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Hedge:正如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所說,金融體系有三種模式:美國「大規模影子銀行體系」模式,德國「傳統銀行儲蓄基金貸款」模式,沙特阿拉伯「計劃經濟最大化」模式。這三種模式代表了三種極端,其他的金融模式都介乎其中。
以下是金融穩定委員會對這三種金融系統模式的論述。
基於銀行、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其他金融機構、公共金融機構和央行所佔股份不同,目前有三種類型的金融系統。
大銀行模式:
德國與包括加拿大在內較為穩定的金融系統在傳統上依賴貸款為銀行資產融資,如上圖所示,綠線(傳統銀行)比紅線(影子銀行)高很多。這一金融系統在儲蓄和貸款之間有著直接的線性關係。
從這張圖中可以看出為什麼德國如此害怕高通脹:如果人們出於對高通脹的恐懼而紛紛取出存款,那不僅會導致銀行擠兌,還會導致銀行資本金不足(德意志銀行的有形資本金在2%左右,這意味著德意志銀行只能承受2%的儲蓄流出,更多的話德意志銀行就只能出售資產了)。
諷刺的是,正是德國對傳統的遵循使得它陷入目前的困境,如果德國像美國一樣有龐大的非銀行金融機構,那麼德國可以考慮增加對通脹的容忍。畢竟影子銀行是不需要存款的,不用擔心存款流失帶來的資本金不足的問題。悲哀的是,這正是保留傳統銀行體系素需要付出的代價。
影子銀行模式:
美國、英國與荷蘭採取的影子銀行體系中,存款水平並不重要,因為金融體系在過去20年裡主要使用影子負債作為籌資渠道;這意味著央行有很高的自由度來干預及貨幣化體系中的資產,來保持系統性的槓桿比率。而正是由於德國以外的歐洲(願意增加影子負債)與德國(不太願意)之間的衝突決定了過去三年歐債危機的進展。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央行的干預政策很大程度取決於銀行業有多大規模,影子銀行資產是增(德國以外的歐洲)是減(美國),以及央行在金融系統中的相對地位。
央行把持模式:
在阿根廷,印尼,俄羅斯、瑞士和沙特阿拉伯,央行這一卡特爾是唯一的融資來源。將來央行將很快成為任何新增槓桿的唯一來源,而其他所有「優質信貸來源」都將被逐漸而確定地逐出金融系統。
第三種模式是最終崩潰的前奏,末日之前的情形將是央行vs個人以及央行自身。唯一前進的道路就是儘可能快的貶值,先相對於其他貨幣貶值,再相對於硬通貨(黃金石油大宗商品等)貶值。
所有發達國家都在往這條死路上走。腦殘的央行大佬和經濟學PhD們還把這條道路當做一個溫柔鄉,其實他們在把世界領向地獄。其他人只能靜靜地等待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