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製造=親手做」的謬誤

2012-7-30  TCW




二○一二年倫敦奧運會開幕,日前卻傳美國奧運代表隊身上的衣服,竟然都是中國製造。此事,被美國輿論大肆抨擊。這起事件,正暴露出一般人對經濟運作的誤解。

經濟學家弗里德曼(David Friedman)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在美國,有兩種製造汽車的技術。第一種技術,是「底特律做汽車」:用底特律汽車裝配線上的工人與機械,一步步把汽車製造出來。

第二種技術,則是在愛荷華州的農地上,首先撒下麥種,幾個月後收割小麥,然後到港口裝運上船,航向日本,一段時間後,回航的船隻上面裝的是一輛輛汽車。這個技術就是「愛荷華種汽車」。

事實上,第二種技術不過就是國際貿易而已。愛荷華州用它生產的小麥換回汽車,就這個意義來說,愛荷華也是在生產汽車,只不過它並不是把汽車生產線設在美國,而是設在日本而已。

「製造」對一般人來說,就是親手把某個東西做出來,但這種定義是非常狹隘的。如果我們日常生活要用的各種東西,每個都要我們自己親手製造出來,那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窮困很多。

試想,如果某個木匠要吃飯,還得親自去種稻、耕田、施肥,才有米飯可吃,他還有什麼多餘時間去做木工家具呢?這還只能保證他有飯可吃而已,如果他還想吃菜、肉,他也要自己去種菜、養豬,就算一天給他四十八小時也是不夠用的。

要每個人親自去做每一件事是非常浪費的,所以人類才想出了另一種更聰明的方式,來「製造」我們想要的各種東西,那就是:每個人去生產自己最擅長的東西,用 這些東西來交換其他東西,就如木匠若想吃米、菜、肉、咖啡、看電影,他不用親自製造,而是做他最擅長的事︱︱提供木工服務,去交換他想要的這些東西。

這個道理放大到國際貿易也一樣。一個國家每個東西都自己生產,也是一種浪費,美國奧運代表隊身上的衣服,當然可以在美國設條生產線,雇用美國工人自己製造。但這些美國工人被用來製造這些衣服,就不能用來生產其他他們更擅長生產的東西了。

當然,如果其他國家肯免費奉送美國這些衣服,那就再好不過。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美國也必須製造出別國想要的東西,才能換到這些衣服。美國其實是用 他們擅長生產的小麥、好萊塢電影、醫藥等,來向中國交換這些衣服。因此,這些衣服同樣也是美國製造的,只不過製造出這些衣服的,是美國的農夫、電影導演、 化學藥劑師而已。

拋開「自己親手做」這種狹隘思維,我們就可看清,美國奧運代表隊身上的衣服,同樣是「美國製造」,這才是理解經濟運作的正確角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