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惠普雪上加霜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1-23/100464394.html
11月20日,曾獨霸全球的個人計算機廠商惠普提出指控,去年斥資110億美元收購的英國軟件科技公司Autonomy,涉嫌財務造假,導致惠普如今須進行88億美元資產減記。消息一出,惠普股價當日大跌近12%,收每股11.71美元,為十年來最低點。

  惠普CEO惠特曼(Meg Whitman)在與媒體的電話會議上表示,Autonomy前管理團隊的一些成員,在惠普收購前透過虛報、瞞報等手法,隱瞞了公司的財務狀況。

  Autonomy成立於1996年,總部位於英國劍橋,號稱推出新型的數據庫運算系統,交叉比對能力強大,可幫助公司更快速與精確地尋找及處理數據。2003年3月,Autonomy進入中國市場,目前客戶主要集中在電信和政府市場,中國移動也是其客戶之一。

  不過,惠普在今年5月開始的內部調查發現,Autonomy在財務報表上動手腳,將部分硬件收入列為軟件銷售收入,增加軟件部分的盈利,以獲取更高的併購估值。惠特曼稱,當前88億美元減記,大約有50億美元與財務造假有直接相關,其餘金額則是由於「收購後兩家企業的配合與市場表現不及預期」。

  惠普發表聲明稱:「公司已就這一事件聯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英國嚴重欺詐辦公室(Serious Fraud Office,SFO),以進行民事和刑事調查。

  此外,惠普還準備在適當的民事法庭上,向多方尋求賠償,為股東挽回損失。在未來幾個月,惠普公司將積極推進此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舊金山辦公室也已介入。

  Autonomy創辦人林奇(Mike Lynch)則否認偽造財務報表,稱是惠普收購他的公司後管理不善。「惠普的指控完全不符合事實。我們否認這一指控。我們所做的一切都照實告訴了審計師,而審計師也照實做了記錄。」林奇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表示。

  「Autonomy是我們花了十年才建起的公司,它曾是世界的領先者,但是,竟在一年之內,被內訌中的惠普毀了。」林奇說。

  曾主導併購案的惠普前CEO李艾科(Léo Apotheker)發表聲明指出,他對這件醜聞感到震驚又失望。

會計魔術

  這場會計醜聞案的另外一群重量級主角,是德勤、畢馬威等會計師事務所。

  惠普表示,德勤和畢馬威在查賬調查時沒有提出警告。「兩家會計師事務所當時都沒有看出我們現在發現的問題,而我們之所以能發現,是因為有人私下向我們指引。」惠特曼說。

  「軟件行業的會計處理是相當複雜的。」一位美國會計師向財新記者表示,由於前期投資研發的支出很大,但收入需要長時間才看得到,而且軟件產品是無形的,這就讓財務報表中充滿許多模糊地帶。

  「專業的會計人員查賬時,也只能單方面聽取工程師的簡報,難以判斷這些抽象的科技是否能帶來巨大盈利,甚至是否真正存在。」上述人士表示。

  但《金融時報》評論稱,在這起案件中,對於Autonomy把硬件營收列入軟件銷售收入,很難歸結為疏忽或判斷失誤。「惠普所指的問題非常嚴重。如果情況屬實,表明Autonomy的流程和治理存在缺陷。」

  目前,惠特曼拒絕透露是否會對兩家會計師事務所,以及諮詢機構採取法律行動。

惠普怎麼了?

  個人電腦業務低迷不振、管理層動盪頻繁,已讓惠普士氣低迷;這場併購案的巨額損失,更讓惠普顯得狼狽不堪。

  2011年8月,惠普在宣佈以約110億美元收購Autonomy時,出價比這家公司當時股價高出了58%,在時任CEO李艾科的大力推動下,這項併購案快速達成,被視為是硬件大廠惠普跨足軟件和服務領域的一大步,是對IBM成功轉型的效仿。

   「IBM的轉型是漸進的。」一位IBM前計算機工程師向財新記者表示,當時的CEO郭士納(Lou Gerstner)先在組織內部做重整,改善部門各自為政的陋習;再逐漸將個人計算機業務分出給聯想,並讓IBM更專注於技術研發。

  「相比之下,李艾科想在惠普大刀闊斧,方式顯得粗糙,導致傷痕纍纍。」上述人士說。英國《金融時報》也曾警告李艾科的改革太過躁進,包含押注巨額資金在收購軟件公司,以及分拆惠普龐大的個人計算機(PC)部門。

  最後,主導併購案的李艾科在董事會的壓力下,於2011年9月宣佈辭職,由eBay前CEO惠特曼接任惠普新總裁。但惠普股價在人事動盪,以及投資者對併購的缺乏信心中,一路狂跌。

  今年5月,英國《金融時報》披露,有近四分之一的Autonomy員工離職,並向媒體抱怨,惠普的官僚主義「令人窒息」。Autonomy創辦人林奇也在這個時間點離開惠普。

  今年10月,惠普在個人電腦市場的霸主地位,被聯想集團取代。市場研究機構顧能(Gartner Inc)指出,在三季度,聯想集團拿下全球PC市場佔有率15.7%,超越惠普的15.5%。

  Gartner分析說,聯想能夠排在第一,攻擊性價格戰略是關鍵;而惠普本身卻還在以大眾、或以企業為主的戰略之間,搖擺不定。

  惠普公司剛發佈了截至10月31日的2012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財報,因收入下滑且成本上升,同時受到去年收購Autonomy相關的大額沖減影響,惠普第四財季淨營收300億美元,同比下滑6.5%;淨虧損69億美元,上年同期淨利潤2億美元。

  惠普還確認了全年的利潤預期。財報顯示,惠普2012財年全年淨營收為1204億美元,同比下滑5%;淨虧損127億美元,2011財年淨利潤71億美元。

  2012年10月,分析師見面會上,惠特曼預計,至少未來一年內,惠普還將經歷利潤下降。全面反彈,那是將來的事了。

  本刊記者何春梅、實習記者陳韋宏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