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穆迪與財政部誰計錯數?

1 : GS(14)@2017-05-28 10:23:38

【明報專訊】穆迪上周三宣布下調中國主權評級,立即招致國家財政部反駁。財政部指穆迪誇大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甚至對中國法律制度規定缺乏必要的了解。

具諷刺意義的是,內地債市幾乎波瀾不驚。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公布的資料顯示,5年期國債收益率25日繼續回落至3.65厘,低於此前連續三個交易日的水平。穆迪公布下調評級結果之後,除了3月期國債收益率由3.25厘上升至3.27厘,其他短期以及中長期國債收益率均告下跌。

專家﹕穆迪「做空」索「保護費」

需要說明的是,內地絕大多數國債承銷團成員尤其是記帳式國債承銷團甲類成員、做市商市場成員,都是國有金融機構。接近官方的內地專家稱,穆迪對華出「做空報告」,只不過是想索取「保護費」、招攬生意。

無論穆迪評級有無實質影響,它作出判斷的邏輯清晰: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國家財力受損。加之,企業尤其是實體經濟盈利欠佳,中國刺激經濟增長所需投資,將依賴債務增加。這對槓桿率高企的實體經濟而言,只會雪上加霜。

中央着手清理地方債

國家財政部作出反駁的理據正好與穆迪相反:內地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加之,地方政府舉債受到嚴格控制,內地債務風險指標不會發生大的變化。至於國有企業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舉債,屬於企業行為,根據現行法律,中央以及各級地方政府毋須兜底。

金融海嘯之後,為刺激經濟增長,各地紛紛舉債,的確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地方政府債務。但近幾年,中央已着手處理,逐步把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成債券。同時,嚴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舉債,將權力收歸中央,嚴令地方政府舉債不得突破中央批准的限額。早在穆迪報告之前,中央已把政府債務與包括國有企業在內的企業債務以及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之間,進行了切割。

穆迪與財政部各執一詞。孰是孰非,關鍵不在過去的數據,而是內地未來的經濟前景,即內地今後的經濟表現以及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否成功。今年1至3月,內地財政收入增幅罕見地高達14.1%,但到了4月份,疲態再現、增速下調至7.8%。

稅收主要來自企業 波幅大

目前內地現行稅制,稅收以包括增值稅在內的間接稅、而非以所得稅等直接稅為主,稅收主要來自企業而非居民個人。這一特點決定了稅收收入與經濟增速之間的關係:經濟增長愈快,稅收增長得更快(經濟擴張期,企業通常以高於GDP的速度投資,加之通脹因素,進而拉動增值稅等間接稅稅收更快增長);反之,經濟下行期,稅收下滑幅度也會更大。

以往內地經濟增長一成時,財政收入增速往往高達兩成。如今,經濟增速下滑,財政收入增速下降得更快。去年,內地GDP增長6.7%,財政收入僅僅增長4.5%。今後,如果內地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加之減稅降費減少財政收入、開支有增無減,內地負債率必然上升。反之,負債率則下降,中國信用指標回升,穆迪就會失算。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19&issue=201705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