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社會網絡的光榮與夢幻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8-24/100428084.html

 facebook的故事在全世界已近家喻戶曉。在股票公開發行前夕,facebook的活躍用戶達到10億,為全球社會網絡之當之無愧的翹楚。facebook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價值觀與商業模式。在中東,它甚至被當作掀起民主革命的催化劑。

  因此,facebook是資本市場歷史上最被期盼的IPO。鮮有一家公司在公開上市前有過如此的知名度與曝光率。但誰也沒曾想到,這樣一家神奇的公司上市後卻如此遭人批評、恥笑和痛罵,以至於重創了人們對於整個社會網絡新興產業的信心。

  自2012年5月17日IPO來,facebook股價曾短暫升到45美元,但從此一路跌勢。到Pre-IPO投資者交易首次解禁期滿時,股價 從38美元的IPO價已近腰斬。一個在IPO時超過1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在短短三個月內萎縮到430億美元,堪稱創下價值快速蒸發的歷史紀錄。

  其他網絡股也表現慘淡。互聯網商家打折網站Groupon的股價現為4.75美元,從IPO價格下跌了75%,市值只剩下30億美元,不到上市 前Google對它開的收購價的一半。網上社交遊戲的寵兒Zynga的股票也從IPO發行價下掉了70%,現只有3美元。表現堅挺的Yelp和 LinkedIn在IPO發行首日的漲幅也沒有浮現過。Twitter和LivingSocial乾脆取消了上市計劃。

  社交網絡股究竟出了什麼差錯?簡而言之,其成敗都繫於所謂「網絡效應」。一個網站吸引的用戶越多,其他人就更願意使用,而廣告商也就跟著趨之若 鶩。facebook是典型案例。但這種效應在短時期未必能變成收入和盈利。facebook的主要挑戰是如何讓其龐大的用戶「貨幣化」。許多公眾投資者 過分樂觀估計了facebook的收入和贏利成長前景,在一個無法支撐的發行價位上參與認購了IPO。但是,美妙幻覺消失後是股價慘跌的眼淚。

  我相信,facebook的社交平台魔力與商業模式仍然有效。社會網絡股的泡沫化,IPO的定價過高,公眾對於股價大幅上揚的預期過於樂觀,是 導致令投資者不滿的主因。作為一個全球矚目的公眾上市公司創始人和CEO,馬克·扎克伯格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學會如何管理公眾預期,將商業模式貨幣化,實 現真正的盈利與價值成長。

  據筆者的觀察,中國很多上市公司大多屬傳統行業,在IPO時對於公司的業務與盈利預測也喜歡塗抹過多的玫瑰色彩,過於樂觀激進,IPO定價喜歡 高位定滿,不留餘地。結果,上市後,公司盈利低於預期,股價遜於基準,令股民怨聲載道,公司信譽一落千丈。其實,對於上市公司,保守許諾,超額兌現,從長 遠而言才是贏得投資者與公眾信任的最佳策略。忌避贏家通吃(winner takes all),捨得「留錢在桌(leaving money at the table)」,給投資者留予足夠的賺錢空間與機會,才是實現共贏的長遠致富與價值創造之道。

  facebook還是facebook,馬克還是那個極頂聰明的哈佛肄業生,社會網絡還是前程似錦令人興奮的新潮流。惟一改變了的就是facebook的股票跌了一半。那麼,是否應該更悲觀還是更樂觀?

  從市盈率來看,社會網絡股估值仍然不菲。facebook的P/E是69倍,LinkedIn的P/E更達852倍。而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市 盈率僅為16倍。社會網絡股股價的變化往往被交易勢頭與市場情緒而非基本面所主導。顯然,如果你賭的是超常規高成長,那麼至此時點你有理由感到失望和悲 觀。但是,如果你是一個長線價值投資者,那麼在20-25美元的價位上,也許覺得facebook具有吸引力。當股價再跌到更低水平時,你在得到社會網絡 用戶美妙體驗的同時,也許有可能從它們的股票中也賺到錢。社會網絡的確是神奇的發明創新,但是,對於從中掘金創造財富的預期還是不能過於非理性的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