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谷歌治癌手環或將讓未來人類永生,你信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413/149592.html

黑馬說:由谷歌眼鏡搞大的智能穿戴產業還在河里摸石頭,而谷歌最近又來了個更刺激的,就是基於智能手環進行癌癥治療。

根據專利文件的描述信息來看,谷歌智能手環是利用超聲波或無線電頻率等“外部能源”來鎖定人體中的這些對健康有害的細胞,並通過向血管發送能量,包括紅外線信號、無線電頻率、聲脈沖或磁場,以此來影響、幹預佩戴者的健康狀況。

這頓時讓我想到搜狐張朝陽在201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一句話,未來人類或將永生。谷歌治癌手環會不會成為締造這傳奇的“神來之手”,它到底又會給人類帶來什麽?
 

\文/陳根

可穿戴醫療產業將被引爆

如同之前谷歌眼鏡引爆了智能穿戴產業一樣,谷歌這次所提交的專利信息將進一步引爆智能穿戴產業的核心,也就是健康醫療。盡管之前的谷歌眼鏡引爆了智能穿戴產業之後,越來越多的產業認識到了智能穿戴將會成為物聯網時代的一個關鍵點,不同的企業嘗試著從不同的路徑進入智能穿戴領域進行嘗試,包括傳統的科技公司、時尚公司、鐘表公司、通信公司等,基於各自固有經驗的角度形成了對智能穿戴產業的理解,並推出了相關的產品。

這些產品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從手環、手表、內衣、衣服、褲子、鞋子、襪子,以及各種看似與智能穿戴並無強烈關系的奢侈品也紛紛出來為智能穿戴站臺。但現實處境中,消費者似乎為智能穿戴買單的熱情並不高。

當然,今天我們不在這里討論關於產業鏈或者產業發展之類的問題,就談現狀。就這些現狀來看,大致由以下幾方面要素:

一是由於傳統的科技或通信公司在以類手機的思維打造智能穿戴產品,導致這些產品不同程度的成為手機的“小三”,用戶的雞肋;

二是時尚品牌的介入,大部分是停留在輕智能的層面,培育著智能穿戴市場卻遊走於產業的邊緣;

三是一部分創客人群,一邊大力的培育市場,一邊大力的“玩死”用戶,處於創業的搖擺過程中;

四是跟隨谷歌眼鏡的思路理解、延伸的公司,其產品主要集中在娛樂、遊戲方面為主,包括VR的熱火都屬於這一類;

五是抓住了智能穿戴最核心的關鍵,就是健康醫療,從這個層面進行了一次嘗試、探索。

而在我看來,當前顯然兩條路徑是比較現實的,一是與時尚結合的輕智能穿戴,我之所以定義其為“輕智能穿戴”的原因是在當前產業技術階段中,時尚類產品的結合很難為用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智能穿戴的有效價值數據服務。因此,更多的是以時尚為主,智能為輔這樣的路徑,讓消費者付錢的關註重點在時尚上而非智能上,這當然也是創業者能在智能穿戴產業浪潮中活下去的一個不錯方向;

二則是谷歌最新的專利方向,就是深度挺進可穿戴醫療領域。這個領域不存在所謂的智能穿戴產品無痛點和剛需一說,只要我們想好好的活著,只要我們想活的好一點,只要我們想活的久一點,我們就必須要借助於這類的可穿戴設備。當然,這個領域與娛樂可穿戴設備、金融可穿戴設備、社交可穿戴設備、運動可穿戴設備、時尚可穿戴設備等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其進入門檻相對較高且專業。

對於醫療可穿戴設備,首先是基於醫療,專業的醫學知識才能建立有效的算法模型,其次才是硬件的技術方案與零部件的技術性能,以及軟件與醫院系統的結合。

未來人類或將永生

谷歌這次被挖出來的專利到底預示著什麽呢?如果說谷歌眼鏡是為了讓智能穿戴從科幻片中走出並走入大眾視線,那麽谷歌智能手環是為了真正讓大家明白智能穿戴的內涵。我們不論其技術原理,這個話題後續再專門與大家討論,就其專利中所顯示對醫療所產生的變革足以影響這個時代。

最關鍵的是谷歌智能手環告訴我們不要再去扯那些手機與智能穿戴之間的事情,我很早就說過智能穿戴幹掉手機那只是時間問題,並且未來的重點一定是在智能穿戴上。如果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點是手機,那麽物聯網時代的重點一定是智能穿戴。

並且我認為可穿戴醫療這個產業將會被激發,不論是媒體還是資本的關註度將會轉向於可穿戴醫療這個產業,包括一些體內可穿戴設備,比如納米機器人等對抗、治療癌癥的技術。

最後,還是借用張朝陽的話來作個總結,那就是未來人類或將永生。或許他去年在講這個話的時候一些人很難理解,但面對谷歌智能手環專利的爆料,人類可能距離永生真的僅一步之遙。

(作者簡介: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產業變革專家。科技、財經評論員。《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新浪潮》、《智能穿戴改變世界:下一輪商業浪潮》、《智能電視:重塑第1屏》以及在臺灣繁體出版的《穿戴式裝置時代-第四波工業革命來襲》等科技暢銷書作家,更多關於智能硬件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的探討,敬請關註i黑馬,以及本文作者微信公眾賬號:陳根談智能穿戴,新浪微博:陳根微博)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根,智能穿戴產業專家、智能家居產業專家,產業變革專家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本刊版權所有,如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695

九倉恒大 你信哪一間?

2015-06-18  NM


今年五月十一日,筆者在教育中心舉辦每月投資理財講座,與學員分析九倉內地物業發展業務,藉此引證內地經濟及房地產市場危機四伏,難怪中央政府要急救經濟,多次減息及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事有湊巧,同日《明報》財經版作者龍淵子,發表一篇題為「恒大(3333)謎一般的格局」的文章,全面剖析恒大的盈利和負債實際情況,內容極之精彩,筆者在堂上亦與學員分享。

根據九倉一四年的年報,去年公司在內地售樓(物業發展)收入為154億元(港元,下同),較一三年的114億元大幅增長35%,但扣除支出(包括財務支出),加上聯營公司及合營公司的收益後,除稅前盈利只得6.7億元,較一三年的49.3億元大幅下挫86%!此外,九倉要為內地物業撥備近20億元,內地房地產的市況,不言而喻。

至於恒大,去年賣樓收入高達1,113億元(人民幣,下同),除稅前盈利共312億元,兩個數字都較一三年大幅上升。扣除百多億元所得稅開支,利潤仍高達180億元。但我們若仔細查究,便會發覺這180億元利潤並非全部屬於恒大股東的,當中有10億元屬於非控股權益(恒大附屬公司小股東的權益),40多億元屬於永久資本工具持有人的權益,恒大股東的實際權益只得120多億元。而恒大所賺的180億元中,當中有90多億元是投資物業公平值收益,與九倉需要撥備的情況南轅北轍。

翻開恒大的綜合資產負債表,發覺公司資產總值高達4,745億元,較九倉為高;但總負債同樣龐大,高達3,621億元,是九倉的數倍(若以港元計)。資產總值減總負債便是資產淨值,理論上是屬於股東的權益。但恒大的資產淨值除了要分配給公司股東和附屬公司的小股東(即非控股權益)外,還要分配給永久資本工具持有人,金額高達529億元,較恒大股東所得還要多。

九倉和恒大在內地的物業發展表現如此截然不同,你會信哪一間呢?

林本利

前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二十多年投資經驗,強調中長線、價值投資法,個人投資的回報,平均每年接近兩成,熟悉本地及內地電訊、能源及交通市場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548

你常用的表情符號能做密碼?不管你信不信,已經有人這麽幹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707/150152.html

黑馬說:忘記密碼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而如何記住各種密碼,也頗讓人頭疼。為解決這個問題,Google推出了虹膜識別技術,但有一種更簡便的新技術誕生了,就是用你常用的Emoji 表情符號來作為密碼。這項聽起來很誇張的技術,你敢使用嗎?
 
文 | 陳一佳

 

數碼時代,你與誰最親?答案不是手機,是“密碼”。細想想,電子信箱、網上銀行、社交網站、網上購物等等,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哪一個離得了它?想必你也經歷過因一時間想不起密碼而抓耳撓腮,甚至想罵娘的時刻。對於這種狀態,有一個學名說法叫“密碼怒”(Password rage:特指人在登錄過程中因忘記密碼而產生的負面情緒,表現為尖叫、哭泣、罵娘、拿電腦撒氣甚至用頭撞桌面)。

美國身份識別管理公司 Centrify 的一項調查顯示,人們平均擁有21個在線個人賬戶和至少19個密碼,1/4的人每天至少忘記一次密碼,5%的人從來記不住密碼,1/3的人會出現“密碼怒”。而這個市場機會已經被很多做智能解鎖的科技公司盯上。

提到智能解鎖,一定不能不說的是 Google 開創的“虹膜識別”技術。這項技術的原理是通過隱形眼鏡探測虹膜反射光線,生成一個“虹膜指紋”,然後通過光傳感器來識別用戶的虹膜,將探測生成的“虹膜指紋”與之前存儲的樣本進行比對,從而判定是否是同一個人。用戶眨一眨眼,便能解鎖,真正做到了解放人們的雙手。
 
Google 開創的“虹膜識別”技術,通過隱形眼鏡探測虹膜反射光線生成一個“虹膜指紋”來進行解鎖
 
雖說人們對於 Google 的這項技術是給予肯定的,但大多數人對在隱形眼鏡上做文章仍持懷疑態度。的確,眼睛是最脆弱、最需要保護的。許多人連隱形眼鏡都尚且不能接受,何況在戴上隱形眼鏡的同時還要在里面放上一塊芯片?相信說服用戶會有一些挑戰。
 
而一項新技術你可能不會相信——我們日常發信息時最愛用的 Emoji 表情符號,也能做銀行密碼。沒錯!如果說 Google 的智能隱形眼鏡還是件遙遙無期的事情,那麽,用 Emoji 表情符號設置密碼則是件指日可待的事兒。最近,一家英國公司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推出了一款新型安全系統,通過輸入表情符號,試圖取代網上銀行目前所使用的數字登錄密碼。
 
說起這款創新技術的靈感來源,其實就來自於人們的日常交流習慣。公司曾對13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有1/3的人都忘記過自己的銀行密碼,與此同時,有64%的人在使用聊天應用程序時,都習慣性使用 Emoji 表情符號,因而產生了這個用 Emoji 表情取代數字設置密碼的想法——試圖用你最常用的表情符號,讓你更容易地記住密碼。
 
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稱,Emoji 表情符號密碼服務比目前的數字密碼系統來得可靠,因為44個表情符號所能組成的組合比號碼0到10來得還要多。此外,專研記憶力的專家也對這一創新的可行性給予了極大的肯定,“相比數字,人們更容易記住圖像”。

網絡安全專家伍德沃德(Alan Woodward)就表示“把表情符號當作密碼是一項既有趣又具潛力的方法。不過他相信,還是會有黑客企圖入侵這樣的系統,所以網絡銀行還是應該采用雙重認證(two-factor authentication)的登錄方式。”

Intelligent Environments 公司的董事總經理韋伯(David Webb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金融服務也能好玩兒且創新,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是15到25歲的客戶,希望能最先吸引他們使用表情符號密碼服務。”該公司也稱,目前已有幾家電子銀行對這個概念感興趣。

其實,無論 Google 智能隱形眼鏡,還是 Emoji 表情密碼,都各有利弊,在創新推廣的道路上遭受阻礙在所難免。身處智能科技時代,我們對於這些創新技術,應該抱有開放接納的胸懷,相信科技創新能夠讓世界變得更高效、更安全、更美好。
\作者簡介:陳一佳,80後著名雙語主持人和財經評論員、路透社北美地區唯一華人女主播,紐約三橙傳媒創始人兼 CEO,《創業美國》制片人和支持人。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陳一佳,由i黑馬編輯,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矽谷現在出現了兩批立場截然不同的人。

一批是那些“炙手可熱”的科技公司內部員工,他們手里持有大量股票,但由於各種原因公司上市卻遙遙無期。

另一批則是大量的外部個人投資者,他們投資這些明星科技公司的唯一渠道就是購買公開市場股票,往往遠高於發行價。

前者憂心忡忡於自己可能最終只是紙面富貴一心套現;後者則對以發行前的價位買入公司股票夢寐以求。

從今年年初開始,這兩批受中間商撮合的人終於匯合成了一個異常活躍的科技公司私有股權交易市場,其中還充斥著欺詐、誇大和各種灰色交易。

Uber成最火詐騙噱頭

今年1月份,對沖基金經理喬納森·桑茲(JonathanSands)試圖從投資人那里募資成立一只投資基金,這只投資基金將用於購買總價值大約1億美元的Uber公司股份。

據美國媒體報道,在一封勸說投資人的郵件中,桑茲信誓旦旦地稱一旦投資人購買了這些股份,他們在未來2~4年的回報將高達四倍。“Uber背後的數字將是驚人的。”

桑茲稱這些股份都“直接”來自Uber最近E輪融資產生的優先股,只要該基金投資者的回報超過8%,他將收取1%的管理費和15%的利潤提成。

桑茲甚至還去發動投資銀行AldwychCapitalPartners幫他一起尋找客戶,Aldwych的一名員工立刻去找了雷蒙德傑姆斯金融公司(RaymondJames)。

“我們有獨家渠道購買來自Uber高層管理人員的股份,這些股份基於最新的400億美元估值計算”,這個員工在一封給雷蒙德傑姆斯金融公司的郵件中寫道。

Uber的律師聽說了此事後要求桑茲停手,並稱“公司有非常嚴格的股份轉讓規定,同時會限制任何欺詐行為”。Uber稱所有股票合法轉讓都必須通過公司。

最後的事實是,桑茲實際上並沒有真的拿到這些Uber的股份,由於缺乏公司內部財務數據,他甚至無法向潛在客戶提供任何確實的財務分析。

Aldwych公司一位發言人稱,當桑茲來找他們時,公司確實提出了一些詢問來衡量投資者興趣,但最後不了了之。

這反映出Uber已經成為許多欺詐項目最喜歡擡出來的噱頭。

今年3月,聯邦檢察官控告小格雷戈里·格雷(GregoryGrayJr)犯罪性欺詐。格雷以購買Uber股權為由,欺騙一位投資者花了500萬美元投資一只風投基金。

矽谷私權交易盛行

大概就是從去年開始,許多像桑茲這樣的華爾街經紀人或基金經理,都開始試圖通過倒手矽谷私人科技公司股份來獲利。

雖然桑茲號稱的Uber股份子虛烏有,但確實有許多科技公司雇員在無盡的IPO等待中耗盡了耐心,一心只求盡快出售他們手中的股份以套現。

基金經理們於是將這些股份轉手出售給那些希望從未來IPO中獲利的投資者,從中收取利潤提成和管理費用。

由於Uber、Airbnb等一系列矽谷超級明星公司估值瘋狂攀升的同時,並沒有按照預想的節奏在今年IPO,而是繼續保持了私有化,許多員工因為等不及而把股權投入二級市場出售,導致最近矽谷科技公司內部私人股權交易簡直是熱火朝天。

但因為許多對沖基金和投資者都涉嫌不正當交易私人公司股權,美國證券監管機構現在認為有必要徹查這個灰色地帶。

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導的這項調查現在剛剛進入早期階段,即調查這些科技公司私人股權交易過程中是否有類似桑茲這樣的不當行為人。

另一項受到監管機構關註的是最近出現的熱潮:越來越多的私人科技公司持股員工通過衍生交易合約來出售自己的股份。在某些情況下,通過衍生交易出售員工持股是被公司禁止的。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同時也在研究這些衍生交易是否可能違背了2010年出臺的金融監管法規“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Act)。

根據“多德·弗蘭克法案”,大部分個人投資者參與掉期合約都是違法的,除非這些交易事先已經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註冊,並在國家證券交易所內進行交易。

監管機構出手徹查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在上個月17日起訴了總部在矽谷的“沙山交易所”(SandHillExchange)。

這個公司最近做了一個網站,專門供買賣雙方在上面交易與私人公司股票相關的合同。但是網站上涉及的證券合同既沒有在監管者那里備案,也沒有按照法律要求在全國證券交易所內交易,因此違反了多德·弗蘭克法案。

目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經對“沙山交易所”頒布了禁令。“沙山交易所”公司則並沒有承認或者否認這些控訴,只是同意支付2萬美元罰款。

6月底,達維律師事務所(DavisPolk&WardwellLLP)在一項備忘錄中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對“沙山交易所”的控告標誌著這一市場上將出現轉折點。

證券監管機構將在未來更多行使法定權限來監管私權交易,尤其是審查那些試圖吸引個人投資者的產品。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給一些公司發去信函要求解釋。這些公司都涉嫌給那些私人公司的持股員工提供衍生交易產品,讓他們來出售股份。

核心人士稱,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這些公司提供交易相關信息。許多提供類似衍生交易的公司都是在過去六個月內新開張的。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3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