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交換」的生意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21
  「孩子們有1/3的衣服都不會再穿了」,這是美國一家叫做「ThredUP」的兒童服裝交換公司首頁上的一句話。與金寶貝、GAP等品牌童裝不同的是,它通過用戶之間的交換來取得收入並減少重複消費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今年3月,這家創業公司剛剛推出童裝寄售服務:為用戶提供免費的郵寄袋子,用戶把不再需要的童裝寄到公司,ThredUP還將支付給用戶服裝原價20%到30%的費用。然後這些衣服會出現在ThredUP的在線商店上,最低只需要2.49美元就可以買到一件。


  聽起來好像和其他的電子商務公司沒什麼不同,事實上這已經是ThredUP成立以來第三次改變自己的主要業務了。在ThredUP成立之初,創始人詹姆斯·萊因哈特想要創辦的是一個成年人服裝交換市?場。


  但很快他發現這不是一個好生意。「雖然成年人也喜歡新的東西,但與孩子不同,嬰兒每3個月就必須購買一批新衣服,」萊因哈特說,「我們想幫助美國家庭省點錢,也做些對環境有益的事。」


  在萊因哈特提供的數據中,美國一個家庭每年要在孩子的著裝上花費將近1000美元,當孩子成長到17歲時,僅僅是衣服,已經讓父母用掉了2萬美元。


  此時大部分電子商務網站僅僅是提供買賣平台,如果家長想把不用的童裝交換出去是件相當麻煩的事情,至少他們得找到合適的家庭,要麼是合適的跳蚤市場。


  萊因哈特讓這件事情變得簡單了。家長首先在網站上註冊,並支付基本的郵費13美元,然後ThredUP會郵寄一些紙箱給他們。接下來父母將孩子穿不下的童裝放進紙箱,並把每一件的品牌、適用年齡、顏色和大致的款式登記入ThredUP的數據庫。


  在網站的展示界面上,每一個紙箱就是一個單位,點開之後你能看到這個紙箱中裝好了什麼。如果你看中一個箱子,進行註冊之後,ThredUP會通知對方將紙箱送到你的家裡。ThredUP提供數據和信息的交換服務,從每隻紙箱中收取1美元的服務費,這便是它獲取收入的方式。


  在ThredUP上的衣服們並沒有照片,萊因哈特會認為這能夠方便和簡化家長登記的過程。一個成功的換物網站提供的是服務的流動性,這是創始人認為自己可以把市場建立起來的秘訣。和eBay一樣,每個箱子被送出以後,接收人都可以基於整體質量、款式和寄送時間為箱子打分,92%的箱子送出以後得到了三星或者滿分四星的評價。


  如果與陌生人交換衣服這件事情真的讓你心驚肉跳,ThredUP可以讓用戶創建一個小圈子,把家人和朋友放進去,那麼交換就只會在圈子中進行。


  每週都會有上千個箱子通過ThredUP的服務走在流通的路上,有25萬對父母成為了網站會員。萊因哈特因此獲得的成績是,去年拿下了7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模仿者很快出現。今年3月,一家名為Bertie and Bean的英國網站也開始了類似的服務。這是由英國Oxygen Accelerator(氧氣孵化器)孵化的創業項目,提供的模式與ThredUP如出一轍,家長在註冊之後便會獲得兩個環保童裝「包」,然後將需要交換的童裝打包起來,並在網上填寫好詳細信息。


  如果有人看中你的包,「買家」會支付15英鎊,然後系統會通知「賣家」發貨。這15英鎊包含了快遞費、慈善捐款以及Bertie and Bean的提成,衣服們當然是免費的?了。


  創始人James Tabor將定位限制在0歲到4歲,「英國家庭每年在每個孩子身上會花700英磅的服裝費,在英國0歲到4歲的孩子有386萬名。這樣算起來,一年就得花去27億英鎊。」


  在Bertie and Bean剛剛起步的時候,ThredUP卻顯示出了更大的野心。它開始回收舊童裝並建立網上商店,目前為止ThredUP已經回收了4萬件服裝,其中有2/3可以被它們轉手再賣給其他孩子的父母。


  「我們在一對一的交換上已經獲得了很多成功經驗,但用戶們想要更簡單的體驗,那我們就多做一點。」萊因哈特說。


  根據美國環保局的數據,美國每年產生130萬噸的紡織品廢料,但只有15%被回收用於循環或者再造。服裝零售商也開始回收廢棄材料,並使其成為生產新衣服的材料。包括飲料瓶、窗簾甚至辦公椅都已經成為它們回收的對象。


  「Reduce,Reuse,Recycle」(減少、重複利用、回收)已經成為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奉行的三項原則。早在2003年,作為非盈利交換平台代表的Freecycle已經成立。在還沒有Facebook和Twitter的年代,會員們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發佈到本地群組的郵件列表,一旦有其他會員對物品感興趣,可以直接回覆信息給發佈者免費索取。


  出於環保和節省成本的目的,在Freecycle進行的物品交換僅限於以城市為單位的社區。所以Freecycle更像是一個免費大賣場,會員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堆放在一起,然後按區域各取所需。


  發佈僅僅兩年,Freecycle吸引到了180萬名會員,遍佈全球的社區數量達到3200個。2007年,Freecycle每週的新增會員數量為2.5萬人,進入2009年這一數字突破了4.5萬人。任何東西都可以拿出來交換,包括代金券、校服、自行車和洗碗機,每天轉手的物品多達2萬件。


  理所應當的,這個領域也出現了細分。


  「不需要內疚的血拼」,正如ThredUP用孩子消耗的衣服去鼓勵會員一樣,Swapstyle將自己定位於時尚服裝的交換。


  「我是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生,學生那點預算讓我沒法支付自己喜歡的衣服。我開始和世界各地時尚論壇上的女人們聊天,看看我手中可以交換的東西可以獲得些什麼回報,」 Swapstyle的創始人Emily Chesher這樣介紹自己,「從那時候開始,我決定讓整個世界都獲得這種省錢的辦法。」


  交換已經正式成為了一門生意,更好的是它還能幫著人們節約些資源。


  回到我們的主角ThredUP,根據萊因哈特的數據,平均每個美國人每年得扔掉68磅的衣服—看吧,這可真不是個小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