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前三大企管顧問公司之一,波 士頓顧問集團(BCG)花了二十二個月研究,半年內密集發表兩份重量級報告——《重回美國製造》、《美國製造業接近臨界點:哪些產業、為什麼、多少?》, 直指美國製造業正在進行一場文藝復興,並將成為美國經濟復甦的引擎。以下是《商業周刊》團隊到波士頓現場,專訪報告主持人希爾金(Harold L. Sirkin)的摘要: 二○一五年,中美製造總成本將接近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什麼你認為,二○一五年,企業在中國或美國設廠的差別不大? 希爾金答(以下簡稱答):「美國消費、中國製造」,是過去全球經濟最主要特徵。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迅速上升,美元(相對人民幣)持續弱勢,以及金融海嘯後,美國製造業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升,中國製造相對於美國成本優勢將大幅下降。 那(二○一五年)是一個臨界點,到時美國和中國製造的「總成本」會接近,當然,不同的產業和不同規模的公司,可能在時程表上有點落差。但到了這個時點,公司將會開始重新思考和做決定,開始把廠房移回美國,製造某些原本在中國製造、出口到美國的產品。 目前我們觀察到,這個現象已經發生,回流的進度甚至會超前,比預期還要快。我們預期,有更多的企業將宣布回流美國設廠的計畫。 問:請進一步分析中國和美國製造成本的變化? 答:二○○一年,中國加入WTO後,從中國生產及出口,可以省下二○%到三○%的成本,但這十年來,油價飆升,如果加上運輸等總成本,到了二○一○年,有些產品在中國製造已經討不到便宜。況且,交貨期長達兩、三個月,廠商還必須面對庫存壓力。 二○一五年,當運輸成本、關稅、供應鏈風險、土地與建築及其他成本完全計算進去,有些產品在美國南部地區的生產成本,和中國沿海城市僅相差一○%。因此,把供應鏈放在七千哩之外,不見得划算。 過去,工資是很重要的成本,所以大家都跑到工資便宜的中國去生產。現在,中國工資的成長速度比美國還要快,如果是工資占總成本比重很高的產品,那麼,在中國生產就會失去優勢。 問:請問回流美國設廠有哪些數據?請量化這個現象。 答:過去十年,美國向全世界流失大約五百七十萬個製造業工作。隨著美國製造的成本優勢日益顯現,今後五年,美國將新增兩、三百萬個工作,每年帶來的GDP 產值將達一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元),同時,讓失業率下降一至一.五個百分點。目前美國失業率是八.二%。製造業回流,將有助於失業率降至七.五%或 七%以下。 問:為什麼南卡羅來納、阿拉巴馬、田納西等南方各州將是美國製造回流的重鎮? 答:在阿拉巴馬、田納西等南方地區,已經形成底特律以外,很重要的汽車產業聚落。隨著企業到南方設廠,當地學校和州政府跟企業合作,培訓更多工程師、熟練 工人。南方沒有工會干擾,加上美國工人有良好技術訓練,他們能生產高科技產品,就連航太製造商如勞斯萊斯(Rolls-Royce),也選擇到美國南方生 產引擎。因此,吸引很多高科技產業到當地設廠。 回流美國,不代表中國製造完蛋 問:製造業會成為美國就業率成長的新引擎嗎? 答:雖然美國過去幾年的經濟成長緩慢,但製造業的增長卻比整體經濟來得好。這個趨勢會持續一陣子,而且會越來越好。從美國總統歐巴馬的談話,也清楚表達了政府努力振興製造業的決心。製造業回流已漸成趨勢。 問:「新美國製造業」的面貌是什麼? 答:現在,美國有更多的工廠。而且,美國具有很高的創新能力,留在美國的製造業通常是科技導向。社會風氣也鼓勵實驗精神,做得好才能存活,失敗就被淘汰,因此,這種競爭壓力,讓製造業很有效率。 問:美國製造再起的趨勢能持續多久? 答:這是一個長期趨勢,因為蓋工廠需要時間,企業決定投資和選擇設廠的地點,也需要時間做決策。這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以年計算的。但,製造業回流美國,不代表中國製造業的結束。只要中國人民能夠持續消費,中國還是很重要的生產基地。 客戶在美國,最好在美國設廠 企業在中國設廠還是回流美國,到底要如何決定?設廠要考量的因素,不止是勞工成本,還有生產品質、市場、獎勵條件、客戶接近性等。 過去,很多原物料運到中國,做成產品之後,再運回美國。如果客戶或消費者是在美國,那麼,你可以回到美國設廠,因為更加節約能源,而且靠近市場。但這也要考量到產品屬性,有些產品適合在中國或東南亞製造,有些適合回到美國。 當美國廠商考慮在中國蓋新廠,目的是為美國市場供應產品時,我會建議他們:到東南亞,或者乾脆回來美國製造! 【延伸閱讀】美國製造大復活關鍵5數字 預言1:2015年,美國南部的生產成本和中國沿海城市僅差10%預言2:37%美國大企業有意把工廠遷回美國預言3:製造業回流將為美國帶來200萬至 300萬個工作機會預言4:GDP每年將增加3兆產值預言5:汽車、電腦電子設備、家具、塑膠橡膠製品、機械、金屬製品和大型家電7大產業回流 資料來源:BC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