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化工品變保養品 毛筆變彩妝刷具

2012-02-13  TCW




二○一二年新春伊始,擁有一百三 十多年歷史、曾是全球最大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生產與製造商的柯達公司,不堪連年虧損,正式遞交了破產保護聲請。

而在台灣,許多百年企業也面 臨轉型與成長的問題,其中最核心挑戰在於:如何改變既有的事業組合,又掌握轉型的節奏。前者考驗轉型方向的變與不變,後者則攸關轉型速度的快與慢。

改 寫化工材料商命運、切入生活保養化妝品品牌的第一化工,以及從毛筆製作家,轉做高級彩妝刷具的林三益,都站在百年歷史的軌跡上大膽轉型。前者成績明顯,後 者則尚在學習如何從落實轉型的執行面,獲取更大效益。

化工材料龍頭,門可羅雀改做保養品,進駐一○一

台北市大稻埕延平北路 上,第一化工換上全新的黑色「de」企業標誌,取代原有的藍底黃字招牌。這家有四十九年歷史的老字號,努力擺脫化工材料代理商的宿命,往下一步品牌之路邁 進。

發跡於天水路的第一化工,原先是化工材料代理與販售的店家,往來的客戶不是學生,就是實驗室的研究員或醫生,專門進口及販售基礎化工原 料。不但量大,而且貨源直接從產地掌握,品質容易控制,就連品項也高達一萬種,業界之間因此流行著一句話,「如果第一化工找不到,可能全台灣都找不到 了。」

任誰也無法想像,同樣是站在化工材料的本業,經過「DIY攪拌」的化學變化,第一化工「材料行」變成「de」品牌的化妝品牌,往來的 客戶成了時髦的上班族和觀光客。

二代媳婦、現任第一化工副總經理黃國芬,是轉型主要推手。早在一九九○年代,因產業外移,盛極一時的迪化街 商圈跟著沒落,昔日門庭若市的店面,也落得小貓兩、三隻。黃國芬看著家族企業營業額逐年遞減,感到憂心。恰好電視興起DIY美容品風潮,於是在化工材料 外,兼賣起精油和保養品,帶動老舊產業翻身。

二○○五年,第一化工為原本布滿老管線的空間,換上了明亮時尚的素雅新裝;並將原本最少五百 c.c.的銷售容量,改成一百c.c.的小包裝,以因應顧客需求。「不變的是,消費者仍然可用原料批發價格,買到專櫃最高級成分的保養品,」黃國芬說。

敢 衝:六年開十個專櫃貢獻老公司九成的營業額

同時,秉持「不想死,就要變」的信念,他們將原先靠人工記錄千項產品的作業開始導入電腦化。「系 統轉換簡單,轉型最難說服的還是文化和經營模式的問題,」黃國芬坦言,在尚未系統化前,自己也在企業創新與傳統家族倫理間拉鋸。

「剛嫁進來 時,仍是手寫記帳,三千多種產品進價、售價、存貨全靠人腦與筆記,導入電腦設備一套要五十幾萬!沒有看到成績多少會緊張。」但也因為系統化,將第一化工原 有內功底子打理好,才有日後建廠、做大品牌的利基。

二○○五年,隨著延平北路旗艦店建置,第一化工在中和環球購物中心櫃點開幕,不僅月營業 額達三百萬元,同時也是一樓化妝品戰區的常勝軍。六年間陸續開設了十個櫃點,去年還搶進台北一○一大樓一樓化妝品專櫃區,與其比鄰的是國際品牌SK-Ⅱ。

昔 日位在沒落區域的夕陽產業,因創新而開始回春。轉型的好成績,貢獻了老公司九成的營業額,也讓黃國芬自信滿滿的說:「我們的競爭者早就不在天水路。」

改 換路線後,幾乎每一轉型,營業額就翻一倍,好比說,導入系統化後,公司營業額開始破億,二○○五年成立旗艦店後,又翻升至兩億元;接著穩定展店後,每年幾 乎都能達到三億元的年營業額。

誰說,老店注定走向式微之路,第一化工在努力求變中,開創自己的新局。

百年毛筆王,市場凋零改 做彩妝刷具,上網開賣

隨著原子筆的興起,古老的書寫用具也跟著凋零。「少子化的影響,孩子越來越少則是壓死筆墨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利潤只 有全盛時期的四成,」林三益筆墨專家第三代傳人林仁貴感嘆的說。

十多年前,東海大學法律系畢業的第四代傳人林昌隆受家人徵召,回家幫忙,從 懂毛材、學做筆,到負責送貨兼業務,足跡踏遍全台文具店、筆墨莊。然而,毛筆,畢竟是成熟商品,能做的變化很有限。

一天,路過巷子小店的林 昌隆,看見櫥窗裡陳列的指甲彩繪感覺新鮮,心想:「一樣都要用筆畫,應該有發揮空間。」旋即上門遞名片,卻得到如此回應:「我們不需要毛筆。」

但 他不氣餒,隔天,他又帶著適用的紅豆筆、圭筆等小楷筆再次拜訪,請美甲師試用,試圖尋找合作切入點。

針對指甲彩繪需求,筆的做工要更細、毛 質必須更硬、韌、Q,他倚重父親的專業,改良狼毫的專用筆,終於在三個月後誕生。「寫在紙上是毛筆;塗在臉上是彩妝筆。」轉念間,他找到一展身手的機會。 但第一年投入五十萬元,代工指甲彩繪筆創造的營業額,也才三十萬元左右。

為了擴大產品線,林昌隆還到彩妝學院請益專業彩妝師,選擇不同毛 種,陸續開發出腮紅刷、蜜粉刷等臉部刷具。例如,利用羊毛的舒適效果,表現臉妝的輕薄;而眼影、眼線,則選用貂毛,特色是扎實、有彈性。

只 是,隔行如隔山,開發時問題不少,林昌隆解釋,刷具毛與毛筆不同,毛長吸附的粉劑才會多。如此一來,可以藉此減少往返沾粉劑次數,節省用量;最後,為了符 合時尚感,再將傳統的竹製筆桿改成較具時尚感的塑料、壓克力筆桿。二○○八年,一支掛上「LSY林三益專業刷具」為名的刷具,開始在Yayoo!購物平台 開店、上架。

林三益網上銷售刷具平均單價約八百元,是一般國際品牌定價的八折。也因為切入新事業,該年公司營業額首度突破千萬元,而刷具占 整體營收約四成比例。

保守:經營三年才擴點年銷破千萬元,仍待衝高

儘管有轉型契機,但要從策略落實到執行,並非概念對了就能 一蹴可幾。家族中僅有林昌隆一人投入,白天,他繼續跑筆墨業務,到了晚上,才有餘暇處理刷具網路訂單生意。

因為用保守的心態來進行轉變,在 人力不足情況下,即便有了大入口網站的機會,刷具每年營業額成長的幅度都只有一、兩百萬元,通路也僅停留在網路上的交易。

網路經營三年,才 慢慢擴展至PayEasy,以及在百貨公司設立臨時櫃,刷具的年營業額才首度破千萬元。

如果攤開台灣彩妝市場商機約七百二十億元,即使彩妝 刷具僅占一%,也有七億元。然而,三年下來,林三益交出的營業成績單占不到○.一%,成長緩慢。「步伐稍嫌保守!」中興大學EMBA教授楊聲勇表示。

「刷 具的價格帶很大,有幾十元一支,也有上千元一支。林三益雖然可以做出高單價五千八百八十元的頂級刷具,品牌信任感卻還沒建立,所以一直無法衝高營業額,」 林昌隆也坦言,家族企業的包袱大,不管是打進百貨通路或者櫃位人員訓練,都是轉型陣痛期要付出的學費成本,也是林三益轉型走得比人慢的原因之一。

老 店翻新,猶如恐龍翻身,知易行難,林三益的故事也給了最佳借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99

四大心法 破解血拼迷思 採購保養品成分越單純越安全


2013-07-15  TWM  
 

 

化妝、保養品日新月異,尤其女性朋友總是容易被行銷手法吸引,購買過多不適宜的產品,當皮膚出現狀況時,也只能自認倒楣。《今周刊》專訪兩位化妝、保養品專家,為讀者破解採購迷思,並提供四大實用心法。

撰文‧辛曉昀

「唉!很多人的皮膚出現過敏、產生問題,都是亂買、亂用保養品而造成的。」談起女性對美的「莫名執著」,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皮膚科主任邱品齊醫師無奈地表示。

百貨公司、購物網站每年都會推出母親節、周年慶活動,消費者常禁不起促銷誘惑,大量購買保養品,錯誤的使用下,反而破壞了原本的膚質,荷包的損失是小事,但因為自己的不了解、不注意,而造成皮膚永久的傷害才是大事,因此採買前,不防遵循以下四大心法。

心法一:勿當白老鼠

新產品、新成分先靜觀其變首先,使用太新奇成分的產品要謹慎。由於消費者喜新厭舊,廠商也花招百出地推新品,來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但有些成分的測試還不盡周延,使用後的反應也沒有長期的市場追蹤,即使廠商宣稱已做過臨床實驗,但實驗的架構、人數、方法仍有許多爭議之處,結論也交代得不清楚,只求達到行銷目的就好。

邱品齊表示,化妝、保養品的效用,在法規考量時並非必要條件,有些只要求最高濃度限量,但相關的功能性成分,並沒有要求最低含量,所以沒有人知道哪個美白、除皺的產品最有效。有些產品的濃度添加太低,很難有效果,或是根本沒添加,產品標示上卻可能有所標示。

「許多新產品都號稱添加獨家某某成分,可以美白、淡斑,實驗上或許沒錯,但是否會產生副作用,需要經過長時間臨床追蹤,才有辦法確認。如果擔心這樣的風險,而又想美白的消費者,建議可以使用維他命C相關成分,這些上市時間較久,大致上安全性也比較不需擔心。」

心法二:當心交互作用

成分越多 越易發生不良反應第二,使用品項要精簡、選擇成分單純的產品。邱品齊說,皮膚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補充品」,有人從早到晚所使用的保養品、化妝品品項,林林總總超過三十多樣,它們都是由化學成分所組成,在這麼多不同產品的交互作用下,皮膚出現狀況的機會反而增加。

然而,當皮膚紅腫、刺癢、長疹子時,許多廠商對此表示「這樣是在排毒」,這也是錯誤的觀念,如果繼續使用反而會造成皮膚慢性發炎、敏感性肌膚的問題,並可能造成長期不可逆的傷害。出現問題時,最重要的就是立刻停止使用並確認原因。

在化妝品標示方面,因為成分種類不同、等級、濃度、純度、比例不同,在交互作用下可能造成的結果就不同,這部分很難從產品成分的標示,就可以確認其安全性。

邱品齊提供相對安全的購買保養品方式,「盡量選擇成分表中萃取成分少於五種、產品成分種類少於二十五種,會比較單純,一天所使用的化妝品及保養品種類,也不要超過十種!」此外,一些網站如CosDNA標榜「提供化妝品、保養品訊息及產品成分查詢」,除了列舉各式各樣產品的成分,也給予產品成分致粉刺、刺激度和安全度的評比指標,許多網友將此作為購買產品前的依據。

對此,邱品齊則持保留態度:「因為光看成分名稱來斷定產品安全性,常有以偏概全或過度詮釋的問題,根本無法表示實際的產品狀況。」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參考即可,不必照單全收。

心法三:認清肌膚檢測

專櫃檢測不如在家自己檢測第三,不要盡信專櫃肌膚檢測儀器結果。部分專櫃推出「肌膚檢測」,宣稱消費前測量膚質,這樣才能買到最適合的產品,但是邱品齊表示,坊間的肌膚測試儀器準確度不明、測試流程不完整、測試結果的詮釋也很混亂,加上消費者可能剛從戶外走進室內,或是帶著妝容、剛卸妝,這時候的膚質還不穩定,並不能完整代表膚質的真正狀況。

台北醫學大學生醫材料所蔡翠敏教授建議,如果要在百貨專櫃做肌膚檢測,一定要卸妝,靜待十五分鐘讓身體與情緒平緩,肌膚的油水達到平衡後再測量,也要盡量避免溫度忽冷忽熱的影響。

邱品齊提供在家就可以做的基本肌膚檢測,晚上睡前把臉洗乾淨,並且不上任何保養品,隔天睡醒後觀察自己的皮膚。如果摸起來乾乾、粗粗的,比較偏向乾性膚質;如果摸起來油油的,比較偏向油性膚質;如果T字部位(額頭和鼻子)會出油,雙頰卻是乾燥的,就是混合型肌膚。「相信自己長期對皮膚的感覺,會比專櫃單一次的肌膚檢測還準確。」

心法四:慎防藥妝地雷

醫師背書產品 小心有詐第四,品名「Dr.×」的產品不等於藥妝品,也不見得比較安全。近年保養意識提高,「藥妝」品牌也趁勢興起,這樣介於「藥品與化妝品間」概念的產品,似乎較得消費者信賴。因此在美妝店開架區、電視或網路購物上,很容易看到許多「Dr.×」化妝保養品,其實這些產品也是讓人充滿疑慮。

「正統的『藥妝品』,是指在醫療上當作輔助目的使用,消費者必須經過皮膚科醫師診斷評估後才能使用。理論上,這些產品在一般通路上買不到。」邱品齊語重心長地說。

現在市場上藥妝產品的品質參差不齊,許多品牌魚目混珠,打著「藥妝」的名號,卻沒有相對的實質內涵。這些身著白袍人士的廣告,看似醫療或專業人員背書,其專業度和安全性仍有待商榷,而在其官網上,也很少把成分及產品真相講清楚,實在令人擔心。

「有些醫師並沒有參與開發的過程,只是配合行銷宣傳。」蔡翠敏表示,真正的藥妝品,應具有嚴謹的開發流程、公信力的實驗數據,來佐證產品所宣傳的功效,因此不能盡信坊間的產品。

邱品齊也提醒,「比起那些來路不明、標示不完整的產品,不如選擇市場上行之有年、有口碑的老字號品牌!」購買保養品前把握四原則以外,好的肌膚不只是外在的塗抹,最根本的是健康的身體內在。邱品齊表示,「作息要正常、飲食要均衡,搭配規律的運動,都很重要。」從內而外做起,才是好膚質的關鍵。當肌膚出現問題時,要向專業的皮膚科醫師問診,千萬別自行亂買產品來塗抹,以免弄巧成拙讓傷害更加惡化。

選對成分,變美又不傷荷包——功能性保養品怎麼選?

去角質

1.化學性去角質,如甘醇酸(-AHA)或水楊酸(-BHA)大多用於醫療用途,刺激性大,須注意防曬。

2.物理性去角質,如顆粒狀的磨砂產品、毛巾或刷子摩擦,使用過度易造成皮膚敏感。

3.陽離子界面活性劑(Cetrimonium Chloride)及高分子膠(如Carbopol)摩擦皮膚時會產生屑屑,只是化學反應的沉澱物,和去角質無關,還可能刺激皮膚。

防曬

1.日常生活不會過度曝曬、內勤上班族,如膚色較白皙者,選擇SPF 35 ~ 50、PA +++的產品;膚色較健康者,選擇SPF 20 ~ 35、PA++ ~ +++的產品。

2.戶外運動需求、長時間曝曬者,選擇抗水性高的防曬乳。

3.兒童、皮膚較敏感者,選擇物理性防曬,成分如二氧化鈦(Titanium Dioxide)、氧化鋅(Zinc Oxide)。

美白

1.經過衛生署許可的美白成分,如維他命C、熊果素(Arbutin)、麴酸(Kojic Acid)、洋甘菊萃取(Chamomile ET)、傳明酸(Tranexamic Acid)等十餘種。

2.禁用對苯二酚(Hydroquinone)與汞(Mercury)等成分。

面膜

1.不加香料、酒精和刺激性高的多元醇類,降低過敏或刺激機率。

2.PH值為弱酸性到中性(4.5~7)為佳。

3.盡量不添加容易造成皮膚過敏的防腐劑。

資料來源:邱品齊醫師著作《幸福美肌,一輩子就買這一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87

三大黑洞 揭開潛藏使用危機 你用的保養品 安全嗎?!

2013-07-15  TWM
 
 

 

國際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爆出問題產品,令消費者一陣譁然。

但其實,佳麗寶事件只是台灣每年千億元市場的冰山一角,由於相關單位管控鬆散、消費者認知不足,再加上廠商唯利是圖,台灣的化妝品危機指數事實上並不小於食品,其中的黑洞,值得國人關心。

製作人‧李建興 撰文‧鄧 寧 日本知名化妝品品牌佳麗寶(Kanebo)上周爆出美妝市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回收事件,起因即為佳麗寶集團獨家研發的「白樺精萃」(Rhododendrol,杜鵑花醇,簡稱4-HPB)成分,疑似造成日本三十九名使用者皮膚產生白斑症狀。

雖然該成分尚未被證實會造成白斑,且在二○○八年上市後累計出貨的四三六萬個產品中,僅有三十九人通報問題,比率相對偏低,故有部分皮膚科醫師傾向於是個人體質過敏所引起,但不管結論為何,佳麗寶事件凸顯出化妝品成分的安全性有多麼被大眾所疏忽。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品齊指出,佳麗寶事件確實特殊,因「杜鵑花醇」已通過日本厚生省與台灣衛生署核准上市,但卻有消費者在使用後產生暫時性的明顯白斑。

臨床上來說,白斑意味著黑色素細胞死亡,必須藉由擦藥、吃藥或光療等醫療處理才能回復,若該成分引致真正的白斑症狀,那事情就真的嚴重了。

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更嚴正指出,化妝品的生產、製造過程相對於藥品、食品寬鬆許多,國內主管機關極少主動去查驗安全性,消費者更不會進一步去查證每種成分,讓廠商輕輕鬆鬆就能賺到大筆的錢,事後出問題只要下架就好。

但是,在化妝品成分安全性認證不足問題根本沒有被解決的情況下,消費者要如何用得安心?

黑洞一

新品層出不窮,管理法規寬鬆對於化妝品管理寬鬆的指控,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醫妝組表示,化妝品多使用在皮膚表皮,採取風險管理方式,不會對廠商要求太多安全評估項目,若今日查驗化妝品標準比照藥品,那市面上可用的化妝品就會和藥品一樣少。

但就現實情況而言,因美妝市場競爭愈趨激烈,以美白產品來說,傳統的維他命C、熊果素、麴酸等美白成分已難以滿足求新求變的消費者,廠商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也不得不四面八方探索新成分,基本上也難以進行完整的長期安全性測試再上市。

邱品齊指出,化妝品本來就是化學成分的混合物,短期副作用雖不如藥品大,但長期副作用就有待確認。且新興技術與成分層出不窮,其長期風險其實並沒有嚴謹的機制加以把關,目前多僅局限於短期的安全性測試,通過便能開發成產品上市。

更危險的是,這些新興技術與新興成分多半未經長期追蹤,消費者就好似化妝品廠商的白老鼠,一直要等到出問題了,才會被注意到。

不僅此次引爆白斑疑慮的杜鵑花醇屬於近幾年才研發上市的新品,邱品齊點出幾項需要留意長期安全性的美白成分,都是近一、兩年為時尚美妝雜誌大力捧紅的熱門項目,如同屬於間苯二酚衍生物的苯乙基間苯二酚(Phenylethyl Resorcinol)、4-n-丁基間苯二酚(4-n-Butylresorcinol),因被發現具有強力的潛在美白功效,已開始被部分跨國集團應用於美白產品中。

另外,還有宣稱可抑制黑色素生成的胜肽以及核糖核酸干擾 (RNA interference, RNAi)技術等,因涉及細胞生理或基因機轉的調控,甚至是藥物的作用機轉,逾越了化妝品的範疇,「簡直可說是兩面刃。」

黑洞二

產品效果愈強,成分風險愈高市面上,常可見到許多保養品以速效、強效作為號召,尤其是美白產品,因消費者迫不及待要在臉上看見成效,需費時一至兩個月才能見到成效的傳統美白原料,便逐漸為廠商與消費者所摒棄。

但前述的間苯二酚衍生物,即因美白速度快,而崛起成為市場新寵兒,但其長期安全性與對皮膚的刺激性,其實仍無人可作擔保。

另一方面,許多皮膚科醫師皆同意,產品效果愈神奇,愈可能含有違法添加物,消費者最好選擇衛生署核准的成分,勿貿然聽信廣告或是行銷宣傳美言。

吳家誠便強調,化妝品、保養品中若含有愈強力的成分,風險就愈高。

以美白產品為例,因其主要是藉由氧化作用或強力酸鹼作用,破壞皮膚表層達到美白效果,美其名為換膚,而健康的皮膚每二十八天便會完成一次更新週期。他指出,人一生當中約可更新一千次肌膚,時下愛美女性藉外力不斷強制細胞更新,到老的時候皮膚便有可能急速老化。

甚至許多化學成分還牽扯到強力氧化與滲透性,吳家誠說:「不排除有致癌的可能。」簡單來說,只要在科學上的安全性認證不足,在專家眼裡,這些新成分、新技術的風險便愈高。

吳家誠建議,相較於檢舉通報等被動手段,如杜鵑花醇這一類安全性沒被完全掌握的化學成分,衛生署根本不應該容許其使用在上市產品,他說:「連推行GMP已久的食品也無法真正掌控添加物成分,化妝品更應該要比照食品安全規格加強檢驗。」市面上化妝品種類繁多,銷售管道也相當多元,根據台北市化妝品商業同業公會統計,全台登記設廠的化妝品製造廠商便有六七五家之多,若再加上貿易商、平行輸入進口商等,國內相關業者至少超過上千家。

而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產業資訊處統計,二○一一年我國的化妝品進出口產值約達九四九億元。

黑洞三

通報系統虛設,不利產品追蹤然而令人擔心的是,這近千億元產值的產業中,卻充斥著廣告不實的情事。去年衛生局的罰款總餘額為一億五四四五萬元,其中占比最大的便是來自於違反︽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的裁罰,共五三五二萬元,高達三○%。

再試想,每年周年慶檔期百貨業者拚業績,人氣紅不讓的指標性商品便屬一樓的化妝品專櫃,單日動輒便是五千組以上的特惠組秒殺;而在網購平台、水貨店流通的化妝品更是不計其數。

但真遇上產品出現問題時,多半的民眾僅是採取換個品牌、換樣產品的作法,從未想過去檢舉不良的化妝品,讓許多有副作用的成分未被記錄、追蹤,形成美妝行業枱面下龐大的黑洞。

事實上,除了打電話給衛生所,或是直接帶著產品前往檢測外,衛生署建立了一套線上化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該系統的成立並非為了取代現有衛生單位行政流程或是消費者保護機制,主要是期望能藉由使用者通報,促使廠商提升產品品質,也為研究單位建立統計數據樣本。

衛生署表示,化妝品不良品通報系統自二○○九年啟動,運作已邁入第五個年頭,尚處在「大力推廣」階段,知道有此通報系統的民眾仍相當有限,建議消費者除了直接向業者反映外,也能向衛生署檢舉,有利後續追蹤。

為自己把關

消費者要詳閱產品標示

邱品齊提醒民眾,有些成分並非不能用,但因國內外法規不同,部分在國外被列為化妝品的產品,在國內卻屬於藥品,若代理商家未申請藥證就賣給消費者,極有可能因此造成皮膚傷害。

舉例來說,對苯二酚(Hydroquinone)因西方人使用較不會造成色素沉澱,因此管制寬鬆,可用於化妝品,但在台灣便列為藥品管理,係因東方人黑色素細胞旺盛,須由醫師開藥,使用三個月後還須停藥評估。

另一種情況則是國內外對成分的濃度規範不同,若廠商未注意或故意忽略,就會違反法律規範,建議主管機關將管理法規補齊,或是參照國際標準,與國際接軌。

佳麗寶事件雖是單一事件,但卻反映出國內外主管機關對於化妝品新成分的監督漏洞。

愛美是人的天性,但卻很少有人會注意產品成分的長期安全性,廠商的良心無法強求,消費者只能更加詳閱產品標示,為自己的肌膚把關。

衛生署公告核准美白作用的成分表成分中文名稱限量(%)

使用濃度用途

維他命C磷酸鎂鹽(MAP)3美白維他命C葡萄醣苷(AAG)2美白

麴酸2美白

熊果素7美白

維他命C磷酸鈉鹽(SAP)3美白

鞣花酸0.5美白

洋甘菊萃取物0.5防止黑斑、雀斑傳明酸2-3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色素斑的形成甲氧基水楊酸鉀酸1-3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色素斑的形成,美白肌膚3-氧-乙基維生素C 1-2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色素斑的形成,美白肌膚二丙基聯苯二醇0.5抑制黑色素形成、防止黑斑雀斑,美白肌膚傳明酸十六烷基酯3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黑斑雀斑,美白肌膚杜鵑花醇2抑制黑色素形成及防止色素斑的形成,美白肌膚維他命C四異棕櫚酸鹽3抑制黑色素形成附註:上述14種成分係經證實具有美白效果,業者可在廣告或產品標示中宣稱功用,其餘未列入之成分只要不違反禁用規定、非屬藥品成分,亦可添加在化妝品中,但業者不能誇大宣稱具有美白效果,違者將視情況懲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