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一個賀蘭,兩個世界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069

常住人口只有五萬人的賀蘭縣城長寬不過幾里地,卻或許是中國租房業務最繁忙的小城市。這個秘密張揚在它大街小巷的信息張貼欄,欄上的房屋出租轉讓的廣告紙層層疊疊,一條廣告的壽命常常捱不過2個鐘頭,就會有急等著變現和加入這座城市的人撕走。

如果將廣告上的小區剪貼,會發現拼成的地圖幾乎就是整座城市。賀蘭縣城居身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地界,空曠處向西遠眺可以看到賀蘭山高大黑黢的身形,而往北就是騰格里沙漠。展開於黃河沖積扇上的街道平直寬闊,房屋整齊地排列在街道的兩邊。新建的小區在城市周邊擴散開來,由於多數房屋建於最近幾年,小城給人簇新之感。泥頭車和塔吊密佈城市的邊緣,仍推動著小城在地面的擴張和高度上的跨越。

這是一座不停開價售賣的城池,空虛而撕裂。填補空虛的人群低調神秘,他們通過信息欄同這個城市取得聯繫,撥通那些廣告上留下的電話號碼,繳納租金然後填充那些閒置空間,給房屋帶去溫度,為窗戶打上燈光。對於這些人的身份,知情人總顯得難以啟齒。

王飛雷是賀蘭縣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大隊長,負責全縣違規經濟活動的糾察,從2009年開始他與同事們就開始了與神秘人群的周旋,並陷入日後他們疲於應付的「貓鼠遊戲」。「鼠」是指需要隱藏的一方,是潛伏於縣城龐大的傳銷網絡。「最高峰時期,這裡聚集的傳銷人員有近20000人。」這令他和同事們感到頭疼,在這個常住人口不多的城市裡,每四個人中就可能有一人是傳銷分子。

「賀蘭是南派傳銷在西北最深入的據點。」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曾於2009年底前往賀蘭縣解救參與傳銷人員,當時正處在賀蘭縣傳銷組織的發展時期。此後,他所領導的反傳銷組織又多次派志願者前往賀蘭進行解救活動。一個內陸腹地的小縣城聚集了這麼大量傳銷人員,在他經驗中絕無僅有。

在城市如同海綿一樣膨脹開來的同時,傳銷分子也像吃水一樣浸了進去。傳銷人員的加入,使得原本寧靜的小城被撕裂成兩個平行世界。面色黝黑的本地人,每天晨練、上班、吃羊肉飯、睡覺,按照社會管理和秩序過著平淡普通的日子。與此同時,另一群人則受控於龐大的傳銷組織,他們多數來自河南、江西、四川等地,沒有正式職業,大部分時間待在出租房裡,三五一群「串門」學習傳銷知識,被一個暴富神話鼓噪得難以入睡。

因為傳銷組織的嚴厲規範,兩者之間並無太多接觸,只是空間上剛好都在一座小城裡。大部分賀蘭人對於租住他們房屋的人瞭解僅限於「外地人」,房租一年一交都通過銀行轉賬,至於這些人是干什麼的則說不清楚。這種隔閡,使得作為熟悉的陌生人的兩者在小城中相安無事,達成某種平衡,這裡是一個有著二元世界的地方,界限井然。

並無交集的兩個世界卻有一個重合點,這是賀蘭縣城中心的欣蘭廣場。欣蘭廣場是當地人飯後休憩的地方,也是傳銷組織和成員心中的「聖地」。

聖地

作為本地人,宋美云從欣蘭廣場建立開始便在這裡工作,她是廣場的管理人員。常年的觀察,她發覺來廣場休憩的本地人多數都是一家子,曬曬太陽、散散步,等寒冬炎夏時人就不多了。而操著外地口音的遊覽者則是寒暑不輟,他們多數穿戴整齊,有著不同於本地人的白皙面容,三五一群,指來指去,像領導考察一樣。

雖然佔據著打量這座城市的最佳「觀測點」,宋美云並不知道她所管理的欣蘭廣場是傳銷組織的洗腦基地,被尊稱為「行業的寶塔山」。這座2002年建成的廣場位於小城中央,佔地8萬平方米,氣勢恢宏。

「他們很規矩,有生人就不說話,只聽說這些人是搞傳銷的哩。」她看到,這些「考察的人」一般會從廣場東邊進入,經過一座鐘樓,然後在一棵樟樹下停留幾分鐘,之後走上噴泉台,之後從廣場西緣出去。讓她惶惑的是,被這些人奉為神樹膜拜的居然是一棵死樟樹。這棵移植的樟樹前兩年死了,只留下枯枝幹部分,每個樹杈都分成兩個枝椏。為了不影響美觀,工作人員用一些塑料花草對這棵樹進行了裝飾,並用裝飾布將樹幹裹了起來。

郭宇是王飛雷的同事,通過長期與傳銷人員的交手他才弄明白欣蘭廣場一草一木在傳銷課程中對應的解釋。廣場東邊的大鐘,是「持久牌」鐘錶廠生產,寓意「行業持久」。而「樹杈分作兩枝」則代表賀蘭傳銷行業「一個人可以帶兩個人」發展,樹幹纏裹著裝飾布條是暗示「行業有國家支持」。

「廣場液晶顯示屏背後有5台空調機降溫,被稱為「五級」;噴泉台有3級階梯,則意味著「三階」;合起來就是傳銷行業的模式『五級三階制』。」這個被「神格化」的廣場一切都被賦予同傳銷有關的意義,將傳銷行業所有的知識點形象化,並且不斷為行業新的謊言提供佐證。

宋美云關於「神樹為何是死樹」的疑惑很快就被傳銷組織攻克。「樹死了,就意味著『一個人帶兩個人』這是個死規定,不能破例。」

被忽悠進傳銷組織的人們,一遍遍地來到這個廣場,瞻仰每一處「神蹟」,將他們第一次在這裡聽過的「神話」,講給之後帶來的人聽。平時只能潛伏在縣城出租屋裡的「夢想者」,在這裡進行著他們唯一露天的「精神生活」,同當地人站在了一起沐浴陽光和風,不過彼此無關。雖然荒謬不經,但這些神話故事確有其吸引力,不然難以解釋在欣蘭廣場「考察」的人群幾乎從未斷過。

「他們說廣場噴泉有600個噴頭,被解釋為夠600份的參與者就可以躺著拿錢。」作為一個打擊傳銷的執法人員,郭宇知道,他所見到的每一個傳銷者都曾無數次來過這個廣場。「但卻沒有一個人識破,那個噴泉的噴頭明明是800個。」

市民休閒地、行業教學基地、洗腦的教堂,比之小城的撕裂,欣蘭廣場似乎更甚一層,作為實實在在的實物,卻又是一個虛空謊言的生產地。

打而不絕

傳銷勢力進入賀蘭的時間已不可考證,但流傳下來的故事卻頗具宗教色彩。賀蘭傳銷組織內口耳相傳,數年前為了扶植西部大開發的進行,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24名「行業精英」在一個深夜被一輛軍車從廣西北海秘密護送到寧夏。「資本運作」事業由此在當地紮下根來,並開枝散葉。

「實際上,南派傳銷正是從廣西擴散到云貴川,再到甘肅、寧夏的。」對全國傳銷狀況瞭如指掌的李旭覺得,上述傳說是有其真實腳本的。廣西是南派傳銷的發源地,北海、南寧、來賓等地都曾十分猖獗,近年來南派傳銷逐漸北移,沿途城市紛紛淪陷。南派傳銷脫離了北派傳銷「以實物銷售作為基礎,控制人身自由」的窠臼,而僅以繳納現金作為入行條件,更為隱秘也難以被偵查到。

傳銷分子選中賀蘭縣城絕非偶然,王飛雷發現傳銷組織最感興趣的就是賀蘭充足的房屋資源。賀蘭縣城離銀川僅10公里,被稱作銀川的「後花園」,房價卻只有銀川的一半,空氣和綠化都較好。近年來賀蘭縣城新開的樓盤就有七十餘個,在這些樓盤中,佔地3000畝的太陽城小區號稱可居住50000人,這差不多能住下縣城所有的常住人口。

「賀蘭縣城房價低且閒置率高,而且房屋建設都很漂亮,和在其他地方相比,這裡簡直是天堂。」郭宇說,傳銷分子最常見就出現在大中城市的城鄉接合部,過著大鍋飯、集體住宿的苦日子。小城作為一個內地縣城的城市管理比大城市則顯得較為寬鬆,降低了傳銷行業存在的風險。傳銷分子在這裡找到了「世外桃源」。

賀蘭當地政府對傳銷的打擊,從來就沒有間斷過。「力度最大的時候,當時傳銷組織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包下了大巴車從太陽城直接發往河南,號稱逃出賀蘭縣就是勝利。」郭宇說,2011年夏天那次專項整治後,有不少傳銷組織為了保存下來,整體遷往中衛、固原等地。小城震動,政府新聞網站揚眉吐氣地寫道:火車票代售點門口買票的人一大早就排起了長龍,其中80%的人買去往河南的火車票。

根據2011年6月16日至8月1日的統計,賀蘭縣打傳人員共入戶走訪6653戶,發現涉嫌傳銷窩點679個,發現涉嫌傳銷人員1927人。在打擊行動中,郭宇和他的同事們每敲開十戶房門,就有一戶是傳銷窩點。

藥渣

幾年折騰下來,擁有最佳觀察位置的宋美云已經掌握了這個小城的「脈動」。

她發現欣蘭廣場「考察」人群的疏密度與縣城房價、租金和菜價都存在著正相關的聯繫,人多時房價漲菜價高,人少時房價就下跌。而碰到嚴打傳銷的時節,租金菜價就一起往下掉。作為城市化的受益者,她家的土地在城市擴張的過程中被徵收,獲得三套房子的補償,如今家人住一套房,另外兩套就被用於出租。

2011年6月時,是賀蘭傳銷最為猖獗的時候,欣蘭廣場的人絡繹不絕,宋美云家的房子租出了最高的價一年一萬多元,她的鄰居甚至租上了一萬五。賀蘭很多小區的房價也一路漲破五千。雖然心裡開心,但菜市場的菜價卻都上漲了,原先兩三元一斤的蒜薹,卻賣到了7元錢,比過年還貴。而等之後全縣清查傳銷,她家的房子租金又一路降到了三四千元。

雞和魚是「體系」內特別敬奉的食物,取其諧音「機遇」。體系內有一位山西的酒廠老闆,負責造起了「雞魚酒」。每月1號,是行業內的「機遇日」,這天大家都要吃「雞魚宴」。在傳銷旺季,雞魚的銷量,會明顯影響整個賀蘭縣的菜市場。

「為了保存下來,組織內製定了嚴格生活管理方案,禁止與當地人來往,細節方面也是嚴抓嚴防。」來自周口的劉生財平時就在太陽城小區門口賣水果,和他一樣小區裡所有的攤販幾乎都是「組織」的成員,只是分屬不同的「山頭」而已。很多人甚至把孩子都帶到了這裡,就在小區裡的學校上學。

有成功者,也有落魄者。而劉生財是一個從「初級業務員」奮鬥到「高級業務員」再落魄為小販的典型。他自己的70萬陷進去,背後還有一大批被自己引進來的親友,家鄉已成畏途。在被「組織」榨乾以後,這些人像藥渣一樣丟棄在這個傷心之城「刨食」。劉生財參加傳銷前,有個老鄉勸他,他不聽,現在他把他稱為恩人。兩人每次見面都要喝酒,以澆心中塊壘。

街頭信息欄裡的廣告刷了一層又一層,劉生財知道這意味著「組織」又增添新鮮血液了,而自己就像被掩蓋(在)裡面的廣告紙一樣,沒用了但仍被粘連其中。偶爾碰到一個老鄉來買橘子,劉生財才會從悵然若失的狀態中回過神,表情戲謔地問道:你加入組織沒。

無人理會,就像他是在另外的世界裡自我調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1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