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多數人可能知道,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喜歡健走、爬山。但或許沒想到,他今日市值達三百億元的餐飲帝國,也是靠快樂「走」出來的。 訪問當天,戴勝益從台東看店回來,他精神奕奕隨身攜帶健走計步器、腳踏氣墊鞋笑著說:「月底還要去爬雪山北峰。」 我們忍不住問他,難道不擔心不景氣?他說,王品已經在二線城市展開「三倍計畫」因應。這是他思考很久的計畫,「環境變得很快,但是你領導的方法只有一種對不對?就是讓下屬有安定感。」 這位眼前看來很淡定的企業家,十九年前,卻曾憂鬱到需要去看醫生。 B型又念中文系的戴勝益,本就多愁善感。一九九三年,他離開家族企業自行創業,一年時間,就負債一億六千萬元,人生自此跌到谷底,「憂鬱症已經不足為道,根本就是『崩潰症』了,」戴勝益曾說。 直到他開始運動。「如果我那時候早就在健走、在登百嶽,我早就想通了。其實沒什麼那麼低潮、沒什麼那麼大不了、那麼痛苦的事。」 因為他看到了,做運動,比只是空想「要正面思考」的「三倍好處」。第一個好處是,做運動本身就可以刺激生理愉悅感。 一九九七年,戴勝益為了減重而開始健走。剛開始的半年,有時會走到「想去撞電線杆」。 但持續走了一年之後,他就慢慢發現自己改變了:身體上,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每次感冒必「中」。十四年來,他再也沒感冒過。更棒的是,他一開始運動,就會心情愉快。「所以他是生理的(快樂)!」這跟運動會讓大腦釋放多巴胺有關。 其次,運動也讓他心情平靜,思考清晰。 很多想不通的,每次登山都會想通 比如說,爬山。「很多我在平地上想不通的事,每次登山我都會想通喔。」因為爬山的過程,太容易產生自己與內心的對話。「其實一天爬八個小時就很多了,其他時間,你都沒事做耶。」 每次上山,戴勝益必帶紙跟筆,天馬行空的把煩惱都想了一回。「像我從大壩尖山回來,也是寫了滿滿兩張紙。但是到最後,行得通的可能只有二%、三%。」 即便只有二%、三%,但都是關係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決策。如一次的奇萊山之行。 二○○九年,戴勝益登奇萊主峰和北峰行程的第五天早上,當他用衛生紙擦淨吃飯的鋼杯時,他突然想通困擾他兩、三年的問題:到底該把多少財產捐出去? 他一直想回饋社會,但卻猶豫不決金額。「一輩子也是為了要賺錢啊,賺錢也是為了要更好過啊。」但在大山環繞下,他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麼多嗎?於是,一個數字跳進他腦袋裡:「八○%。」他要把自己八成持股,約四十億元捐出來。 運動有助心定,十五年來沒犯大錯 運動也讓他習慣簡單。「簡單又從一而終的單一。」這讓他心定,而能做出決定。我們問他,十五年來有沒有犯過大錯,他回答:「好像沒有……。」 就像他捐出財產的決定,最後還讓王品集團更成功。因為他無私把財產拿出。當王品集團要整合推動上市時,原本持有股權比較多的品牌店主,可能因為要合併而稀釋股權,但,面對這麼大的利益衝突,幾乎沒有人再大聲反對。 心定了,「我可以看到很遠很遠、很徹底的地方,我就很快樂,」這也替他帶來第三個快樂感—— 安定且正向循環的環境。 一個有安定感的領導人,不會因環境變化而驚惶失措。戴勝益舉例說,每天旗下餐廳收到客人的建議非常多,但如果照單全收,全部改變,以西堤來說,原本一客五 百元料理,就要漲到七百元,「優勢都不見。」因此,「心要很定。你絕對不行人家講什麼,你就去改。」因為在王品定位裡,客人就是需要平價的好產品。 二○一一年,面對金融海嘯的不景氣,戴勝益也想出了事業上的「三倍計畫」,用三分之二的投資額,取得一般店面三分之二的座位;雖然獲利只有二分之一,但卻 可以讓西堤和陶板屋等品牌到二級城市展店,讓過去在大城市已經飽和的品牌,店數可以成長三倍。現在許多二級城市,都可以看到西堤的身影,假日還天天爆滿, 讓員工更有安全感。 員工快樂有自信,也會替戴勝益承擔更多。接下來,戴勝益還要實踐跟EMBA班上同學的計畫,兩年內登十座百嶽,花時間在山裡,但今年的王品集團,在逆勢中仍能維持月營收二○%以上的成長。 現在,戴勝益看到有人憂鬱,最佳的勸告就是別想了,去運動吧!「保證(煩惱)少一半!」 【延伸閱讀】戴勝益快樂提案 做法:每天健走萬步、爬百嶽難度:前半年容易放棄、持續1年以上才會發現對身心的好處突破方法:呼朋引伴,利用團體力量制約快樂小工具:計步器、氣墊鞋、健走紀錄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