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色不幽默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022
相信市場自有其規律的郭樹清,頭上又被澆了一瓢冷水。8月2日滬深兩市經歷的黑色星期四證明了,在中國,想用政策讓股市擺脫政策有多麼困難。


  那一天,地產股集體參演了一場反轉劇。它們的股價,因銷售量回暖而出現回升的趨勢驟然變化,包括保利、首開、招商地產及蘇寧環球等大地產商在內的股價,在當日收盤前暴跌,400多億市值灰飛煙滅。


  恐慌來自新浪微博上的一則爆料,「近期房價上漲,超出了政府容忍線,地產預售權政策將被暫停」。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引爆點,最近有關政府將繼續出台進 一步政策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人民日報》更是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明確提到「樓市調控要有新彈藥」。這引發了人們的無盡猜想。


  但要想保證宏觀經濟和房產市場的軟著陸,其實政府能夠動用的彈藥已經十分有限。取消預售制的說法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但看上去,它並不那麼靠譜。


  中國商品房推行的預售制的確在很大程度上為開發商解決了資金問題,也使它們拿地和擴張的風險一併降低。


  在香港,樓花的概念最早是霍英東提出的,那是在香港地產需求旺盛的1950年代,霍英東發明了樓花分期付款方式—這有點像集資建房,開發商買下一塊地,有個圖紙就開賣,加快了效率。這種預售制是一種金融創新,這對於房地產起步以及後期的大發展時期有重要價值。


  現在中國內地所執行的預售制與樓花不盡相同,封頂才能開賣,但在內地城市化的過程中,這種制度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開發商融資。


  其實,房地產股在取消預售制的消息放出來之後,出現暴跌是正常的。因為這將使地產商的資金鏈受到巨大考驗。


  想想看,土地價格在上漲,人力成本也趨於上升,跟各個地方政府的溝通成本及管理費用也遠沒有下降,同時,之前為了渡過難關,很多開發商已經動用了高利 信貸的渠道融資,現在,假如再進一步增加融資成本,恐怕它們只好面臨兩個選擇:要麼走向破產;要麼想辦法消化掉這部分成本。


  一個公司要想保證利潤不下降,提高收入、加快存貨周轉率是一個辦法,但如果總的回款時間變長,就增加了資金周轉的難度,也必然會影響到後續的投資。


  那麼,很多開發商可能就會動用另一個砝碼—削減成本。


  考慮到支付給政府的土地費用以及諸多根本無法撼動的硬性成本,很多公司為了不走向破產,可能就會去犧牲可以變動的建築成本。這無論對市場還是購房者都是不利的。


  開發商資金過於緊張還有一個不利的因素,那就是會對它的上下游關聯產業形成影響,如果建築公司的賬期也被相應延長,意味著一定會有拖欠工資的情況出現,這也會影響到萬千農民工的生計。


  這顯然不是政府樂於看到的景象。住建部也已經及時站出來闢謠,不會取消預售制。


  其實,投資者們做出的反應也未必是針對預售制本身,而更多的是對目前地產調控政策不明朗的一種擔憂,因為這必將導致房地產公司未來前景的不明朗。


  投資者在過去不斷跟政策博弈的過程當中,已經變得足夠狡黠,他們未必會相信某個傳言一定會發生,但他們願意理解「信號」所釋放的價值。


  房地產市場和與受其牽連的證券市場,一直就是這樣被粗暴地對待著。


  反過來,市場也一定會回以粗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