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海油創紀錄北美大收購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7-27/100415939_all.html

  如果這一交易完成,中國企業海外併購金額的最新紀錄將再度被刷新。7月23日,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 (00883.HK/CEO.NYSE,下稱中海油)宣佈全現金收購加拿大石油企業尼克森公司(Nexen Inc.)全部流通股和優先股,總金額151億美元。此外,中海油還將承擔尼克森28億美元淨債務,這使得其收購的實際成本達179億美元——一個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的數字。

  此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兩筆相似規模的收購計劃——中海油2005年185億美元收購優尼科、中鋁公司2009年195億美元注資力拓均告失敗。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折戟後,隨後的海外收購都相當低調,基本以收購少數股權為主。此番大手筆讓不少業內人士咋舌,驚呼「中海油高調重返北美」。

  交易已分別得到尼克森董事會和中海油董事會的一致通過,但還需要獲得尼克森股東大會批准,以及加拿大、美國、英國和中國等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該交易)使我們獲得一個領先的國際發展平台。」中海油董事長王宜林表示。中海油對外強調,該交易將為中海油帶來20%的產量增長和30%的 證實儲量增長,而其中90%的儲量來自經合組織國家。交易如果成功,中海油海外儲量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的比例將從68%下降至36%。

  去年4月,王宜林從中石油副總經理職務調至中海油,接替原董事長傅成玉,掌舵這家被認為是中國最國際化的石油公司,外界曾關心他是否會延續傅成玉喜愛進行大收購的風格。現在看來,在國際石油價格回落的時刻,中國石油企業正以更大步伐「走出去」。

五年等待終出手

  「這是一個長期跟蹤、而且正好在今年機會合適而實現的交易。」負責中海油國際業務的副總裁方志在交易後的電話會議上稱。

  交易醞釀長達五年。一位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從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中海油就有意收購尼克森,但一直沒有合適時機。中海油一位內部人士也證實了這種說法。

  2011年7月,中海油以21億美元收購加拿大公司OPTI,帶來與尼克森親密接觸的機會。OPTI的主要資產包括位於阿爾伯塔省東北部阿薩巴斯卡地區的長湖項目(Long Lake)及其他三個油砂項目中35%的工作權益。尼克森持有長湖項目另外65%權益,並且擔任作業者。

  今年1月,尼克森首席執行官馬文·羅曼諾離職,原因有二:一是長湖項目因技術和管理原因一直未達到設計產能7.2萬桶/日;二是尼克森在也門遭 遇挫折,區塊執照遲遲無法更新。此外,同很多加拿大油氣生產商一樣,尼克森近年來股價也遭到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打壓,從2008年每股40多美元的高位一路 走低,到被中海油收購前的7月20日已跌至17.14美元/股。

  根據福布斯雜誌對全球上市公司的排名,尼克森位列加拿大本土油氣公司的第九名。尼克森這種中型規模的獨立油氣生產商,一直以來都是國際石油巨頭追逐的目標,其股價下跌進一步擴大了被收購機會。

  據路透社報導,羅曼諾離職後,中海油就開始行動,聘請BMO資本公司和花旗銀行,擔任收購的財務顧問。

  經過半年談判,雙方於7月23日公佈交易。尼克森在紐交所股價由上日收盤價17.06美元/股,躥升至25.90美元,並一度摸高至26.19美元。

溢價高與低

  中海油為尼克森普通股支付的每股價格,比7月20日的收盤價溢價61%,比截至7月20日之前20個交易日成交量加權平均價溢價66%。這個溢 價是否過高?中海油首席執行官李凡榮7月23日在電話會議上回應稱,「我覺得對價充分反映了其基本面,目前溢價與行業對比,應該也是合理(區間內)。」

  單獨看溢價很難判斷價格是否合理。對於油氣行業,公司的主要價值在於其資源儲量,按照開採可能性,一般分為證實儲量、概算儲量和資源量,業內一 般稱為1P儲量、2P儲量和3P資源量。衡量收購價格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單位收購成本,即以收購價格除以被收購對象的證實儲量和概算儲量。

  截至2011年12月31日,依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則計算,尼克森擁有9億桶油當量的證實儲量及11.22億桶油當量的概算儲量。照此計算,中海油對尼克森的收購成本按1P儲量計算為19.94美元/桶,按2P儲量計算為8.87美元/桶。

  同期可作比較的一個交易來自中石化。在中海油宣佈收購尼克森當天,中石化宣佈15億美元收購加拿大Talisman能源公司英國子公司49%股 份。根據中石化提供的資料,Talisman英國子公司全部資產位於北海區域,2P油氣儲量約4.89億桶。據此計算,中石化支付的2P桶油當量成本價格 為6.26美元/桶,明顯低於中海油支付的8.87美元/桶。

  中海油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對尼克森的估價不能純粹按估值模型計算。首先,中海油認為尼克森還有很大的未開發的資源潛力;其次,中海油現金充足,可以加快尼克森現有項目的開發進度,從而釋放其優良資產的產能。

  根據加拿大國家油氣儲量評估標準,截至2011年12月31日,尼克森還擁有以加拿大油砂為主的56億桶油當量的潛在資源量。這部分潛在儲量確實驚人,但是開發需要很多錢。

  一位行業分析師也指出,不同項目可能有不同的基礎設施、開採難度等,因此即使是一個區域內同期的類似交易,單純比較單位收購成本也是不全面的。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海外投資環境研究所專家吳謀遠也表示認同這一觀點,但即使如此,整體算來,他認為中海油的交易「價格肯定不算便宜」。

尼克森不是優尼科

  中海油收購優尼科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在美國遭遇政治力量的反對,因此,此次對尼克森收購能否通過政府審批關備受關注。尼克森主要資產分佈在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灣和英國北海等地。根據程序,交易除需獲得尼克林股東大會通過外,還要獲得加拿大、美國、英國監管部門的批准。

  中海油負責海外投資的團隊正在加拿大準備提交審批申請文件,交易需要通過加拿大工業部、聯邦競爭局和證券監管機構的批准。據加拿大媒體報導,加 拿大工業部長克里斯丁·帕拉迪斯目前不願給外界釋放任何肯定或否定的信號。「就像我早先時候說的,也正如首相哈珀所言,不要事先下結論。」帕拉迪斯7月 25日表示。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姜聞然告訴財新記者,此前中國公司在加拿大收購都是收購少數股權(除中石化全資併購Daylight之外),這次中海油 百分百收購加拿大公司,在政府審批上肯定會遇到一些阻力。但他分析認為,尼克森只有28%的資產位於加拿大境內,加拿大政府審批時可能會對此有所考慮。

  在電話會議上,當被問及是否有信心通過美國政府審批時,中海油管理層團隊都很謹慎地表示,正在準備相關材料與美國政府溝通。

  市場分析大多認為,中海油此次遇到的政治阻力會小於對優尼科的收購。姜聞然也認為,尼克森不同於優尼科,其總部並不在美國境內。

  不過,一位接近交易的投行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需要將審批變數考慮在內,目前的情況並不完全樂觀。

  正是吸取以前教訓,中海油對尼克森收購的交易整體設計中包括了一系列收購後的計劃。中海油承諾,交易完成後,中海油有意留用尼克森現有的管理團 隊及員工,計劃將加拿大的卡爾加里市作為其北美和中美洲的總部,負責管理和發展尼克森在北美洲、南美洲、歐洲和西非的資產及中海油位於加拿大、美國和中美 洲的資產。中海油還有意在多倫多交易所掛牌交易其普通股。

  這一切都旨在贏得政黨和民眾的支持。中海油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交易。不過,消息宣佈之後第二天,中海油港股下跌3.6%,美股下跌4.3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