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徐星投資福爾莫斯 投資雜感(十七) 張東偉

http://xueqiu.com/9587077332/22043920
價值:絕對收益還是相對收益?

  在早年我做無形資產評估業務時,有委託人要我們評估他發明的一項技術能評估多少錢?我說這要看你的實施情況。對方說,能否評估一下它的「絕對價值」,不管如何實施,它內在的「絕對價值」究竟能值多少錢?我回答,沒有這樣的「絕對價值」。可委託人一臉的不理解。

 近年,又聽到一些做私募的同行喊出了很時髦的要做「絕對收益」口號,意即「我們是做絕對收益的,不管市場如何,只求獲得正收益,也不想參加排名」。這話聽起來的確很誘人。

 但實際上,上面兩個願望都是對「價值」的片面理解。「價值」是市場的產物,沒有脫離市場的「價值」。比如,一項先進的技術,如果是IBM看中並實施的 話,由此產生的收益不是一個鄉鎮小企業實施產生的收益能比擬的,那麼IBM出的買價肯定要比鄉鎮企業出的買價高很多;同樣,追求投資收益,在09年可以輕 而易舉地獲得50%以上的收益率,但在08年少虧些就不錯了。絕對收益、絕對價值這些概念只存在於虛幻的想像中,而沒有實際的意義。

 別小看這些觀念上的差異,由此可以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當研製一項技術的時候,根本不去考慮如何實施、在市場上要符合什麼條件,那麼到頭來所發明的技術 可能毫無經濟意義;而那些號稱要做「絕對收益」的,如何才能獲得呢?在強勁的牛市中不用說,如遇到熊市或盤整的弱勢,只能是「控制倉位」或做短差波段,習 慣久了,就只能將精力放在諸如下周公佈的經濟統計數據如何、什麼產品在漲價等等這些方面,以求迴避一切可能的下跌或坐享一切上升;儘管某個企業可能長遠前 景十分良好且可信,但是由於面臨下跌市,只能輕倉等待股價的「反轉」……。所謂「投資風格」的不同實際上正是這些最基本的價值觀念理解差異所致。

 我對一位號稱要做「絕對收益」的同行朋友講,如果你這麼去給你的客戶宣講,也許能吸引來一些客戶,但可能你今後將面臨不斷的煩惱,市值只能漲而不能跌,否則,你的客戶將毫不客氣地對你質疑。

 世界上有「絕對收益」嗎?沒有。收益只能存在於具體的市場中。市場跌時,不要去埋怨或刻意去迴避,那也許只是價值規律使然或價值的實現方式而已,過分地 有違市場而行地「調整倉位」,實際上是試圖凌駕於企業價值和市場之上,注定逃脫不了被市場戲弄和懲罰的命運。可以看到的事實正是這樣:08年由於「控制倉 位」自豪地宣稱「沒有虧錢的」機構到了09年都不會賺錢了;某一年賺了大錢的,下一年後要麼消聲無跡,要麼背負罵名了(隨後的相對業績極差)……。只要相 信市場終究是有效的,那麼投資人長期看必將獲得與企業經營相當的收益,這不就是最好的「絕對收益」嗎?如果還想借市場波動差價再多賺一把,那只好去承受 「絕對價值」帶來的煎熬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6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