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利豐更名 馮氏集團百年老商號歸零再出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95844.html

然說名字只是一個符號,但是倘若把使用多年的名字改掉多少會讓人覺得不適應。

2012年8月1日開始,總部在香港、核心業務涵蓋全球消費品市場的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香港利豐集團(Li & Fung Group)改名為馮氏集團(Fung Group),利豐研究中心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只是集團名字改了,但是集團內部業務框架並沒有調整。」

馮氏集團的官網顯示,馮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旗下貿易、物流、分銷業務將繼續由利豐有限公司(00494.HK)進行運營管理,而零售業務由馮氏零售有限公司(私營業務)運營。

百年商號更名

從其英文名稱Li&Fung來看,利豐是創始人馮柏燎和李道明姓氏諧音的合稱。1906年,馮柏燎和李道明在廣州創立了利豐貿易公司,這是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貿易出口商。1943年,創辦人馮柏燎去世後,業務移交給馮氏家族第二代。之後,向來不參與業務管理的合夥人李道明先生宣佈退休,將所擁有的利豐股權全部賣給馮氏家族,但Li&Fung的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從中文名看,從「利豐」到「馮氏」,一位物流業人士表示,「改名之後,家族企業味道更濃。」不過,他認為利豐一直是馮氏家族擁有並經營管理,李氏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已賣了股份,也早該改名了。

總體來說,「改名對利豐集團影響不會很大。」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認為,利豐多年以來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集群,各子公司也都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及珠海等珠三角市場約550家門店的OK便利店及聖安娜餅屋,專營男士服裝的知名零售商利邦控股有限公司,還有與Toys「R」Us, Inc.合資,現經營逾150家零售店舖的玩具「反斗城」亞洲業務,從事貿易、分銷、物流的利豐有限公司等。由於沒有必要刻意去推廣集團的名稱,正如寶潔公司也更多地去推廣旗下的子品牌一樣,利豐集團改名,從客戶和消費者的品牌認知而言,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很多知名企業都有過改名的經歷,比如1998年,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和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克萊斯勒公司合併,後就改名為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2007年,德國戴姆勒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作結束,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又再次更名為戴姆勒股份公司。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也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林岳說,特別是百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更多經歷併購、調整、拆分、演變的過程,不過通常這種狀況都是改動不大,往往是1+1=2的方式。

雖然這次改名背後的動機究竟是什麼還不清晰,但林岳認為,肯定是其第三代接班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倆意識到有這樣的必要,比如給相關的股東和利益集團更清晰的認識,更直接地強調馮氏家族的位置,以獲得更多的信心與支持等。

其實國外的公司有很多以創始人名字作為公司名稱的,比如麥當勞、肯德基等,即便香港也有如李錦記、徐福記等創始人名字為名的公司,「當然公司名稱的變更也有個重新認識和積累的過程,這當然也是改名的代價。」林岳表示。

供應鏈轉型中

「對於一個百年商號來說,其無形資產價值不菲,利豐董事會做出改名的決定肯定有其背後的原因,也肯定考慮到品牌損失,但是在做減法的同時,肯定在做其他方面的加法。」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副總經理黃剛認為。

在他看來,利豐也正在不斷地轉型調整中,這早在去年9月就初見端倪。一個印證是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Victor Fung)當時提出「新興市場將顛覆供應鏈」。

「目前供應鏈模式為,亞洲提供原料和廉價勞動力,發達國家全盤買下。」馮國經當時表示,隨著中國內銷替代出口,中國政府計劃提高工人工資、創造更多中產階層,中國也不再是世界上最廉價的製造國,供應鏈重組將把製造工作均勻地分配到世界各地,同時供應鏈已遭遇拐點,成本不再是首要因素,速度和較短的供貨週期已上升為主要因素。

他認為:「以前需要數十年才能奠定下來的供應鏈支配順序將發生巨變。需求將首次來自那些傳統的生產國。這意味著全球供需格局將發生微妙變化。供應鏈操作也將因此發生根本變化,我們能夠在任何地區組織貨源、銷售貨物。」

因此,利豐集團也將對供應鏈進行重新調整。馮國經說:「全球將經歷一個重大轉型期,我們要直面未來的發展局勢。」

歸零再出發的基因

利豐有限公司集團主席、馮氏集團副主席馮國綸在美國讀MBA時曾聽到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家製造馬鞭的企業,一門心思去研究如何做好馬鞭,把馬鞭做得出神入化,但卻不知道世道已發生變化,社會已不再需要馬鞭了,結果這家企業最後被迫倒閉,這個故事說明瞭解市場環境的極端重要性。

等到環境轉變才想到要去適應環境的企業,只是屬於小學級、中學級企業;能夠事前預測到環境的轉變,提前改造企業使之去適應未來環境的轉變,才屬大學級企業。因此,利豐決定每三年停下來全面檢討一次,看是否需要改造自己。而零起點再出發的「三年計劃」正是利豐持續前進的秘密武器。

從最初創辦時的貿易中間商,變身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者,從舊式家族經營轉向現代化企業管理,曾創作過《百年利豐——從傳統商號到現代跨國集團》的暨南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馮邦彥認為,利豐三代管理層準確地把握住經濟變動的脈搏,正是因為不斷審視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才成功把一個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做成了「日不落帝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貿易公司。

對於馮氏兄弟來說,雖然零起點計劃較為繁複和耗時,但優點是計劃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做出來,使企業管理層保持清醒,真正根據最新環境和企業狀況,評估和展望企業的將來。

如今,這家外購公司被普遍視為出口業的領頭羊,管理著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等零售商的供應鏈。其最大市場是美國,佔去上半年營收的62%;而中國仍然是它的主要的採購國,其有56%的商品採購自中國。

吳敬璉曾評價說,這家企業是香港甚至世界範圍內商貿業的一個著名創新者。其當家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被稱為「亞洲最有頭腦的商人」。它獨具特色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更使其四度成為哈佛商學院MBA的教學案例,不過下次哈佛案例的修訂本也需要添上一筆——它更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