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KY貿聯﹁以上駟對中駟﹂ 打進奇異、特斯拉等大廠 電子高手投入黑手產業 連賺十五年

2011-4-25  TWM




KY貿聯雖然是連接線廠商,但營收一半以上來自醫療、汽車及工業用途,因此毛利率高達二五%,董事長梁華哲及總經理鄧劍華是如何在黑手電子業中闖出一番大生意?

撰文‧林宏文

﹁連接線﹂這三個字,很難讓人與高科技產生聯想,但即將於四月二十一日回台第一上市的KY貿聯公司,董事長梁華哲無心插柳,從IC設計跨足黑手連接線產 業,沒想到竟然十五年來每年賺錢,還打進奇異醫療(GE health)、全美最紅的電動車特斯拉(Tesla)等大廠,毛利率高達二五%。

掌握高階客戶 毛利率二五%連接線過去一向被視為電子業中的黑手產業。因此,當梁華哲於一九八四年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時,從來沒想過他會進入這一行。由於一九八○年代 正值台灣半導體起飛期,梁華哲先加入聯電工作,之後又在美國加入IC設計工具業者益華(Cadence)。

後來,梁華哲進入台灣的大連電子美國分公司,開始接觸連接線產業,﹁當時,我發現連接線竟然有那麼好的利潤,自己也嚇一跳!﹂梁華哲說,因為連接線產業比 較傳統,投入的高手不多,競爭也較少,反而讓他驚覺,﹁原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產業,隱藏那麼多的機會!﹂於是,他找來交大學弟總經理鄧劍華,又網羅許多業 界的研發及業務高手,九五年先在台灣成立貿聯國際,隔年又在美國成立貿聯總部,開始就近服務戴爾(Dell)、英特爾(Intel)等國際客戶。

由於連接線本身並非關鍵零組件,因此許多國際大廠並未投入很多人力開發,而且在競爭對手中,有不少是黑手出身,因此,像KY貿聯以最優秀的人才投入,就讓許多客戶印象深刻。因此包括戴爾、微軟、偉創力、思科、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成為KY貿聯的客戶。

以二○○二年為例,當時鴻海在全球組裝製造業攻城掠地,對偉創力、旭電(Solectron,當時還未併入偉創力)等國際大廠造成嚴重威脅。於是,這兩大 廠在全球尋找上百家連接線廠商進行評估,最後都不約而同選擇KY貿聯為最大供應商,也讓KY貿聯的英文名Bizlink一炮而紅。

KY公司中的模範生

此外,KY貿聯也不斷降低PC領域的產品比重,目前只占四二%,其餘醫療占二○%、汽車占一七%、量測與工業設備占一三%,醫療客戶包括奇異醫療、大陸最 大的邁瑞醫療,汽車業客戶則有全美知名的電動車Tesla、全球最大越野車Polaris等,由於擁有這些優質及高利潤的客戶,也讓KY貿聯的毛利率可以 高達二五%。

其實,梁華哲由於是電子工程系畢業,同班同學幾乎都在IC產業,有不少人是瑞昱早期的研發及管理高層,如今有人已經退休。其中,班上成績最好的的女同學,則是目前在興櫃掛牌的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

雖然梁華哲沒有進入明星且光鮮的IC設計業,但他笑說,KY貿聯用一流人才做連接線產業,就是︽孫子兵法︾中﹁以上駟對中駟﹂最好的例子。KY貿聯創立至 今十五年,年年都賺錢,而且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三元以上,相對於現今很多IC設計業面臨微利化的挑戰,梁華哲現在的日子反而比同學過得更自在 輕鬆一些。

梁華哲說,自己運氣很好,﹁天時、地利、人和﹂全部條件都有幸遇到。因為創業時,剛好遇上美商康柏(Compaq)大降價,因此戴爾、捷威 (Gateway,後來併入宏碁)等業者積極尋找外包廠;總部設在美國,可以就近服務國際大客戶;最幸運的是,還讓他遇到目前這一批很優質的經營團隊,而 且找到前交大校長張俊彥、前精英總經理陳明村等人擔任獨立董事,公司經營陣容堅強。

不過,在選擇上市的掛牌地點時,KY貿聯倒是遇過不少波折。早年由於公司總部不在台灣,加上大陸也有設廠,已超過當年規定大陸投資不能超過四成的上限,不 可能回台掛牌。後來計畫到香港掛牌,在二○○○年成立控股公司,並在開曼群島註冊,但香港掛牌計畫又因多次更換承銷商團,拖延了掛牌進度。○八年馬政府上 台後,鼓勵企業回台掛牌,於是最後決定回台上市。

不過,近來由於不少設於開曼群島的KY公司回台上市,有些公司董監持股少、透明度低,造成投資人對回台第一上市的公司抱持較謹慎的態度,對這一點,梁華哲 倒是很有信心,﹁KY貿聯完全透明,絕對沒有任何隱瞞。﹂例如,梁華哲目前持有KY貿聯二八%股權,與一般公司相較,這是非常高的持股,不像許多企業老闆 為了節稅,往往用人頭掩藏。梁華哲說,他是美國籍,在美國誠實申報是最上策,若為了避稅,每天要傷腦筋,他喜歡簡單做事,因此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沒 想過隱藏。他笑著說,﹁這幾年,已經不知道繳了多少稅給美國政府了。﹂展望未來,梁華哲很有信心,因為﹁連接線全球產值很大,幾乎和半導體產業一樣大。﹂ 而且,由於KY貿聯已比別人掌握了更多醫療、汽車等高階客戶,因此,也不必像別人要在低毛利的產業中掙扎脫困,這些優勢,都將是KY貿聯與別人不同的競爭 利基。

KY貿聯

成立:1996年

董事長:梁華哲

資本額:5.76億元

員工數:5238人

據點:美國總部、台灣、大陸深圳及廈門、日本、愛爾蘭、墨西哥、馬來西亞

近三年業績表現:

2010年,營收51.4億元,EPS為7.23元2009年,營收36.8億元,EPS為4.59元2008年,營收44.6億元,EPS為3.5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3

反對國企改革的奇異同盟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24/100372401.html

一項改革建言引起軒然大波,至今餘波未平。財政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聯合編制的報告《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下稱「報告」),系統研究了中國未來18年的改革和發展問題,其中,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論點,最受關注,飽受批評,中文版的正式文本至今仍未發佈。在改革呼聲日漸高漲的背景下,「報告」竟有如此命運,說明改革之路確實不平坦。

  批評者的觀點表面看是一致的。在其眼中,這個報告是美國「陰謀集團」開給中國的一味毒藥,是要否定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進而誤導中國經濟改革走向「全盤私有化的泥潭」。這種指責國人並不陌生,令人擔心上世紀90年代初「姓『社』姓『資』」幽靈可能重現。

  透過這一層共同的意識形態外衣,可以看到,反對這份報告的人,由兩大群體構成,一者為國資系統中的一些人士,一者為反對中國走市場化改革道路的人士。梳理這兩大群體的話語體系,不難看出,二者有明顯不同。前者認為,這份改革建言之不可接受,是因為國有企業,包括央企,已經成為市場競爭主體,其巨大成就是通過市場競爭實現的。就此而言,這些國資系統中人與「報告」本身著眼於市場的立足點沒有太大差異。而反對中國走市場化道路的後者則認為,「報告」是「國有企業私有化的6000天計劃」,是通過市場化搞垮國有企業陰謀的繼續。

  對於前者,如果他們果真不反對走市場化的道路,就應該支持深化改革,只有改革才能讓國企成為更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對於反對市場化改革的那些人,如果他們果真反對私有化、主張均富,那麼,他們就應該擁護國企改革,因為只有改革國企的壟斷格局,才能創造均富的機會。如今,兩種立場南轅北轍的力量,從不同地方出發,站在了同一面旗幟下。這是一個十分奇異的聯盟。兩股力量,一個是不真誠的,一個是不自覺的。

  那麼,對市場化態度如此迥異的兩類人,為什麼都反對國企改革呢?從堅持國企是市場化主體者的角度,國企目前許多領域,尤其是所謂「戰略性產業」已佔據了壟斷地位,而改革則有可能打破這種強勢。正是出於維護這種既得利益的考慮,他們採取了拒斥改革的立場。其實,央企在市場中表現出的強勢地位,是特殊制度安排的產物。研究表明,在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本回報率這兩個最主要的指標上,國企都顯著低於民企。國企的競爭優勢是非市場因素造成的。信貸、項目、資源等,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都因其政府背景而總能獲得特殊的關照。

  在反對市場化改革的人看來,國企的任何市場化改革都是不可接受的。他們把「降低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的比重」等同於私有化,等同於「賣給或者廉價送給以外資為主的私營企業」,等同於「200個央企高管瓜分30萬億資產」。這種無中生有的引申,顯示的是理論上的貧困。他們對於國企的現狀特別隔膜,他們看不到,國有部門,特別是國有壟斷部門,已經形成了顯著的既得利益,作為全民財富的國有資產,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使用者的佔有物。這是造成當前貧富分化的一個原因。

  擔心改革過程中可能出現「權貴攬買賣」,是有一定根據的。但是,不改革就能避免這種危險嗎?目前,在國有部門周圍,已經滋生了龐大的裙帶網絡,只有改革才能革除這些弊端。

  國企改革有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改善市場結構,完善市場體制,使之更具競爭性和效率,使市場建立在更為公平的基礎上;二是使國有資本更好地惠及國民,例如,通過上市,國有資產實現了資本化,流動性更強;劃轉國有資產或國有股份給社保基金,可以提高全民保障水平。以目前央企的規模和實力,完全可以為全體國民養老、社會保障、醫療等福利的改善做出更大貢獻。國企改革,將帶來公眾財富的普遍提高。

  上述兩類反對者都應當支持國企改革,而不是反對。

  國企作為全民的資產,其改革應當成為公眾話題,通過自由而理性的討論,使各方立場得到澄清,而不是罩上意識形態外殼,扣帽子,打棍子,動輒上綱上線。這種「文革」遺風,在國企改革問題上,只會對既得利益者有利。借助意識形態,既得利益者掩飾了真正的動機;沉溺於意識形態的人,迷失了自己真正的利益。如果這種奇怪的聯盟阻止了改革進程,扭轉了改革方向,真正受損的只能是國家和國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6

計價大革命 讓鑄造小廠打進奇異

2012-4-30  TCW



想像一下,當你接手一家負債超過六千萬元、幾乎瀕臨倒閉的傳產小廠,怎麼做,才能虧轉盈,甚至進階成了奇異(GE)、西門子(Siemens)等國際大廠供應商?

故事主角,正是永冠能源科技。

「台商最大鑄件廠,」金屬工業中心資深產業分析師陳芙靜點出永冠市場定位。鑄件,是指用熔化、澆注等金屬加工鑄造所生產的機器設備零組件。

台灣鑄造業客戶以工具機為主、每件鑄造品約十噸上下,年營收破億元的不多見;有能耐承接六十噸鑄件的永冠,成為台商唯一躋身全球最大風機製造商維斯塔斯(Vestas)、奇異、西門子、加美薩(Gamesa)等十大風電設備廠供應鏈,其中一半廠商都是它客戶,去年營收達五十二億六千萬元。

台灣區鑄造品公會常務理事、精冶科技工業董事長蘇文雄觀察,要媲美永冠的技術能耐和世界級客戶,「台灣(鑄造業)找不到第二家!」

永冠能演出逆轉勝,要從一個鑄件門外漢老闆說起。

念電子科,對鑄件業最基本的鋼鐵五大元素都不懂的張賢銘,三十歲時,被迫接下負債超過六千萬元的家族企業。「有時候,要付利息的錢,比賺的錢還多,」當年從父親手中接下董事長一職的張賢銘回憶。他接手後把工廠當自己家,從鑄件最簡單的基本功:手工製模、砂處理技術、鐵水成分配方、溫度控制等本領學起。

為求品質,改按日計酬甘願忍受年營業額少三成

從什麼都不懂開始,讓張賢銘也做了一個台灣鑄件業沒想過的事。當時,業界按重量計酬,生產端一味求量、較無品質概念;他則改採保證收入不變的按日計酬,「先不要衝數量,我要的是品質。」他強調。

「這樣會死定!」同業聽到該做法多不認同,認為產量會因此大幅下降,看長不看短的他,卻甘願忍受第一年營業額至少砍三分之一。

張賢銘弟弟、永冠執行副總經理張文龍指出,一般鑄造同業是採按重量計酬的承攬制,工人會想辦法做多、求快,導致不良率提高,難以管理品質。只有從最源頭收入來源下手,才有機會轉型升級。熬過陣痛期,同規格的鑄件品因品質區隔,能比同業貴一成。

因為改變傳統計價模式,張賢銘讓永冠能從黑手轉型「高級黑手」,取得日後切進風電等世界級客戶的入場券。

為減成本,往大陸設廠整合下游打造一條龍服務

二○○六年,張賢銘接下歐美風力發電設備鑄件,是台商鑄件業第一,也是目前唯一。他能搶進台灣同業無法接的生意,和他的大陸布局與朝下游垂直整合等布局有關。

過去為降低成本、爭取高階客戶,逼得張賢銘西進中國設廠,並朝下游整合。他發現,朝下游整合有掌握成本、交期等好處,更能爭取客戶青睞,給了他向上提升的能力與機會。

「找其他加工廠配套,它不一定先做我的,」張賢銘解釋,機器設備組裝前鑄件要經機械加工,中國幅員廣大,客戶鑄造、加工兩道程序等於增加一次運費,一條龍服務除可解決不良品責任歸屬,有助創造市場進入門檻。

以門外漢之姿,改變鑄造業遊戲規則因而向上提升品質是他第一個成功;嗅出風電商機,抓緊時機積極轉進,且一開始就決心挑最難的切入,鎖定歐洲而非中國客戶,跳脫日後價格戰,則是他第二個成功策略。

「歐洲人對中國(製造)不放心,不認為中國鑄件可以用,唯有做到歐洲客戶才能打開知名度,」張文龍強調。

為搶客戶,籌資買設備砸上千萬邀奧國顧問駐廠

要爭取不同客戶,而有不同做法的張賢銘和別人想法不同,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經驗,讓他敢冒險花大錢,投入約當時集團三成年營收、近八億元買最貴義大利機台建廠。「最壞打算,做不好可能要倒閉,」張賢銘不諱言當時籌資的壓力。

「如果冶金技術不行,人家一顆鑄件生產二十小時,我要四、五十小時,做出來還是廢的,可能承受不了……,」為縮短學習曲線,他除透過設備廠介紹歐洲加工廠技術合作,又不惜一年斥資新台幣上千萬元,請來專替歐洲客戶到中國採購零件的奧地利冶金博士駐廠當顧問,爭取高階客戶。

除了買設備、學技術,也懂得靠檢測替品質把關。張文龍透露,歐洲大廠不信任中國當地的認證,只有再以來回頭等艙機票、五星級飯店和一天一千歐元(約合新台幣三萬九千元)價碼,分三趟,請來德國西門子等工程師技術輔導、認證非破壞檢驗,讓永冠有機會後發先至。

陳芙靜觀察,全球風力發電最大裝置國中國整機系統廠已從技術轉為價格導向,二○一二年,每千瓦價格較二○○八年約新台幣二萬八千元,下跌了四一.六%。但以外商訂單為主的永冠較不受影響,享有銷售通路的先行者優勢效益也逐漸展現。

正因敢和別人不同,終於讓張賢銘把永冠打造成「台商鑄件王」。但,手工造模、少量多樣的鑄造業重經驗傳承,且原料占銷貨成本五四%,獲利易受生鐵、廢鋼價格波動影響,鞏固既有需求同時再朝船舶引擎鑄件等新領域發展,確保人才與獲利率,是它下階段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56

3M、奇異指定講師的談判四招

2012-6-18  TCW




生活就是一場說服競賽,從你起床睜開眼睛的那一刻,身邊就充滿著企圖說服你,以及你企圖說服的人;誰能從這場競賽中生存下來,誰就是最後的贏家。~羅傑.道森(Roger Dawson)

羅傑.道森,一個善於談判,並因此與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並列,入選美國國家演說家協會「名人堂」的人。歷年來,能進此名人堂者不超過一百人,連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也只被列入觀察名單。

原來只是個普通攝影師的他,如何變成商業談判大師?

他,一年演講五百場

暢銷著作全球再版十五次

二十二歲那年,道森帶著四百美元到美國,第一份工作是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的櫃員,當時他連五分錢與十分錢的硬幣大小都分不清,為了生存下來,他拚命學習,每天觀察前來借貸、融資的客戶,學習銀行主管與他們的說話方式、神情、手勢,不知不覺歸納出一套談判技巧:「你的目標不是打倒眼前的對手,而是讓他心甘情願的掏出你想要的東西。」

後來,他將這套心法,應用在賣家電產品與房地產上,十年內從一個小業務員做到南加州一家房地產公司總裁,旗下二十八家分公司,最高一年營收達四億美元。他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說,這四億美元中,有一千五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億五千萬元)是靠談判技巧創造出來的。

「切記,談判金額等於淨利金額,」道森說。以美國企業平均五%的淨利率來看,如果你在談判時做出兩千美元的讓步,就等於得創造四萬美元的營收才能彌補;反之,若你多爭取到兩千美元,就等於接到一筆四萬美元的訂單。

「最棒的是,訂單得花上幾週或幾個月還不見得爭取得到,但談判造成的效果往往只在幾秒間!」道森說。

四十二歲時,道森離開地產界,將實戰經驗轉為系統化知識,成為一位專業的演講者,協助IBM、3M、奇異集團(GE)等《財星》(Fortune)五百大企業,訓練業務員談判技巧。過去三十年,道森在全球的演講平均一年超過五百場,光是其著作《絕對成交》(Secrets of Power Negotiating),全球就再版十五次,銷量超過三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一億三千萬元)。

道森最得意的一次談判,是從伊拉克政府手中,救回一個連美國政府都無能為力的人質。他將自己的心法,命名為「完全談判高手法則」。以下是道森口述他三十年的談判心得:

第一招:投其所好讓海珊開講,換回人質

說服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總是假設別人要的東西跟我們一樣。但事實上,買賣雙方的立場本就不同,你必須從對方的觀點去看整件事,當你能投其所好時,就能以最低成本獲得最大成功。

中東戰爭開打時,有一天我接到一通來自邁阿密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非常恐慌:「我弟弟在科威特開採石油,可是現在被海珊政府軟禁起來了,你能不能幫我去跟對方談判,多少贖金我都給!」

這是個事業有成的企業家,他以為錢可以解決所有事,但是我判斷,當時剛崛起的海珊,他要的不是錢,而是名聲,他想找地方發言。於是我建議他,去找CNN等美國四大電視網,一面告訴他們這個搶救人質的故事,勾起他們前往報導的興趣,一面與伊拉克政府交涉。

果然,海珊打電話給他,約地點親自碰面。當現場架起攝影機,西方媒體齊聚現場,海珊在對著鏡頭發表了一個半小時的演說後,就釋放了他弟弟。

當你給了人們想要的東西時,他通常會正面回覆你的要求。

第二招:推心置腹眼神交會,傳遞正面意念

我有個習慣,每次進到一個會場時,一定會逐一與在場的人握手,注視對方的眼睛,一邊喊出對方的名字。

這不是做樣子就好,在握手與眼神交會同時,你必須讓腦中浮現一些正面意念,如「這人應該非常聰明。」你的思想會透過眼神與手的力道,傳遞到對方身上,這時正面力量會創造出一種氛圍,讓對方產生跟你一樣的想法,迅速建立好感。但你不能就此鬆懈,握手結束的同時,要比對方多微笑兩秒鐘,這會讓對方感受到意外驚喜,這一瞬間的化學變化,會讓後面談什麼都很容易。

第三招:獅子大開口提出立場,創造談判空間

當你開始進入正題,第一件事就是要提出「看似有理的最強硬立場」,絕不能接受對方的第一個出價,而要極大化你的要求,但同時不能讓對方覺得你欺人太甚。獅子大開口的談判法有幾個好處:第一,搞不好就真的讓你矇到了;第二,它會創造出談判空間;第三,它會給予對方覺得「我贏了」的氛圍。

我擔任房地產(公司)總裁時,有一個雜誌的廣告業務來拉生意,行情價約三千美元左右,對我們來說有點嫌貴,沒想到,對方一走進來就主動提出兩千美元的優惠方案。

「天哪,我賺到了!」但我強忍衝動,故做慢條斯理的思考,以景氣與財務狀況為由,東拉西扯了半天,然後提出八百美元的報價。沒想到,對方遲疑數秒後竟然點頭同意。

這讓我再度壓抑住心中狂喜,使出另外一個有點缺德的招數:拿老闆當擋箭牌,要求對方等我兩天。

兩天後,我以董事會預算緊縮為理由,滿面抱歉的跟對方說:「對不起,我們真的很希望可以與你合作,但我能控制的預算只有五百元。」

這話一出,空氣瞬間凝結。我本來已經準備好,要以個人自掏腰包名義挽回這筆交易,但他卻點頭說:「好,我接了!」

後來我才知道,這個業務的底線就是大約五百美元,但當時他為了業績壓力急於成交,所以給了我談判空間,而最後,我們雙方也都獲得了我們所需要的。

第四招:留一塊蛋糕價格之外,顧及對方自尊

當你成功運用談判技巧獲得最大化利益時,切記不要貪心,要留一些東西在談判桌上,讓對方感覺好過一點。

曾經有兩個買家同時看上一家公司,出價購買。甲方接觸時間較早,出價較高,但態度強硬;賣方迫於時間壓力,原本已經沮喪的打算屈服,沒想到甲方得了便宜還賣乖,到了最後簽約階段,還想從對方身上榨乾最後一滴油,要求對方把辦公設施全面翻修。

這句話終於惹惱了賣方,氣炸的老闆最後拒絕簽約,反以更低的價錢賣給了乙方。要成為完全談判高手,絕對不能只看價格。你要注意的,還有對方的感受、情緒、期待和自尊等無形面向。上述的例子,就是因為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與自尊,造成談判破裂。

不只要留下一塊蛋糕給人家,最好在不犧牲自身利益的狀況下,提出額外的服務或回饋。多關心對方一點點,你會發現最後得到比預期多。雙方不只完成一筆滿意的交易,很可能還會贏得友誼。

最後最重要的是,當你完成一筆令你滿意的談判,不管對方表現有多爛,都得要再次握住對方的手,誠摯的讚美他們:「哇,你是有史以來讓我付出最多讓步的談判者,貴公司請到你真的是一大福氣!」

切記,只有讓對方也感覺到自己是贏家,這場談判才算成功。

完全談判高手必須要能掌握全場,不只爭取到自己的利益,也得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要讓對方覺得你有顧慮到他的需求、談判的過程雙方都覺得公平,這樣才能從頭到尾維持愉快的氛圍。

相對的,任何衝突的產生,舉凡夫妻間的口角、老闆開除員工、工人上街罷工等,都是因為大部分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希望極大化自己的利益,但卻忽略掉對方的感受。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麥格羅.希爾出版《新絕對成交》及《絕對成交Part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09

做彈簧 16人小公司拚到奇異認證

2013-04-08  TCW
 
 

 

雨傘、電風扇、魔術方塊、筆電、自行車……,這些台灣產業中居前後任世界第一的產品,都不能沒有這個小東西—— 彈簧。

位在台中大里的精一彈簧,員工十六人,產品只有彈簧,卻累積逾兩千個客戶,從消失的冠軍產業,到現在的當紅產業,都有它的影子。但,當四成的客戶消失或轉行,它卻三十多年屹立不搖。

它很小,資本額僅六百五十萬元,年營收僅六千萬元,卻是美商奇異(GE)認證的超迷你合格供應商。全球前三大自行車變速器廠速聯(SRAM)、全球最大氣動釘槍製造廠鑽全、日本最大柏青哥機器製造商日東株式會社,都向它下單。

「不要小看彈簧,不同領域的品級要求都不同,有的還能耐酸鹼等化學變化,」台灣區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總幹事黃建中說。其實彈簧雖小,功能上卻居關鍵要角,少了它的扭力、拉力或平衡緩衝等作用,包括照相機等3C產品、機械、手工具、家電與自行車就無法控制自如。

冠軍產業不停消失!必須跟著時代,從雨傘進化到3C

目前線徑○.一到六毫米(編按:○.○一到○.六公分)的彈簧,都在精一的製程能力範圍,只要說出需求,它就能客製化設計出最適合的彈簧。

「我創業到現在,跟時代一直在變,」精一董事長盧炳良說,自己從低階做到高階,從最早秤斤論兩一斤二十元,到現在一個彈簧○.○五元到一百五十元都在出貨。盧炳良太太、精一總經理房淑甘補充:「彈簧零件售價雖然低,可是我賣的是技術,沒有它,基本上你是不能動的。」

三十多年來,歷經台灣大小產業聚落消失與重生,背後是一個自卑小子奮鬥記。

彰化鹿港小鎮長大,家中有七兄弟的盧炳良總是半工半讀,「我本身發音有一些問題、講話不清楚,小時候我媽一直警告我,可能這樣我比較自卑,所以一直從事技術方面(工作)。」

自卑就像一條小蛇盤據心裡,伴隨著他一起長大,直到高職畢業後上台北學到一技之長才逐漸消散。一路在彈簧廠生產線蹲馬步的他,一次,手癢想按自己的方法改製程提升品質與效率,老闆卻認為沒必要,「一定要弄一個比你更好的,」他內心的創業想法,日益清晰。

一九七九年創業的他,在客廳即工廠的大時代,剛好趕上台灣雨傘王國末班車,「再來就是電風扇,台灣一年八百萬台變一千五百萬台,」他說現在電風扇開關彈簧一條兩元,但當時足足貴十倍;其後,又遇上另一暴紅商品——魔術方塊。

一個魔術方塊有四個角、六個面,所以它結構上要有各六個彈簧和螺絲搭配,否則不能轉動,「不止一億個吧,開玩笑,每天出這麼多貨櫃,如果把它丟到海裡,大概一個島出來了,」當時他生產一條條彈簧,就像吐出一塊塊錢幣般,燦燦發亮。

隨雨傘、風扇外移、玩具熱潮消失,賺到時機財的同時,背後卻藏著往來客戶外移或消失的危機。一旦沒跟上產業發展,就會急遽下墜。

「以前彈簧就是量大、算公斤計價,沒有技術性可言,附加價值也不高,那時候我們做的就叫黑手工廠,」房淑甘不諱言,但她相信,做出差異化,跟著產業轉型升級就有機會,「只要傳統產業在,就會有彈簧需求的一天。」

盧炳良也認為,要得以生存,「總要做一些在前面的開發跟設計能力。」於是,他們轉進更高階的電動手工具、3C產業與自行車。

這對夫妻不但像彈簧般充滿彈性,性格也非常互補。房淑甘有業務特性,願意挑戰大客戶,盧炳良則有技術底子,充滿韌性,願意被磨。而大客戶通常決策速度慢、挑剔,很多同行不耐麻煩,他倆卻願意一改再改。因為他們認為,能滿足大客戶,自己也能提升到另一個階段。

不怕客人挑剔!小單照接,爭取被人家想到的機會

一九八○年代,精一接了不少日本代工訂單,盧炳良也從中增進技術,做到能修改日本機器、建立技術門檻,挺過日本客戶關卡,從此跳脫家庭代工,懂得與客戶協同研發,把自己的利用價值發揮極致,吸引頂級客戶。

「因為精一小,可以游刃在很多客戶間,」房淑甘透露,索尼(Sony)隨身碟用客製彈簧,對方評估至少七個月才下單,儘管可能只是一次性單,量也未必大,仍要極力爭取,「這是我跟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將來它在開發時,有機會就會找你。」

「工程師不可能所有零件都是專家,我就把彈簧做到好、配到好,你去煩惱其他東西(就好),」她再以客戶鑽全為例,精一偕同開發,不只能協助對方申請專利,甚至能做到攤開各項成本,讓客戶省去比價時間。

盧炳良說,儘管客戶懂產品設計,但自己更專精其中彈簧應用的眉角,用較便宜的成本就能達到一樣的效果,「我幫它一改,成本少一半,我受人尊重很歡喜。」

不參加規模競爭!深耕客製化,躲過金融海嘯衝擊

訪問中,聽到我們特別好奇速聯,盧炳良馬上請太太拿來一本五公分厚的A4名片匣,並翻到其中有八位速聯開發工程師那頁,興高采烈談起自行車變速器用彈簧要又輕又準、扭力也要夠嚴苛等彼此交手所累積的技術含量。

好奇寶寶的他做起自行車精密彈簧生意後,不只買高階自行車、拆解自行車,還曾騎單車環台兩次。

為保持量小質精的彈性,避免遭受產業波動、大客戶產品汰換等衝擊,精一集中精力放在有限的資源上,寧可把客製化服務做到最精,也不願變大,刻意做小。創業以來,員工沒超過二十五人。

例如他們曾為爭取奇異訂單,拚三個月讓工廠取得ISO認證,在二○○四年正式成為奇異合格供應商,卻考量檢驗設備資本投入過大,而放棄奇異訂單。「為什麼我們在台灣沒有做很大?我如果做很大,大概金融海嘯那一年就倒掉了,」房淑甘不諱言。

創業三十四年以來,這對夫妻從不單壓某客戶或某產品,做規模化的競爭,而是做好客製化,並持續探尋新商機。在我們訪問結束、站起來告別時,這種精神再度展現。

當夫妻倆聽到,我們下一個行程是去訪問做汽車電子的公司,他們立刻提議開車載我們去,三十分鐘後抵達台中潭子,他們還隨我們一同上樓登門拜訪,遞名片、自我介紹,探詢生意可能。有如彈簧般積極開拓客源的彈性,展露無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75

奇異、3M改革推手夏藍 剖析金權大變局 全球經濟移轉的致勝思惟

2014-01-06  TWM  
 

 

企管大師瑞姆‧夏藍,是多家企業如奇異、3M改革的幕後推手,他以良好的執行力著稱,企管專書全球熱銷200萬冊,新作特別針對全球經濟傾斜危機,提出了企業因應之道。

撰文.辛曉昀

「現金就是企業的活血」

《執行力》一書於二○○二年問世,闡述領導者如何持續精進策略與執行流程,良好的執行力不僅能幫助企業度過艱困期,也會在環境持續變動時,大幅提高企業成功的機會。

此書推出即熱賣,攻下《紐約時報》連續一五○周最佳暢銷書排行榜;戴爾電腦創辦人兼執行長的麥可.戴爾(Michael Dell)一句:「如果你想成為執行長,或者你已是執行長,但是想保住工作,一定要讀《執行力》,並將它提出的作法付諸實踐。」讓許多企業將它視為最時髦的改革動力,已翻譯成十多國語言,全球蔚為風潮。

此書作者之一,瑞姆.夏藍(Ram Charan)就此奠定他企管大師的地位,自一九九八年起開始出版企管相關書籍,至今已達十五本,總銷售達二○○萬冊;同時他也是數百家國際大企業的重要顧問,奇異、美國銀行和3M都是他的客戶。

報告濃縮成一頁重點

夏藍出生於印度北方、以農業為主的城鎮,七歲時曾目睹父親與叔叔所經營的服飾店遭火吞噬,改而經營鞋店。「每天上學前我都會去幫忙開門,下課後顧店直到打烊。」夏藍回憶起幼時幫忙家中的生意,打烊後盤算當日賺了多少,從小便建立他的企業管理思惟:現金是最重要的。

「現金就像是企業的活血,沒有現金,你現在就有問題了!」夏藍說,不管到任何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他們的現金、現金流量。

利用看店的空檔,他將學校所學的東西,每個科目都整理出一頁的重點,這樣的方式沿用至今,和客戶報告事情時,也是簡明扼要地只列出一頁重點。在他那個年代,大多數的學生中學畢業後,就幫忙家裡做生意,但他卻是個例外。「很謝謝我的中學老師,他來我家,跟我的父母說:『夏藍工程學得非常好,你們一定要讓他讀大學』,才讓家境不是很好的我能有升學機會。」就讀大學的夏藍才十五歲,比其他同學年紀小,周遭環繞著大企業家的小孩,英語不夠流利的他更是奮發,以全班第三名畢業,但對他而言已不容易,給了自己「Incredible Learning(不可置信的學習)」的注解。

畢業後,他被邀請參與一項到澳洲的交換工作,祖母為了幫他買機票而典當珠寶。他記下這筆支出,以及家裡為了他的教育所花的每一分錢,這些款項全都在一年內還清。

如同許多印度的鄉下人,只有名字沒有姓氏,於是在填寫護照表格時,他將自己的名字「Ramcharan」一分為二,變成「Ram Charan」。抵達澳洲,花了些時日找到一份繪圖工作,並利用晚上的空檔上課,勤奮地生活引起老闆的注意。

有一天,老闆請他進辦公室,詢問他是否有任何問題,而夏藍對於財務報表確實有疑惑,打從他進公司開始就注意「現金流量」不合理的地方。解釋過後,老闆也同意他的看法,夏藍的商業天賦就此嶄露頭角,工作四年後,在老闆的鼓勵之下,前往美國進入哈佛商學院就讀企業管理碩士。

六○年代的哈佛商學院學生必須每天做三份個案分析,一星期六天都在準備,許多同學都會一起分享他們的筆記,但夏藍卻是一個人夜以繼日地完成他的作業,認為即使被當了也沒關係,只要能學到東西,這就是他的成功,最後不僅順利畢業,還得到哈佛商學院最高學術成就「貝克學者(Baker Scholar)」的美名。

暑假時他在美國一家名為Hololulu的汽油公司實習,同樣地再次發現財務報表的問題,而這次老闆交由他來解決問題,便在深夜去工廠了解狀況。他觀察到工廠負責生產線的主管,與負責配送的主管有過節,除了利用工程與商學背景來處理財務報表的問題,也擔任協調者的角色;這就是他擔任企管顧問的第一個開端。

從無意義中找出精華

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後,曾在哈佛、西北、波士頓大學擔任教授,十餘年的教職生涯在一九七八年結束,轉而擔任全職的企管顧問。他如同年輕時期,總是全年無休、馬不停蹄飛遍全球,以飯店為家、終日工作,沒有絲毫怠惰的時刻。

《執行力》另一作者包熙迪(Larry Bossidy)曾表示:「大多數的企管顧問會說顧客想聽的話,但夏藍不這樣做,他會用非常正向的態度。他不是個口出豪言、狂歡作樂的人,他為人客觀、誠實。」奇異(GE)前執行長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讚揚夏藍擁有傑出的能力,在不重挫你的信心下,從無意義的事情中找出精華,並將它轉化成平緩、有效率的改善方法。

「夏藍從來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會議,」醫療保健公司NDCHealth的董事長霍夫(Walter Hoff)表示,夏藍在業界是出名的準時。

除了工作,他私底下非常低調,沒有結過婚、沒有子嗣,即使美國商業雜誌《Fast Company》記者問及他是否照顧印度的家人,夏藍也不願多談,只表示工作是他的全部,他很幸運,因為他熱愛這份工作。

如今全球經濟、市場、財富的熱流正竄向南方,如何在這樣的趨勢下建立企業與個人的競爭力,正是夏藍今年所推出新作《大移轉(Global Tilt)》倡導的課題,以全新觀點看大局,利用此機會打造你我的優勢,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瑞姆‧夏藍

(Ram Charan)

出生:1939年

現職:夏藍企管顧問公司創辦人經歷:哈佛大學商學院、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學歷:哈佛大學商學院博士、印度貝拿勒斯大學工程學系

家庭:未婚

書摘︾為什麼金錢流向南方?撰文.瑞姆‧夏藍因為北方企業轉移廠房、倉庫、物流鏈和零售店的投資,使得大部分資金流向南方。過去十年間,大部分資金流到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即所謂的金磚四國。近期隨著一些新興國家陸續進入開發中的行列,亦出現新熱門標的,包括哥倫比亞、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CIVETS)。為防全球性災難再起,今後數十年新國家將陸續加入這個群體。

雖然由北往南已是大勢所趨,但整體局勢並沒有那麼單純。部分資金其實是逆向流動的,因為南方公司也尋求進入北方的巨大市場以及技術訣竅,而南方公司尋購不敵移轉力量的廉價北方公司,也加劇了從南到北的資金流量。

同一產業內,資金甚至可能雙向流動,因為不同策略的參與者可能反而看到另一頭的機會。例如在二○一一年底,美國服飾商GAP宣布,計畫關閉美國五分之一的店面,並把中國分店數擴增到三倍。相反的,其日本競爭對手優衣庫(UNIQLO)正在美國開設分店,因為儘管美國經濟成長相對而言比較緩慢,但規模仍然可觀。

巨大的成長機會

南方公司經常透過國內外多個來源汲取資金。例如在一一年底,印度的信實電力公司(Reliance Power Limited)獲得政府批准向美國與中國銀行借貸二十二億美元,作為一座電廠興建計畫的部分資金。

此外,已全球互通有無的資金供應者也組成了夥伴關係,尋求南方的超大型投資機會。這解釋了印度最大的巴帝電信(Bharti Airtel)為何能拿出一○七億美元買下善恩(ZAIN)公司;看到成長潛力的銀行家們非常樂意提供資金,讓該公司進行全球擴張。

金融資產的跨境投資(境外機構投資,FFI)也正隨著對外直接投資(企業投資於硬資產上)向南方移轉。證券交易所蓬勃發展、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資人前往南方,其中原因很簡單:巨大的成長機會。近年來,資金大量湧入推高本益比,甚至一些大本營在北方的公司會讓在南方的子公司公開上市,從差異中獲益。

這些資金的流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哪些地區和經濟產業將會茁壯發展,哪些又將會貧瘠荒涼。但是金錢的氾濫並不一定是福氣,對成長的渴望很可能造成冒險過度或產能過剩。隨著進入障礙被推平,剩餘資金可能毀掉整個行業的投資報酬率,一如美國、歐洲和印度的航空業的遭遇。

境外機構投資也會影響貨幣的估計價值、收支平衡以及地緣政治的關係。中國巨大的主權財富投資於美國國庫債券,不但維持西方國家的消費胃口,也抑制中國人民幣的價值;危機爆發後,來自中東的主權財富拯救了美國和英國的金融公司。這類關係鏈將相關各國的命運聯繫起來,並改變了權力的互動。

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使得移轉更加陡峭,讓金錢直接流入和北方競爭的南方公司。中國政府擁有不少該國最大企業的多數股權。這些國有企業占中國所有產業資產三○%左右,由遵行中央政府目標與政策的經理人來經營。其他國家也以同樣的目的使用其外匯收入。

在一九七六年創立的沙烏地基礎工業公司(SABIC),沙烏地阿拉伯政府就占了七○%的股份。這家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製品生產廠商之一,並積極拓展到全球。它正在收購技術(○七年買下奇異塑料集團GE Plastics),並進軍成長型市場,例如和中國石化公司(SINOPEC)成立合資企業,進軍中國。

南方比北方有耐性

南方還具備獲得資金投資的一項理由:南方公司及其所有權人在獲得投資報酬方面,比北方要來得有耐性。美國機構投資人秉持的信念,是過分注重短期績效的「短期主義」(short-termism),而這些機構又持有絕大部分的美國股票。

華爾街股市執迷於單季利潤,青睞的是基本上放棄自己未來、甚至不惜犧牲企業與本國經濟長期健全的公司。判斷力在此並沒有發揮多大作用;特有的計量經濟模型(或稱為黑盒子black boxes)導引金錢湧向或撤離某個經濟區塊、產業或特定公司。

在大多數公司,執行長的薪酬激勵辦法主要視短期績效的表現,那些不隨著資金市場起舞的「大師」卻常遭到批評並撤換。只要金融服務業的力量持續控制北方實體經濟,來自南方的競爭者就可能因著眼於未來而茁壯,北方的競爭者則被迫放棄類似的機會。

(本文摘自第二章.辛曉昀整理)

大移轉

作者︰瑞姆‧夏藍(Ram Charan)全球知名重量級企業顧問、作者與講者,曾入圍2009年《時代》雜誌百大人物,《富比世》亦於2009年2月將他列為「商界遠見人士」系列報導的大師之一,《經濟學人》譽之為「時代的導師」;《高速企業》雜誌曾指出:「讓夏藍贏得諸多一級主管美譽的原因,除了他全心投入,最重要的是他見解獨到。」

譯者:侯秀琴

出版:天下文化(2013年12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58

存貸的奇異擴張

2014-12-15  NCW
 

激烈的存款爭奪戰已悄悄開始;在好資產緊缺的當下,銀行業一反常態,搶搭 末班車,搶著給“最安全”的地方融資平台發放貸款◎ 財新記者 吳紅毓然 文

wuhongyuran.blog.caixin.com

年關將至,又受降息影響,近期銀行存款爭奪戰更為激烈。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降息之後,工農中建交大行不僅“價格同盟”不再,部分品種存款上浮到頂的反應速度也明顯快于以往。“利率市場化初期就是這樣,價格混戰,未來肯定還是需要尋找差異化道路。 ”一位招行某一級分行高管認為,存款搬家趨勢已明,未來需要通過做好財富管理等方式增加中間業務收入。更為緊迫的是,符合銀行貸款需求的“好項目”難找。在經濟下行期,又有政策的引導規範,銀行的資產端壓力不言而喻。 “下一階段的突出問題就是,風險可控、定價比較好的資產從哪兒來。 ”一位興業銀行高管說。如今,小微貸款的不良飆升,地方融資平台貸款已經變成了被事實和時間證明的“好資產。 ”而隨著國務院下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 (下稱43號文) ,以及財政部《地方政府性存量債務清理處置辦法》 ,各家銀行紛紛搶搭地方融資平台的“末班車” 。“今年年末這麼多的政府融資項目,明年的日子還可以;等這波政府債務到期了,日子會更難過。 ”一位銀行江蘇地區公司部總經理說。“我們測算過,不對稱降息對銀行利潤的影響能有10個百分點。 ”一位股份制銀行首席財務官指出,受政策方向及經濟環境的影響,整個銀行業2015年的業績肯定比今年要差。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也認為,中國銀行業的發展正在進入一種“新常態” ,這意味著增長方式和經營模式的深刻變革,商業銀行已經告別了主要依靠規模擴張實現業績高速增長的發展模式。 刺激放貸好難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監管對非標資產繮繩勒緊,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已是趨勢。“近兩年,我們的淨利潤大約每年增長10% 多一點,總資產每年增長8%左右。整個銀行業大致也是這個趨勢。 ”姜建清說。據財新記者獲得的權威數據,截至10月末,銀行業總資產達164萬億元,較上月末增加5550億元,增速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從結構來看,各項貸款占比52%,較年初上升0.18個百分點 ;同業資產占比14.1%,較年初下降0.43個百分點; 投資占18.8%,較年初上升0.88個百分點。其中,投資主要以債券投資為主。政策從多個方面引導和刺激銀行放貸。據財新記者瞭解,從2015年1月1日起,非銀同業存款將被正式納入一般存款,以擴大存貸比的分母。但目前政策沒有要求相應上繳存款準備金。 “這樣的話,銀行對於自主創造存款功能增強了,相應地,資產規模可使用的空間就大了,是變相刺激銀行放貸。 ”一位銀行風險部人士說。11月22日,央行宣佈即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但從市場上反應來看,未如預期。11月24日,一年期 LPR(貸款基礎利率)下降20個 BP,至5.56%; 11月27日,一年期 LPR 下降4個 BP;11月28日,一年期 LPR下降1個 BP,至5.51%,累計下跌0.25個百分點。截至12月11日,LPR 仍無新變化。 “這可以看出銀行的態度 :無法承受和完全消化非對稱降息的政策。 ”一位銀行資債部人士說。據財新記者瞭解,部分銀行合意貸款規模並未用足。個別大行為了用足合意貸款規模,採取了多沖票據的形式。據央行數據,7至10月,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連續四個月負增長,這意味著票據貼現規模上漲厲害。中金指出,央行近期進行了窗口指導,鼓勵多放貸、早放貸、放一般性貸款而非貼現。莫尼塔調研報告指出,降息之後,企業貸款意願沒有明顯增強:大多數對象表示企業貸款申請意願沒有明顯變化,實體融資需求不是特別旺盛。很多貸款需求來自借新還舊,目前降息帶來的借新還舊趨勢沒有明顯上升。多位銀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大企業、優質的中小企業客戶更能享受到降息紅利, “客戶會馬上提要求。 ”一位城商行計財部總經理說。至於那些未能通過銀行渠道融資的企業,風險之高根本達不到銀行准入門檻,融資成本也沒可能降低。 “兩個極端,優質企業融資越來越便宜,比較差的企業跟銀行沒有議價權,甚至融不到資” 。企業生產低迷、經營不善、高收益資產減少、信貸需求不旺,成銀行資產擴張的最大掣肘。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預測,2014年全年 GDP 增長7.4%左右,政府可能會將2015年 GDP 增長目標定在7%,比2014年下調0.5個百分點。 “從我們最近對企業的調研來看,明年的經濟達不到這個目標。 ”一位銀行北京分行高管說。銀行的不良資產壓力也不輕鬆。據財新記者獲得的權威數據,截至10月末,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近8200億元,關注類貸款近2萬億。同時,銀行累計新提取的貸款損失準備金近4000億元,同比多提取了1500億元;累計沖銷的不良貸款近1800億元,同比多沖銷近950億元。業內人士透露,部分大行在江浙地區的不良率已經到5%,有一家小銀行在寧波當地的不良率已接近10%。銀行人士反映,有效信貸需求不旺,違約風險升高,對涉農、小微貸款“兩個不低於”要求,已經淪為了文字遊戲。“小企業要房沒房、要地沒地、擔保不過關,准入門檻都達不到,真心沒法貸。 ”一位銀行某支行信貸員說。“如果好的差的企業都做,不良率一下就上去了。 ”前述大行公司部老總說,他們一度常被相關部門叫去開會,探討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會上就有某以小微銀行為特色的銀行高管問 : “小微業務已經占到全行資產的95%,還要怎麼增?”存款爭奪戰央行11月22日的降息政策指出,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同時為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下午6點左右的通知,晚上8點小銀行就行動了。 ”一位大行寧波人士說。當晚8點,寧波銀行等中小銀行紛紛表示存款上浮到頂。但令他沒想到的是,另一家大行沒過多久也直接上浮到頂了。 “一般而言,四大行是不動或者僅上浮10% 的,沒想到這家大行馬上就調高定價了,還通過電子顯示屏持續打廣告。 ”該人士說,存款搬家的壓力較大,該行只能也跟著上調存款利率。目前,工行表示,所有期限定期存款都較基準利率上浮20%,2年期以下無金額限制,3年和5年期存款金額需1萬元以上。而中行也表示,定期存款利率較基準利率上浮20%,存款金額需達到1萬元以上。建行則是,定期存款利率原則上均上浮20%,對起存金額、存款期限要求各網點執行不一。農行、交行也有部分網點上調存款利率。“年底因素比較明顯,這次降息時間點上靠近年底,大家都怕存款搬家。 ”一位主管零售業務的銀行副行長表示。前述大行人士認為,目前銀行仍依賴“存款立行” ,存款戰打得很激烈。“大行保本理財是總行全國統一定價,收益率低於當地銀行類似產品,容易丟掉客戶” 。他還指出,一些中小銀行給企業或高淨值客戶私下返利,由此爭搶客戶。比如企業與銀行簽訂的非保本理財協議,預期收益率僅為6%,但實則還簽署了“抽屜協議” ,私下多返1到2個點的利息,並且提前拿到。 “企業很精明的,當然不願意在大行存錢了” 。“老百姓的理財意識越來越強烈,各方面運作能力都在提升。包括支付環境和工具應用,也讓活期存款分流搬家了。 ”前述副行長說。他也認為,銀行的資產負債結構開始改變了,比如理財市場已經隨行就市,其實相當于完全市場化了。對於股市火爆分流銀行存款的現象,多位銀行人士表示有此可能。 “天量資金,只能從銀行體系出去。 ”該副行長認為,股市分流一部分存款很正常,是必然的聯動。但銀行難以追蹤到資金去向,尚無確切數據顯示。 (見本刊2014年第47期的報道 “資金撬動牛市” ) 。一些銀行家仍對銀行未來有信心,但短期之內,銀行需要忍受轉型陣痛。“同業業務、貿易融資、跨境套利等業務都受到趨嚴的監管。 ”一位中行深圳分行人士說,新業務彌補不上,傳統信貸業務萎縮,銀行的增長空間短期內實則有限。銀行人士認為,如果銀行要真正適應新常態,就需要從銀行內部到監管機構,改變現有考核評價體系。 “利差收窄之後,高增長的考核指標不太現實。 ”比如中間業務收入, “好多都不是正兒八經的業務,都是貸款轉移的業務收入。考核制度不改,只能動歪腦筋。 ”一位銀行高管說。比如將貸款投放到經營不善的企業上,貸款利率上浮50%,中間收入就高了40%,但可能本金都收不回來,影響了長遠的資產質量。搶搭末班車離2015年1月5日地方政府存量債務上報至財政部的時間,已不足一個月。全國各地的大小銀行,從總行到分行,都在搶著搭上地方融資平台貸款項目的“末班車” 。畢竟,到目前的事實證明,地方融資平台貸款是銀行業仍然最安全、收益也最高的一塊資產。

“12月15日之前,賬面上已有的貸款就是存量債務; 12月還沒有投放貸款,但是有承諾函,規模已經落實、合同已經簽訂的,都可以上報。 ”一位建行浙江地區公司部總經理說,由於還有一些上報流程,12月中旬左右就得將存量債務上報,很多銀行將明年的項目全部挪至今年做。有的銀行為了搶佔地方融資平台這類貸款,甚至不惜貸存比超標。 “說實話,我們的貸存比已經超過80% 了。 ”一位股份制銀行江蘇某二級分行公司部總經理說,由於年底投放太多貸款,銀行現在不得不壓縮存款,要求客戶將存款變做理財產品,或者,以往要求貸款客戶開承兌匯票以派生存款,目前也暫時不開票了。 “明年1月份存款會暴增” 。由於相關政策的出台,銀行將逐漸減少對地方性債務的投入。對非省級政府而言,未來要做融資平台類貸款,也只能入表做,相應的要求就高了,甚至非地市級以上的平台公司,則無緣銀行信貸。而目前做政府類項目,審批較為容易,價格也相對高。在整個清理地方債務的過程中,銀行與政府,政府與其上級政府,都充滿了博弈。 “地方債清理的時候,銀行想把所有平台類項目,包括類平台、借平台等等,都要‘進籠子’ ,整個(地方性政府債務) ‘盤子’就會很大。 ”一位大行相關人士指出,目前銀行都在跟政府做工作,當地監管機構其實也有同樣的要求。所謂的“進籠子” ,即將這些項目進入政府存量債務,並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對甄別後被認定為政府債務的部分,其處置辦法包括:納入預算管理、統籌安排各類財政性資金償還及申請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銀行希望是第一種。比如類平台的政府融資項目,屬於政府背景的實體公司,有的沒有經營業務,就是融資平台,從銀行貸款給政府用。這類項目,銀行也一致要求進入存量債務。“銀行更希望政府把所有項目債務都納入,真實反映出來有多少債務,大家都清楚,將來再看怎麼去分類處置。 ”“沒放進去的政府債務,雖然政府也出具了承諾函,但拿什麼來還?到時還有沒有現金流?”前述公司部總經理說,有的政府給銀行“畫了個餅” ,比如還款來源是郊區某塊土地,也有政府背景的擔保公司做擔保,政府承諾到時候將土地賣掉就可以還款。 “能不能賣,何時賣,都不明確 ;既然不明確,就要拿進第一類政府債務里” 。銀行人士認為,只要納入到預算管理,就有財政兜底,就無須擔心風險了。同時,尚在進行中的項目也需要不斷投入資金存續,畢竟能通過發債替換的項目太少,所以需要政府予以兜底。但是地方政府還需跟上級政府博弈, “一級政府對一級政府都藏著掖著,報多了財政部門要問責” 。多位江蘇銀行業人士認為,審計署近18萬億元的地方債務規模,實在是太小了。 “沒有財政兜底的項目、類平台項目等,審計都不統計。 ”對於地方負債過高的江蘇省而言,審計出的債務規模,最多是實際規模的三分之一。業內人士也認為,實際情況可能未如銀行所願,可能僅有20%-30%能順利被納入政府債務。大部分銀行的操作,僅僅符合第三類政府債務——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最終的結果,銀行押在了政府身上——“主要看地方政府的態度,看哪一級政府願意兜底。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722

「有真愛,就買買買」 二次元奇異市場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761

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迷上了二次元世界,這是一個來源於日本,由動漫、遊戲所構成的虛擬世界。這個讓成年人感到異常陌生的世界,其實跟現實密不可分,它是需要用金錢來搭建的舞台。

二次元市場正在擴張,比如在上海,排前5%的淘寶網購者裡相當一部分是二次元消費。「像那種娃娃幾萬塊錢,基本上他們所有的收入都用在這裡了。」

「你們20歲以上的都是大叔啦。」粉紅色頭髮的主持人俏皮地對台下說。她身旁是一名16歲的戴著眼鏡的「小鮮肉」,他稱自己從2014年9月開始迷上二次元。剛被選上舞台,他與一群日本動漫裡的人物形象玩互動遊戲被淘汰。

「親姐姐一下,就再給你一個機會。不過這個姐姐不是我,這個姐姐是個『男姐姐』哦。」台下立刻爆發出一陣尖叫與歡呼。

2015年4月4日,武漢國際會展中心,一個名為「Anime Power」的動漫展第二次在此舉辦。「這麼大的雨,這麼冷的天氣,我們兩天還是差不多引來了近兩萬的人流。這在武漢已經相當厲害了。」漫展負責人劉暢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這裡是二次元世界和三次元世界(二次元文化中對現實世界的稱呼)交匯之處。頭髮顏色各異的cosplay(指利用服裝、飾品、道具以及化妝來扮演動漫作品、遊戲中的角色)玩家,把二次元世界的誘人入口展現在少男少女們面前。間或有動漫角色出現,引來幾個「真愛粉」按捺不住的尖叫,然後是一排單反相機、智能手機迅速釋放快門。

即便你只低頭看地板,這個世界也足夠豐富多姿了:木屐、白襪、高跟鞋、帶鋼釘的戰履、帶翅膀的馬丁靴,或者是赤腳。此刻的武漢氣溫,是10攝氏度。

二次元的概念來源於日本。在日語中的原意是二維、平面,由於早期的動漫、遊戲作品都以二維圖像構成,此後二次元專指ACG(動畫、漫畫、遊戲)文化所構築的虛擬世界及其衍生的同人創作及周邊產品。

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迷上了二次元世界,他們刷A站B站(動漫愛好者聚集的視頻網站),買各種動漫商品,看《十萬個冷笑話》、《秦時明月》這樣的二次元電影。這個讓成年人感到異常陌生的世界,其實跟現實密不可分,它是需要用金錢來搭建的舞台。

「在你玩的時候,你又回到過去了」

ACG產業產值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遠超農、林、水等產業。這個產業,現在正在向中國等地擴張。

念高二的小月已經在展館裡轉了兩圈,穿成一個日本小蘿莉的她買了一個透著血紅的冰糖葫蘆,小口地咬著,這讓她的整體形象看起來更像漫畫裡的。這確實為她引來了新一波「求勾搭」的「大叔」們。儘管「很冷」,她到了鏡頭面前卻表現得很自如。

這身青色白花的cosplay日式和服,加上髮型、裝束,她已經準備了半個月。不過與曾經最長準備過半年的一次cosplay來說,「這已經很短啦!」

牆上還留著上一輪展會的廣告、隨處可見水泥裸露、場內還堆著貨運木箱,這個展館卻絲毫不妨礙御宅族(日語稱OTAKU)們「面基」(基友見面,網友間約見的一種調侃的說法)。

「喜歡動漫的人一般都是很宅的,只有在漫展的時候才出來『面基』,我們就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場所。」劉暢說。

男生們在交頭接耳,「勾搭」到了什麼樣的妹子;coser(cosplay玩家)們被攝影師和反光板圍在中間,擺出各種動作來模仿漫畫裡的人物;一些年紀看起來更小的女生則在不停的驚嘆中,徘徊不前。

對於動漫迷們,二次元世界像一個「烏托邦」。除了宅在家裡沉浸其中,在三次元裡親身參與,扮演它更令人興奮。

4月4日下午,在離漫展會館最近的一個網吧裡,一個扮成英雄聯盟(一款網絡遊戲)裡一個英雄角色豹女的coser正在玩著英雄聯盟,引來不少圍觀。

就讀於湖南農業大學的大三學生小高是一個資深動漫迷。受日本動漫《學生會的一己之見》的影響,高中時,他甚至組建了自己的虛擬「後宮」,把一些親暱的異性好友納入自己的「後宮」,將自己稱為「婦女之友」。

「『後宮漫』裡的男主都很平淡無奇,甚至有些還很渣很廢柴,可是美少女呀、基友們卻都圍繞在他身邊。雖然有美少女投懷送抱也很不錯啦,但是我更羨慕的是他們之間的信賴關係。」小高說。

除了「後宮漫」,日式動漫裡不同題材的作品往往形成不同的小粉絲圈子,比如「火影圈」、「銀魂」圈、「十冷」圈等等。這些圈子既有交集,也可能有著不低的「二次元牆」。不過圈子間的認同感也來源於此,「就是那種見到同好的興奮感覺,尤其是冷門的作品,因為知音難遇。」在武漢圈內已小有名氣的Coser棗糕君說。

平時節儉的小高,大一省下來三千多塊。一次遇到手辦(人物模型)有折扣,一口氣用省下的錢買下了自己喜歡的動漫形象的四個手辦。

一家動漫玩具店的店長說,「玩具最大的樂趣就是,在你玩的時候,你又回到過去了。」這種代入感在御宅族們與手伴、娃娃的相處中顯露無遺,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都是「有真愛」的。

一名瞭解二次元世界的人士說,在「娃圈」(二次元文化的一個支流)裡,一些全身衣服可穿脫的娃娃,是被當成真正的小孩來對待的。它們往往價格昂貴,被用抱嬰兒的方式輕輕抱在懷裡,有自己的名字,往往被稱作「我家××」,而且,需要照顧與陪伴。

二次元文化首先興起於二戰後的日本。在美國的代理管制之下,日本已經失去了富有強力的政治意義上的「父親」。日本心理學家土居健郎評價,日本戰後一代用「兒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和想法,正切合漫畫之本性。

根據日本調查機構數據,2004年的日本,ACG領域的御宅族(深度ACG迷)有62萬人,ACG產業的市場規模突破2000億日元。2005年,ACG產值佔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1.3%,是農、林、水產業的5倍多。到2013年,日本國內動畫市場產值已達到2428億日元。

當這種文化走出日本,走向歐美、亞洲其他各國時,竟然同樣受到熱捧。「御宅才是日本足以自豪於世界的文化啊。」被稱為「宅王之王」的日本御宅評論家岡田斗司夫在《御宅學開講宣言》一文中寫到。

玩家們準備一次cosplay,常常要花上很長時間。 (劉志毅/圖)

伴隨漫畫長大的御宅族

他們熟悉動漫書裡的每一個情節、台詞,卻常常不清楚自家周圍有什麼小區、超市。

著迷二次元的中國御宅族們最初是伴隨著日本漫畫的風行而出現的。

1970年代,中國引進了由宮崎駿導演的彩色寬銀幕動畫片《龍子太郎》,這是中國引進的第一部日本動畫。1980年12月,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動畫版的《鐵臂阿童木》,真正掀起了日本動畫放映高潮。

漫畫領域,1990年代初期,借由一本本售價0.98元的小冊子漫畫,《機器貓》在中國紅極一時,後來又出現了10元10本一套的精裝本《機器貓》。《機器貓》的作者藤子不二雄啟蒙了中國最早的一批二次元受眾,但藤子不二雄其實是日本漫畫家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共用的筆名,更被中國讀者熟知的是「哆啦A夢」,是他們筆下創造出的最成功的漫畫形象。同時期,靠專門賣漫畫為生的書店也出現了。

尼爾森公司在2014年2月發表了針對日本消費者視聽行為的分析報告,結果顯示「智能手機用戶中有55%使用電子書籍服務,其中利用手機漫畫應用程序的時間超過閱讀一般電子書籍的2倍」。

漫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御宅們給世人往往留下「宅」的形象,對三次元世界則缺少關注。

《南方都市報》曾經報導,御宅少年楊明能準確地說出上百本動漫書裡的每一個情節、台詞,卻不清楚自家周圍有什麼小區、超市。他通常不接手機,也不參加社交活動,不知道世界發生什麼事情。

更負面的形象出現在1980年代末的日本。1988、1989年間,東京埼玉連續發生綁架殺害女童案。日本警方在嫌犯宮崎勤家中發現了大量漫畫書與同人志,以及近6000卷的驚悚恐怖片、動畫。

御宅族的社會形象跌至谷底,動漫產業也幾乎遭到毀滅性打擊,直至1995年左右才借由御宅文化在海外的優秀表現被正名和恢復。

事實上,同好之間經常的溝通使得御宅族們並不形單影隻。岡田所著《御宅學入門》一書中提到,1992年,日本一本漫畫雜誌的主編大塚英志針對御宅展開調查,結果顯示,彼時御宅族群人際交往的朋友數比一般人多出一倍多。他們還善於參加社交活動,很多人是工程師或醫生。

在當下的中國,這樣的結論不一定成立,但活躍的同好圈確實越來越多。

中國的御宅族們似乎沒有受到主流文化過多的歧視,與缺乏選擇自由的上一代相比,他們是幸運兒。

在武漢圈內小有名氣的Coser棗糕君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二次元是)人群不同的喜好而已,我也沒有因為某些朋友喜歡韓國明星就對他們有偏見啊。」

但三次元世界也在不斷地提醒著二次元的邊界。

4月初,成都Comiday15漫展同樣吸引來了大批二次元迷。不過coser中赫然出現了頭戴鋼盔的二戰時期侵略亞洲各國的日軍形象,照片一出,引來大批網友聲討,甚至一度傳出「下一屆漫展將被取締」的消息。

之後,漫展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今天肯定無法對本次事件進行任何的評論,公告必須在明天會議後對方認可才能發佈。只能先說:從CD2開始到現在管了5年納粹,沒想到今天會栽在日軍手上。以後我們再讓你們出現在整個世紀城範圍內,我們是孫子。」

走過後來的《聖鬥士星矢》、《七龍珠》等漫畫的盜版傳播階段,中國動漫愛好者們的交流方式也開始被網絡技術重塑。

成立字幕組、創作同人志、組建同好社團、上論壇、刷A站B站,是現在的動漫迷們溝通彼此的日常方式。「其實二次元一直都有,只是近年一系列垂直網站的出現,同人圈子、創作圈子都能夠聚集起來,發出更大的聲音了。」負責《十萬個冷笑話》官方手游發行的藍港互動常務副總經理王世穎說。

漫展上,不乏陪著女兒一起來的媽媽們,高女士是其中一位。「現在自由多了,我們那個年代就是些樣板戲、京劇什麼的,不准你男扮女裝,我就只能唱唱李鐵梅。」她在一旁幫女兒拍照,cosplay這樣新奇的愛好她雖然一竅不通,但卻報以理解,「她從小就喜歡畫動漫,畫了好多年了」。

這與岡田斗司夫對御宅文化的一種解釋一脈相承。岡田提到,日本有對兒童自由寬大的文化傳統,所以漫畫這種「兒童化」的文化形式在日本能大行其道,不僅主流社會容忍了動漫文化,而且相當數量的成年人也加入了御宅的行列。而在美國等對兒童管制和教育比較重視的社會,會傾向於將「成人化」的知識和價值灌輸給孩子,兒童化的文化不會大範圍傳播。

岡田斗司夫找到的御宅族的另一個文化傳承,則是來自日本文化中的職人精神。這種日本江戶時代的精神產物,是指在特定領域內具有的熟練技能達到令人欽佩的程度,並擁有極大自主性。御宅族創造美、享受美、傳播美的那種精益求精的程度,不僅過度,甚至與常人相比顯得有些乖張、怪異。

不過這種追求極致的御宅精神在岡田自己看來已經難以為繼了——在被萌到幾下、然後在家待幾天看幾部動漫就可以聲稱自己是御宅族的今天,身為「宅王之王」的他終於按照自己的定義得出了結論,「御宅已死」。

武漢動漫展上的小攤。 (劉志毅/圖)

「這個世界大有搞頭」

出名和賺錢,成了許多年齡尚小的95後甚至00後們開始面對的事,二次元反倒成為了更快通往三次元的隧道。

日語專業畢業的劉暢原本也是個動漫迷,不過他沒有選擇繼續深究。他現在已經忙到沒有時間專門去看動漫了,只能擠出時間去瞭解一些新的語彙,或者是求教同事,以勉強跟上二次元的節奏。

他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起自己很久之前看過的一部動漫《鋼之煉金術師》,「這部動漫反覆在說一件事,就是你要獲得什麼東西,你就要付出與之相應的代價,甚至更多」。

年過30歲的劉暢如今已是一個標準的創業者——他一面接受採訪,一面盯著自己設在會場內的店舖裡的狀況,一面還在不停地給下屬安排工作。他最看好的是杭州、成都、武漢這些城市裡的二次元市場,「有真愛,就是買買買嘛」。

王世穎曾經看過一份淘寶網上的購買力報告。在上海,(購買力)排前5%的淘寶網購者裡頭相當一部分是二次元。

「他們幾乎是把所有的工資都投入到買日本的手辦、漫畫、雜誌、cosplay服裝裡去。像那種娃娃幾萬塊錢,基本上他們所有的收入都用在這裡了。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你做的遊戲是不是足夠打動他來消費。」

在日本,動漫文化火爆的經濟背景被認為是1970年代以降的「虛構時代」,新一代沒有經歷過物資短缺,消費主義盛行,社會風氣趨於萎靡。中國的90後們亦有著同樣的背景:一生下來,就是物質富足、互聯網新技術極其發達的所謂「數字時代」。區別在於,中國二次元愛好者大多數都是網絡一代,而日本則是從電視一代起步的。

《十萬個冷笑話》遊戲針對的群體亦在於此,將自己的廣告牌推到了中學和大學校園中。

手機遊戲上線3天,全平台日活躍用戶突破142萬,日充值收入突破500萬。在上線前夕的記者見面會上,藍港互動CEO王峰曾給「十冷」定下兩個目標——日活躍用戶百萬,月流水過億,前者已經達成。如其獨創宣傳體中說的,「這個世界大有搞頭」。

相比需要特定服裝、專門化妝乃至模仿動作的cosplay,只需要有嘴就能吐槽的最低門檻,以及大眾都看得懂的喜劇效果,使得《十萬個冷笑話》在漫畫、動畫、電影和遊戲上都獲得了國產IP(知識產權)在商業上的空前成功。其中,《十萬個冷笑話》的電影在上映十天後票房就已過億。

70後、80後都開始努力改變自己,靠近二次元世界。為了讓公司員工都接受這種新的文化,藍港互動不定期舉行包括看電影在內的培訓,公司裡開始出現打扮成蘿莉模樣的員工。為了《十萬個冷笑話》,公司緊急補招了十來個90後,招聘啟事上特意加上了一條:愛泡B站。

為了說服遊戲製作團隊接受這個從未碰過的看起來有點無厘頭的題材,70後的CEO王峰煞費苦心。遊戲開發者左拉對媒體說,「一開始當我知道這部劇要被改編成手游時,其實我是懷疑的。遊戲怎麼體現《十萬個冷笑話》的精髓——『吐槽』?《十萬個冷笑話》的人物貫穿古今中外,世界觀可以說完全沒有,能做成手游?」

原創作者、大電影導演都來到公司進行多次溝通,最後,左拉接受了這個題材。

小米副總裁黎萬強在二次元世界體驗過之後頗有感觸。

他在《參與感》這本書中說,起初他強迫自己看了15分鐘彈幕,發現眼睛都是花的;後來他堅持看了30分鐘,突然發現感覺變了,他發現彈幕和視頻可以分離了,變成了一種想要看文字便看文字,想要看視頻便看視頻的狀態。原來,彈幕也是內容。只是之前大家不願嘗試罷了。

「從傳統上說,視頻載體是沒有互動性的,彈幕給它加上了互動性。我在彈幕裡看到了跟我想法一樣的人,我會覺得受到了鼓勵,我也更願意把想法說出來。我在同一群我看不到的人在交流想法,這在氣質上與二次元是契合的。」王世穎說。

吐槽意味著解構。無論是哪吒、白雪公主還是匹諾曹,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當它們被做了解構、顛覆,再引入大量搞笑的東西,就形成了一種「反差萌」的感覺。王世穎分析,由於沒有完全閉合在二次元的世界裡,而是基於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形象和故事,於是《十萬個冷笑話》電影會很親民,相比更純粹更精美的二次元作品《秦時明月》、《龍之谷》,反而票房更高。

棗糕君快畢業了,要開始考慮工作的事情。他們的社團也開始自己籌備辦展,以補貼一些cosplay的花費。團隊成員要為了前期宣傳和場地佈景而奔忙,「宅」的藩籬似乎被打破了。

另一名coser概括了圈內的現狀,「簡單來說,就是拼臉拼身材。Coser圈開始有點類似小娛樂圈。」出名和賺錢,成了許多年齡尚小的95後甚至00後們開始面對的事,二次元反倒成為了更快通往三次元的隧道。「可能目的就會變得不單純。」上述coser說。

「三次元就是柴米油鹽啊。」蘑菇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作為一個插畫師兼coser,蘑菇甚至開始討論起了法律問題,改編的同人作品即便有自己的創作部分,但是能受法律保護嗎,能有自己的前途嗎?

棗糕君和蘑菇都覺得,二次元的世界是個更理想的世界,不過她們都生活在三次元世界裡。

漫展結束,保安站在門口,用武漢話大聲談起這一天工作的感觸。「唉呀,小伢兒的錢真的好賺,一次就甩五六張(鈔票)!那比起菜場裡那些老太婆討價還價,不曉得強到哪裡去了!」

(小月、棗糕君、蘑菇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42

百年老店奇異瘦身 甩賣金融救獲利

2015-04-27  TCW
 
 

 

美國奇異集團(GE)日前宣布,未來三年內將出售旗下大部分金融資產,重拾製造業本行。這是這家百年老店史上另一次轉型,也意味著像奇異這種製造兼營金融的綜合性集團,未來將漸成為絕響。

以製造噴射機引擎、鑽油設備等為本業的奇異,在一九八○年代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任執行長時期,就已建立金融事業。目前奇異的金融交易主要由「奇異資本」(GE Capital)經營。這個子公司本身不吸收存款,而是靠母集團奇異的品牌,以低利率借到資金,再從事放款或投資。

不過奇異資本的資金來源,多是短期借款,二○○八年金融海嘯,金主紛紛「抽銀根」,奇異資本瀕臨倒閉,於是向美國政府求援,聯邦保險公司(FDIC)後來擔保奇異近一千四百億美元債務。

但這也讓奇異付出代價,一是它從此失去三A債信評等,提高了籌資成本,因此奇異開始不斷「瘦身」。從二○○九年到二○一四年,奇異共出售一千億美元的貸款債權,如今它的不良貸款只占五%,被政府認定的「第三級資產」(編按:不透明或難以估價的資產)只占三%。

二是奇異從此接受美國政府監管。在金融海嘯後,美國政府對那些本身不是銀行、卻能從事金融交易的機構︱︱也就是「影子銀行」,也實施監管。只要被政府認定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SIFI),其倒閉將引發連鎖效應,當局就會要求這些機構須有更高的流動性、資本適足率。擁有五千億美元資產的奇異,是美國第七大金融業者,就被畫進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

不過這些規定使奇異資本的報酬率不斷下滑,也衝擊母集團獲利。去年奇異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八?六%,低於其籌資成本。四月十七日奇異公布今年第一季財報,製造業等部門為奇異帶來獲利二十八億美元,但若計入奇異資本的虧損,母集團虧損一百三十六億美元。因此奇異出售金融事業,除了降低資產規模,以提升股東權益報酬率外,也是想甩掉拖累獲利的部門。

在奇異退出金融後,意味著這種製造、服務、金融合一的綜合性集團,未來將更加稀少。這一方面是市場投資人的選擇。事實上多年來早有股東批評奇異「不務正業」,他們認為這是奇異多年來股價低迷的元凶。四月十日奇異宣布出售金融事業當天,其股價大漲近一一%,創一年來新高,就顯示市場的偏好。

另一方面,像奇異這類綜合性集團,被美國政府視為「大到不能倒」(TBTF)。為避免出事要花納稅人錢拯救,因此美國政府試圖把金融事業從這些綜合性集團分拆出去。例如在金融海嘯後的「多德︱︱佛蘭克法案」(Dodd Frank Act),除了賦予主管機關對影子銀行監管權外,更授予當局對大型金融機構強制分割、重組或分拆資產的權限。

但這種監管卻可能帶來另一種結果。事實上奇異出售金融事業,其不動產業務的買主,就是私募基金黑石(Blackstone)。和奇異這類大型集團相比,私募基金的運作更不透明,也不受聯準會監管。經濟學家柯文(Tyler Cowen)就說,美國政府想讓這些影子銀行攤在陽光下,「反而把它們推向更陰暗的角落。」

此外,美國政府認為對奇異這種大到不能倒的綜合性集團,分拆其金融事業才是上策。但這種「製造歸製造,銀行歸銀行」的模式,使金融體系只有純粹的銀行,完全單一化。美國喬治亞大學教授芭拉達蘭(Mehrsa Baradaran)質疑: 一個所有權分散多樣化的金融體系,裡面有純粹的銀行,也有製造業兼營的銀行;和所有權單一化的金融體系,裡面只有一種純粹的銀行,究竟何者風險大?

奇異出售金融事業,除了意味著綜合性集團的勢微,也代表金融體系的所有權結構將更單一化。當金融機構出事,沒有製造或服務業母公司奧援,唯一依靠就是政府。因此美國政府想解決大到不能倒,實際反而讓這些金融機構更依賴政府,這也再次驗證「政府管制往往事與願違」的道理。

【延伸閱讀】伊梅特拋棄威爾許遺產

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前四天,伊梅特(Jeff Immelt)從已在位二十年的傳奇執行長傑克?威爾許手上,接下管理奇異之職。威爾許在奇異留下的成績:從一九八九年到二○○一年卸任,共四十六季,其中有四十一季奇異的財報表現符合華爾街預期,他在位期間,奇異市值成長四十倍。

而伊梅特接班至今,奇異股價下跌超過三成,同一時間標普五百指數上揚近八成。巴克萊(Barclay's)一位分析師在三月初報告稱,伊梅特遲早在今年內就會去職,接任人選則是奇異財務長伯恩斯坦(Jeff Bernstein)。雖然此事遭奇異否認,但也顯示部分人士,對伊梅特這位去年薪酬三千七百萬美元執行長的懷疑。

這次奇異出售旗下金融事業,意味著伊梅特拋棄威爾許留下的遺產,《紐約時報》稱這是「伊梅特在威爾許的奇異打上自己的印記。」不過對伊梅特挑戰昨日之我,威爾許稱這是「明智之舉」,他認為目前時代已和當時他在位時不同了。

伊梅特有次在史丹佛大學演講,被學生問到,在威爾許之後當奇異執行長有何困難?伊梅特回答:「若你在名人之後接班,你要每天做改變,又不能認為過去留下的一切是錯的。」他認為這需要時間。只不過伊梅特若不能讓奇異重現往日榮耀,市場願意留給他的時間恐怕也不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66

越洋探訪 紐西蘭奇異果王國總部

2015-05-11  TCW
 

三三%、四三%、九七%,這三個關鍵數字,是紐西蘭奇異果行銷公司Zespri成立十八年來締造的傳奇。

去年度,該公司把超過二十七億顆有身分證的品牌奇異果賣到全世界,全球市占率破三成,等於在全球吃的奇異果(含綠果、金果),每十顆,就有三顆來自它;若只看最挑剔的日本市場,市占率更達九七%。Zespri執行長賈格(Lain Jager)就指出,「我們不把任何國家當競爭對手!」

該公司二○一三年奇異果出口金額近紐幣十三億五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一十八億元),約占全紐西蘭每年蔬果外銷的四三%,是該國最大宗的單一蔬果品項,讓人一想到紐西蘭就想到奇異果。

紐西蘭面積是台灣七?四倍大,人口四百二十五萬人,僅有台灣的約五分之一。

有「水果王國」美名的台灣,同期扣除加工、全品項生鮮冷藏與冷凍水果,總出口額約新台幣二十四億元,算一算紐西蘭光奇異果的出口金額,就是台灣的十三倍。很難想像,光一種水果的出口金額就贏過一個王國全部的出口數字。

紐西蘭奇異果,也曾面臨產業崩盤危機,它卻靠著果農打群架,成立單一行銷公司而逆轉勝。在四月下旬奇異果開始出口的旺季,商周團隊飛越一萬公里前往紐西蘭,揭開奇異果競爭力的秘密。

首站:Zespri總部單一平台行銷把競爭變合作

我們來到紐西蘭第六大城、Zespri總部所在的陶朗加(Tauranga)。以此為中心,紐國超過八成奇異果都產自這裡的豐盛灣(Bay of Plenty)地區。

紐西蘭奇異果高競爭力的第一張王牌,便是單一品牌、單一平台行銷制度。在此之前,紐西蘭奇異果曾面臨生產過剩、出口商海外削價競爭,一度造成價格腰斬,及政府取消補貼等導致約兩成果農破產,產業瀕臨崩解危機。

但現在,依據Zespri最新的推估數字,最新年度果農每賣出一箱綠色奇異果,每箱可賺紐幣五?九一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四十元),較前一年度提高一三%,便是單一平台供銷平衡發揮了功效。

「我們彼此不要在市場上競爭,我們要做的是合作,我們要用單一平台去賣奇異果,」賈格接受商周專訪時指出,紐西蘭奇異果的單一平台制度之所以關鍵,除了紐國政府賦予該公司全球市場獨家出口權,「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因此累積的規模經濟,能讓各環節更容易合作。」

該公司每年提撥營收六%到八%,著力全球行銷,不斷強化口感、健康與品牌知名度。

「單一平台絕對是關鍵,」農委會國際處副處長蕭柊瓊觀察,相較Zespri集中資源用單一品牌行銷全世界,台灣一、二十家水果出口商各自打品牌,不容易有品牌效益,只有少數人品質好也沒用,一旦削價競爭,進口商對產品沒信心,衝擊的是整個國家的產品形象。

「數量不是主要目標,品質、口感才是,」奇異果農伯克(Aidan Bourke)家族原先是酪農,三十四年前因看好商機改種奇異果。眼前一公頃種四百二十棵的黃金奇異果樹,推估今年能貢獻他約新台幣二百六十四萬元,這個數字約是台灣芒果果農同面積收入的九倍。

第二站:國立檢驗機構種植到儲藏共200道檢覈關卡

全方位品管,正是伯克在內的二千五百位奇異果果農擁有高競爭力的第二張關鍵王牌。

來到紐西蘭國立農產品檢驗機構AgFirst,紐西蘭一萬二千公頃奇異果果園所有要出口的奇異果,採收前都得在此檢驗品質,一旦沒過關,就不得採收。

現場一袋袋奇異果來自紐西蘭各地,檢查項目有硬度、果籽與果肉顏色、甜度、果肉與水分比例等十一項。AgFirst合夥人里夫(John Reeve)透露,每項都有可允許範圍,如黃金奇異果早期採收顏色重要,必須在色相角(hue angle)綠色一百一十五度和黃色九十五度之間,採收後果肉才能由綠轉金黃,「靠不同顏色管理達到品質要求,運送過程再用二氧化碳、溫度等不同催熟處理微調。」

採收前檢驗過關,採收後,奇異果下一站便會送往各地包裝場分級出貨。

走進豐盛灣西邊、奇異果之都蒂普基(Te Puke)的包裝廠Trevelyan's,只見每小時有逾十萬顆奇異果進入自動化輸送帶,經刷毛清洗,清除附著雜物、灰塵、蟲蛹後,經過人工初步篩選,去除約一成、相當於一萬顆畸形、蟲咬、損傷等不良果;再利用自動秤重分級機,把奇異果依重量分成六個主流規格,才能再包裝出口。

事實上,Zespri是全球唯一通過ISO認證的奇異果行銷公司,從種植、採摘、包裝、運輸與儲藏,共有逾兩百道品質關卡把關。賈格強調,紐西蘭是個小國,沒有內銷市場空間,好的奇異果必須一○○%出口,再考量勞工與土地成本,紐西蘭也不可能是低成本的生產者,「唯一的生存策略是我們把奇異果定位成高品質的特級品。」

第三站:品種研究中心撥兩億研發,想種要拿執照

紐西蘭奇異果第三張關鍵王牌,來自創新品種。在包裝廠Trevelyan's一旁的紐西蘭農作物暨食品研究中心,是Zespri創新的秘密。該公司每年會撥出七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億一千萬元)來研發新品種,就在此執行。

在這裡,能吃到紅肉奇異果、金桔大小的迷你奇異果(kiwiBerry)甚至辣味等各種新奇品種奇異果。

該公司創新經理帕克斯(Bryan Parkes)透露,每個新品種都是從中心擁有的四、五千種不同原生植株中,經由果實性別、顏色、風味、大小、營養價值與抗病力等特徵層層篩選,平均約兩萬顆種子才能找出一個有商業化潛力的新品種,「用十年磨一劍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帕克斯說。

黃金奇異果,正是該公司至今研發出最成功的新品種,「我們有黃金奇異果獨家品種權,十年前全世界還沒有黃金奇異果,」賈格指出,任何人都可以種綠色奇異果,但該公司則控管黃金奇異果的執照,隨需求增加,才發出更多執照,「避免供過於求,想種金果的農民必須向我們購買執照(約合新台幣十九萬元)。」

「要維持我們的競爭力,最簡單方式就是在外在競爭發生之前更快做到創新,」賈格解釋,全球消費者購買奇異果主因是口感、其次是健康,研發新產品時也會以此做考量。

二○一三年,Zespri約砸下新台幣二十億元投入全球行銷,光行銷金額就逼近台灣全年水果出口金額,可以想見強勢行銷的力道和企圖心。除了透過市調掌握不同國家消費者對奇異果的需求與喜好,再投其所好行銷。

如日本市場就主打口感較甜的新品種黃金奇異果、台灣則聚焦營養與活力等健康價值,綜合運用口感、新奇與健康訴求建立品牌忠誠度,擴大市場需求。

給台灣的一堂課:聚焦單一品牌競爭更有利

紐西蘭奇異果逆轉勝的三張王牌中,台灣最缺單一平台。

去年,台灣水果貿易逆差達一百六十億元,年增二二%;同期台灣水果出口金額成長約一○%,各業者零散打品牌的競爭力分散問題已漸浮現。

「政府沒決心,也沒選定台灣水果出口的主力產品,」市占約三成的水果外銷大王、盈全國際開發董事長陳盈貴直言,台灣現在水果出口商都小公司,力量分散,不論生產、行銷甚至研發光靠個別公司力量都不夠。以盈全去年水果外銷額約十億元來看,Zespri的規模足足比台灣最大廠商大三十倍。

他建議政府出面號召成立一家行銷公司,由各出口商按意願入股,再開放台糖土地供農民契作,用打群架的單一平台統一管理、集貨;農民生產的水果則以保證收購價為基礎再按品質計價,種越好領越多,最終利潤則按股權比率分配回各出口商。隨公司壯大,零星小公司自然會萎縮,藉此可逐步落實栽種、品管、行銷與研發,打響台灣水果品牌。

「團結就是力量,但整合不易!」蕭柊瓊不諱言,Zespri因為曾經失敗過,才想出整合的方法,反觀台灣水果溫水煮青蛙,業者未必願意整合,「貿易是市場機制,政府不可能逼他們做。」

紐西蘭奇異果靠打群架才從谷底逆轉勝的過程,給台灣水果最大的啟示在於,如何找出獨特的優勢,傾國家的力量打造單一水果品牌。

想到紐西蘭就會想到奇異果,那如果提到台灣,會想到什麼水果呢?

如果還沒有,或是很模糊,那就表示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延伸閱讀】3策略互補,讓紐國奇異果稱霸全球!

● 單一平台制透過立法保障Zespri 獨家出口權,讓2500位果農力量靠單一品牌一致對外行銷,因此做到不互相殺價競爭,確保市場價格

● 全方位品管從奇異果種植、採摘、包裝、運輸與儲藏,共有逾200 道品質關卡,確保挑不到瑕疵與品質一致

● 創新品種每年提撥逾700 萬美元投入新品種研發,擁有黃金奇異果品種權,藉此提供新產品,創造成長曲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1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