 注,成功事蹟反覆被年輕人閱讀學習,他是科技業界的閃耀明星。

這些歷程,讓張忠謀的光環越來越高,也讓台積電內部的接班人的挑選難度越來越大。

二十五年前,台積電只是一家前途茫茫、賭博意味濃厚的新創公司;但現在,它是全球唯一能與英特爾、三星這兩大巨獸抗衡的第三大半導體廠。地位越高、事業越 成功,張忠謀更難選到一個跟他匹敵的執行長。

症狀二:光環越大,難捨王位誘惑

張忠謀把台積電打造成國際級企業,這個成績也讓張忠謀不僅僅只是一位企業家,更成為了國際級的領袖。七十五歲那一年,張忠謀甚至還代表台灣,出席了當年的 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更加鞏固他的國際意見領袖地位。

《英雄謝幕》(The Hero's Farewell: What Happens When CEOs Retire)一書作者蘇納福(Jeffrey Sonnenfeld)認為,擁有英名遠見的君王型CEO在交棒時,最擔心他的繼任者無法維護他所細心培養的帝國,直到生命最後一刻還緊抓大權。王位的誘 惑,成了許多企業,無法成功交班的阻礙。

台積電這個台灣公司治理的標竿企業,台積電評選接班人的過程與結果,也是張忠謀樹立自己歷史評價的時刻。

面對交棒,張忠謀能否拋開「創辦人症候群」,超越自己的最終試煉,能否完美轉身,證明他打造的不僅是一家半導體企業,更是一家百年國際企業。

【延伸閱讀】4大國際龍頭CEO 接班時低於55歲

IBM 吉妮‧羅曼堤接班年齡:54歲

蘋果 提姆‧庫克接班年齡:50歲

英特爾 保羅‧歐德寧接班年齡:55歲

奇異 傑夫‧伊梅特接班年齡:45歲

整理:吳中傑

【延伸閱讀】張忠謀55歲才創業,人生下半場攀高峰

53歲 擔任通用器材公司總裁暨營運長54歲 來台出任工研院院長55歲 創辦台積電並擔任董事長63歲 創辦世界先進,原做為開發DRAM產品之用,後也轉為晶圓代工68歲 獲選美國《商業週刊》年度經理人與亞洲之星等榮耀 獲頒無晶圓半導體協會(FSA)模範領導獎 獲得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授獎72歲 台積電自主開發出○‧一三微米技術,確立後來與英特爾、三星並列全球三大半導體廠的國際地位74歲 入選《電子商業》雜誌(Electronic Business)全球十位最具影響力領袖之一75歲 搭乘總統專機、代表台灣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78歲 獲頒EE Times終身成就獎,表彰其對半導體的貢獻80歲 獲頒電機電子界最高榮譽——IEEE榮譽獎章,也是一九一七年該獎項開辦以來,第二位獲獎的華人

資料來源:各報紙 整理:王毓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85

「注碼定輸贏」外傳(三) –「納得就納症候群」上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5/blog-post_26.html

上集「注碼定輸贏」外傳 (二),回答了網友S的提問:


最近檢視番自己過去幾年的交易紀錄,發現自己出出入入股市多年原來只係打個和。今日拜讀閣下「注碼定輸贏」外傳的文章,發現自己完全中哂入面所提及的問題。因為對自己做的決定冇自信,所以我每日會睇大量blog、財經資訊同forum「抄功課」,但越睇得多就越亂,買買賣賣完全無系統可言…


上集的建議,是避免加入新的測市指標,因為系統的變數越多,越難化解。然後應全力集中從交易單據,10次輸得最甘的交易中(指輸的金額,不是%),找出跟money management有關的犯錯模式。當時提議過10條問題,作爲檢討的切入點。

5月20日收到網友S的兩封回郵。

首封電郵:


首封電郵:

吳兄:

非常感激你解答本人問題!
其實由今年開始,我每次買賣後都會紀錄番我做相關決定的原因。開頭我以為好多時係因為自己不守紀律,但讀完你的文章後發現仲有其他因素令交易出錯(我真係對某隻股情有獨鍾)。呢排我已經暫停交易,希望可以儘快搵出自己的犯錯模式。

最後都要講多句thank you!

網友S


第二封電郵:

你好!

睇番過往交易記錄,輸得最甘就係2009年時買賣牛熊証,兼向下溝,起碼輸咗本金的10%,自此之後我已經冇掂任何衍生工具。

正股輸得較甘係2011年,當時自己係一名偽價值投資者,自以為Mr. Market 錯咗,就死揸爛揸,結果某股輸左50%先止蝕,另外都有啲輸左3x% 左右,唯一慶幸就係止蝕後啲股繼續free fall,甚至停埋牌。

之後我就每隻股都定約10-15%止蝕,好彩都冇再輸大錢。

但問題亦開始出現,我對於止蝕非常敏感,每隻股都揸唔長。例如某股已有10%帳面利潤,一回番我就即刻止賺,後尾發現只係調整又唔會再買番,因為覺得現價比之前買入價高=貴、唔再抵買 (中哂你之前推介本「思考的藝術:52 個非受迫性思考錯誤」入面所講的思考錯誤) 。另外有啲股明明都帳面賺緊比較多的又唔set好止賺,例如我$5買入,目標$8,隻股去到$7.8開始回,到$7, $6.5, $6 我都冇止賺,最後可能平手離場甚至倒蝕!

所以由上年到而家賺錢的交易金額只係好細(相對整個組合),以百分比計贏得最多反而係注碼較小的交易。今年有幾單交易,因為上述原因已經賺少好多好多。

………….

最後都要再次多謝你的建議!

網友S

[注:電郵有經過刪減及潤飾]
網友S的懊惱:唔止蝕輸五成?但過份敏感,就贏唔到大錢,震一震倉,買中股皇都無用。明明可以贏五成甚至更多,結果可能贏得5%甚至更少…

點解救?其實也不是太困難。只是又要借小弟與「自摸之達人」,在麻雀檯上交戰的「瘀事」來闡釋道理。

話說當日「麻雀聯賽」,打到季尾時,基本上是「一敗塗地」。季初時,打八圈大概可能輸一、二百,到季尾時,放低三、四百,甚至四圈輸一千都試過。輸完又輸,後來真的輸到終極無癮,斬手指戒打牌,只差點要跟「自摸之達人」絕交!

當年屢敗,自然「呻到樹葉都落埋」、「X到亞媽都唔認得」:「XXXX,真係好X黑仔!點可能次次都唔夠佢快架!」、「隻手真係臭架,食嗰隻牌就摸唔到,出銃嗰隻就摸到應一應!」

幾年後,苦心鑽研值搏率理論時,才無意地醒悟,當年打牌打到「一pat屎」,是因爲著名的心理病「納得就納症候群」作崇。

以下是「左傳」(全名:左穿右插投機者秘傳)對於「納得就納症候群」的記載:

患者:絕大部分是經歷過重大心理創傷的麻雀手或交易員。
病徵:焦慮,情緒起伏極大,聽覺變得異常靈敏(尤其是周遭雜音),嚴重缺乏安全感。坐立不安,缺乏耐性,口中經常唸著:「以快打快」、「走得快好世界」、「最緊要轉身夠靈活」等口訣定驚。

當年自己患上「納得就納症候群」的原因,就是給「自摸之達人」的連環「十番攻勢」創傷心靈的後遺症。不斷出銃後,打牌的自信心益發下降。明明副牌幾靚,食七番甚至十番的機會頗大,由於怕出銃,「有得食變成無得食」,反再輸多256元,「都係唔好咁搏」,只會降低要求,甘心改做五番,甚至三番,但求快快食糊了事,減低出銃的風險。

當年自以為好醒,其實是蠢過「豬頭炳」。(還是那句,枉自己仲讀那麼多書…)牌做細啲,捨七(番)取五(番),理論上是會快點食糊(但實際上另一回事,當中玄妙,容後解釋),但「有辣有唔辣」!由於食五番,實收得48元,比七番的96元,少了一半。以往出銃1鋪十番,食3鋪七番就能追凸。但改爲專攻五番,萬一給「自摸之達人」逮個正著,就要食6鋪五番,「利潤」才能由負轉正!

察覺了小弟的心理變化,「自摸之達人」打牌時,神情更加輕鬆。雖然我理論上食糊的機會率,是提高了;但他出銃大牌的風險,進一步降低。5鋪牌中,只要能夠食出1鋪(即命中率爲20%),都夠贏錢,心理壓力自然較輕,本來牌章已高我一截的「自摸之達人」,打牌時更加揮灑自如。例如副牌其實頗爛,或以奇兵取勝,打心理戰,「夾硬」擺出一副六章「清一色萬字對對糊」的格局(可能他總共只得五隻萬字),自己就會嚇得主動棄糊,而時間就會變成他的朋友,我的敵人。很多時就是給他摸吓一隻,摸吓又一隻地「入章」,開局爛牌變十番。

又例如大家都是「九章落地」,互相搏牌時,自己的心理壓力會大N倍。由於我搏輸時,會輸到爆頭,壓力自然大過玩俄羅斯輪盤。「自摸之達人」中棍都唔太傷,咪只會當俾水槍指住個頭,「哦,瀨嘢噃!」,就算中招,只會笑咪咪地拿張紙巾出來,抹吓個頭,推牌打過下鋪。

局勢發展下去,一方自然信心澎湃,劍氣長江,出招法道,更刁更狠;連環得手,以血餵劍後,信心再上一層樓,劍勢更形霸道,一劍平天下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越打越旺,贏到開巷。另一方卻左支右絀,顧得攻時,防守又出破綻;顧得守時,只能背水結陣,死命防守,盼耗至終局,連「輸少當贏」亦不可。久守必失,久輸必頽,自我懷疑,呻吟不絕,自信全失,肝火沖天,粗口不絕,鋪鋪「暴走」,引頸待鑿,一敗塗地,土崩瓦解,理所當然!死亡旋渦,斯之謂也。

往事追憶至今,問大家一個問題:「學打牌,當學小弟,或是『自摸之達人』呢?」答案已經呼之欲出吧!問題是炒股票不是打牌,打麻雀的心法,跟炒股票的心法,究竟有何關係呢?

答案:一理通,百理明,「以雀入股」,「雀道」化「股道」,實屬可能。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智慧勝感覺,知識改命運。讓我們再一次借用新對沖基金之王達利奧(Ray Dalio)的獨門「麥樂雞」投資(及思考)心法(新讀者可以先參考舊文「周生生與達利奧」),去拆解當中奧義。

還記得「麥樂雞」心法的六字口訣嗎?就是:「先拆細,後分析」。而所謂「先拆細」,意指分析的起手式,是先將任何事情,拆解成不同的組成部份(component parts)。

其實前述打麻雀的故事,如果閣下心水夠清的話,
來來去去都是圍繞這三個因素:
(I)出銃時輸的番數;
(II)食糊時贏的番數;
(III)食糊、出銃的機會率。


(請好好記住這三個因素,因爲基本上以後的所有文章,都是從這三個因素出發,組合成爲無數策略。)

小弟輸到噴血的「長敗之形」組成部份:
輸時十番(256元),贏時五番(48元),就算有極高的食糊率(84.2%),也只打和。

「自摸之達人」贏到開巷的「長勝之形」組成部份:
輸時五番(48元),贏時十番(256元),(因此)極低的食糊率(15.79%),已足夠打和。

(計算打平百分率之法,容後交代。)

換句話說,「自摸之達人」牌章之精髓,不敗之因由,在於專注做十番大牌,只要出銃時輸的是「不入肉」的五番,久唔久食一鋪,已夠打和。人有六旺,勢不可擋時,九霄龍吟驚天勝,我若爲皇!

讓我們返回網友S 5月20日兩封電郵的提問,當中的關鍵資訊,可以大致歸納如下:

某股輸左50%先止蝕,另外都有啲輸左3x%,之後我就每隻股都定約10-15%止蝕;
某股已有10%帳面利潤,一回番我就即刻止賺 (由此推論利潤率應低於10%);
所以由上年到而家賺錢的交易金額只係好細。

正如前述:一理通,百理明,「以雀入股」,「雀道」可化「股道」。以雀爲喻,網友S的牌風實爲:
(I)出銃時:輸10-15%;
(II)食糊時:贏少於10%;
(III)結果:微賺。

事到如今,問題的核心及解決辦法,漸有水落石出之狀。

症初斷,怎根治?文太長,手太痛,下期續。
吳瑞麟
http://investhof.blogspot.hk
(聯絡電郵: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102

(轉載)「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AKA「納得就納症候群」 名人堂

http://investhof.blogspot.hk/2013/07/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aka.html

金融精英教路 擊退創傷後壓力症

 
 
 
金融從業員及Banker,每天的工作涉及證券買賣,交易員一時大意落錯盤、基金經理投資做錯決定,真金白銀的損失,若是自己錢還可以「暗啞抵」,但客人的錢有何閃失便會累及份工,承受的壓力大到可能隨時爆煲,原來除了抑鬱症外,還有個看來更學術性的心理症有機會出現在金融人以至散戶的身上,叫做「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金融海嘯之後,全球市場變得政治化,無法從正常經濟角度預測市況,很多基金經理都改變投資策略,老的一套Buy-and-Hold(買入長揸)投資哲學破產,進化為Tactical Asset Management(戰略性資產管理),即是要不斷調整投資組合,寧願有賺趁手以避風險,美國肯薩斯州大學學者Bradley Klontz及Sonya Britt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這可能是財策師患上PTSD的表徵。

該研究指,2008年金融海嘯後,有93%財策師感到中至高度的創傷後壓力,有39%更出現嚴重的PTSD徵狀,包括胡思亂想、失眠、感覺麻木,以及自責等。精神科醫生則指出,香港與外國的金融從業員患上情緒病卻有點分別,原來竟與香港金融業出路狹窄有關!
唔敢睇新聞 經常發噩夢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李永堅醫生指出,香港的Banker情緒病,PTSD和抑鬱症(Depression)都有,但以抑鬱症較多。

李永堅解釋,這又是香港的經濟環境造成:外國環境較佳,外國人對金錢觀念較豁達;反觀香港作為金融中心,城市行頭較窄,金融業人士較難「放低」,尋覓另一條出路,遇挫折後易鑽牛角尖,患上抑鬱症會多於PTSD。他有數個PTSD病例,其中一個便是08年金融海嘯後患上PTSD,症狀包括不敢看電視和報紙新聞、不敢經過銀行股票機、不敢講經濟和發噩夢等。

而李永堅稱,其實抑鬱症比PTSD更可怕,因為抑鬱症病人中有高達15%會自殺,而PTSD自殺比例卻很小,但會選擇逃避,影響到正常生活。

PTSD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讓病人在安全環境再度面對創傷事件,克服恐懼,嚴重者加藥物治療,輔以調節腦內「血清素」的藥物(SSRI)。最後該病人可以面對財經資訊和股市,甚至繼續縱橫股場。

香港不少知名金融人,在這個猶如「壓力煲」的金融市場中出現過不同程度的身體或精神毛病,其後如何減壓以回復身心平衡?現在有否改變投資心態與策略?

投資勿衝盡 寫稿助減壓
黃國英最難忘08年金融海嘯的引爆點雷曼兄弟爆煲,「好記得9月15日雷曼宣布破產,美股好似無底咁插,第二日香港係中秋假期,我淨係瞓咗兩粒鐘,全日呆咗睇住部機(股票機),但又咩都做唔到。」

黃國英憶述自己經過多次股災,「97年自己做咗幾年嘢儲咗筆錢諗住買夾屋,點知股災一嚟,第一層樓無咗,但焉知非福,之後樓市一直跌;04年係事業低潮,大跌市後第二日返公司受靶,但當時管嘅錢少,唔夠1億元,只係70、80張期指,輸400幾萬,更出現心絞痛,幸而有位警察朋友推薦我練太極五行氣功。」

現在黃國英領悟了自己的投資哲學:「唔好衝到盡!(他所管理基金)有兩至三成回報已威到盡;以前好市時,心雄會求個七、八成回報,攻到嘔,但市場一逆轉好易輸死」,現在「一旦遇上突發事件,先剪一抽(減磅),立即找對沖方法,現在市場好多產品可以作對沖,市跌都有嘢戥住,咁多工具唔會輸死你。」

黃國英又笑說,「其實幫報紙寫稿都係減壓方法,因為腦海要重新組織當日交易,理順思緒,檢討當日交易得失,又可以文字宣洩情感。」

對沖基金經理黃國英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封咪兼封筆 踩單車健身
去年3月「封咪」兼「封筆」,揚言休養一年後「重出江湖」的丁世民,表示現在仍是復出無期,因為「近期忙於處理家事,我隻17歲嘅貓啱啱去咗,另一隻13歲,都想多啲陪佢」。

丁世民過去專注港股到美股時段,弄得自己嚴重失眠,身體轉差;過去一年,丁世民令自己放鬆心情,增加睡眠時間,雖不是佛教徒,頸腕也掛上佛珠,心煩便念《六字大明咒》,都令心境平和,他更買了一部過萬元的單車逼自己到戶外健身。

丁世民現在毋須為客戶「揸盤」,主要是管理、培訓和推廣見客,所以市場壓力確實大減,但他因性格問題而無法完全抽離,「雖然唔關自己事,但見到啲客輸,自己就會擔心到瞓唔着」,所以他自嘲「道行未夠」,還需花時間學識「放低」。

投資商品期貨由於金額巨、變化多、波幅大,他說一定要學識先止蝕,「以前愈跌愈溝等回升嘅方法已經行唔通」。他又認為可留意另類投資,例如他自己收藏古董錢幣、股票、債券,又可升值又可放鬆心情。他沒有投資市場熱門的黃金,反而看好白銀,已儲蓄了大量銀幣,因為「銀價其實永遠先升過黃金」,相信6至7年後銀價會翻一番。

最後丁世民改了復出宣言,表示大市見底當日,才是他復出之時,問他恒指今年最低多少?他說已調高了預測,今年第四季時料見16,000點(原先預測最低14,000點)、道指則見12,000點,即還有兩成跌幅!

商品及期貨業丁世民 廣發期貨(香港)副總經理

古董好鑑賞 藝術勝金錢
曾出現急性抑鬱症病徵而退休的陳子政,現在主要做顧問和非執行董事,令自己有更多時間休息和享受生活,他說人要學懂「別執着,要知足」。

過去他在銀行界任交易員,每天應付急速的買賣決定,漸漸訓練出敏銳的直覺,早年他出現失眠,而證實屬急性抑鬱症病徵後,他亦憑直覺快速決定退下來,因為身體始終最重要,休息期間除了做運動,還看小說療養心靈,更練就了好廚藝。

現在陳子政只任港交所非執行董事、旅遊發展局成員、CVC私募基金顧問,及紅十字會董事會成員等非執行性的職務,這些工作不會太困身和太大壓力,亦不會影響其退休生活,同時仍可為市場貢獻其寶貴經驗。

而陳子政多年來亦投資了一批古董,來源遍布世界各地,包括地氈、油畫、雕像、銀器、瓷器等古董擺設;但他卻不建議一般投資者沾手,因其流通性低,沒有透明市場,買賣差價很大,而且市場口味常變,升值無保證,作為投資難免有風險;但更難得的是,他不視古董為投資工具,不計較其升值潛力,學會了欣賞藝術凌駕於投資升值的道理。

退休銀行大班陳子政 港交所非執行董事

習詠春減壓 長揸不短炒
80年代本港外匯市場曾較股市蓬勃,交易員操盤超快超緊張,在外匯市場打拚超過20年的陳少平回憶:「我由初級交易員做起,當時一個交易只得10秒考慮。當年交易員壓力大、啲人乜都賭一餐,更有人試過輸晒成副身家。」他見過有交易員賭電影票房、天氣,甚至明星八卦消息也有人賭。

他笑言「壓力人人都有」,最重要是自己調整心態,他現時工作同樣講求「快」,他會以習詠春來減壓;近年他見同行亦較少以賭博減壓。

「薪水與付出必成正比,若遇上困難時,應先檢討自己」,陳少平認為金融從業員要熟悉市場上的新業務及措施,然後作出配合。目前他個人的投資偏好簡單:「短炒形同『買六合彩』,故以磚頭及長揸股票為主。」

外匯市場猛人陳少平 中銀(香港)總經理及投資主管

漫步唸佛經 大假必全退
馮孝忠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工作壓力,遠不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那般大,97年除股價暴挫外,聯匯亦臨脫鈎壓力。

銀行業工作繁重,馮孝忠有個保持忙而不亂不動氣的方法:他習慣每天由寓所慢慢步行至中環恒生總行上班,下班再步行回家,藉此調整及放鬆心情;聽說他還一邊走路,心中一邊唸佛經,令呼吸調息平和。他又每周至少打一次網球,每次兩小時,鍛煉身體;每逢放大假,他更選擇「全退」,去一個手機也找不到他的地方,完全與工作隔離,享受大自然。
由於工作性質關係,大部分銀行家的投資都受到嚴格限制,馮孝忠的投資就是每月把公積金全部放在恒指之上,由於是月供,恒指最高時買過,最低亦買過,不用花時間「make decision」;除此之外,便是外匯定期存款,但他也只是間中調整外幣比重。

銀行大班馮孝忠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

小資料:甚麼是創傷後壓力症?
創傷後壓力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指人在經歷過巨大威脅性或災難性事件,如天災、嚴重意外或對抗重大壓力後,心理狀態失調,並產生後遺症,症狀包括噩夢、性格大變、情感麻木、失眠、逃避會引發創傷回憶的事物、易怒、過度警覺、失憶,及易受驚嚇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689

Facebook症候群

1 : GS(14)@2010-11-13 10:41:20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656816

你有沒有試過,有些朋友,真實世界上很少見面,或者完全沒見過面,不過於 Facebook中卻有講有笑、惺惺相惜?
又或者,有些朋友真實世界常常見面,卻不會當面打招呼,卻在 Facebook上唇槍舌劍,吵個不停?
高絲有好幾個 Facebook上的「朋友」都是這樣,最恐怖的那個,於網上世界常跟我唇槍舌劍,由 ICQ到 Facebook年代,差不多十年,但每次見到他真人,卻像完全不認識似的。
是個別情況,還是世界的社交方式變了?
舊式社交媒體重心思還記得小時候識朋友,每一個都要主動上前打招呼,走上去前還要想如何找共同話題,又要有「吃檸檬」的心理準備,所以交到的朋友都會很珍惜,把自己最好的玩具借給人家,把最好吃的零食分給人家,平時要聯繫都依靠信封信紙,寫千字心事(比這個專欄還多字)寄到人家的家裏,等好幾天才收到回信都沒關係。
還有筆友,以前的筆友是真的要先在雜誌上面找到一段個人簡介,覺得可以了,就先寄信去雜誌社拿他或她的地址,然後小心翼翼地寫一封介紹自己的信,用上漂漂亮亮的信封寄出去,收到回信當然開心,大時大節還會收到聖誕卡,由於沒人知道大家的來往,因此信件的心事內容對心事都完全沒有隱瞞。
可是現在的 Facebook朋友是多,可以交心的卻沒有幾個,那些朋友,可能是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可是你跟他或她在W all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其他朋友看到。
最可悲的,是你在 Facebook世界可能萬千寵愛,每一個 Status及 Wall上每一個 Post都很多人讚好,很多人回應,可是與那些朋友在現實世界見面,你說的話,得來的反應可能變得很冷淡,甚至是零回應。
現代人都愛於社交網進行虛擬社交,卻好像忘掉了,如何好好的在現實世界面對面社交。
高絲
2 : oneirocriticism(809)@2010-11-14 21:08:09

唔好睇
內容同fb無咩關係之餘都卑無高論
3 : abbychau(1)@2010-11-15 00:23:05

恕難同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545

胡孟青:公司業績消化不良症候群

1 : GS(14)@2012-03-19 22:35:4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15307/20120319/68268
從來不反對延長交易時間,但兩個多星期以來,面對最大困難是消化問題,包括食物消化及訊息消化。後者情況尤為明顯,特別近期業績公佈高峯,不少公司都選中午休市期間發佈消息。在新交易時段安排下,公司在中午休市期間發佈的消息,只能在12至12時30分之內的半小時進行,比之前的一小時大幅縮減。
上星期為例,超過6間主要上市公司透過午飯時段公佈包括業績在內的重大消息,當中還包括博士蛙(1698)發佈有關核數師辭任的重大補充資料。要在短短半小時內處理大量公司資訊,從而應付下午時段的部署,確倍感吃力,市場對公司發佈消息,亦未必有能力作即時客觀及準繩的反應。
公司業績涉及大量營運數據,不是靠一、兩個盈利大數就能決定及格與否。媒體及頗多市場人士,常注重的只是表面盈利數字及派息高低,只要稍為聰明或別有動機的公司,可在業績公佈中煲大表面盈利因素,不排除由於市場未有時間尋根究底兼消化、以致在下午開市初段令股價出現不尋常反應的可能性。
盈利大數從來有味精成份,尤其是全年業績,當中6個月數字已是舊數。投資者或媒體其實有必要多花時間,將之前的中期業績作比較,始對其過去6個月營運表現有初步概念。像近期某隻內房股,全年盈利表現近乎完美,毛利率按年亦增,銷售均價皆升,但一拆開半年業績比較,其實已出現嚴重倒退。
過往幾宗事例表明,盈利大數可瞞天過海,但現金流、應收賬等數字正正最有威力定公司生死。既然業績有太多魔鬼細節,再次忠告投資者不要在未經細心分析業績前,就過份衝動入市,墮進陷阱才後悔。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2 : GS(14)@2012-03-19 22:41:49

盈利大數從來有味精成份,尤其是全年業績,當中6個月數字已是舊數。投資者或媒體其實有必要多花時間,將之前的中期業績作比較,始對其過去6個月營運表現有初步概念。像近期某隻內房股,全年盈利表現近乎完美,毛利率按年亦增,銷售均價皆升,但一拆開半年業績比較,其實已出現嚴重倒退。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2030811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10818104_C.pdf
應是33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303

6招擺脫假期症候群 返工好醒晨

1 : GS(14)@2015-04-08 08:27:25

一連五日復活節「紅假」結束,想到要爬起身返工就頭暈暈又無力,原來叫做「假期症候群」,成因除了生性懶惰之外,還可能因為你放假玩得太盡興,變成「攰過返工」。醫生就話,擺脫「假期症候群」,最緊要調整心態、飲食及睡眠時間。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向《蘋果》表示,外國有調查指約三分一打工仔有「假期症候群」,生理徵狀包括感到昏昏欲睡、胃口欠佳、腸胃不適、肌肉痠痛等,心理方面就會感到焦慮、難集中精神、易累等等,好多人返工三兩日後慢慢進入工作狀態,如果你「無離心機」成個星期,就可能要注意是否工作壓力太大。不想被「假期症候群」影響,麥永接醫生話放假就應該真正休息,不要夜夜笙歌,食無定時,如果去完旅行返工,可以開心share照片同手信,等自己延續開心心情,其他方法包括注意飲食、適量運動,以及多多休息。綜合網上資料同專家意見,有以下6招:(1)一日之計在於晨,早15分鐘起身,調整心情、做足準備至返工。(2)適量運動令人更精神,可以快步行路約20分鐘。(3)如果你有吸煙習慣,最好戒煙,因為吸煙阻礙氧氣輸送,容易令人疲倦。(4)飲食要定時同適量,放假期間日食夜食,開工後可以食得清淡點。(5)沖涼尤其是熱水涼可以令人放鬆,因為可以清除身上汗水污垢,令毛孔與汗腺恢復暢通,增強血液循環,紓緩疲勞。(6)放假期間玩得太盡,假後返工前應該多補眠,返工後如情況許可就小睡片刻,半小時已經令你精神飽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08/19105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315

【每日健康】預防年初四症候群 得閒熄機齊靜心

1 : GS(14)@2016-02-11 10:25:23

「邊個發明咗份工。」未返工,同事已灰到爆,傳來這句歌詞,皆因今年年初四開工,名副其實年初四咁嘅樣。年初四樣不是說笑,心理學家說,如果你回到工作崗位,但遲遲未能進入工作狀態,已表示你患上「假期後症候群」。要避免患病,尤其是慣性有此症狀的人,可先準備以下防禦措施。1)Book定下一個假期最好當然是可計劃一下這一年的年假如何花,或已有旅行計劃,但如果暫時未能安排放大假,排定月尾一個 happy friday,起碼也有一個可期待的目標,返工都冇咁灰。2)先預計工作量放完假一打開郵箱,幾百封電郵從天而降,loading漏斗忙過關公,太多事情未解決,一時間好難接受。開工前,停一停,諗一諗,預計一下這兩個星期的工作量,提醒自己將有甚麼死線,再慢慢梳理工作。3)運動幫個腦開機專家指,煲劇可能可讓你放空,但不能讓你放鬆,應離開個芒,做點運動。不要以太忙為藉口,運動令頭腦清醒,而且假期吃到肚滿腸肥,開工不忘運動,踢走抑鬱情緒。4)適時熄機放假囤積一大堆工作,令人心煩氣躁,很想把它一起過K.O.,但剛剛開機不宜過勞,否則好易死機。為健康着想,即使老闆轟炸你,也要將工作排序,先應機滿足他,再預留適當的私人時間。資料來源:independent.ie記者:馬朗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211/194863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850

【你的名字症候群】發咩夢有得揀?靈魂出體導師教你控夢秘技

1 : GS(14)@2016-12-24 10:42:40

靈魂出體導師King Sir擁有25年控夢經驗,而控夢關鍵就是先識破自己正在發夢



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票房好評價高,而原來這個夢中交匯的故事靈感是源於小野小町的一首和歌,內容大致是「當你思念住對方入睡,就可以夢見佢,但如果知道係夢就不要醒過來」。換言之,夢真的可以控制嗎?其實可控制的夢境,稱為清明夢(lucid dream),而擁有25年控夢經驗的靈魂出體導師King Sir指出,控制夢境的關鍵就是─先識破自己正在發夢。記者:余傲芝 攝影:Neo、馮峰



《你的名字》的夢中交匯靈感源於小野小町的一首和歌,內容與控夢有關

積奇都有20年控夢年資,控夢讓她感到很有娛樂性

自古以來,控夢都是一種精神修練的方法,更有心理學家用作心理治療

當洞悉到自己發夢,就可以試控制自己夢中的行動甚至於改變夢境,但如何知道自己正在發夢,King Sir教你三大方法。



King Sir主要提出3大方法,一是多留意周圍環境,再提問自己:「我依家係咪發緊夢?」

方法1─提示語句

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周圍環境,然後在不同時間地點提問自己:「我依家係咪發緊夢?」。久而久之,將這個習慣帶進夢中。另外也要多觀察現實生活,你就會較容易察覺夢中奇怪與不合理的情況,例如看到男人穿女裝或大象在天空飛,繼而醒悟自己正在夢中。



二是書寫夢日記,寫下自己昨晚發的夢,越詳細越好

方法2─寫夢日記

每朝一起床,寫下自己昨晚發的夢,越詳細越好。King Sir認為當你越寫得多,越有機會有夢中知道自己正在發夢,因為有朝一日,你就會不自覺在夢中想起自已要記下所發生的事。



三是睡醒後再入睡。透過看到場景轉換,而令自己洞悉正在發夢

方法3─醒完再瞓

睡醒後再入睡是一個更直接的方法。當你一發夢,場景就會轉換,所以不停地「再醒再瞓」會令人有更多機會識破夢境的出現。



King Sir坦言,控制夢境並非甚麼新鮮事,而是自古以來都存在的一種精神修練的方法;甚至古代中美洲土著,都用作提升精神力量。而近代的心理學家亦會透過控制夢景,而為病人進行些心理治療,好讓他們彌補心裏的創傷。「其實控制夢代表乜,就係深入自己的潛意識,究竟你最驚乜嘢,有咩慾望願望,夢裏都會顯示。所以如果能夠控夢,又或者好清楚知道自己發夢,其實你就可以更加認識自己嘅內在世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23/198739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85

線粒體DNA耗竭症候群全球僅16宗病例

1 : GS(14)@2017-07-07 02:42:10

查利身患的「線粒體DNA耗竭症候群」(mitochondrial DNA depletion syndrome)是由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病,全球僅有16宗兒童病例,現有的實驗性醫療技術僅可能為他紓緩病情,但無法根治。線粒體在細胞內提供能量,這種致命疾病的患者,身體的線粒體DNA數目遠比正常人少,無法為肌肉、腎臟及腦部供應足夠的能量,導致肌肉虛弱及腦部受損,因此查利僅能透過儀器呼吸及插喉餵食。患者多數會在嬰兒或童年時期夭折。至於美國專家表示願為查利提供的「核苷分流治療」(nucleoside bypass therapy)是透過口服藥物進行,理論上可修復他的線粒體DNA,提供無法自製造的化合物,令病情減輕,但專家指過去接受療程的患者都不及他嚴重。英國《太陽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705/20079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