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揭開臉書上市身價三兆的秘密

2012-5-21 TCW


全球眾所期盼的社群網路帝國——臉書(Facebook)預計在今年五月十八日正式掛牌,《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指出,臉書上市後,市值將突破千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兆元),稱霸美國史上所有的IPO(首次 公開募股)案,比Google上市時還高出兩倍以上。

你或許知道,臉書的含金量來自全球九億使用者,但你可能不知道,臉書大口吃進的商機,你也賺得到。 只要,你搞懂「海量資料」(big data)。
「這是繼蘋果、Google之後,最新的一波資訊革命!」今年四月的《富比世》(Forbes)雜誌如此形容。

所謂海量資料,指的是隨著網路應用、行動裝置普及下,資料量暴增、新形態的資料大量出現後,透過先進的運 算技術,最終,挖掘出前所未見的價值。

以臉書為例,光是累積的照片就超過四百億張,同時,還以每個月三百億筆訊息的速度累積,朝史上最大的個人 資料庫前進。而讓它點石成金的關鍵,就是海量資料的應用。
「它(臉書)就是史上最大、未開發的金礦!」IBM軟體事業處副總經理林世偉說。 傳統上,我們所能運用的資料大多以文字、數字為主,但在海量資料時代,那只占了總資料量的五%。 訊息新革命!你開口它能預測下個問題 我們過去活的世界,「就是冰山一角而已,」研究機構IDC市場分析師馬培治說。 其他的九五%,組成了這波資訊革命帶來的新世界,一次把各行各業都拉了進來。 才剛破全球十億美元票房紀錄的電影《復仇者聯盟》(Avengers)中,一段對白,正好點出了這新世界的面貌
:「全世界連得上衛星的手機、筆電、監視器,都變成我們的眼睛了!」影音、圖片,還有機器資料(編按:machine data,包括智慧型手機、悠遊卡、行車紀錄器等),都是過去無法即時交叉運用的資料,如今,卻都成了籌碼,成為可分析的資料庫。

精誠資訊 Splunk Lab計畫主持人林宗瀛表示,過去網路公司如Google等,靠雲端資料分析,大賺廣告財,當可運 算的資料不再僅限於網路,所有產業都能運用資料,挖出金礦。

海量資料最經典的運用範例,就是蘋果的語音搜尋服務——Siri。

從蘋果iPhone 4s手機開始,使用者只要動嘴,就能對著手機下指令,不只是像通話、設定等基本功能,就連搜尋 都可以。

「附近有沒有麥當勞?」當你對著Siri發問,它不但會回答「有」,還會一併將地址、交通等資訊都給你,因為 它能垂直或水平性尋找過往資料庫,預測你需要的資訊。如果你再問「十美元等於多少新台幣?」它不光只是以最 新的匯率計算出價值,還會將歷史上的匯率變化一起呈現。

要「養出」聰明的Siri,語音辨識不是個難題,重點是在接收到問題後,如何進入資料庫找答案,並且透過「前 人經驗」,預測你的下一個問題,最後再找出相對應的語音回答你。

整個過程,至少包括了地點感知、時間感知、任務感知,比對大量的語意資料庫,再透過雲端的連接,之後再轉 回對話介面,將搜索到的文字資料轉換為意向,語音和文字間的轉化……等。

這些都不是新的技術,但要在簡單的幾秒內完成運算,找到精準的答案,並「說」給你聽,在上兆位元的資料海 中,找出有用的資訊,這就是海量資料的能耐。

就連Google最新的《眼鏡計畫》(Project Glass),已與提供海量資料運算服務商展開合作,未來,像電影《鋼 鐵人》(Iron Man)中,使用者提出問題,透過眼鏡鏡面快速分析周遭環境、找出解決方案的情節,都可能成真。

海量資料應用不僅讓蘋果養出Siri,威脅搜尋霸主Google,海量資料甚至能讓企業擁有一個水晶球,分析、預測 出市場和消費者的動向。

例如,對投資分析師而言,每日推特(Twitter)上對各企業產品的評論,從這些評論中感知大眾心理上對某家企業評價的好壞,可以預測到該企業在投資人心目中的評價,成為股價走勢的領先參考指標之一。
數據新應用!多一成分析營收增六百億 根據研究機構Sybase對《財星》(Fortune)選出的一千家美國中小企業研究,企業主如果對既有資料提高一○%的運用分析,就能因為產能提升,而帶來每年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的營收成長。

於是,不論各行各業,企業主都開始尋找自己的水晶球,海量資料的服務,成為市場上的新熱點。 專營海量資料服務、擁有三千七百家客戶,據傳是Siri幕後推手的Splunk,就是焦點之一。從二○○八年至今營
收成長十二倍,今年四月上市第一天,即使截至今年一月的年度虧損仍擴大至一千一百萬美元,首日收盤股價漲幅仍衝破了一倍,市值達三十二億八千萬美元。

不只以海量資料為訴求的公司上市股價大漲,包括甲骨文、IBM、微軟和思愛普等企業,也都看好市場需求,已砸 下了一百五十億美元投資,Google也剛加入戰場,將自身雲端分析技術做為可銷售的服務。

根據IDC統計,海量資料市場年複合成長率近四成,二○一二年整體市場規模達六十八億美元,到了二○一五年,可望成長到一百六十九億美元。

市場成長也帶動人才荒,《InformationWeek》報導,預估到了二○一八年,海量資料分析專業人才將短缺一百七 十萬人,包括了應用數學、資料分析和資料分析科學家等,都將是搶手職缺。
這一些現象,都在在凸顯著企業正搶著從大海般的資料中,摸透消費者需求。 例如像手機製造商、電信商強推的行動錢包、NFC(近距離無線通訊)應用,就是一例。它們正在將手,伸進你的
消費紀錄。

「以前只有銀行知道的資料,現在互聯網、電信商,甚至App開發商都抓得到了!」研究手機安全的巨虹電子產品 經理黎建君說,「歐洲做過實驗,手機搭載了支付功能之後,因為抓住消費習慣,使用者消費立刻上升!」

技術新進展!能捕捉過去找不到的資訊 新型資料庫正在快速「長大」,目前已有超過三千萬種偵測網絡散布在交通、工業製造、通路業等,隨時隨地蒐
集資訊,每年還以超過三○%的幅度成長。

但就算有了海量資料的分析技術,也握有了更多資料,「最大關鍵是,你要知道能靠它們做什麼?」Splunk亞太 區總裁劉文熙說。

新世界中的資料五花八門,從消費者的婚姻狀況、城市的交通流量到當天天氣與濕度等,但是在一片資料海中,企業主能不能找出關鍵的連結,讓資料產生意義?

「就像面對一座許願池,但你可能根本不知道要許什麼願。」馬培治形容,相較從過去就大賺資料財的軟體、網 路公司,其他產業對海嘯般的新趨勢相較陌生,通常會遇見兩個問題,一、仍以過去資料整理是為了做財報、生產 鏈監測的思維,看待海量資料;二、對有效資料的認定過於保守,很多有用的資料,就這樣被丟棄了。

「長遠來看,對台灣企業整體的轉型和競爭力,有絕對的影響。」馬培治說。 過去,台灣產業重心放在代工為主的硬體製造業,最多是用資料運算來加強產能,但現在不論是要發展自有品牌或者服務業,海量資料的應用,都是擬定策略、挖掘消費者心理、提高品牌價值的利器。

臉書上市,等於宣告一個資訊流爆炸的海量資料時代正式來臨,活在網路時代的個人,將被巨大資料所包圍,這 些九五%你所看不到的網路資料,將成為企業未來生存最重要的新戰場。

【延伸閱讀】1分鐘看懂海量資料 它產生的資料量暴增!
2011年所產生的資料量,是2005年的14倍 它可處理種類更多元!
能處理包括聲音、圖片、影像等資料,而過去以文字、數字為主的資料,只占全世界總資料量5%
它運算的速度變快!

以解碼人類DNA排序為例,起初需要10年運算,現在7天就完成 它創造更多新價值!
2012年整體市場規模達68億美元,到2015年可望成長至169億美元
【延伸閱讀】應用海量資料,教你點石成金 場合舉例:奧斯卡頒獎典禮應用舉例:播映新片片段,分析網友反應新商機:找出潛在影迷和各片的行銷預算 場合舉例:語音搜尋服務Siri應用舉例:即時辨識你的問題並找出答案新商機:預測下一個問題並提供相關資訊 場合舉例:便利超商應用舉例:能記錄各區域消費行為新商機:調整店面商品擺設,提高銷售率 場合舉例:麵包店應用舉例:記錄當地天氣資料與銷售紀錄新商機:預測原料進貨量以控制進貨成本 場合舉例:醫院應用舉例:監控早產兒各類生命跡象並比對病史新商機:提前判斷病症出現,降低死亡率 場合舉例:股市投資應用舉例:透過推特網站掌握所有網友言論新商機:做即時分析,預測當日股票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