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被高估」的 印度模式

http://www.xcf.cn/sy/tt2/201208/t20120803_338543.htm
 最近連續3天的印度大停電事件就影響力而論,毫無疑問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停電事故,影響了6.2億印度人的生活,這是印度「十年來最黑暗的時刻」。

  

  關於這次停電的直接原因是印度北部的大干旱,由於降雨稀少,印度農民不得不開動電動水泵吸取井水灌溉莊稼,造成部分電網傳輸段崩潰。出現這次史無前例的「大斷電」,唯一原因是印度的電供應能力實在太糟糕了。印度在1960年代的裝機能力跟中國是相等,現在則是202.98吉瓦,大約是中國的1/5。

  

  印度這個被西方世界打造為「東方增長模範的民主經濟體」,其實是「怪胎經濟體」,因為它可以在一些方面做得非常好,比如印度的農業技術改革就令人印象深刻,比如1960年代印度的綠色革命。但是,涉及到公路、鐵路、電力、石化等最傳統的工業基礎領域,印度則無地自容。而這些領域在我們看來,它們是傳統的現代性,領域是成熟的、技術是確定的、規模效應甚至利潤率也是確定的。相反,電信、IT、軟件、生物製藥等等領域則屬於後現代工業,印度卻玩得很不賴。

  

  印度走的路線跟日本、韓國、中國等亞洲的工業化路徑完全不同。中日韓在電力方面都是「政府主導型」,政府運用財政的各種手段來投資本國的電力,他們的理念是一致的:電力需求是高速增長的,但電價卻不得不以最低收入需求來「定價」,必然中間存在著「倒掛」,虧損部分應當由政府「埋單」。重要的是,電力是企業經營的基本生產要素,如果完全按照發電成本定價,那麼意味著電價會很高,將壓抑民間企業家和經營者,提高他們的創業門檻。

  

  這個理論其實跟傳統增長理論中的「起飛模式」是相通的。但是1991年印度自由化改革則完全拋棄了傳統智慧中某些合理的一面。世界銀行幫助印度進行電力工業改革,改革的策略跟「拉美路線」是一致的,鼓勵價格放開,取消補貼,開放私人和國外資本開發電力,不斷「矮化」政府在電力方面的傳統角色。2002年印度發表覆蓋基建和電力改革的「15點經濟發展方案」中明確強調了私營公司的主導性作用。

  

  以塔塔電力代表的私營力量的確大規模投資電力供應,但他們更願為大城市供電。但很多人會舉出美國電力網和鐵路網歷史上大投資的故事,那也是私人部門驅動的。但我們要知道,當時鐵路和電力就像現在印度的IT業,是市場追逐的「新興技術泡沫」,可以由動物性精神的私人部門來完成。但是,電力行業現在屬於傳統行業。

  

  當私人部門主導電力,它們懶得提供給農村市場,買不起電的印度人也有對策,他們通過偷電的方式來規避高價。印度的電網非技術性損失率超過32%,世界平均水平是15%,大部分損失主要是偷電造成的。印度私人電力公司愈發不願意擴大產能,而萎縮的國有電力公司則虧損越發嚴重,更加無力來主導電價下調,刺激民間用電消費。

  

  「印度大停電」證明了印度模式是被高估的。印度的確有令人尊敬的發展特色,但他們的政治是有成本的,政府在重要方面「缺位」,私人部門是有兩面性的。他們也應當向中國借鑑,正如中國也應當向它學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