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化橋在中國財富管理高峰論壇的發言(2012年7月12日襄陽)
過去十多年,全球股民都虧了錢,這還不包括通脹對購買力的侵蝕。未來十年看起來也不妙。大家很憤怒。怪政府。怪投行。怪貪婪和欺詐的企業家。怪自己。
這很不健康。我們退一步,看看應該從中學點什麼。我覺得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股民的獨立性。二是政府的政策調整。簡言之,我們要從憤怒和指責中走出來。(喜歡用國罵的人,請不要往下讀。)
(1) 股民的獨立思考
*分析師要獨立於投行業務:當然。
*分析師要獨立於上市公司。
*分析師要獨立於昨天的自己:你昨天看錯了,你不需要死撐。你只需要說一身,"我變卦了!"或者"我以前看錯了"。一身輕。無包袱。
*基金經理的獨立。不要因為你滿倉就不肯認錯。不要因為你持有某個股票就害怕別人唱淡。好的說不壞,壞的說不好。
*股民的獨立:不要一廂情願。你希望市場怎樣跟預測市場怎樣是兩回事。
(2)我對政府的三點建議 (....)
(3)各種資產的橫向比較
* 股票只是許多資產中的一種;
* 這些資產包括債券,存款,實業投資,理財產品,房地產,古董,農產品,石油,礦產,等;
* 各種類型資產中的回報率有相關性;
* 這些相關性不穩定;
* 各種股票之間的相關性也不穩定;
* 不僅中國人抱怨投資渠道太少,美國人同樣抱怨
* 家鄉偏好:韓國人喜歡買韓國股票,德國人偏好德國股票。不奇怪。
(4)股民究竟獲得了什麼?
*長期來看,一定是分紅決定估值;
*巴菲特指出,股票也是債券,只是比債券更危險,更波動,更不確定;
* 全球股民都在問同一個問題:"我折騰多年,終究得到了什麼?"
* 經濟放緩引人思考究竟什麼叫回報;
* 經濟結構的大變化增加了"長期投資"的不確定性。
* 如果一個公司今年賺十億元,但是明年要投資十五億元(做研發和資本支出),明年賺二十億元,但是後年要再投資二十四億元,...
這樣的公司全球比比皆是。他們沒有"自由現金流",他們一文不值。
* 股民們受夠了!
(5)全球範圍內,龐式騙局的大量存在
*融資10億元,明年分紅3億元,股民高興,股價不錯,兩年後,再配售新股融資10億元,再提高分紅回報率,股價再漲。三年後,再配售新股融資15億元,如此下去。
*一邊分紅,一邊融資;
*這是海內外無數公司的龐式騙局。美國Allied Capital 的遊戲被識破,終於倒閉。
(6)利率對股票的決定性作用
*1968年到1982年的美國大熊市是利率的關鍵作用的最好例子:當時,通脹嚴重,利率高漲,股市市盈率落到7到9倍。一個市場的市盈率應該大概相當於市場利息率的倒數。
*當年全球股民為什麼那麼關注格林斯潘的一舉一動?利率對資產價格太重要了。
*為什麼現在的伯蘭克不如當年的格林斯潘有影響力?很簡單,現在其它因素佔了上風:衰退和債務危機;
*中國的2000-2004年經濟旺盛,但是熊市持續五年之謎:由於通脹,市場利率高企;
*2010年-2012年股市大跌:我們同樣應該怪通脹和利率!(不要拿統計局的數字來跟我辯論)。
(7) 現在中國的利率究竟是多少?
*與股民悠關的利率是多少?5%左右;
*利率自由化是什麼意思?雖然人民銀行減息,但是利率會上升;
*金融脫媒(理財產品)會導致選擇多樣化,利率趨升,不利股市;
*通脹會壓抑股市。別太看統計數字。
(8)A股還是太貴,
*如果我得罪了大家,請原諒。但是,如果我不說真心話,就更錯;
*股市擊鼓傳花不能持續;英文有句調侃的話, "不能持續的事情, 早晚會停下來", If it is not sustainable,
it will stop;
*估值方法(1):股民面對的市場利率5%,風險溢價3%,共計8%。留下安全邊際1/3。所以,股票市場要提供11%左右的年回報率才行。也就是說,股票市場的市盈率不能高於9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