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的財務報表分析框架 劉建位__學習巴菲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9ab0102eahc.html

對於外部投資者,唯一能夠得到的公司財務信息是公開披露的財務報表。但是他們分析報表的目的是為了分析企業,預測企業未來的長期盈利能力,在此基礎上進行股票估值做出投資決策。因此投資者的財務報表分析必須和公司業務分析充分結合。

學術界提出的財務分析框架過於注重適用於所有企業,並不特別適用於少數具有強大競爭優勢幾乎壟斷行業的超級明星企業。而巴菲特進行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不是分析所有公司,而是尋找極少數超級明星:「我們始終在尋找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異、由能力非凡並且為股東著想的管理層來經營的大公司。這種目標公司並不能充分保證我們投資盈利:我們不僅要在合理的價格上買入,而且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但是這種投資方法——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請注意「我們買入的公司的未來業績還要與我們的預測相符」,對企業未來長期盈利能力的正確預測是財務報表分析的核心。

結合巴菲特過去40多年致股東的信中進行的財務報表分析,我總結出巴菲特尋找超級明星公司的財務分析框架是:第一步進行業務分析,確定企業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護城河;第二步再分析企業財務數據的真實合理性,把財務報表數據還原成真實的業務數據;第三步對報表進行財務比率分析,確定企業過去長期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第四步結合業務分析和財務分析確定企業是不是一個未來長期盈利能力超高的超級明星企業。如果是,就可以基於長期盈利能力預測進行保守的估值,對比市場價格確定企業是否值得投資。

第一步,持續競爭優勢分析。

巴菲特進行業務分析時,首先關注的是:「業務簡單易懂(如果涉及太多技術,我們將無法理解)。」如果你連公司的業務也搞不懂,就不要看報表了。

巴菲特對於自己認為業務簡單易懂的企業進行分析時,最關注的是持續競爭優勢:「對於投資來說,關鍵不是確定某個產業對社會的影響力有多大,或者這個產業將會增長多少,而是要確定任何所選擇的一家企業的競爭優勢,而且更重要的是確定這種優勢的持續性。那些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很強競爭優勢的企業能為投資者帶來滿意的回報。」

第二步,財務報表數據質量分析。

巴菲特(1990)指出會計數據看似精確其實經常被企業管理層歪曲和操縱:「『利潤』這個名詞總是會有一個精確的數值。當利潤數據伴隨著一個不合格會計師的無保留審計意見時,那些天真的投資人可能就會以為利潤數據像圓周率一樣是精確無誤的,可以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好幾十位。可是,事實上,如果是一個騙子領導一家公司出具財務報告時,利潤就像油灰一樣,想要什麼樣子,就可以操縱成什麼樣子。儘管最後真相一定會大白,但在這個過程中一大筆財富已經轉手。事實上,一些美國大富豪通過會計造假編造出來如同海市蜃樓的發展前景來推高公司股價為自己創造了巨額財富……這些會計操縱方法在美國大型公司財務報表中屢見不鮮,而且全部都由那些大名鼎鼎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保留意見。非常明顯,投資人必須時時提高警惕,在試圖計算出一家公司的真正的『經濟利潤』(economic earnings)時,要把會計數據作為一個起點,而不是一個終點。」

巴菲特告訴我們要看透企業管理層操縱財務報表數據就必須精通財務會計:「當企業管理者想解釋清企業經營的實際情況時,可以在財務會計規則的規範下做到合規地實話實說。但不幸的是,當他們想要弄虛作假時,起碼在一部分行業,同樣也可以在財務會計規則的規範下做到合規地謊話連篇。如果你不能看明白同樣合規的報表究竟說的是真是假,你就不必在投資選股這個行業做下去了。」

如果你發現企業財務報表中多處操縱歪曲甚至弄虛造假,這種公司離得越遠越好。

第三,財務比率分析。

如果前兩步確定公司持續競爭優勢非常強大,企業財務報表數據真實可靠,那麼下一步就是用財務比率來分析企業的報表。巴菲特收購企業的標準其中兩條是:「公司少量舉債或不舉債情況下良好的股東權益收益率水平」和「良好的管理」。可見巴菲特最關注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

巴菲特衡量盈利能力的主要財務指標是股東權益收益率,還包括銷售淨利率、銷售毛利率、股東權益營業利潤率等輔助指標。

巴菲特衡量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負債率,還包括流動比率、營業資本、利息保障係數等輔助指標。

巴菲特衡量營運能力的主要指標是資產周轉率,包括應收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等輔助指標。

第四,盈利穩不穩:未來長期盈利能力穩定性分析。

巴菲特財務報表分析只有一個目的,預測企業未來長期盈利能力,巴菲特選擇企業的標準是:「顯示出持續穩定的盈利能力(我們對未來盈利預測不感興趣,我們對由虧轉盈的『反轉』公司也不感興趣)。」「我們的重點在於試圖尋找到那些在通常情況下未來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後的企業經營情況是可以預測的企業。」

巴菲特(1996)說他尋找的是「注定必然如此」非常容易預測的優秀公司:「在可流通的證券中,我們尋找相似的可預測性……像可口可樂和吉列這樣的公司很可能會被貼上『注定必然如此』的標籤。」

巴菲特(2007)說:「一家真正偉大的企業必須擁有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護城河』,從而能夠保護企業獲得非常高的投資回報。」

(作者為匯添富基金首席投資理財師,本文僅為個人觀點,並非任何投資建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7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