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載]T兄談保險企業經營模式(轉載自雪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3g7.html
 

美國保險小公司多如牛毛,歐洲保險巨無霸統治天下。這兩種截然相反的市場形態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保險尤其是壽險,主要資產是債券。固定收益市場的形態決定了,固定收益資產的獲利模式,進而影響到保險負債端的經營模式。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世界發鈔權的國家。這意味著美國固定收益市場可以向全世界融資,巨量的資金供應一方面壓低了它的受益率,另一方面使得它的債券具備了 高度流動性和極高的波動性。美國的固定收益產品無法通過票息來獲利,而必須依靠價格波動來獲利。這種模式下,價格波動幅度很小但是頻率卻很高,因此資產管 理者必須放出高度的槓桿才能獲利。最典型的就是Bill Gross,他管理PIMCO實際就是太平洋保險下的幾個投資連結基金。你看他投資美國國債,雖然國債現在的收益率接近於0了,但是幾個bp的波動他就能賺幾十億美元。

    美國的保險公司的主要職責就是設計產品向市場融資。這導致了美國市場上萬能險,投資連結險佔比巨大。隨著融資這一目的的不斷加強,市場不斷的細分。小保險公司變成了資金掮客,它們在自己各自領域內融資,然後將資金彙集給各種對沖基金,資產管理公司放大槓桿進行獲利。

    歐洲的保險公司強調承保盈利。保險風險服從大數定律,規模越大越有效,其承保利潤就越高。歐洲的保險公司必須是巨無霸的大型集團。而美國保險公司無所謂,規模性的承保虧損對他們來說是可以用投資收益來彌補的。美國小保險林立就是他門不注重承保的結果。

    對於世界其他地區來說,幾乎無法複製第二個美國保險市場,因為沒有一個國家的固定收益市場可以達到那樣的深度。即使歐洲都不行,看看這次危機裡歐洲國家的 主權債券的表現就知道了。在歐債危機中,歐洲國家的銀行都一塌糊塗,但是歐洲的保險公司都非常的穩健.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他們的收益不依賴於投資市場. 因此所受到的衝擊也更小.

    因此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一定是承保盈利為主業,巴菲特的保險公司之所以成功就是堅守這一點。如果說:"巴菲特是美國保險市場的噪點的話"。那麼放大到世界市 場上來看,美國保險公司才是真正的噪點。巴菲特的NICO隱忍十年市場化下滑與科再,慕再放棄很多承保不良的壽險業務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了。

    具體到中國來,要學美國那樣更別指望了。雖然中國的資本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再給20年能發展成歐洲那樣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中國的保險公司, 如果要學習美國那樣發展投資型業務,放大槓桿,那麼首先將面臨的是固定收益投資市場深度嚴重不足.由於固定收益產品沒有流動性,買入的所有債券都變成持有 到期投資.如果投資高信用利差的信用債券,每買入一筆實際上就是在累積信用和利率風險,因為你無法對沖甚至無法平倉止損.保險公司只能更傾向於投資信用利 差較小的低風險低收益債券.佔比80%以上的債券資產收益率可能就會趨向於無風險收益率,而你不可能用近似無風險的收益率向市場融資.如果在固定收益產品 上賺不到錢,那麼勢必就會轉向波動性和流動性更高的二級股權市場.比如國內的保險公司非常偏好配置銀行股,其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將銀行股當作了波動性更高, 流動性更好的固定收益產品.但是這樣一來又直接放大了資產風險,遇到股債雙殺,直接的結果就是嚴重的虧損.這就是這兩年中國保險公司所面臨的窘境.

    我是非常贊同,項主席的向歐洲標準靠攏的二代償付能力建設.歐洲的SolvenyII,實際上是專門為保險風險而設計的,他對投資型風險有著嚴苛的懲罰. 在這個規則下,承保為主的大多數歐洲保險公司,雖然有比較多的顧慮,但是實施都相對順利.因為他們以承保為主,本身的槓桿就較低,在新規則後不需要太多的 資本注入,甚至相反有些極端保守的保險公司在實施solvency II後資本還比原來更少.反而那些以美國市場為主,投資型保險為主的保險公司,都被迫經歷痛苦的融資和去槓桿的過程.比如Prudential,因為有著龐大的美國業務,在solvency II下需要巨額融資,最後的搞到把整個公司總部從倫敦搬到了香港以躲避Solvency II的監管.

    項主席這套二代償付能力是賦予了保險公司更多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很多人一直說,巴菲特最看重的是有定價權的公司。那麼想一想,什麼是保險公司的定價權?是利率嗎?是收益率嗎? 保險公司只是投資市場的參與者,怎麼可能對利率和收益率定價?市場不好的時候,再牛的保險公司照樣虧損.保險公司唯一的定價權,就是對承保風險的定價.

​    在二代償付能力的大背景下,保險股的選擇就應該符合如下幾個特徵

    1.規模越大越好

    2.投資型業務存量佔比越小越好

    3.在保險風險(死亡/疾病/費用)上要有定價權

 

    問答:

    Q:「在保險風險(死亡/疾病/費用)上要有定價權」這個定價權怎麼會有?憑什麼賣出高價?
    A:憑你對風險的認知度比他人更深.比如你有更精確的死亡表,疾病表.那麼你的定價就會比別人更有競爭力.比如大多數公司是一張死亡表做全國業務,你是對全國各大區進行分別統計分析得出地區性的生命表.那麼你的定價就更有競爭力.
   
    Q:美國的小保險公司與大公司是有很大差異的,他們都只做一個很專門的領域,針對一群很特定的客戶,不像中國的小保險公司業務與大保險公司基本一樣。比如美國有專門給酒鬼司機上保險的公司。
    A:是的,所以我說他們的保險的主要目的就在於細分市場的融資了.保險一定是規模型經濟,細分不是不可能,但是細分到那種地步,保險本身肯定是無法盈利的.
    Q:在美國承保虧損是正常的,是浮存金的成本。我們如果放開管制長期來看承報也會是虧損的。
    A: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他們的資本市場可以把投資收益補回來.實際上你去看,40年代以後大多數的新興市場,比如日本,台灣,德國,其固定收益市場的 收益率都是前高後低,最後都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從8-9%跌到1-2%.你在長期利率1%-2%,又沒有什麼流動性。你怎麼可能有投資收益呢?而美國雖然 利率也極低,但是人家流動性足啊,各個國家的央行每個月幾百億的買賣.只要槓桿放的夠,一次波動就賺很多錢.中國的債券市場,一張票子發出去幾個季度的交 易不超過個位數.你怎麼玩呢?

    Q:好像他們的保險公司的投資品種沒有我們他麼多限制,印象中巴老旗下保險公司的浮存金連不上市的股權都可以買。沒具體研究過國外的保險行業,只是讀過伯克希爾的年報。
    A: 錯了,你根本沒看過他的保險部分的年報.他保險負債全部是現金和債券,而所有的股權性投資都是在他的股東權益裡面.他的保險公司是逆槓桿的,股東權益比負 債大,1.6:1.實際上巴菲特所說的浮存金的作用不過是類似過橋資金.他要收購的某個公司的時候,手上有足夠的現金,先買下來然後再將它們逐步換到股東 權益裡面去.他的保險負債是幾乎不投股權,就是現金等價物,所以他的保險必須是靠承保賺錢.也就是他說的浮存金成本要小於10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