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只要動手指,就能監控23棟雞舍 老雞農iPhone養雞 年增兩百萬業績

 

2011-3-28  TCM




今年六十二歲的順興牧場主人周銀 水,腰間所掛著的手機,是時下最「潮」的iPhone。談話間,他就像一般年輕人一樣,不時拿出iPhone,點閱螢幕。

只不過多數人拿iPhone看的是即時新聞、玩的是應用程式(App)、臉書(Facebook),但周銀水卻拿iPhone來日理萬「雞」:在他的手機 上監控二十萬隻雞的生長情形。

一般雞農,得隨時到雞舍巡邏,沒有休假可言;但周銀水帶著一支iPhone,不但可以和朋友遊山玩水,還能同時遙控他的二十三棟雞舍,透過鏡頭察看雞群的 活動,動動手指就能連線操作雞舍的風扇、料線等設備,更有效率的管理他的六萬隻母種雞、十四萬隻雛雞。

iPhone不但讓周銀水得以偷閒,而且科技的監控降低了人為疏忽的風險,因此讓雞舍運作效率大幅提升,母雞產蛋期平均產子數(子代數量)從一百五十二‧ 八隻提升到一百五十五‧八隻,依照現有市場價格計算,一年至少增加兩百萬元的營收。

更自由! 用軟體監控,減少巡雞舍

把iPhone等科技設備變成養雞助手,幕後的功臣是周銀水的兒子——周志遠。他曾在台北當工程師,一年半以前回家接手家業,也把科技帶回了傳統的雞舍。

傳統雞舍為求密集飼養,乃是用水簾、風扇打造出全密閉的空間,雞群生長的溫、濕度,吃的水和食物,皆由人為訂定操作,一旦人為控管有所疏失,密集的雞群, 會產生連鎖反應,嚴重情況如溫度過高,甚至「半小時內(雞群)會全死光,」周銀水解釋。

雖然異常時雞舍會發出警報系統,但一律以震耳欲聾的鈴聲示警,無法判讀原因。警報一響,就算僅是十座風扇中的一座故障,不會影響雞群,也得等周銀水衝到現 場後,才能抓出肇事元兇、解除警報。「一般牧場都只是傳統的控制箱方式,沒有(連線)到個人身上,管理者需要被綁在廠址內(才能操作),」台大生物產業機 電工程學系教授方煒觀察。

因此過去的周銀水,深怕來不及搶救緊急異常,只敢在距離雞舍一小時車程內的範圍活動,「連和朋友吃頓飯,都是坐立不安的樣子,」周志遠回憶。

周銀水長年來全年無休,白天每小時得到雞舍巡邏,檢視雞群生長情況,更得隨時視天候變化,調整雞舍溫溼度、甚或雞隻的給水量,遑論只要警報一響,「不管颳 風下雨,半夜也要進去,」周銀水說。

更精準! 自動偵測異常,即時搶救

「每天都要被綁在雞舍,連過年也是,」周志遠回憶:「從小到現在,我們全家一起出門的次數,一隻手就數得出來。」爸爸的養雞方式,看在周志遠眼裡,是不 捨,也是耗費人力、時間,於是他拿出科技業的看家本領,自行撰寫出一套現場監控軟體,想讓電腦代替人工。

「這可不是偷懶,電腦能做的,就不應該給人做,」周志遠強調。例如曾有一次,本應自動將飼料打入料線的馬達故障,偏偏工人沒有察覺,導致該條料線上的公 雞,因飢餓而睪丸萎縮,造成雞蛋孵化率減低。獲報後的周志遠,沒有要求工人加強巡邏,反而在各個飼料桶中放置感應器,往後只要感應器偵測到投料數量不足, 就會自動通報異常,因此一勞永逸。

他還將原本各自獨立的飼料、水簾運作等監控設備整合成一套全面系統,原本每項設施得在現場一一設定,但整合到電腦系統上後,不但可以隨時透過iPhone 監控,更可直接重新設定。例如一座風扇壞掉,可直接關掉警報、打開另一座風扇。方煒評論:「周志遠這套系統的強項,主要是自主開發,應用最新資通訊技術做 系統整合,不是單兵作戰。」

此外,對於影響小雞孵化最主要的因素——溫度、溼度,他則以每分鐘為單位紀錄,就算一天沒進雞舍,事後也能憑著圖表判讀當天雞舍的運作。「看這個 curve(曲線)會說話,」周銀水滿意的笑說。

例如打開出雛機(雛雞破殼時所在的設備),其溫度、濕度會驟降,但在十分鐘內能回升至標準值,因此只要看報表,就能知道工人有沒有準時打開出雛機檢查,甚 至當圖線起伏不定,就是機器快要故障的前兆,好讓他們提早準備維修。

更先進! 市場和期貨價格,全報上

儘管現在iPhone不離身,坐在電腦前眉開眼笑,但在七個月前,周銀水卻無法接受周志遠的「革新」,還和家族中的其他長輩們異口同聲數落周志遠:「偷 懶!哪有養雞的不進雞舍(隨時巡視)!」

為了降低爸爸對科技的疏離感,周志遠絕口不提遠端監控、程式設計等專業技術,只敢問爸爸:「那收發簡訊你OK吧?」他為爸爸買來iPhone手機,讓警報 化為解釋異常原因的簡訊,讓爸爸得以判斷是否需要回到雞舍。還把複雜的系統資訊,簡化成一頁單純頁面,只要按下不同選項,就只會出現所需資訊。

此外,他更從網路上蒐集飼料、肉雞、雞蛋……等當日價格,甚至連芝加哥玉米期貨價格,也通通整理在同一頁面上,讓爸爸和舅舅們省去打電話、翻報紙的工夫, 只要拿出iPhone點兩下,就掌握市場行情。

兩個月後,這套系統成功讓周銀水「上癮」:「有了iPhone我才敢出門。」而少有的抱怨是:「兒子,你把畫面的顏色換一下。」甚至還自發的學上網購物、 下載各式Apps,趕上時下最「夯」的流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2

【文化遺產】日理萬雞 34年雞農:我係雞癡!

1 : GS(14)@2017-01-31 03:14:04

屋企就喺雞場側的李良驥話習慣朝早的集體雞啼,絕不會被吵醒。



以前喺新界,真係分分鐘雞多過人呀!全盛時期,新界有幾千個雞場,依家?三十個都冇。1982年起一直堅持養雞至今的李良驥,在元朗經營永明農場,養有活雞三萬幾隻,自認雞癡。「大半生人對住啲雞,你話我唔癡都係儍啦!」佢慨嘆以往殖民地政府鼓勵養雞,為雞農引入不同雞種,又助他們改善飼料,依家卻規管多於支援。社會一味講經濟,土地只會種出大廈,堅離地。「我哋希望將來政府可重視農業,唔好淨係話要做國際都會,有乜事上來我哋可以自給自足嗎?靚衫,女士可着少件,但糧食我哋一定需要。」



雞隻飼養技藝原來係非物質文化遺產。雞要好食,要識得混種。「染交出好嘅後代,我係有啲滿足感。」80年代,雞都是自然交配,佢1998年向其他雞農學習為雞採精及人工授精,本地雞農至今仍不時交流新知識。同行不一定如敵國。「技術永遠學唔晒,錢亦都賺唔晒。有人問到我,我冇所謂,識嘅就話佢知。我哋養雞業係幾團結。」每個雞場總希望培育出「鎮場之寶」雞種,64歲的李良驥希望把雞場交予兒子接手前,能有一款出色雞種省靚農場招牌,讓他將來打理雞場業務能輕鬆一點。他前後花近二十年從石岐雞中栽培出羽毛亮黑的「黑羽雞」,肉爽甜不膩。「我希望佢承傳落去,保存呢個行業。」記者:葉青霞攝影:王國輝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雞隻飼養技藝乃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春社古蹟資源中心的Hedy這天與雞農李良驥談養雞業轉變。

因防疫需要及政策要求,雞場現變得守衞森嚴,閒人免進。

1970年代前,養雞戶多是家庭式經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30/199126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