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雷曉宇 田茗
編輯 / 雷曉宇
攝影 / 吳育琛
人人都上補習班。2011年5月,由北京21世紀教育學院進行的一項抽樣調查顯示,在北京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中,有87%報讀過各種補習班;在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中,有92%報讀過各種補習班。
到處都是補習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大大小小各種教育培訓機構超過10萬家。其中,僅石家莊這樣一個省會城市就有2000多家課外補習班,一所重點中學周圍,散佈著大約50家補習班。
家長們花在補習班上的錢越來越多。每年3月到7月是補習班的旺季,北京望京地區一家補習班的負責人說,光是三個月的高考前全封閉住宿班,一個學生收 費18萬元,已經全部招滿。2月底的時候,北京課外輔導每單最高收費紀錄再次被打破:從學大教育的57萬元變成了安博教育京翰一對一的62萬元。一份調查 顯示,在北京,一個普通三口之家花在小孩補習班上的錢,已經將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一半。
家長已經不敢不給孩子報補習班了。中國的教育在應試制度、學校和商業力量的合謀下,已經成了一場反恐戰爭。以前,我們說買房子是自尋包袱,後來再也 買不起了;我們說憑真本事,文憑不重要,現在找不到工作了;我們說開車不是健康的出行方式,現在再也搖不到號了;我們說為了國家到偏遠山區去,現在再也回 不來了⋯⋯在一個資源有限競爭無限的國家,搶先一步才安全,而任何長遠的打算也無疑會造成眼前的困頓。
補習班市場還遠未飽和。新東方是中國民辦教育行業的老大,2011年,新東方收入超過40億元人民幣。據德勤報告估算,2012年,中國教育市場將 達到9600億元人民幣。算下來,行業老大的收入連整個教育市場的1%都不到。但看K12中小學同步輔導市場,目前把新東方、學而思、學大、巨人和安博京 翰一對一這5家公司的該項業務營收加在一起,還不到整個K12市場的2%。
20年來,中國的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呈「反拋物線」。
中國民辦教育的幸運之處在於,一開始,沒有官僚資本願意進入,因此意外地獲得了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有上百家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後來,新 東方出來之後一統江山。2000年之後,華爾街英語崛起。2001年,環球雅思出現。2003年,學而思誕生。2006年,學大出現了。這是巨大的好事, 整個行業似乎又回到拋物線上面。中國人的教育會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和國際化。這個進程才剛剛開始,這條拋物線還會有十年的上升期。
教育行業將來可能會出現類似「咖啡館業態」。會有咖啡行業的星巴克那樣的大的產業公司,全國有三四家大機構佔了40%50%,誰要有能力進來,做一 個十幾億級的企業是沒問題的。但是,大部分的市場空間還是作坊型的小咖啡館、夫妻店。這個空間太大了,各個城市都會存在幾千萬、上億級的企業。
教育行業未來有兩大創投趨勢。一個是精英化的趨勢,一個是技能化的趨勢,中間的難免陷入考個中「不溜的大學,找個中不溜的工作的局面」,沒什麼機 會。精英化是什麼?幼兒園去藍天幼兒園,小學去景山小學,中學上人大附,然後去讀哈佛、斯坦福。這條路上聚集著很多中產者和精英群體,有很多機會。另外, 大家去學藍翔、去尚德、去考個會計證,普及教育市場會越來越大,國家的錢也都會投到這塊來。
最後,我們一起來做一道小學三年級的奧數題:一個六位數,分別用2,3,4,5,6乘它,得到的五個新數仍是由原數中的六個數字組成,只是位置不同,此六位數是多少?
有人用電腦程序算出了結果:142857。
二把手問題:
從新東方的三駕馬車,到學而思的曹允東出走,從巨人教育出走高斯教育團隊,到學大教育2012春節後高管變動⋯⋯中國教育行業尤其容易發生「二把手」問題。
一來,教師與互聯網不同,的確一個人或夫妻就可以創業授課,無需完整團隊。二來,教育行業創始人大多數是教師出身,企業管理水平不高,也不擅長利益分享。
在教育行業,沒有股份的副總裁也不在少數。2011年,環雅總裁張永琪曾說:「不給他們股份是不希望他們跟我一樣週六日加班那麼累。」
(本文來源: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