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投資者 這是你騙自己最常說的幾句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791

投資者對於自己的錯誤抉擇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和說辭。即便如Dan Loeb這樣知名的基金經理也會以管理機構反複無常來做為市場不確定性的托詞。那麽又有哪些話是我們常會聽到或者安慰自己的呢?

  1. 如果我按照我自己的想法去操作就好了。
  2. 我沒有錯,市場有問題,你會明白的。
  3. 投資是件容易的事。
  4. 我可以預測回調什麽時候出現。
  5. 別人恐慌的時候我會貪婪。(好像是股神的名言)
  6. 我有完美的交易模型,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哪家公司才是好的選擇。
  7. 當經濟不確定性加大的時候,就是投資的好時節。
  8. 如果政客和管理機構不指手畫腳的話,我早就賺錢了。
  9. 市場底部和頭部在哪,我都知道。
  10. 我從不因為情緒而誤事。
  11. 我應該在業績報告公布之前賣出/買入這只股。
  12. 要是我在蘋果只有10美元的時候買入就好了。
  13. 我虧錢都是因為高頻交易所導致的。
  14. 我有個傻瓜都能賺錢的交易系統。
  15. 別擔心,市場的噪音不會影響我。
  16. 是美聯儲讓我虧錢了。
  17. 我永遠不會錯,回報絕對領先市場。
  18. 我能夠控制好風險。
  19. 我的風險偏好不會因為市場變化而改變。
  20. 我不應該把退休的錢放在股市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211

創業者常說的10大謊言與吹牛X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05/158563.shtml

創業者常說的10大謊言與吹牛X丨黑馬薦文
懶熊體育懶熊體育

創業者常說的10大謊言與吹牛X丨黑馬薦文

創業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價值觀重塑的階段。

本文授權轉載自懶熊體育(ID:lanxiongtiyu).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5分鐘

推薦理由:創業不易,但從創業者融資造假,數據造假,到產品抄襲,到惡意營銷,甚至到“剪電線事件”,一次次將創業者的人品考驗推向風口浪尖。那麽,創業者常說的10大謊言和最愛吹的牛逼有哪些?這篇文章,黑馬哥推薦閱讀。

創業是一個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價值觀重塑的階段。創業者也是普通人,我們沒必要過分埋汰或神話這個群體。創業者如何審視自己與環境,往往只是這個大環境的一個縮影,但能否真誠對待自己、項目、團隊、投資人也將決定他們能走多遠。

近期,針對創業者的討論(也可以說解剖)愈發血腥了,在妖魔化的過程中很多情緒加入其中,通過社交媒體的發酵也越來越廉價——自然失去了本身討論的意義。我們太熟悉這個套路了,因為此前我們被很多創業奇跡所感染振奮,為他們在短時間就成為獨角獸而驚嘆,也為他們一次次獲得融資也羨慕嫉妒恨:憑什麽他們可以“成功”,按道理我比他們更優秀啊?

事實上,更多普通的人也正在加入創業大軍,因為在“大眾創業”的感召下,表面上看去創業的門檻正在降低。可是,當你真正成為創業者的那一天開始,才發現創業是一個有非常高門檻的事情,在面臨一個又一個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難題後,他們只能用一個又一個謊言來掩蓋能力上的不足。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發生,“剪電線”等突破商業道德底線的事情更是不足為奇。

“世界末日就要來了,你們為什麽卻視而不見?”最近看的一部電影《龐貝末日》里的一句臺詞這樣說。

對於體育產業更是如此,當很多人都以為機會真正到來的時候,能夠抓住的人也是少數,因為在機會面前,很多赤裸裸的人性弱點開始暴露:人品、道德、誠信、謊言、吹牛皮等滿天飛,而專心與專註研發產品的卻是少數。

基於此,我來總結下(體育)創業者經常說的10大謊言與吹牛皮。

1. 只有成功,沒有失敗

我的微信上經常會遇到希望跟我聊一聊的創業者,但當我跟他們真正坐下來探討的時候,不少人會一直吹噓自己的成功。比如,融資如何如何;項目進展又獲得了多少用戶;又布局了什麽方面……這沒問題,但從頭到尾也聽不到他在商業方面的反思與艱難。

這極不正常,或許對方有所保留。但一個真正好的創業者更多是每天都在反思自己的錯誤,遇到問題再解決問題,而不是將自己包裝得全是優點的創業者。

今年初,我在一家旅遊新聞網站Skift看到創始人Rafat Ali的一篇文章《我們如何戒掉風投癮從而找到盈利之道》。它對我觸動很大,準確地說它是一篇反思文章,而創始人在自己官網來對全體用戶反思也不多見。在文章中,Rafat Ali提到在早期融資時為了迎合投資人而編造了很多謊言,包括講了很多故事,而且他自己內心也認為這些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

“事後我非常沮喪,”Ali寫道,“當時即便拿到了錢,我也會對自己撒謊說我們會做到甚至說能做到那些事而感到骯臟。”

在融資遇到困難後,Ali開始反思,並將自己之前大平臺貪婪的商業模式改得更為細小與垂直,並獲得了第二筆融資。

本來,Ali計劃在那次融資完成後,他會帶領團隊去冰島團建度假。結果,在融資困難時,Ali並沒有改變計劃,他帶領團隊在這次旅行中集體反思,深刻認識到自己團隊的優勢與劣勢,而更加專註在某一個方面。

718757465327323746

▲ 這本來應該融資成功後的旅行,但遇到挫折後,Rafat Ali(前排自拍者)並沒有改變計劃,讓一場旅行變成團隊集體反思。

2. 我要幹掉樂視體育

在一個路演活動上,一位90後的創業者做了一個視頻媒體類創業的BP(商業計劃書),他對投資人說:“我要幹掉樂視體育。”

投資人看了他的BP,就是從體育視頻起家,讓用戶自拍自己的體育運動視頻。看後,投資人很驚訝,這位創業者補充說:“即使幹不掉樂視體育,我做這個行業的第二。”

這是一部分創業者的心態,當樂視體育沖在前面的時候,很多創業者希望也能這樣切入,並希望在短時間內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二。他們太小瞧商業上勇敢者的力量了,在體育行業,目前視頻、版權、經紀等各個業務方面都出現跑在前面的公司了,那麽,當再創業時最好是避開他們,跟他們有差異化,只有這樣才可能活著。因為他們在成為準平臺的時候,想切入任何行業的時候都相對容易,而創業者能夠抵抗的實力卻有限。

我們也看到了,不管是樂視體育、體奧動力,還是騰訊、阿里、蘇寧、虎撲等,他們都在進行投資或並購,如果你是有價值的小而美的公司,他們肯定會打你們的“主意”。

3. 做壟斷性的平臺

或許,中國的商業壟斷文化影響到了每一位創業者。所以,我遇到很多體育創業者動輒喊出自己的口號就是:壟斷棒球、橄欖球、足球等。各位要意識到,愈是大平臺你做成的可能性就愈低。當然,在體育產業初級階段,很多項目剛剛發展,比如不少小眾項目如以色列格鬥、巴西柔術、馬術、棒球、橄欖球等,這些領域創業屬於準“空白”,但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做個大平臺,壟斷整個體育項目的市場——應該更加細分地切入,這樣你成功的概率才有。

而且,這些小眾項目的創始人經常說一句話是:“這個行業除了我們公司的20人,其他人都不懂(棒球、橄欖球)!”

如果是這樣,做壟斷性的平臺更是一個“謊言”,如何跨界讓其有更多玩法,抓住用戶的痛點,這才是關鍵。

4. 造假自己大公司的履歷

我們經常遇到不少創業者喜歡吹噓自己大公司的經歷,比如百度、騰訊、阿里等,他們說很多年前是一名高管,而且在公開場合與媒體報道都去說。但實際上,一旦去核實的話會發現,不少人之前頂多與這類公司有合作,別說高管了,連正式員工都不算。

這里面就牽扯到創業者人品的問題了,更主要的,創業跟出身與出處關系並不大,並不是說你來自某某機構或公司,你創業成功的概率就很高(當然,某些投資人喜歡聽這樣的故事)。我之前在一篇專欄就提到了,在體育行業,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只要你敢於豁出去,全力以赴,找準用戶的需求,你的公司就可以活著。反之,在信息無比暢通的今天,造假只能讓自己醜態畢露。

5. 我跟某某局的局長“熟”,政府願意大力支持

我完全可以理解,在2014年10月份46號文件發布後,體育產業才真正誕生,這里面仍然講究資源與關系。但這種資源與關系能否經受得住考驗,卻很難說。里面有一個風險,一些創業者創業的初衷就是跟某某局的局長“熟”,他一旦創業這個項目政府願意大力支持。我相信現在國家層面願意支持創業者,但一個好的正規商業公司寄托在外力上,總是不靠譜的。

而且,在反腐的暴風驟雨之下,各地方的體育局也開始愈來愈正規化,他們肯定會將資源與資金用在最有成效的地方——那種沒有穿越時間考驗的關系,就是一個假設。

6. 最痛苦的,就是沒有競爭對手

很多創業者正在經受體育行業“沒有競爭對手”的煩惱,實際上,這是假象。如果你所處的行業只有寥寥幾個創業者,只能說明這個行業還比較落後,離商業比較遠,很多人壓根沒看上。這個時候,你的競爭對手就是你自己,這時候必須逼著自己做很多規劃,從房地產、娛樂、影視行業的視角來看到自己與公司。

創業就是一件拼體力的事情,當你體力不支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或許就騰空而出,踩著你的頭而往前沖,那時候或許就只能收獲一個殘酷的結果。

7. 體育創業迎來最好時代,因為“5萬億與80億”

幾乎所有的體育創業者商業計劃書上都會寫道:5萬億與80億。這兩個數字一次又一次刺激著創業者,在他們的規劃里,5萬億的大市場,他們至少可以分一杯羹。但我們都忽視了一個事實,這個5萬億是計算出來的數字,而不是真正發展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未來可能會有5萬億,也可能少得可憐(體育發展並不會那麽快)。那麽,依靠這些數字給自己打雞血,以及決定自己對未來的商業判斷未免不太理性。

我們看到一撥又一撥的創業者倒在血泊里,本來他們的“犧牲”應該使行業更加冷靜,可惜,我們的文化決定只迷戀成功者,而不願傾聽或尊重失敗者。這是個惡性循環,因為比起成功者來說,失敗者更值得傳播與尊重,他們的努力、得失、悔恨等,也是對繼續努力的創業者的一個借鑒。

8. 規則我來制定,未來擁有近億的用戶

在體育產業發展初期,很多競爭並沒有像互聯網那樣慘烈,這就導致一部分創業者有個誤區,他希望自己創業的領域實現“壟斷”,然後自己制定規則,再然後說自己未來擁有幾千萬甚至上億的用戶。如果一個運動項目是某一個創業者來制定規則的話,那麽在向全球推廣甚至更多人參與方面肯定弱了很多。體育本來就是在自由、平等的情況下,讓更多人參與,只有全球化、市場化的項目,作為創業者才有更多機會。

跟上面的5萬億一樣,你未來的上億用戶也只是個假設,至少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們跟你沒有任何關系。

9. 等拿到錢了,我就出來

之前,體育行業創業者並沒有那麽多,這就造成不少擁有資源與平臺的準創業者在融資時會承諾:一旦拿到融資就辭職出來(而不是先辭職再創業)。但實際上,一部分創業者並沒有這樣做。這就意味著,他們隨時給自己留了“退路”。這種責任並不能只怪創業者,投資人也有很大責任。

顯然,在拿到融資後,沒有辭職的創業者在遇到困難時,內心想到的就是退縮或妥協,而創業一定會遇到問題的,每天都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後還得逼著自己去解決。

在這種情況下,最終留退路的大部分創業者都選擇了保守:“創業太難了,我不玩了!”

投資人與創業者都懸在半空中。

10. 身價幾千萬甚至上億

創業講究的是速度,更講究耐力,包括在商業回報也是。當一些公司在融資完成後,他們的心態完全變了,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在家里與公司都認為自己的身價上漲了,是幾千萬甚至上億。

這種心態的發生,也直接導致在創業執行力、困難的認可、招聘、員工團建方面,都會潛移默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成功者”了。實際上,創業者還是拿著很少的工資,還得節衣縮食,還得每天都擠地鐵,然後在地鐵座位上閉眼休息,還是舍不得吃一頓大餐,還得周末加班……

創業是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重塑價值觀的階段,創業者也是普通人,我們沒必要過分埋汰或神話這個群體。 “95後創業神童”王凱歆的故事只傳播了半年多,與其說這是一個“神話”,還不如說這是一場共謀的“災難”:媒體、投資人、看客們一起上演了一個魔術表演。

王凱歆渾然不覺地上演了這種“行為藝術”。

對此,曾將王凱歆帶入創業圈的投資人林勁峰深有感觸。他在接受GQ雜誌采訪時這樣說:“(王凱歆)穿上那個紅舞鞋,會跳舞跳得很漂亮,但是停不下來。她一直跳一直跳,開始很高興,然後外面下雨了——沒辦法,停不下來,有人看她在跳,沒人看她也在跳。”

創業者大眾創業創業心理體育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