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能力微整形 幫自己加薪

2012-5-7  TCW



台灣油電雙漲,薪資不漲反降,這 個現象,不僅是台灣受薪階級的痛,甚至成了鄰國新加坡一個負面教材。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在四月四日,引述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調查結果,要新加坡政府以台灣為警惕,否則將重演人才停滯、薪資不漲反降的「台灣故事」。

事實上,「台灣故事」的背後,正是全球職場劇變的縮影。有三個現象,正在發生。

現象一: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在四月二十三日所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三月份台灣失業率為四‧一七%,是亞洲四小龍裡最高國家;而一至二月實質平均月薪較去年同 期減少三‧三四%,減幅僅次於石油危機、網路泡沫和金融海嘯,是史上第四高,平均薪資則創下十三年來新低。

現象二:麥肯錫企管顧問公司去年研究報告顯示,當二○○八年金融海嘯時,企業已經靠外包、自動化取代資遣員工的工作,補足九八%的收益損失。

職場面臨劇變!薪資停滯,白領工作正在消失

現象三:根據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拉詹(Raghuram Rajan)分別回顧一九九一年、二○○一年和二○○七年三次景氣蕭條,職場分別花了二十三個月、三十八個月和五年以上時間,才恢復之前的就業水準,金融 海嘯後的職場恢復速度,足足比之前的景氣蕭條多花了一倍到兩倍。

《富比世》(Forbes)雜誌根據信評機構穆迪(Moody's)資料發現,隨著科技的進步,美國過去所認知的白領工作,逐漸被新科技取代,就業人數越 來越少,過去被視為光鮮亮麗的廣告行銷、媒體相關工作等,從二○○四至二○○九年人數減少三成以上,就連法務助理都減少兩成。

這就是全球職場新趨勢:薪資停滯,失業的回不去,經常性失業成為常態。

電影《社群網戰》(The Social Network)裡面有一幕:兩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拿著哈佛校規向當時的哈佛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投訴,說左伯格(Mark Zuckerberg)偷了他們的「臉書」構想。

桑默斯聽完後,沒有半點同情,反而說:「在哈佛,每個人都在發明東西;這裡的學生相信,發明一個新工作要比找個現有工作更好,所以我再次建議兩位,去想點 新的計畫吧!」

這一幕原本在凸顯桑默斯的冷酷無情,但放在此時此刻的職場情境下,更深刻的意義是,連擁有背景優勢的哈佛學生都無法擺脫校規、教條等種種束縛,更何況是一 般求職者。

當面對問題時,仍抱著學校的規定、職場既定的觀念不放,甚至在職場上求存的上班族,若還只是拘泥傳統的求職觀念:「增加自己的履歷表文字,每增加一條,就 代表自己能更上一層樓」,在全球職場面臨經常性失業常態下,也即將成為過去。

大師共同喊話!新手和老鳥,都要有「職場重組力」

如此職場危機,同時也引發全球趨勢大師和創業家的關注。

去年八月,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和日本首富、優衣庫(Uniqlo)董事長柳井正合著的《放膽去闖》,鼓勵日本年輕人要打破安逸積習、努力創新。今年一 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Friedman)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高級國際研究學院教授曼德鮑(Michael Mandelbaum)合著的《我們曾經輝煌》,建議當下美國職場工作者要正視工作消失得更快、越來越難重返職場的現實,要從自己出發,持續創新改造自己 在職場上的貢獻。

今年二月份美國甫出版的新書《創新由你開始》(The Start-Up of You),登上《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紐約時報》的排行榜冠軍。這本書的作者、社群網站LinkedIn創辦人兼主席霍夫曼(Reid Hoffman)直接提供解方。

霍夫曼認為目前景氣仍低迷,不鼓勵實質創業,反而主張從職場新鮮人到職場老手在任何職位上,都要發揮內在的創業家精神,讓自己成為「永遠的測試 版」(permanent beta),培養因應環境變異持續的修正重組再造(reinvent),因為這正是二十一世紀職場的必備能力。

這種reinvent的能力,我們比喻為「職場微整形」。

「職場微整形」不是跳槽轉業,也不是培養第二專長,而是經由盤點自己既有的經驗、體會,整合重塑自己的職場能力,藉此讓自己突出同儕,提高自我價值。當全 球職場面臨就業薪資停滯的壓力,追求外在立即見效的升官、加薪的舊思維陷入瓶頸,未來職場提升薪資、價值的路,將是朝向以提升未來的自我價值鏈。「能力不 再是直線的貫穿,而是面的整合,」瑞智人力資源公司董事長鮑惠明解釋。

佛里曼為此更精準的打個比方:「每個人都該思考:我是否做到了獨特且無可取代的事,來增添我自己的價值?」「我是不是都能多點巧克力醬,多抹上一些奶油, 再多擺幾顆櫻桃?」

不必進修轉職!整合生活與工作經驗,重塑新能力

有人會疑惑,為什麼是「微整形」而不是學第二專長或者轉換跑道?因為景氣不穩,未必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預算進修、深造以培養第二專長,而且進修時間太長,緩 不濟急,未必跟得上環境的改變;創業和轉職風險很高,轉換後若與預期落差很大,又很難轉回來。所以,從自我出發、重新組合打造新能力,是最符合時代精神的 做法。

「不是打造第二隻、第三隻腳,」有十年經驗的人資主管孫弘岳說,「而是善用既有的腳,站出來成為一個新的平台。」

在台灣,就有一群人,不靠考取證照、不靠學習第二、第三專長,透過了解自己,認真盤點自己的優缺點,重組自己過去的生活與職場經驗,依然能夠走出一條提升 自己薪水與價值的路。

旅行社業務相關人員,被《富比世》雜誌列為未來即將消失的十大中產階級工作第十名,而根據勞委會統計,台灣導遊平均月薪是三萬五千元,但有人只做一個下午 的私人導覽,收費就達一萬五千元,是一般導遊近半個月薪水。

他叫作游智維,五專畢業的他,本來也只是一個旅行社的代訂票務、訂飯店等的行程規畫人員。喜歡走路的他,學生時代就喜歡一個人坐火車到處逛,退伍後迷上自 助旅遊,三年內出國超過二十趟、花光積蓄,又因為沒跟團,體驗到異國不同的生活價值,這個體驗,讓他把自己升格成旅遊規畫師。

「很多人不會自助(旅行),需要有人協助,或許我可以協助更多人規畫旅行,」游智維說。他重組自己旅行經驗,結合住在台南二十年的生活體會,成為宏?硍偎 帠郈鴗H施振榮、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等人的私人旅遊規畫師。

如果你只是個高中畢業學歷的油漆工,平常與人打交道的方式,是請吃檳榔、抽根菸,你有想像過有一天,自己能跟導演李安一起拍好萊塢電影嗎?

這個人,叫作陳新發。他擔任片場油漆工超過十三年,不管工作多少,領的就是三萬元的月薪。就算做到油漆經理,月薪最多只有六萬元,從沒想過自己有翻身的一 天。但是,他平時對古蹟的興趣,成了他翻身的機會(詳另文見一百五十四頁)。

李安在台中拍攝好萊塢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這部片中,有著許多時空交錯的場景與故事,陳新發對古蹟細節的興趣,讓好萊塢團隊找上他加入。一樣是透 過刷油漆,但不同做工與技巧,讓同樣的動作,產生不同的價值,也讓他成為台灣首席電影質感師,平均月薪達二十萬元。

游智維與陳新發,不僅學歷不高,起薪比許多上班族更低,但他們現在能領有總經理級的薪水,在於他們重組自己的生活與工作經驗,從中創造出自己的新價值。

立刻盤點自我!四個階段,形成加值良性循環

職場重組力通常包括四個階段:累積經驗、觀察環境、盤點自我、重組能力並解決問題,最後再反饋成為經驗的累積,構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累積經驗階段,此時通常薪資低、工作量大;而有了經驗,才能夠觀察出環境的變化。但在真正重組自己過去的能力與經驗,走出提升自我價值的路之前,關鍵就在 盤點自我。

盤點自我,說穿了就是「自知之明」。《華爾街日報》選為十大執行發展顧問、《新工作潮》作者布里吉斯(William Bridges)將自知之明分為四個方向:欲望、能力、個性和優勢,當對自我了解越透徹,重組職場腦袋、並付諸行動的成功率就會越高(見左圖)。

東海美術系畢業的蔡舜任,從小夢想著當畫家,為了這個夢想,他大學畢業後,仍專心作畫,工作是一個月薪水不到兩萬元的研究助理。直到他的第一幅畫作,擺到 都發霉了,仍然賣不出去,他開始盤點自我。他發現自己成不了一流的畫家,但自己對繪畫的興趣仍然不減,最後他放棄成為畫家的一生夢想,選擇了另一條修畫師 之路。

蔡舜任曾進入全世界最重要文藝復興時期藏品的烏菲茲美術館(Galleria degli Uffizi),修復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開創者喬托(Giotto di Bondone)畫作,成為史上唯一修復過西洋繪畫之父喬托畫作的台灣人。「當他修過喬托(的畫),資歷就不一樣,」蔡舜任就讀東海美術系時的系主任、美 學名家蔣勳評論。

心態決定勝負!好奇心加謙卑,再造職場新定位

過去蔡舜任的畫賣不出去,但現在許多大師的畫,都要透過蔡舜任的筆來修復,他的月薪比以前增加六至七倍。因此,不論是上班族或自由工作者,要能發揮職場重 組力,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心態。

心態首重好奇心。滙豐銀行人力資源處資深副總裁陶尊芷分析,有好奇心,才有開放的態度,才會自我驅動,主動尋求工作效率和 提高標準,進而創造改變、創新流程。

其次是要謙卑面對自己。韜睿惠悅台灣分公司人才諮詢總經理魏美蓉解釋,「謙卑」不是自卑,而是位於自大和自卑中間的自信;懂得謙卑的人同時會接納自己的長 處和短處,才知道學習的重點是哪裡,才懂得趨利避害,找到改變的方向。

當你懂得重組自己的人生與職場經驗,你的人生將不再如美國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所說:「生活中九○%的時間只是在混日子。大多數人的生活層次只停留在『為吃飯而吃、為工作而工作』,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卻很少有時間從事自 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標。」而是如霍夫曼所言,你將隨著世界的改變而重新創造成為一個新的定位、一個新的你。

【延伸閱讀】對抗職場危機, 你必須再造自我價值!

亞洲4小龍當中台灣失業率最高2002年36,235元2011年34,402元台灣過去10年實質經常性月薪逐漸減少10年來薪水減少5%少了 1,833元

2011年失業率:台灣4.3% 2011年失業率:香港3.4% 2011年失業率:韓國3.4% 2011年失業率:新加坡2.0%

資料來源:主計處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10大中產階級工作即將消失!

薪資福利經理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34.2 消失現象或原因:類似台灣的人事行政經理,負責薪資和福利發放等行政工作,因附加價值低,企業越來越傾向外包

廣告行銷經理人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32.7 消失現象或原因:新科技及網路行銷趨勢,取代原本傳統行銷較高的人力需求

一般數據分析員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31.4 消失現象或原因:被更專業的統計員及成本預算員取代

媒體校稿員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31.0 消失現象或原因:編輯校對軟體普及,媒體機構減少

法務助理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22.9 消失現象或原因:類似台灣的律師助理或法官助理,因經濟危機導致美國律師事務所大幅裁員,以及業務外移影響

交通及鐵路警察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18.7 消失現象或原因:過去10年職缺已顯著減少,未來成長空間亦不樂觀

農業工程師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18.4 消失現象或原因:指農田水利、灌溉、機械耕種、農業環境工程等技術人員,因農業機械化使農業雇用人數縮減

電視名嘴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15.9 消失現象或原因:媒體結構改變,內容數位化及廣告收入減少

技職教育老師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14.4 消失現象或原因:經濟不景氣,各州政府收入減少,刪減教育預算

旅行社業務員 '04~'09年受雇人口減幅(%):14.0 消失現象或原因:旅遊票務網站普及,減少人力需求

資料來源:《富比世》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自我盤點16問,重組職場競爭力

你想要什麼 (欲望)Q1.你現在最想要25件事是什麼?Q2.你希望住在哪裡?Q3.你希望10年後你在做什麼?你希望這一生怎麼過?盤點目的:有助找出重組的目標 和方向,才不會胡亂嘗試做白工

你擅長什麼 (能力)Q4.從學校、生活、職場各方面,開始回想自己過去表現最好和最壞的是什麼?Q5.最近幾年在家庭或社會上值得稱道以及最挫敗的是什麼?Q6.我 憑藉什麼能力有這些優異的表現?以及為什麼我會遭遇到挫敗?盤點目的:有助用擅長的能力去挑選自己想做的事情,增加成功機率

你是哪種人 (性格)Q7.你擅長從錯誤中學習,或遵循詳盡的指導?Q8.你擅長與人腦力激盪,或獨自處理問題?Q9.面對陌生事物,你習慣由他人向你解釋,或自己閱 讀說明?Q10.你做事的習慣,是先了解整個過程或按部就班?Q11.解決問題的方法,通常是受靈感激發?或根據既有基礎慢慢往上建立成果?Q12.你在 何種情況學習成果較佳?在課程安排好的人為環境,或投入實際情境中?Q13.你最近一次學而有所收穫的事項是什麼?什麼動機促使你去學習?如何學習?盤點 目的:有助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選擇學習和做事的方法,降低挫敗感

你的強項優勢(資產)Q14.你有哪些資產可做為事業規畫的後盾?Q15.你有哪些客觀條件比別人占優勢?Q16.有哪些過去經驗可轉化為有利的因素?盤 點目的:有助與外在環境做比較,評估有利條件和潛在風險

整理:單小懿

【延伸閱讀】4大階段按步做,盤點出新能力 ——職場重組力循環圖

1.累積經驗勤練基本功並從錯誤記取教訓

2.觀察環境隨時注意局勢的變動做出調整

3.盤點自我遇轉折盤點自己優劣勢走風險最低的路

4.重組能力利用經驗解決新環境的挑戰再造成功

整理:單小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5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