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你有遇過思想奇怪的人嗎?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11/blog-post_35.html

從小到大,身邊都會出現不少感覺上思想頗奇怪的人,不知大家對止凡這個觀察有否同感。從小時候到今天,這類人也不時出現,讀書時也好,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也好,他們的思維是非常與別不同,所提出來的論點更是我們想也不會想到的,世界上真的什麼人都有,見怪不怪。



為何突然寫這題目呢?事源是法國恐襲之後,全城震驚,差不多所有人都表示要譴責事件,這是同理心,是常識吧。然而,會支持這些恐襲行為的,總會有的,他們本身可能是恐怖份子吧。誰知身邊有人話:「你法國不是炸人家的國家嗎?死百幾人又怎樣?人家的國家沒有平民嗎?」

當然,我都很平心靜氣地說說我的理解,指伊斯蘭國嚴格來說是否一個國家未肯定,他們只是一班人持有武器,霸佔了在利比亞以北一些沒人理會的土地,畫地為國,有否平民也不清楚吧。他們隔一陣子就會捉一些外國人,斬頭又有,活活用火燒死又有,目的是向不同國家勒索、恐嚇。還有,打扙跟恐襲又是兩回事,而伊斯蘭國所作的手法也十分恐怖吧。

大意說過自己的想法後,換來的回應是:「你覺得美國佬、法國佬是好人?他們有資本作宣傳,很多事實我們是不會知道的,可能伊斯蘭國被渲染成這個樣子而已」。這想法令我感到奇怪,但同時他又再說了不少國家之間的角力怎樣怎樣,包括近年美國勢力如何圍堵中國,又回想曾幾何時韓國叫美國投個原子彈到中國雲雲。他說出這些故事,主要是想帶出,在他心目中的先進國家是多麼的虛偽、邪惡、不值得同情。

可能不少人遇見這些人,發現有不能妥協的地方,很快就會爭吵起來。曾經聽過有香港人跟日本上司討論日本侵華的歷史,最後搞到大打出手。而我的取態是說來無謂,話不投機半句多,轉個話題免傷感情。從另一方向想,這些人的理論也為我提供了另類的思考角度,最重要是自己需要加以分析調節一下。

人生下來,在不同時期都總會遇到一些思想奇怪或另類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個項目需要把整個私人屋苑的門鎖換了八達通出入,苑內過千戶、幾千人都需要拿個人八達通到管理處登記,差不多全部都無問題,但偏偏就有一戶人家對安排表現得非常不滿,不願意作登記。這戶人家的理由是以前都有保安員幫手在他出入時開門,為何以後要他自己用八達通拍卡出入?

某程度上,這戶人家的論點未必不成立的,從開門這操作上的服務質素來看,的確有所下降。是對是錯?如何定義呢?很難說。我們有很多核心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是人人不同的,有些人的準則更是奇怪另類得過份,你可能想想變態殺人狂的解釋,多會令你感到莫名其妙。我曾經聽過有人談環保,指地球汙染的主因是人類行為,人多就是最不環保,所以殺人是環保行為。另一位朋友聽到之後即場就話:「你環保嘛?哪為何你先不自殺?」

每次遇到這些另類思維,有時會衝擊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都會以本身的價值觀去判斷事物,接收時甚至會選擇一些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資訊。然而,若身邊有一些奇怪思想的人也未必是壞事,因為他們會為你提供很多你想不出來的思考角度,不代表你需要認同,但是有機會優化你的價值觀,或至少也富有娛樂性噢。

常說價值投資是少數人的行為,當自己要成為少數人之時,也不忘思想的合理性,要有基本常識,也要符合核心價值,如果凡事只為反而反,為與大眾對著幹而幹,最終真的成為了少數人,也並無好處。做人處世,能建立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於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極為重要。

有時,平常心地聽聽另類的思維聲音,嘗試去理解,你會發現很有趣。當然,思想還未成熟者,仍未能作獨立思考,尤其是中小學生正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對一些歪理要加倍小心。大家平日觀察有否接觸到一些有趣的古怪思想,不妨也分享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31

你有遇過思想奇怪的人嗎?

從小到大,身邊都會出現不少感覺上思想頗奇怪的人,不知大家對止凡這個觀察有否同感。從小時候到今天,這類人也不時出現,讀書時也好,不同的工作崗位上也好,他們的思維是非常與別不同,所提出來的論點更是我們想也不會想到的,世界上真的什麼人都有,見怪不怪。



為何突然寫這題目呢?事源是法國恐襲之後,全城震驚,差不多所有人都表示要譴責事件,這是同理心,是常識吧。然而,會支持這些恐襲行為的,總會有的,他們本身可能是恐怖份子吧。誰知身邊有人話:「你法國不是炸人家的國家嗎?死百幾人又怎樣?人家的國家沒有平民嗎?」

當然,我都很平心靜氣地說說我的理解,指伊斯蘭國嚴格來說是否一個國家未肯定,他們只是一班人持有武器,霸佔了在利比亞以北一些沒人理會的土地,畫地為國,有否平民也不清楚吧。他們隔一陣子就會捉一些外國人,斬頭又有,活活用火燒死又有,目的是向不同國家勒索、恐嚇。還有,打扙跟恐襲又是兩回事,而伊斯蘭國所作的手法也十分恐怖吧。

大意說過自己的想法後,換來的回應是:「你覺得美國佬、法國佬是好人?他們有資本作宣傳,很多事實我們是不會知道的,可能伊斯蘭國被渲染成這個樣子而已」。這想法令我感到奇怪,但同時他又再說了不少國家之間的角力怎樣怎樣,包括近年美國勢力如何圍堵中國,又回想曾幾何時韓國叫美國投個原子彈到中國云云。他說出這些故事,主要是想帶出,在他心目中的先進國家是多麼的虛偽、邪惡、不值得同情。

可能不少人遇見這些人,發現有不能妥協的地方,很快就會爭吵起來。曾經聽過有香港人跟日本上司討論日本侵華的歷史,最後搞到大打出手。而我的取態是說來無謂,話不投機半句多,轉個話題免傷感情。從另一方向想,這些人的理論也為我提供了另類的思考角度,最重要是自己需要加以分析調節一下。

人生下來,在不同時期都總會遇到一些思想奇怪或另類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個項目需要把整個私人屋苑的門鎖換了八達通出入,苑內過千戶、幾千人都需要拿個人八達通到管理處登記,差不多全部都無問題,但偏偏就有一戶人家對安排表現得非常不滿,不願意作登記。這戶人家的理由是以前都有保安員幫手在他出入時開門,為何以後要他自己用八達通拍卡出入?

某程度上,這戶人家的論點未必不成立的,從開門這操作上的服務質素來看,的確有所下降。是對是錯?如何定義呢?很難說。我們有很多核心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是人人不同的,有些人的準則更是奇怪另類得過份,你可能想想變態殺人狂的解釋,多會令你感到莫名其妙。我曾經聽過有人談環保,指地球污染的主因是人類行為,人多就是最不環保,所以殺人是環保行為。另一位朋友聽到之後即場就話:「你環保嘛?哪為何你先不自殺?」

每次遇到這些另類思維,有時會衝擊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都會以本身的價值觀去判斷事物,接收時甚至會選擇一些符合自己價值觀的資訊。然而,若身邊有一些奇怪思想的人也未必是壞事,因為他們會為你提供很多你想不出來的思考角度,不代表你需要認同,但是有機會優化你的價值觀,或至少也富有娛樂性噢。

常說價值投資是少數人的行為,當自己要成為少數人之時,也不忘思想的合理性,要有基本常識,也要符合核心價值,如果凡事只為反而反,為與大眾對著幹而幹,最終真的成為了少數人,也並無好處。做人處世,能建立好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於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極為重要。

有時,平常心地聽聽另類的思維聲音,嘗試去理解,你會發現很有趣。當然,思想還未成熟者,仍未能作獨立思考,尤其是中小學生正在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對一些歪理要加倍小心。大家平日觀察有否接觸到一些有趣的古怪思想,不妨也分享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219

讀書札記161219不當行為(六)你是一個敏感的人嗎?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12/20/%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1219%e4%b8%8d%e7%95%b6%e8%a1%8c%e7%82%ba%ef%bc%88%e5%85%ad%ef%bc%89%e4%bd%a0%e6%98%af%e4%b8%80%e5%80%8b%e6%95%8f%e6%84%9f%e7%9a%84%e4%ba%ba%e5%97%8e%ef%bc%9f/

讀書札記161219
不當行為(六)你是一個敏感的人嗎?
朝日執筆

上回講到,我們對「改變」所帶來的差異,會呈現「敏感度遞減」的現象。 早於1860年,德國心理學家 菲殊納Gustav Fechner就已經提出「韋伯-菲殊納定律Weber-Fechner Law」,以描述和解釋這種現象。

韋伯定律:「在同類刺激之下,其 差異閾限的大小,是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ΔI / I,K為常數。」
菲殊納定律:「(在 絕對閾限之上,)主觀的感覺強度與刺激強度的改變,兩者之間呈 對數關係。」

噏乜呀佢?我們先解釋
〈韋伯定律〉。
用「人類」的語言說,就是 任何變項中「可以引發差別感受的最小改變量」,會與該變項本身的量成正比例關係。

還是不明白?
情境6a1:你在家中磅完體重後打算去遊泳。在泳池的更衣室看見一個磅,於是你又磅了一次,發現比在家中磅時輕了半磅。你對此不以為意。
情境6a2:你在街市買了一串提子,拿著拿著覺得好像有點「不足秤」。你回家再秤了一次,發現比檔主磅的輕了半磅。你對奸商的「呃秤」行為,感到異常憤怒。

同樣是「半磅」,對於百多磅的體重而言,根本不是東西。要引起註意,可能至少要有三幾磅的差異。然而,對於幾磅重的提子,別說是半磅,即使是幾安士也會讓你感覺到差異。 心理學中將在這種「剛好能夠讓人感覺到差異的最少改變量」,稱為「恰辨差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

菲殊納定律〉
則直接指出,即使「改變量」按幾何級數增加(n次方),引起的「感覺強度」也只會按線性級數增加(n倍)。 換言之,就是「敏感度遞減Diminishing Sensitivity」作用。

這也就解釋了在第一集情境1a中,有關買原子筆和買戒指的不同選擇了。因為區區五元,對價值數萬元的戒指而言,當然不是一個「恰辨差」。

我們回看圖表3,之所以隨著「獲得」的增加,每額外增益一元,對我們帶來的快樂越來越少;以及隨著「損失」的增加,每額外失去一元,對我們帶來的痛苦也同樣是越來越少,是因為兩個方向的「恰辨差」都在不斷地增大。「獲得/損失」$1和$2的差異巨大;「獲得/損失」$10,000和$10,001的差異,卻少得連「恰辨差」也夠不上,也就是說,兩者之間「並無分別」,當然不會增加快樂/痛苦了。

知道了「日常人」對「獲得」和「損失」皆同樣存在「敏感度遞減」的傾向,我們還可以由此推出一個他們對「風險」的有趣態度。就是當面對「獲得」,我們會抱持「風險規避」的保守態度;相反,面對「損失」,我們卻變得進取,呈現明顯的「風險偏好」。作者Thaler曾經問卷調查方式,測試人們在以下兩組情境中的選擇。方括號內是受訪者回答的比率。

161219_a

情境6b1:你獲得了一筆$3,000的意外之財。現在你需要在下面選項中二選一。
(甲)確定再獲得$1,000。[72%]
(乙)一半機會贏得$2,000,一半機會贏不到錢。[28%]
情境6b2:你獲得了一筆$3,000的意外之財。現在你需要在下面選項中二選一。
(甲)直接失去$1,000。[36%]
(乙)一半機會輸$2,000,一半機會不用輸錢。[64%]

各位的選擇與上面調查結果中的「大多數」相符嗎?面對「獲得」時的「保守」,和面對「損失」時的進取,其實都可以用「敏感度遞減」這個理由來解釋。在情境6b1中,獲得「第二個$1,000 ($4,000→$5,000)」的快樂,不及「第一個$1,000 ($3,000→$4,000)」,因此你不肯用「效用較高」的「第一個$1,000」,來博「效用較低」的「第二個$1,000」;在情境6b2中,失去「第二個$1,000 ($2,000→$1,000)」的痛苦,低於「第一個$1,000 ($3,000→$2,000)」,因此你願意用「痛苦較小」的「第二個$1,000」,來博「痛苦較大」的「第一個$1,000」。這種心態,朝日從小就由資深博彩愛好者(還沒有資格稱為「賭徒」)的 家父處受教了。傳統智慧稱這種決策行為做「敢輸唔敢贏」!

再看圖表3,我們還會有另一個發現。上下兩條價值函數的曲線,雖然都是呈現「遞減」的傾向,但下面表示「損失」的曲線,其斜度比上面表示「增益」的那一條,顯然要陡峭得多。***「損失曲線」的斜度,大概是「增益曲線」的兩倍。換句話說,「損失」一個定量所帶來的痛苦,是「獲得」同等定量所帶來快樂的兩倍!各位若果現在還沒有被搞懵懂,尚處於清醒狀態的話,應該不難發現,這其實就是我們前幾集提到的「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只不過,現在用「數學語言」說出來,並且還給出了一個「稟賦的價值」。

明乎「損失曲線」的斜度要比「獲得曲線」大一倍,就不難解釋第三集情境3e中 羅教授的「不當行為」了。羅教授因賣出而失去一瓶「自家藏酒」的損失,對他所造成的痛苦,兩倍於他透過購買而獲得一瓶新酒所帶來的快樂。這就是他何以既不肯按市值賣出自己的藏酒,但同時又不肯用與其藏酒相同市值的金額,去購買一瓶新紅酒的原因。這種對損失比獲得更敏感的現象,稱為「損失規避」,是「行為經濟學」中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

不過,這裏還有些小問題,就是究竟我們在甚麼時候,才會認為自己是蒙受了「損失」。羅教授把藏酒賣掉時,會感覺這是一種「損失」,但喝掉自己的藏酒時,卻似乎沒有這種感覺呀。顯然,我們不會在任何時候,都把「付出」(或更廣義的「成本」)視為一種「損失」。否則,若果我們任何時候都抱著「損失的痛苦是獲得的快樂的兩倍」這個信念,所有的消費和交易都會變得舉步維艱,甚至連「換零錢」也做不到—因為「損失」一張「千元大鈔」所帶來的痛苦,會是「獲得」同等數值零錢所帶來快樂的兩倍。

這個問題,我們以後還會再談。
(未完待續)

 

06集關鍵字:
敏感度遞減Diminishing Sensitivity
察知變化
恰辨差Just-noticeable Difference
敢輸唔敢贏
稟賦的價值

 

 

《不當行為》Richard Thaler著/劉怡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