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讀了盧麟元的新作《十八大後經濟面臨歷史巨變》,文章從研究經濟史出發,概論中國改革二十多年來整體宏觀經濟政策的脈絡,指出現在經濟問題的來源和 病根,提出解決之道,並寄希望於即將召開的十八大,判斷十八大後中國經濟將會巨變,至於如何巨變,在可能的三種選擇中,作者相對樂觀的期許了最好的一種可 能,就是從被動全球化,向世界賤賣低廉的產品和勞動力到開啟自主經濟全球化的歷史進程,從而迎來下一個高速發展的歷史週期,而達成這個目標的操控盤,立足 點在於我國金融實力的迅速成長,一句話,核心就是人民幣話語權的強大。
印象中,盧麟元好像是被這一代領導層不認可的經濟學者,其近些年的多數文章也是以批評為主,尤其對樊綱和吳敬璉炮火最猛,而此兩位正是多年來經濟政策的主 要智囊人物,此次盧突然對十八大寄予厚望,這個轉變,有點突然,對於這一篇新鮮出品的萬字鴻文,作為讀者,有部分認同,但也有更多的不認同。
盧先生是經濟學者,經濟觀察的角度很宏觀,我是草根投資者,細微末梢之處看經濟,到底未來是宏觀的決策引導中國,還是微觀的改變顛覆中國,亦或是上下合 力,才能給中國一個光明之路,我以為,如此大的系統工程,靠誰的一己之力都是不夠了的,儘管十八大很重要,但是想靠一個會議,一個決策,就能起飛的時代可 能過去了,要想達到盧先生提出的自主經濟全球化,人民幣權重最大化,僅僅寄希望於政府,那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貨幣權重,一個獨大的政府幾乎沒有可能,因為 這種貨幣的風險太大,一旦大政府政權有波動,相關利益方是不能承受連帶的貨幣危機的;另一面,一旦該貨幣權重國與他國發生爭端,引發民眾情緒和經濟摩擦, 對相關國的風險也很大,以這次釣魚島爭端為例,如果人民幣權重已經達到可以覆蓋中日韓貿易區,一個抵制日貨就把事情弄砸了,還伴著國內因此引發的惡性打砸 搶,所以按照盧文所希望的那樣,一個黨代會能夠奠定中國建立強勢國際金融地位,繼而擺脫被動的廉價供應鏈屬國位置,掌控具有國際金融意義的貨幣主導權,以 新姿態重回國際化舞台,如此恢弘的氣勢展望,要我說:沒有可能!
計劃經濟的影子,無時不刻的出現在各個層面,細細想一想,這很可能是中國人長期訓練出來的思維定勢,成為我們解讀西方的一種慣性的角度和思考方法,以為一 切都是計劃和謀定的,從《河殤》到《大國崛起》,都是這個味道,這個範式,事實上,一個好的結果不是某種主導力量規劃出來的,而是優秀的社會各方合力促成 的,這才是社會的力量,這才叫真正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點,中國社會可能需要很久才能夠明白並能夠承認,以上述中國式思維定勢,很容易得出美國「陰 謀」中國的種種例證,盧麟元就是常常得出這種結論的一位研究者,劉軍洛和宋鴻兵也是,不過比起後者,盧先生的學識顯然要寬泛厚重的多,我只是感到這種思維 方式的害人不淺,即使一位學養比較深厚的人也不能擺脫其控制。
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就開始了漫長的開啟民智的進程,這個過程漫長殘酷而又痛苦,代價巨大,這是因為本國本土既有的發展軌跡和現代化社會完全南轅北轍,讓 一個慣性地走了千年的文化徹頭徹尾的改造實在是一件百年工程,從衣著服飾,談吐舉止,教育體制,公共義務,社會福利乃至全部經濟貿易活動全盤拿來主義,走 到今天,我們大部分人仍然寄希望一個強大的開明的領導來實現強國之夢,具體到現在就是對一個會議寄予厚望,這是現實,連學者也做仰望星空的期許狀,這只說 明,中國的民智開啟還遠遠不夠。
讓一個百廢待興的經濟體騰飛和讓一個基數龐大,增長模式出現問題的經濟體成為主導性強勢經濟體,這兩個局面的把控難度係數有著天壤之別,就和電腦一樣,一 旦多元化和複雜性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一個單核的CPU是應付不了的,當英國王室不行的時候,還有唐寧街10號,當唐寧街不行的時候,還有各個大學和研 究機構層出不窮的研究和技術成果,每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企業界的成長都不斷為勞動生產率有效提升以及產業發展的新方向貢獻力量;美國也一樣,白宮國會、 聯儲、工商界、文化教育界,哪一個也不弱,都是協同的,只有一個社會的各個重要單元都強勢起來,才可保增長的潛力長盛不衰,對於中國,終有一天,社會的多 元和複雜會大到一個大政府根本無力承荷的地步,私營企業沒有黨支部一樣成為社會棟樑,就是這個變化的開始。
資本市場,是一個讓企業有恆產繼而有恆心的地方,如果它的回報性好,公平性好,那麼整個社會長期也會因有恆產而有恆心,在這個機制的基礎上,全社會的資產 得以保值,產業發展的新陳代謝得以持續和良性反饋,產權交易和優勝劣汰的循環不斷進行,上述種種,正是維持這個多元複雜社會良性發展的頭號悍將的能量。中 國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資本市場的巨大意義,它完全有超越行政的多種能力,只要保證它功能完善,公平公正有效率,長期的看,才是保證中國穩定持續發展的最有效 工具,而且資本市場對公有制的、計劃經濟中長出來的中國還有很多特殊的意義,經過二十年的曲折發展,不知政府是否有了一定的認識深度,如果是的話,並且能 夠在制度上儘早完善和改革,賦予其全部應有的功能,則將為中國後續的發展,帶來不可預估的好處。
十八大的召開,確實是當下一件極重要的事件,儘管本文上半部全部在否認它的長期重要意義,但不可否認它確實處於一個拐點的位置,一個雜合著巨量矛盾急需解 決的敏感時期,正因為它的極端不確定性,中國股市今年逆全球資本市場走勢不斷下滑再下滑,還有30天中國未來的綱領走向就可大白天下,不管向哪裡突破,沒 有資本市場的助力,一個大政府已經沒有可能像過去那樣僅靠行政指令和若干政策就可以掌舵如此龐大的經濟體了,中國有沒有能力培養社會各界走向優秀,並最終 依靠這種優秀的合力完成巨大的轉變,才是未來能否成為持續強國的最重要基因,十八大只是有可能提供一個契機,能不能優秀,是靠全社會,當一個社會中人,都 首先想到自己能做什麼的時候,民主的氛圍才算是形成,除此外的所謂民主,全部是假的,如果中國理解的民主就是給你一個說話的權力,那離入門還早呢。
最終細節決定成敗,組成資本市場的每一個單元,就是社會的重要細節,作為草根投資者我天天和它們打交道,不乏看到希望的曙光,這個社會並不缺優秀,缺的是 如何保護優秀和讓優秀更加優秀的激勵機制,制度的改變總要有一個可行的操作體系,如果資本市場可以承此重任,那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內生力量強起來, 才有未來去主導世界經濟的基礎,這才是腳踏實地做實事,倘如此,倒是真有可能迎來歷史大底,開啟一個新紀元,並且這一次,才是真正的依靠他們口號裡一直喊 得「人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