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社會保險的副作用

2012-11-12  TCW
 
 

 

勞保之類的社會安全保險,目的是想解決人們的養老問題。但這些東西不過是近百年來的產物,人類過去歷史千萬年來沒有這種東西,前人們又是如何解決養老問題的?

答案有兩個,一是存錢養老,也就是工作時存錢,留待老時花用。二是養兒防老,也就是年輕時工作掙錢養子女,老時由子女掙錢供養。

其實,社會保險要人們工作時繳保費,年老時領給付,也算「存錢養老」。此外,社會保險把工作者繳的保費,移轉給退休者,也是靠下一代養老。

也就是說,和私人養老相比,社會保險並沒有提出什麼新方法來解決養老問題,過去人類也沒有因為缺少社會保險而亡種滅族。既然如此,政府強制推動社會保險來取代私人養老,究竟有何意義?

而且,私人養老和社會保險的差別,在於前者是每個人為自己養老打算,後者卻是每個人為不相干的其他人養老打算──因社會保險是強迫現在工作者繳錢,幫現在退休者養老。現在繳錢的工作者和現在領錢的退休者間,卻不一定有關係。

這就帶來兩種後果,其一是社會保險統一標準,不會正好符合每個人需求。有些人老年時不想過這麼好,現在想多花錢享受,社會保險保費對他們而言太高了,他們繳這些保費,就得放棄現在對他們價值較高的東西,只換得老時對他們價值較低的東西,這些人其實是過得更差了。

有些人想老年過好一點,社會保險的保障對他們太低,他們會另外再買其他保險。若沒有社會保險,原先被強迫繳的保費,他們本可用來選擇購買更適合自己的保險,這些人也比沒有社會保險時過得更差了。到頭來,社會保險只是讓每個人比沒有它時更糟而已。

社會保險還有第二個後果,即讓家庭親情關係變得更淡薄。

哲學家柏拉圖曾經建議:不讓人們知道自己的親生孩子是誰,這就會使他們對所有孩子都有父母愛。但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的看法更勝一籌:若每個父母都不知自己親生小孩是誰,結果是每個父母都不會去管每個小孩死活。

社會保險的狀況也類似。我繳的錢不一定供養我父母長輩,反倒很可能供養完全不相干的別人。既然每個人父母由別人供養,我對父母的關心,就會比沒有這種狀況時更少。若說現代人感嘆孝道淡薄,常見到子女不管父母死活,那麼以社會保險取代私人養老,這種情況不會更少,只會更多。

已故的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曾如此形容社會保險制度:「減弱家庭親情,降低工作、儲蓄、創新的誘因,減低資本累積,限制我們的自由。」要想解決勞保等社會保險的問題,或許可先從認識它帶來的後果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