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胡孟青﹕企業捐獻不宜只看錢

1 : GS(14)@2017-10-29 22:22:51

【明報專訊】在企業層面上,對投資者來說,最重要莫過於股價表現。說得白一點,從以往很多例子,股價表現愈好,未必代表就是屬於一家好公司,有時往往是相反的。企業形象是一套學問,企業管治之外,公司亦致力是保持及提升形象。

不能否認,對管理層來說,公司形象等同於品牌溢價,市場願意多付溢價買它的股票,到遇到有棘手問題時,品牌溢價很多時都會為公司提供一定緩衝。以蘋果為例,君不見品牌溢價對公司提供頗多好處,觀乎以往幾年,蘋果產品就算有過問題,但很快就解決了,未有太多負面發酵。換轉是其他對手,隨時被窮追猛打。

十大慈善捐獻榜 本港公司僅一家

近日,最感興趣的一宗報道,就是有關本港上市公司的慈善捐款數字統計。有機構計算,以2016年為例,本港上市公司合共捐款達128億元,按年增長24%。更有趣的是,去年恒大地產(3333)成為最慷慨解囊的上市公司,合共作出18億元的慈善捐獻,接近它們去年全年盈利的一成。而排名二至五位的公司;包括是匯豐控股(0005)、神華(1088)、嘉能可(0805)、與騰訊(0700)。本港華資上市公司,入頭十大慈善捐獻榜只有新世界(0017)一家,反之中資公司在10間之中,就佔了5間。

走出捐錢框框 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

該機構亦表示,只有一成本港上市公司在慈善事業上較為慷慨,而有四成八上市公司,卻完全沒有捐錢,另有兩成一捐款金額是少於50萬元。無疑,如果每年來一次有關統計,對本港上市企業某程度上是會提供一定推動作用。老套一點,企業賺錢亦屬於取諸社會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向社會及持份者提供一定回饋,絕對是社會樂於預見。

可是,將公司形象好與壞,完全跟捐款數字掛鈎亦未必是好事,如果靠捐錢多與少,去決定誰是良心企業的話,對很多公司並不公平。社會經常有種聲音,尤其是對經營公用事業的機構,認為賺大錢就不能加價,甚至要減費,對用家來說當然是歡迎,但公司也要向股東交代。

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對很多公司來說,是一個重要課題。說穿了,企業責任、企業可持續發展,在很多本港上市公司眼中,已經完全走出純粹捐錢的框框,這亦是企業層面的自我提升的一種。香港其實是有很多上市公司,在企業可持續發展上花過心思,而且相當出色,只是十大捐款榜中是沒有它們名字。以某些發展商為例,其新項目的籌劃,往往是惠及項目用家以外的整個社區層面群。同樣,個別收租股、保險股等,在每項可持續項目中,都是重點對焦,極之細心,這些都不應該以錢來衡量。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817&issue=20171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21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