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商業追問】當醫學文獻遇上移動互聯

http://www.infzm.com/content/75505

醫療行業是一個很窄但是非常有特點的市場:它和生命相關,與每個人都有關係,是許多零前面的那個一;它又是信息高度不對稱的,這是一個 知識濃度非常高、但是服務對象又是大眾的行業。怎樣跨越信息不對稱的鴻溝,一直是醫學界非常大的挑戰;另一方面,知識濃度高、過程複雜的行業一般而言比較 適合IT技術的介入。

我是2011年8月創辦杏樹林公司的,之前先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深造,而後進入美國一家大型醫療保險公司工作,得以觀察到美國「移動健康」(Mobile Health)領域正在掀起的浪潮,這促使我下決心回國。

我們獲得了一家美國VC(風險投資)機構數十萬美元的投資,並於一個多月前上線了名為「醫學文獻」的手機應用。簡單來說,就是翻譯國際上最新的醫學 文獻,加工後以資訊的形式推送給用戶。你可以按照專科、期刊等分類查找、瀏覽文章,也可通過設定關鍵詞的方式持續跟蹤某方面的文獻。

我們的核心用戶是醫生,目標是希望成為醫生的「第二大腦」。我們做過調研,中國三級甲等以上的醫院,75%的醫生都使用智能手機,他們通過手機獲取專業資料,排在前三位的是藥品查詢、文獻查詢和指南查詢,我們選擇的是做文獻方面的信息服務。

文獻的來源是國內外醫學雜誌,我們的方式是加工處理PubMed(免費的搜尋引擎,提供生物醫學方面的論文搜尋以及摘要)公開的文獻標題和摘要信息,註明出處、作者和原文鏈接。如果醫生想看文獻全文,需要通過我們的鏈接直接登陸到雜誌的網站上註冊購買。

至於盈利模式,我們有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將來對部分深加工或合作的內容進行收費,譬如將來我們會和出版機構合作,將一些醫學方面的電子書放在「杏樹林」平台上銷售。利潤方面採取分成制。

二是如果我們擁有了更多的醫生用戶之後,醫生用戶的資源可以提供很多與營銷相關的服務。比如一種新藥要在中國上市,藥廠想讓醫生知道這個藥的信息和 最新研究狀況,目前的慣常渠道就是開會、組織醫生來聽課,將來你拿少部分經費就可以通過手機平台和醫生做溝通和交流。這樣可以節約醫生的時間,提高信息傳 播的效率,也節省藥廠的經費。這在國際上屬於電子營銷(E-marketing)的範疇,也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跨國藥企以及領先的本地藥企改採用。

藥品信息如何推送給醫生?我們會開闢一個專門的頻道,醫生想多瞭解一些最新的藥物或者是治療的方法,就可以在這裡面來學習。和傳統媒體相比,智能手 機平台可以利用醫生的「縫隙」時間,同時可以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追蹤和深入的挖掘。當醫生用戶達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杏樹林一方面是文獻資訊的平台,另一方面 也將成為一個社交平台。

當然,信息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決定醫院和藥廠建立合作關係,成為一個命題。藥品的銷售其實是兩個事情,一部分是營銷(Marketing),另一部分 是銷售(Sales)本身。中國的藥品一直以來都是由銷售來推動的,於是代理商和經銷售各顯神通——不少時候,你讓醫生開你這個藥,就得給醫院返錢或給醫 生返點。在這樣的形勢下,營銷只能用來造勢。這是中國藥品銷售的一個現實,對我們來說是挑戰。不過,當這種模式被證明確實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傳媒及公眾對 之詬病越來越多,一些細微的變化就發生了。我注意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國產藥廠也開始重視起學術來,只有建立產品的學術地位和行業地位,才能贏得信譽和長期 利益。

(作者係杏樹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本文由南方週末記者張華採訪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