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1388安莉芳 盲從是一種美德
http://xueqiu.com/5431450457/22312329先談行業吧,內衣行業沒啥週期性,因此十分穩定,無論經濟情況如何變化,需求並不會有很大的波動,這點和女鞋的區別還是很明顯的。
在國內內衣市場上第一集團的幾家份額都差不多,並沒有女鞋行業中百麗這樣的巨無霸。
從1388的報表來看,最大的特點是超低的周轉率,年年超過500天,但淨利潤率連10個點都沒到。從生意的角度來看,這門生意的投入產出比,並不怎麼樣。
主要的銷售渠道還是各地百貨公司專櫃,以專櫃面積銷售比來看,和服裝鞋類的銷售是不能比的。因此我判斷一家百貨店其實容納不了多少品牌,這也是為啥這幾年內衣市場的格局沒啥變化的原因之一。
領頭的幾家品牌,無一例外的都是實行多品牌的戰略,這點和女鞋的情況有點類似。
成熟品牌實行多品牌戰略,幾乎是必然選擇。在原有品牌增長放緩後,推出新品牌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並且能夠充分利用原有的資源優勢。
看看百麗吧,這家巨無霸企業把多品牌戰略發揮到了極致。
在沒翻安莉芳的報表之前,原本以為這是一家業務老化的公司,但實際情況倒並非如此。
安莉芳這個品牌最近5年的復合收入增長是19.5%,作為一家進入市場已經幾十年的老品牌,這個增速真不能說慢。
99年創立的芬狄詩品牌,最近5年的復合收入增長是32.3%。
從收入來看安莉芳對芬狄詩品牌的運作基本是成功的,既然公司成功推出了第二個品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日後可能成功推出第三第四個品牌。
在這裡順便提一下738利信達,這家女鞋公司各方面情況和安莉芳類似,也是高齡創始人,也是香港公司,也是走直營路線的。但副品牌推出十幾年了,收入仍然上不去,至今還是虧損的。他們的多品牌運作基本是失敗的。
安莉芳的E-BRA品牌創立於10年下半年,但這2年發展迅速,今年的半年報顯示,收入已經達到了0.72億,同比增長33.3%。看來有希望成為公司的第三大品牌。
公司的另一個品牌COMFIT上市以後,一直是不溫不火的,。但今年上半年突然提速,同比增長76%,達到了0.74億.
安莉芳目前的幾個品牌,發展勢頭都不錯,說明公司的多品牌戰略基本是成功了。
但有個地方需要指出,公司的同店銷售增長一直不高,近3年來都是在接近10%的增長。
安莉芳一般最讓人詬病的地方,無非是2點。一是銷售開支,二是庫存。
先說庫存。庫存高,周轉慢,這是內衣行業的特點。內衣的庫存周轉在服飾類行業和鞋類中是最慢的,倒並非公司庫存做了不好。
而且安莉芳5年庫存的增長是低於收入的增長的,5年庫存複合增長只有17.6%,而同期的收入複合增長則達到了24.2%。我個人覺得公司在庫存上,並沒有多大問題。
倒是公司的所得稅稅率,自09年以後,長期在32%左右,這是個挺讓人奇怪的地方。
銷售開支倒的確是安莉芳最大的問題所在,安莉芳的毛利很高,一直有80個點,但淨利潤率卻只有9.4個點。
利潤的絕大部分都被銷售開支所抵消了,安莉芳的銷售開支比常年在50多個點,去年年報更是創紀錄的60個點。
公司的銷售開支一般由三大塊構成,第一是商舖租金,第二是銷售人工,第三是廣告和裝飾支出。
商舖租金和廣告裝飾開支的幅度其實和收入的增長相差不大。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出在銷售人工上。
但公司報表目前只披露總人工,因為有製造業務的人工在內,我們無從推算銷售人工到底是多少。
但從總人工的開支上可以看出,5年複合增長33.6%,遠遠超出銷售收入的增長。
公司只在08年中報中披露過銷售人工的數字,當時銷售人工佣金是0.68億,對應的收入是4.89億。
按照公司銷售開支的增長幅度來看,公司支付的銷售佣金增長幅度應該是遠大於收入的增長,甚至要大於總人工的增長幅度。
這點是我不能理解的地方,為啥銷售佣金的增長幅度會如此之快。
根據網上的一點信息來看,公司的管理貌似並如人意。從銷售開支的增長幅度來看,肯定是有問題的。
由於公司創始人年事已高,而且又是高控股的家族型企業。公司的管理層是否已經不求上進了?港資家族型企業的管理問題,其實一點並不比內地來的少。
特別是中層港資管理層,任人唯親,中飽私囊現象十分普遍。想想1386吧,那些超高的銷售費用幾乎要把這家公司給拖垮了。
我對這家公司最大的擔心就來自於此,公司的治理體系和管理上不太讓人放心。
如果這個問題長期存在,這家公司不但成不了優秀的公司,日後可能還會有不小的麻煩。
因
為管理上的問題,我不太傾向於這家公司有比較大的中長期機會。但目前公司的市場估值倒是在一個比較低的區間內,特別是PS估計只有0.7。由於內衣行業的
穩定性和這幾年內衣市場仍然處於一個不斷增長過程中,看看古今的數據就知道了。因此我覺得安莉芳現在的價格倒是一點也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