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企業的另類擠壓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25/100393894.html

 中國實體經濟中的中小企業在融資方面一直受歧視:總量上獲得的資金與其經濟地位不匹配,價格上被迫接受高成本的風險溢價。大家基本都意識到,中國現階段的直接或間接金融市場對實體經濟的中小企業支持乏力,因此民間對開放金融管制的呼聲如此強烈。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除可通過股權或債權融資獲得資金支持外,採購-庫存-銷售也是出入資金的重要環節,也就是說產業鏈是重要的資金來源。這一渠道 獲得資金的數量取決於該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地位,主要會計表徵就是其報表上的應收賬款、存貨、應付賬款及相關比例狀況。數據顯示,小規模企業在該方面同樣處 於不利地位,受到另類財務擠壓。

  可用信息相對透明的上市公司樣本來說明這一不公的商業現象。證監會2001年發佈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共分13大類,公司家數最多的兩類是C製造業(1448家上市公司)和G信息技術業(195家上市公司)。這也是實體經濟核心部分。

  本文從這兩類公司中,按2011年年報公佈時間順序抽取了30個樣本,樣本以年營業收入劃分成三組:Ⅰ組收入在1億元到5億元間,Ⅱ組收入在 10億元到50億元間,Ⅲ組收入100億元到500億元間,分析主要使用期末應收佔比、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現金周轉天數 這五個指標。應收、存貨、應付採用年末數,用於比較誤差應不大。

  主要涉及的計算公式有: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年末應收/年收入)×360(日),存貨周轉天數=(年末存貨/年營業成本)×360(日),應付賬款周轉天數=(年末應付/年營業成本)×360(日),資金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存貨周轉天數-應付賬款周轉天數。

  Ⅰ組公司(年均收入3.22億元)、Ⅱ組公司(年均收入30.94億元)、Ⅲ組公司(年均收入293.82億元)各項指標呈明顯遞進趨勢,可見規模越小公司在資金周轉中越不利。

  Ⅰ組公司年末應收達當年收入40%以上,現金周轉逾八個月,資金壓力最大;Ⅱ組公司和Ⅰ組公司比,改善主要體現在應收和存貨上,應付不明顯;Ⅲ 組公司和Ⅱ組公司比,改善主要體現在應收上,其現金周轉不到十日。有五家公司的現金周轉是負的,亦即不用自己資金,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資金就可運營,其 中不少是國有企業。

  國企往往既能憑藉「政治正確」在金融市場獲得超級待遇,又能在產業鏈上憑藉規模優勢斂取資金,加劇了總體資金配置的失衡;Ⅰ組公司年平均收入在3億元以上,實際上可歸入中型企業,如抽取更小規模企業樣本,其狀況估計不會比Ⅰ組公司更好。

  中國實體經濟中的小企業在資金上受到雙重擠壓,處於經濟活動鏈條的最底層,是名副其實的「弱勢群體」,國家政策的關鍵是為它們創造適宜的生存發 展環境。以中國經濟的體量和政府的強勢,「培育」幾個大型企業輕而易舉,但促進眾多小企業的發展相當考驗政府能力,而中小企業才是中國經濟真正的活力源 泉。■

  作者為投資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