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賣國賊 梁文道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188.html

 日本成人電影演員蒼井空退休之後,發現自己在中國很受歡迎,便在微博上頻頻向中國影迷示好,反應相當不錯。直到前陣子倫敦奧運,她替中國健兒打氣,才真正遇上了挑戰。不少網友覺得她身為日本人,卻為了中國市場出賣祖國,反過來給中國人喊加油,是很不愛國的表現;他們直呼她「賣國賊」。

  被人罵「賣國賊」,問題就真的很嚴重了,因為這三個字在中國所有罵人的話裡,大概可以被列入最具貶義的那一等。然而,它在公共言談出現的頻率又似乎有點過高,高到貶值的程度。你批評中國的政治模式,當然會被一些人罵做「賣國賊」;你拿外國護照,卻跑回中國拍愛國電影,自然也有機會當上「賣國賊」;甚至你說中國羽毛球隊不該在奧運讓賽,在某些人看來,那還是一種「賣國賊」。

  「賣國賊」的普及,也恰好反證了我們中國人對「愛國」的尊崇與執著。

  沒錯,愛國的確是今日中國人最欣賞(至少在口頭上)的美德之一。想當年有官員為了讓全體港人放心回歸,直言稱「黑社會也有愛國的」,可見愛國之德甚至足以蓋過不少非法行為。我還聽過有人如此稱讚一名女士:「她長得不好看,粗魯不文,而且性格有問題,但她真的很愛國。」

  托馬斯·潘恩可能是世界史上影響力最大的公共知識分子。今人知他,乃因他是《常識》的作者,據說當時每一個華盛頓將軍率領的士兵的背包裡頭都有這本小冊子,時不時就有人在夜裡拿出來誦讀鼓氣。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歷史細節,那就是潘恩的身份——他其實是個英國人。

  美國獨立之後,潘恩名滿天下,但他的生活並不如意,沒在這個新國家混到什麼顯赫的職位。好在他的興趣廣泛,除了哲學與政治,他還喜歡橋樑工程,並且設計了一款新型橋樑,想把它推介給美國和法國。可惜兩國政府與業界的興趣都不大,客氣接過他的草圖,就沒有什麼下文了。為了實現他的新夢想,潘恩趁回英國看母親的時候,順便把建橋方案送到英國皇家學院,得到相當正面的回應。這是每一本潘恩傳記裡頭都會提到的小細節,不值得大書特書。

  可是等一下,他回英國?在他成功鼓吹美國獨立之後?他怎麼回得了國?他又是怎麼回去的呢?我再三翻那些傳記,沒有任何人提到其中波折,似乎根本沒有波折。反而大家都喜歡描述他回國之後的風光,說他和布萊克等人成為好友,是倫敦文人圈子裡的紅人;又說他在當年最流行的報刊上寫文章,成功出版《人的權利》第一卷。直到法國巨變的前夕,這位一輩子和革命脫不了關係的狂熱分子才又渡海出國。

  當然英國政府後來還是受不了潘恩,是因為他後來鼓吹共和,建議一套由累進稅支撐的社會福利主義,獲得英國本土庶民的熱烈迴響,還啟發了愛爾蘭的獨立運動。雖然白廳以煽動叛亂的罪名把他告上法庭,但從未執行法庭的判決。他們沒有捉他入獄,也沒有讓他神秘失蹤,更沒有讓他「被自殺」。相反地,他們的絕招是找人在媒體上和他筆戰,鼓動百姓對他的仇視。

  奇怪的不是潘恩,因為歷史上出過太多為了理念而「賣國」的人物,他們總是因為自己心中的真理和正義,逆反執政者的立場甚至全國人民的情緒;奇怪的是英國,這個「賣國賊」的祖國。

  細讀歷史,便能發現除了潘恩,當時同情美國獨立運動的英國精英大有人在。例如保守主義者伯克,他曾經是潘恩的好友,欣賞後者在美國一事上的表現。後來的首相威廉·皮特,也是當年國會裡頭有名的「親美派」,不只在理念上認同美洲人的訴求,在實利上也不壓制美洲代表的訴求。伯克和皮特都是出了名愛國的人,只不過,他們對愛國的理解和兩百多年後的中國人不太一致,同樣地,對賣國的認知也和我們截然不同。

  換一個角度看,像潘恩這種「不遠萬里而來」搞革命的人,我們過去大概會稱他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可見愛國和賣國的內涵既非普世,亦非永恆,不同年代不同地區自有不同的看法。有趣的是,在失去了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之後,那個看起來「虛弱」到要動用輿論才對付得了異見者的島國,才真正踏上了「日不落帝國」的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