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房產稅和中國房地產公司 erzhihe

http://xueqiu.com/6877375122/22202808
房產稅,我現在所指的是對房屋的評估市值按比例每年徵收的稅收,國外比較普遍,稅率1-2%,高的有3%。房產稅是個非常公平的稅賦,你有錢,喜歡享受, 那就住大房子,交高稅;沒錢、節儉,那就低稅,難得的好稅種。順便說一下,有錢人只要本身生活不浪費,那就是大好人,因為他的錢會用於實業,幫助別人勞動 致富,即使是投資和存銀行,這些錢仍然會最終流向實體領域幫助別人。
     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對所有的房子徵收房產稅,10年內就可以見到,不征可能性為零。原因:1房產稅本身的優點,如上  2財政支出剛性較大,賣地收入大幅下降,需要別的收入填補空缺,不收房產稅就是和我們廣大公務員的生活水平過不去。3抑制投機,防止房價大幅波動,算是 自動穩定器。目前的輿論就是為開徵造勢,讓大家適應這個割肉刀。
     房產稅對持有成本有多大影響,可以計算一下:
cpi持續為6,貼現率6%,房屋60年使用壽命。房產成本中30%是土地成本,70%是建築成本,土地每年增值6%,建築市值每年由於折舊減少1/60,同時由於通脹升值6%。計算房產的每年市值。如下圖:

  查看原圖
      60年後,這棟房子大約升值到10倍。根據每年的市值計算每年的房產稅,按照6%貼現計算現值,1%稅率大約增加購買成本38.65%,2%稅率大約增加成本77.3%。哈哈,厲害吧,現在買房子的將來面臨著最少額外30%的成本。

     接著聊聊房地產公司,房子漲跌難說,但房地產開發行業肯定是下坡路。

      中國的房地產未來是什麼樣?應該是隨著房子的增多,每年的新增房屋逐漸減少,一直到中國人口數量穩定,每年新增房屋僅是每年更新必須的數量,假如中國 2030年人口15億,大約需要5億套住房+20%的冗餘=6億套住房,住房使用壽命60年,每年更新只需要1000萬套的新增房屋。根據我的估 算,2011年中國城鄉的新增房屋大約是2000萬套。未來每年新增房屋會有個峰值,之後每年新增房屋數量將逐步下滑。那麼這個拐點在什麼地方?我從兩個 方面論證:

    從人均住房面積上,我們可以看看發達的國家是什麼樣? 歐洲國家的人均住房面積為40至45平方米。美國人均住房面積大約為中國的三倍左右,也就是92平方米左右。(這是網上找到的200x年的數據)個人認為 人均40平方米應該是很好的條件了,無論人均gdp多少,一家100平方米左右的房屋應該夠用了。中國的數字如圖,2010年城市人均建築面積31.6 平、農村人均建築面積34.08平,中國最近10年城市每年人均面積增長4.5%,農村年增長3.2%,達到人均面積40m2,城市需要5年,農村需要5 年。到了40平,應該差不多了,中國的人均gdp全球排名90多位,相當於美國的1/10,和歐洲也相差很大,不能要求住房和那些發達國家一樣。我相信中 國的每年新增房屋數量峰值已經過去了或者會在5年內達到。(人均建築面積數據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顯示人均大約少了1平方米。)

查看原圖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什麼時間中國房地產業會走下坡路,住房剛需一般就是婚房和改善住房,婚房算是新增需求,改善住房不能算新增,因為舊房會賣給其他人。現 在中國的平均婚育年齡是23歲,我們再從人口結構上看看,數據根據2000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普查數據不詳細,但結論差不多)倒退而來如下圖:
查看原圖
     圖中紅線是官方統計數據,2000年之前數據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倒推而來,2001-2008是官方數據,不是很準確。藍線部分的數據來 自2000年普查數據的推算,從2001年開始。從1978到2007年,夫妻2人生育1.5人,藍線數據=23年前人口*1.5/2,。圖中顯示,此次 生育最高點是2013年,之後逐年快速下降,考慮到生育前就買房,那麼2012年可以算是房地產的最後輝煌,從此之後居住房剛需市場將會越來越小。我不明 白那些看好房地產公司的人邏輯何在?

      中國對房地產業的種種限制可以說酶考慮多少民生,現在的限制,是對房地產業的最大保護。假如沒有限制,以中國人的賭性,在2010年的房地產大漲效應鼓勵 下,房地產開發將會有大量的新手,每年的新增房屋數量將不是2000萬套,可能膨脹到一年3000萬、4000萬,最終的結果就是快速到達峰值,然後泡沫 破裂,所有的參與者都損失慘重。房地產的放鬆政策,大家不必期望,放鬆就是將房地產推向死路。

      順便說說認為城鎮化帶來經濟增長和住房需求的觀點。這個純粹扯淡,城鎮化是由於經濟增長,城鎮出現新的就業機會,而且居住城市淨收益(收入-生活成本)大 於農村時,才會出現遷移到城鎮的現象。中國的農村人口的已有知識水平很難大規模遷移城市,只有那些接受教育的年輕人才能適應今後中國對勞動力的需求了,這 個需求還是會繞到新增人口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