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飯局對了,事就成

2013-08-12  TCW
 
 

 

「如果一個朋友特地請我到三芝,還說,我那個陶窯,剩的餘溫去烤的茭白筍,我到現在都記得,好感動。簡直太美味了。

他稍微調了幾種不同的醬汁,接著說:『試試看,先吃原味,然後你要不要……(再多試試其他),』真的那個晚上只有那一道菜,但是我都記得。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夠不要再多了,能夠少,那個少是說,我把最好的給你。」

這一段話是美學大師蔣勳對一場餐宴的期待和嚮往。蔣勳吃遍大小宴席,最令他感動的往往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主人的誠意;主人用陶窯、茭白筍做出一桌子美味,不是最貴,但是最好,會讓人印象深刻。

所以,他覺得尤其是上層的中產階級,應該把宴客的東西當成你自己的驕傲,吃出不一樣的飯局。

你懂得如何吃飯嗎?大大小小的飯局中,如何當好主人?如何扮演好客人?又如何在飯局中滾出自己的好人脈,成為自己在職場上一股專業之外的助力?這是學校沒有教,辦公室裡學不到,卻終生受用的一堂課。

飯局,有人用來喬事情,有人用來交朋友、搏感情;商務、非商務,用心誠懇經營,人脈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一年主辦三、四十場飯局金融界孟嘗君,累積萬張名片

累積一萬張名片要多長時間的耕耘?對於有金融界「孟嘗君」之稱的東亞證券董事長王伯鑫來說,那是從飯局中交朋友的一點收穫。「我當主人當二十多年了,」王伯鑫說。

王伯鑫並非創業家,也不是企業家第二代,他的父親在基隆當警察,當到派出所的小主管,一毛三退休。從小看他父親請人吃飯長大,也養成他喜歡請人吃飯和好客的個性。

三十五歲那年,他擔任西班牙銀行助理副總裁時,開始舉辦金融好友會,每年自掏腰包舉辦兩次餐會,從未間斷,固定成員約四十位,每次聚會二十位,目前大約累積超過三百位金融機構副總層級以上的朋友。他每年飯局約兩百場,一個禮拜平均四場左右,自己當主人的飯局,一年也有三、四十場,一年花數十萬元,請人吃飯。

兩年半前,王伯鑫接任東亞證券董事長,東亞主打財富管理業務,開幕後,朋友紛紛詢問是否需要協助,更不約而同把大筆大筆的資產委託東亞管理。兩年半來,每月手續費收入,從三百萬元成長到一千多萬元,成長近三倍。辦公桌上一萬張名片、厚厚的飯局檔案,是他最珍貴資產,然而,這是他一路從低處往上爬,所累積的職場競爭力。

一頓飯拉近七年距離卡內基黑幼龍拿下廣東代理權

一場好飯局,不僅吃吃喝喝,還要能感動人,為事業、人脈加分,是職場必修學分。黑幼龍、黑立言父子,靠一場飯局,拿到卡內基的廣東代理權。

今年初,黑幼龍父子在深圳宴請一位七、八年未見面的學員,因為,黑幼龍想爭取卡內基的廣東代理,而美國總部不同意將廣東代理權交給他們,所以必須在當地找合夥人。

這位學員已經退休,當年他在大陸一家本地公司任職時,參加過兩天的卡內基課程,那是卡內基第一次在大陸公司舉辦,因此結緣。

三位七、八年未見、未打過一通電話的人,話題如何接軌?結果,一場飯局下來,居然沒冷場,好像高中朋友見面一樣,聊得好開心。關鍵是,彼此有共同的朋友,黑幼龍記性很好,一個個詢問朋友近況,這位退休學員,不斷幫他更新這些朋友的近況,飯局前三十分鐘,「都在聊別人的事,」黑立言說。

黑立言認為,彼此都是有準備而來,父親點名當年認識的學員,而對方也能更新近況,相談甚歡。最後,合作計畫談成。美國也核准了卡內基的的廣東代理權。

今年五月,聚和國際總經理特助郭美璘安排一場特別的飯局。

當主人要投「客」所好事先打聽,擇其所愛成功大半

這是一場商務飯局,聚和旗下一個新事業體,做癌症的標靶藥物,目前進入人體試驗階段,需要和國際級醫生合作,當天請了兩位外國醫生,主客是日本橫濱大師級核子醫學醫生,另一位是美國德州醫生。

這位日本醫生,是他們想合作的對象。籌備晚宴階段,郭美璘詢問了熟識日本醫生的德州醫生,掌握日本醫生喜歡西方食物、喝紅酒的飲食偏好。於是,訂了吳寶春成名前的工作地點、正統法國餐廳帕莎蒂娜,也準備了紅酒。

事先準備細節,好菜、好酒,搭配好話題,完成一場成功的飯局。

選客人要看化學效應主談、聽眾、促進者,缺一不可

找對客人,很重要。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經常在兩岸舉辦飯局,他認為:「一個好主人要有閱讀空氣的能力。」例如,政治立場不一樣,最好不要在一起,反之,立場一樣,談起來就會非常愉快,這就是閱讀空氣的能力,主人要有找「好客人」的能力。

客人如果彼此不認識,就要想辦法安排一位共同朋友,坐在中間,讓客人不被冷落,如果沒有共同朋友,那就要安排一位開朗朋友在旁邊,要把每個人狀態設定好,讓大家能夠快速進入飯局中。

邀請客人的標準是,這群人有沒有共同性?能不能有化學效應?黃冠華說,飯局有三種角色:一、話題提供者,即主談的那個人,能言善道,擅於分享;二、聽眾;三、促進者,促進講者跟聽眾的和諧。

最完美的飯局,是大家同時都能扮演三種角色,但,難度很高。

安吉斯集團大中華區董事長葉文立,通常會事先跟餐館談好菜單,不能當天現場點菜,因為,餐館不是你家,食材有季節性,有時還牽涉到師傅的心情,所以,要提早準備,飯局當天,他通常會早半小時到,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討論一下,這是禮貌,也是尊重。

鼎泰豐董事長楊紀華說:「簡單的東西做到好,不一定要魚翅、鮑魚、龍蝦。」以前台商在上海請客人吃鼎泰豐,結果客人不高興說:「怎麼晚上吃包子?」所以,那時鼎泰豐晚上生意比中午差,但是,現在晚上吃包子的人越來越多,也有不少客人豪華晚宴吃一半離開,跑到鼎泰豐吃「簡單的好東西」。

品好酒打開話匣子有些事,一點微醺更容易說

葉文立說:「中國人是社交型的,喝點酒,比較容易交流,」有些事清醒的時候說不清楚,喝到微醺的時候,才講得出來。因此,好酒在飯局中不可或缺。

一提起葉文立,他的好客,他的禮數,他準備的好酒、好酒量,都讓人印象深刻,朋友都享受和他一起吃飯的時刻。禮客時尚館董事長翁素蕙回憶一場晚宴,葉文立喝到盡興,眾人拱他唱一首晚安曲,讓大家回家休息,他硬是不唱,讓在場的人笑翻天;楊紀華提起葉文立,也是難忘他的好客、好酒量。

再好的酒,若話題差,好酒也不好喝;粗茶淡飯,配上好話題,一樣滿室生香。

郭美璘為了一場飯局,花了很大心思準備話題。第一步,拉近關係,當日本橫濱醫生第一次來台灣,對台灣不了解,郭美璘發現,橫濱跟高雄的城市地位相似,橫濱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又是港口,且以工業為主,和高雄類似,破冰話題誕生。

接著,找到對方能談的話題。安倍經濟學,受到全球關注,她認為,日本醫生應該對這話題,有體會。

結果,這場飯局,出奇成功。三個話題奏效。

第一,日本清酒。飯局中公司一位主管問日本醫生,喜不喜歡日本清酒,結果,他完全不懂,主管就端上準備好的清酒知識,他告訴這位醫生,日本清酒跟葡萄酒一樣,分九個等級,而且,要政府認證,釀清酒的米,跟一般的米不一樣,就像葡萄酒也是這樣。

混合了清酒、紅酒的話題,完全吸引了主客的注意。

第二,安倍經濟學。另一位同事分享雜誌上的安倍經濟學報導,問他的意見,結果,他聽了很吃驚,訝異他們知道這麼多。

第三,來自日本醫生的回饋。話題聊開、酒也喝多後,日本醫生開始分享一位日本漸凍人企業家的故事。這位企業家在日本有六十間醫院,在海外也有很多企業,卻只靠眼球發號施令,透過字卡溝通,全身只剩下大腦在運作,卻還一直思考著,如何能讓企業更好。

這時,主客變成話題提供者,還提供了有溫度的故事。

當天,從日本醫生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大為感動。

西方文化,飯局是創造一個有氣氛的對話環境,除了食物、葡萄酒、氣氛、有主題,也要有優雅女士。

因為,飯局如果都是男性,討論話題會非常僵硬,足球、政治、汽車等,有女士在座,話題會較柔軟;另外,如果男性在飯局產生意見衝突,女士就適合扮演協調角色。

有了好飯局的重點要素後,成功飯局的最高境界是,意猶未盡。華生資本董事長林宗聖曾辦過一場飯局,從中午十二點,吃到下午四點,大家都不想離開,因為,話匣子打開了,每個人都很投入。

散場,人脈經營才開始持續舉辦,人脈才能滾久、滾深

好飯局要滾出人脈,必須有系統性、持續性。有系統,是指飯局需要分類,像王伯鑫的飯局分金融界、投資界、產業界,及鄉親。持續性是指,定時舉辦,人脈才能滾得久、滾得深。

創造被利用價值,是人脈滾動的力量。

王伯鑫每次飯局後都會準備與會者通訊錄,隔天請秘書傳給每位與會者及其秘書,讓人脈自動滾下去。

黃冠華有一個私房的按摩師傅評比表,是他多年到所有台式按摩店,把所有師傅的力道、認穴能力、細膩度、花式技巧、社交能力,給予ABCD等級評分。有需要的朋友,就會自動跟他聯絡。

意即,讓朋友知道,你認識我,就是認識一個可利用的資源,比電腦還方便,創造自己被利用價值。

一群朋友,有基本常識、尊重與溫暖,就是一桌精彩好飯局。認真吃飯,真心享受交友的樂趣,隨著時間累積,你也可以滾出好人脈。

【延伸閱讀】掌握7大主題,聊天不怕沒有梗

話題新聞最好聊:如年輕人月薪3萬以下該如何理財?或是當紅手機遊戲 真心讚美對方:如「你的鞋子很適合你,很漂亮」說自己做過的糗事:像買錯東西、認錯人、言語誤會等經驗,很多人都愛聽,這不會傷害別人,還能讓對方覺得你很親切聊彼此共同經驗:像是育兒、殺價經驗、夫妻相處等話題,很快能打開話匣子聊天氣最容易:天氣、颱風消息、流行性感冒等雖然老梗,卻是大家都可隨意發表心得的話題宴席的主要話題或食物多聊對方得意之事:如果能讓人感到優越,對方會更願意親近

【延伸閱讀】避開4大地雷,出口不怕得罪人

避開政治話題,容易引發煙硝味

避免涉及隱私,如收入、健康狀況、家庭糾紛

不交淺言深,讓人覺得你無法掌握談話尺度

不輕易吐露秘密,特別是團體情報或不利自己的事

資料來源:《吃飯前最好摸清楚的飯局潛規則》、《華爾街日報》 整理: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83

揪飯友 吃對了,事就成了

2014-08-25  TCW
 
 

 

群邑台灣董事長 余湘最有人緣媒體教母 吃飯眉角大公開

在採訪掌握全台最大廣告預算,WPP集團群邑台灣分公司董事長,有「媒體教母」之稱的余湘前,我們多少都知道,她能夠從總機小妹爬到廣告集團董事長的位置,除了努力,擁有豐沛人脈是關鍵。

我們也多少都看過她相關報導的引述:「我比較偏愛用人緣,取代人脈,只要人緣好,大家就會喜歡你,人脈就會不自覺的產生。」

但直到這場午餐聚會,我們才比較明白,她口中:「當別人的貴人,就能有好人緣。」這句話,是怎麼一回事。

餐敘不談公事,好人緣牽成好機會

這場午餐聚會,原本就在余湘的行事曆裡,我們因為採訪而參與。

但這場聚會的成員很跳tone:有每年掌管一百三十億元廣告的廣告人余湘、星座作家星星王子、導盲犬協會秘書長陳長青,還有一隻拉布拉多導盲犬窩在桌腳下。

七嘴八舌中,我們才搞清楚這中間的關係。陳長青是透過星星王子的介紹認識了余湘,而余湘一認識他,就捐給協會一百萬元,當終身義工,還動用聯廣資源拍導盲犬公益廣告,陳長青則送給她一隻拉布拉多犬。

邊吃飯,余湘邊說,她手上有非常多的《KANO》電影加演場電影票,正到處送人,陳長青就要了三十張招待寄養家庭。一回頭,她順便問了我們,《商業周刊》可以跟協會怎麼合作……。

余湘,真的很會「牽」。她晚上從不應酬,但中午時間,卻排滿許多這類主題完全跟公務無關的午餐約會,而這些約會,又不斷在她的職涯開花結果。

趙少康曾在專欄中提及:「幾個月前,余湘邀我到南港展覽館參加Nu Skin的大會。到了現場一看,真把我嚇了一跳,上萬人塞滿整個展場,余湘找了不少她的好友助陣,像白冰冰、何麗玲、鄒開蓮、汪用和……都來了,郝龍斌本來因選情緊張不來,余湘勸他:『上萬人的場子,才是你該去的地方。』主辦單位因郝龍斌來有面子,郝龍斌能向上萬人簡單演說,相得益彰。我看到這種場景,體會出余湘成功的原因。 」

利用午餐約會互相牽成,人緣好了,人脈與機會,自然源源不絕。

這是余湘進入職場二十八年後的體悟。「年輕時,自己吃飯總覺得要有目的,但現在才發現:無招勝有招。」余湘說。

自組吃飯幫,幫眾「一定要好玩」

過去,她就會不定時揪團,但三年前,她揪的午餐團還進階到另一個層次。 當時,她受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請託,出資買下台東一間屋主欲脫手的民宿,改名為「余水知歡」。她廣邀好友到訪小住,一時興起,就在民宿誓師,成立了「余水知歡」吃飯幫。

這個幫的成立宗旨就是「無樂不作」,平均每兩、三週,就在中午聚餐同樂。「入幫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人一定要好玩,」余湘說,所有幫眾都是她揪來的,平常接觸到新朋友時,她若覺得對方跟自己一樣,都是好玩、樂觀、開心的人,就會主動邀對方入幫。

平常除了聚餐,大家也會藉機捧場親友舉辦的活動,成員中有人開畫展,大家就揪團用餐,再大隊拉拔過去捧場。知道全聯總裁徐重仁的兒子開了新餐廳,大家也會約好一起去品嘗。

目前幫眾成員包括:海洋拉娜總經理蔡易伶、緯來電視台總經理鄭資益、宏?眥]務長胡冠珍、天空傳媒執行長潘恆旭、威剛副董事長周守訓與妻子汪用和等,日理萬機的政商名流,每次到場的總能超過二十人。為何這些「一分鐘幾百萬上下」的大老闆,願意定期抽空來純放鬆?

成員之一的群邑媒體投資部總經理趙訓平分析,正因為這個餐會不帶功利目的,才能讓大老闆們願意卸下面具同歡。自然,當幫眾的朋友手邊出現廣告需求時,會聯想到余湘。而且幫眾們個個神通廣大,讓余水知歡成了有求必應的許願池。買不到機票或演唱會門票,只要一到Line群組呼救,馬上就有成員能搞定。

平常話多,當主人反安靜不搶戲

我們有興趣的是,余湘是怎樣牽成這個午餐團?趙訓平說,平常話多、在公司很有權威的余湘,在幫眾餐敘時,總是所有人中最安靜的一位。「當主人的,一定不能強出頭。」余湘說。她明白這不是個人秀,做主人的要視時機接話,別讓任何一位來賓被冷落。遇到有人滔滔不絕,讓其他人不耐煩時,她則要技巧性的打斷,才能賓主盡歡。

一般上班族可能很難像余湘一樣,有時間與財力去組成這樣大的午餐團。但她經營午餐聚會的積極態度,確實可以參考。

她說,最近新成立「紅果子群英會」,找來雅虎奇摩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鄒開蓮、全球一動董事長何薇玲等基督徒女企業家,約三十人,固定在每個月的第三個週五一起吃午餐,餐後分組為台灣禱告;主題是:純粹為台灣加油。

看來,這位廣告女王正持續探索,無所求的午餐聚會能到達什麼樣的極限!

●執行訣竅揪團不談正事、不帶目的、主人不搶鋒頭不當主角。(文●蔡靚萱)

勤業眾信總裁 陳清祥慢熱老總 一年150場慶生宴交心術

這是個超嚴肅的總裁,用午餐時段揪員工人心的故事。

初次見到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總裁陳清祥,會覺得他很嚴肅,再交談幾句後,又覺得他很「慢熱」。除了專業,他如何與一百五十名合夥會計師拉近距離?秘密就在午餐時刻。

兩年前,陳清祥嚴謹認真的做事態度,獲得勤業會計師們的認同,高票當選成為公司新任總裁,他的工作重心從為客戶簽證,移轉到為公司擘畫未來、替同仁打造更大的成長空間。

但,曾經連跟女生說話都會臉紅的他,要如何讓一百五十名合夥會計師,共三千六百名員工都和諧共處,說服大家往共同目標前進?

他決定來場一對一的午餐慶生約會,每天中午,他最重要的事,就是替不同的合夥會計師慶生!

用報表管理生日,還會準備笑話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上班天數不超過二百五十天,算一算,平均不到兩個上班日,陳清祥就要吃一攤慶生宴。為了完美執行,陳清祥有一張落落長的報表,詳細記載著每位會計師的生日,由秘書負責在生日前後幾天內安排吃中飯,「最好不要選生日當天,因為同仁也要跟家人慶生。」

由於會計師的職業特性,做事很一板一眼;陳清祥辦生日會也是超嚴謹,先用報表管理生日,吃飯前,會先查過會計師的工作狀態,對其家庭成員瞭若指掌,以進入話題,甚至為了讓餐敘時氣氛更熱絡,他還養成隨時記下當前流行笑話的習慣,例如紅了一陣子的「下雨天老闆要秘書開除濕機(開除司機)」笑話,列入笑話庫。

我們第一次聽到他的午餐約會,覺得這也太「認真」,同事跟他吃飯壓力不會很大?我們回過頭問跟他一起吃生日宴的員工,笑話真的好笑嗎?「呃……每個人笑點不同,」會計師虞成全說。

不過,就因為很嚴肅,所裡最有「扮」(台語,威嚴之意)的陳清祥都願意花時間這樣去經營,認真去說笑話。誠意,軟化了他與會計師間的拘謹壁壘。

「剛認識他時,可能會因為外表而以為他很冷淡,」虞成全說。一頓飯後,他對陳清祥的評價是,典型面冷心熱。比起上上任總裁張日炎的「隨和」,前任總裁黃樹傑的「活力」鮮明,如今,陳清祥獲得了「傾聽」的評價,「是一位願意傾聽會計師想法的總裁。」

精誠所至,也難怪勤業眾信拿下二○一二年台北市勞工局幸福企業最高榮譽——三顆星評價。

員工交心說到落淚,貼心遞上面紙

對會計師而言,在慶生會中,任何「有冤要申、有鬱卒要訴」,都可以趁此時大鳴大放。只是,為什麼選在中午慶生?陳清祥分析,午休是個既私人又公務的時段,不談嚴肅話題、不預設主題,比較能讓大家放下面具交心。

陳清祥回憶,剛進入職場時,自己很害羞木訥,當年的小主管總會利用中午時間與組員一起吃飯、聯絡感情,讓他發現了中午吃飯的魔力。

所以,從他開始領導團隊起,就有了不定期與同事午餐的習慣。經過多年的午餐訓練,當年與女生說話會臉紅的他,現在已經練到能在員工談到委屈流淚時,貼心的遞上面紙,而不覺尷尬。

不過,一年到頭吃慶生大餐,身材難道不會走樣?陳清祥說,俗諺有交代,早餐吃得像國王、中午吃得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所以,午餐多吃點沒問題,只有晚餐應酬時他會只吃一半。另外,他也持續運動,除了每天散步一小時,到辦公室時也從地下三樓停車場爬樓梯到十二樓,外加週末打球、爬山、騎腳踏車,龐大的運動量,讓他中午多吃也不怕胖。

這位「認真」總裁,從午休到運動時間的管理風格,還真的超一致。

●執行訣竅準備笑話、預習對方的資料,不設防輕鬆談。(文●蔡靚萱)

台灣雅虎奇摩董事總經理 王興雅虎票選最高效主管 愛寫「情書」給員工

在辦公室花上十來分鐘,快速解決午餐餐盒,旋即打開電腦、戴上耳機,放任雙手十指,在鍵盤上來回飛舞著??。

這樣的畫面,是很多職場強人典型的午間風景,今年六月一日升任台灣雅虎奇摩董事總經理的王興,也是屬這個類型。不過,如果你以為她又一頭埋進工作,追趕各部門的績效指標,那可就大錯特錯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她其實是正在和員工「談戀愛」。

「這是最甜蜜的還債時間,」王興笑著說。因為,此刻在從耳機流洩出的,是教會聖樂CD;打字的內容,則是一封又一封,親筆回信給員工的郵件。「聽著聖樂,讓我充滿喜樂與能量,寫出充滿正面思考的信。」基督徒的她,常會引述,「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等聖經金句,在寫給員工的信當中。

回信越仔細,員工越願意敞開心房

為什麼是選在午休,揮霍自己難得的私人時間,一一回信給員工呢?

王興的回答是,她觀察發現,多數人習慣在睡前,提筆寫信給主管或老闆,因此,中午開收件匣回信,最具時效性。此外,她認為,不管是拋出琢磨多時的好點子,或是一吐職場撞牆的心聲,基本上員工會動筆寫信給老闆,都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當然要一封一封回覆,「回信回得越仔細,員工越願意敞開心房溝通,」她說。

王興回信的習慣是,除引述有力量的話語,替員工加油打氣之外;她更常分享自己的職場經歷,例如告訴正準備去客戶端提案比稿的同仁,她當初是如何應付大場面的成功心法,當然也有失敗的個案。「有時覺得寫這些滿甜蜜的,像在談戀愛。」她說,到後來,很多員工的信,談的都不是和工作有關的事,而是交流該怎麼教養小孩的私人問題。

中午不開會,用信溝通更有效率

每週都要仔細回上十幾、二十封員工來信,當然是一筆可觀的時間成本。不過,王興卻認為,善用午休時間,用心經營和員工之間,這條看不到的線,再值得不過了。

「我始終相信,要把『人』放在『工作』之上!」這位在今年初,被台灣雅虎內部員工票選為「Yahoo全球最有效率經理人」的職場高手強調,只有把人搞定,凝聚向心力,員工才會打從心底,甘願盡全力為公司付出;若是就工作論工作,得到的通常只是員工虛與委蛇的應付。

王興說,重新定義午休時間運用的可能性,是她五、六年前,從部門主管升任為高階領導人,才開始思考的。她除了回信給員工外,也會利用這個空檔,上網更新上半天的新聞資訊,或比較別人和自家網站的網頁呈現,「但一定不會是找員工來開會!」她篤定的說。

向來不喜歡開會,就算開會最長也不會超過半小時的王興說,從以前擔任小職員開始,她最痛恨的,就是午休時間被老闆找去開會,將心比心,所以在當自己升任高階主管的時候,從來不在中午時間安排任何會議。「我上個月才下規定,要求雅虎員工十二點到十二點半之間,不准排開會,必須到餐廳來取餐。」她表示。

其實,可以午間不開會,很大原因,便是王興長期以來,透過回信方式,點點滴滴讓員工清楚掌握她的決策邏輯。「所以,當員工遇到問題時,他會知道這樣的事情,你通常是怎麼想的,便能自己下判斷,減少面對面溝通的必要性。」王興說,如果可以,她應該更早開始,就用這樣方式,好好管理自己的午休時間。

●執行訣竅回信分享職場經歷,不在午休時間排會議行程。(文●尤子彥)

【同場加映】商業午餐女王教戰:這8招,把飯友變戰友

我們明白,多數人在中午最常要揪的,還是潛在客戶的人心。根據《商業午餐的藝術》一書作者,有3千多次商業午餐邀約經驗的羅賓.潔(Robin Jay)說法,幾個眉角,一定要知道:

●邀約時:》學老紳士。約了沒見過的對象,怕認不出來?學老紳士在衣領別朵花,或現代一點,用網路傳照片,避免認錯人也能顯示你對餐會的重視

》請跟著我說3次:一定要訂位!一定要訂位!一定要訂位!更別忘了要精準告知對方訂位大名,才不會失禮

●赴宴時:》最好親自接送對方到餐廳,在路程中營造輕鬆的共處機會

●吃飯時:》別點「四處滾」丸子、「噴紅醬」烤肋排或義大利麵、「超難搞」龍蝦,避免狼狽意外

》當鸚鵡。對方做什麼,你跟著做就對了。對方點酒,你才可以小酌;對方吃完了,縱使自己還剩一堆,也該停嘴把沒吃完的打包

●談天時:》千萬別說你在減肥,這會讓對方有罪惡感;但若是對方在減肥,你大吃「邪惡」美食就不應該

》萬一對方高談闊論你不熟的領域,真心請教能讓對方樂陶陶

●散會時:》什麼!還沒埋單?你早該暫離座位去偷偷結帳啦!萬一,真的拖到服務生將帳單送到桌前,謹記用信用卡遠比現金來得優雅

資料來源:《商業午餐的藝術》

整理:蔡靚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820

為什麽有些人年紀輕輕就成了富豪?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70

很多人一輩子都沒能成為百萬富翁,但有些人不到三十歲就做到了。他們並不是富二代,沒有顯赫的背景,但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有著相同的共性。

美國培訓機構RealVipSuccess的創始人Peter Voogd在26歲前就賺到了100萬美元,他說,成功不是偶然的,也有一些共性可循。

以下是他在LinkedIn上的分享

1,緊迫感

那些年輕人之所以能早早成為百萬富翁,是因為他們為了成功努力工作,而不是等待機遇降臨,當下遠比其他時候更重要,那些“總有一天”的心態正扼殺年輕人的夢想。百萬富翁一開始就將財富上的成功作為頭等目標,而不是總有一天會成功的次要目標。

2,找到一個強大的導師

在事業成功的路途中,他們尋找聰明的智者作為導師,為他們指引方向。成功的起落在於你與什麽人交往,所以要留意你的圈子。向前輩學習是做出正確決策的關鍵,一位好的導師會挑戰你,並幫助你聚焦更長遠的思考。

3,善用“杠桿”

時間就是金錢,按照工作時間支付薪水的工作可以給你體面的酬勞,但是不會讓你成為百萬富翁。有時候你必須得學會“以小博大”,例如做房產投資、樹立品牌、尋找合作夥伴、聯合營銷,嘗試不同的項目類型,等等。年輕的百萬富翁總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最大程度上賺取最多的財富。如果你想最大話你的時間,你還得花點時間認真分析,這就是所謂的“磨刀不誤砍柴工”。

4,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如果你想擁有非凡的人生,那你必須放棄“被所有人喜愛”的想法。那些太在乎別人意見的人常常受制於他人的觀點。在你追求偉大的目標的時候不要總期待所有人都會支持你,因為你的勇氣、優勢、眼光是他人所不具備的,喬布斯曾說,你的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時間為他人而活。

5,生產者第一,消費者第二

這句話的意思是,與其在電視上買東西,還不如生產這些東西;與其挖黃金碰運氣,還不如去賣鐵鏟;與其找別人借錢,還不若把錢借給別人…在你揮霍之前,先去生產。但不幸的是,很多人反著來:只消費不生產。那些將事業越做越大的人,以及不斷追求目標的人,通常都生產,而不是消費。(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80

一畝田創始人鄧錦宏:當農民在田里也能用手機上網,事情就成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790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 (一畝田供圖/圖)

2013年年底,我發現一個很讓我興奮的數據:每天訪問一畝田的用戶里三成是通過手機登錄的,農民白天在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一畝田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撮合農民和買家進行交易了。

假如今天全國有一萬個人要買白菜,以前是通過很複雜的多對多的關系完成交易,我們出現後,通過系統的算法,包括價格、品質、規格、距離、天氣和信譽等級等,實現雙方交易的精準匹配。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尤其是很多現代農業合作社的現代化程度,超出我們想象。最後就是冷鏈運輸行業和批發市場的建設,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聯網等投入應用,各方面的資源都在加碼這個市場。

三個月前,南方周末記者第一次走進一畝田的辦公室,那時公司只有1300人,正在大量招人。

大家擁擠在一個小辦公室里,甚至連洗手間門口,也放了個屏風,搭建出了個臨時工位。來拜訪和談合作的,只能在過道里放兩把椅子將就一下。公司唯一的會議室員工基本預定不上,每天都有一些縣考察團來這里參觀。

三個月後的今天,南方周末記者再次走進一畝田的時候,他們的辦公區域擴大了好幾倍,在隔壁一個大廈租了好幾層的新辦公室。員工突破3000人。

這就是互聯網速度。有圈內人士感慨,上一次互聯網行業出現如此高速增長的公司還是團購行業興起時候的美團網。

一畝田成立於2011年,是一個農產品大宗交易的B2B平臺。雖然過去4年里,這個公司實現了2000%的增長,但直到這句話在社交媒體上發酵,一畝田才第一次為互聯網圈熟知。

一畝田創始人兼CEO鄧錦宏1985年出生,大學畢業後,兩次創業失敗,兩度進入百度。最後創建了一畝田。7月10日,他在極客公園的一次演講里說:你們每天吃的食材有20%可能就是一畝田提供的。

試錯了五個方向

只有第六個方向是賺錢的,這就是農產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兒”模式。

2009年,正好百度市場部在做一個鄉村信息化的項目,沒有人願意接手,我就接下來了,並把它做成了百度當時最成功的一個公益項目。

這個項目持續兩年,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我大量了解和接觸農村社會後發現一個現象:我四歲之前在農村長大,但沒想到20年過去了,我兒時印象里的農村,跟現在的農村並沒有什麽大的變化。我記得小時候農村還是有很多青壯勞力,現在幾乎只剩老人和留守兒童,空巢現象嚴重,在中國70萬個自然村中,不少村莊甚至消失了。

中國的農村和農民不應該是這樣的。城市里的人們在享受現代化的技術,以及越來越豐富的生活,農村卻成了一個被遺忘的世界。

於是2011年我離開百度開始創辦一畝田,決定開始在農村市場創業。

之所以叫一畝田,是有一次在陽臺上仰望星空想出來的,很多人老是記成一畝地,其實田和地有很大區別。地讓人想到種植,但田,除了土地,還能讓人想到田園,更詩意一點。

當時創業就3個人,我們嘗試了六個方向,五個都失敗了。

第一個是幫農民團購飼料。現在有很多農資團購網站,當時我做得早了點,農民、經銷商和資本的意識沒到,大家合作積極性不高。

第二個方向是鼓勵農民在我們網站上填寫養殖檔案,我們給他發虛擬貨幣,有兩萬多個農戶填寫了檔案,但依然難以撼動當時的流通體系。

三是幫農民賣東西給販子;四是找大學生村官合作,每個村搞一個網站,讓村官來編輯內容,做農村社區;五是幫批發商把農產品賣給飯店的後廚。

這五個項目都失敗了,我們總結出一個很大的原因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當時還沒有到來,很多農民都是在早上七點到九點上一畝田,然後就是晚上登錄,白天有12個小時農民基本不在網上。但買家恰恰是白天活躍在網上,兩批人像平行的軌道,永遠碰不到一起。

只有第六個方向是賺錢的,這就是農產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兒”模式。當時我們這塊業務只有一個人在兼職維護,但每個月能帶來10萬元的收入,主要是會員費和廣告費。

2011年到2013年9月份,一畝田主要靠這個農產品的“去哪兒”模式生存,即提供信息服務,比如用戶搜索白菜價格,就能看到一些買家和賣家發布的白菜價格信息。做了幾個月之後,我發現每天有好幾萬人登錄我們網站,很多人還提出要委托我們銷售或者采購農產品。這就讓我們開始思考:除了信息平臺定位外,我們能否提供更多的服務?

當時也沒有國外的模式可以參考,國外不存在這種信息鴻溝。於是我就開著車去農村調研。

以前在百度,我們去鄉下出差都是當地市長、縣長接待,住在縣里最高級的酒店,吃最好的東西。自己創業後,我每天在農村都是跟農民就著花生米喝點小酒,跟農民吃住在一起,呆了兩三個月。每天教他們怎麽上網。農民真的都很好客,包吃包住,拎包入住的那種。

讓農業交易精準匹配

訂單農業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我需要什麽,告訴你,你再去種植。

2013年年底,我發現一個很讓我興奮的數據:每天訪問一畝田的用戶里三成是通過手機登錄的,農民白天在田間地頭,也可以通過手機登錄一畝田了。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撮合農民和買家進行交易了。

2014年6月,我們正式嘗試做線上+線下的交易撮合模式,直到今天,公司有3000員工,線下團隊就占了2500人,這些人八成是從本地招聘,過去他們都在當地賣房子和快消品,我們給他們遠高於當地工資水平的薪水。他們每天的工作就是下到田間地頭,教育農民、合作社的理事長和種植大戶去使用互聯網工具,教他們怎麽用我們的產品跟全國各地的買家聊天和交易。另外,就是當有買家來跟農民做生意的時候,我們的員工幫買家看貨,鎖定貨源。

現在中國大概有70萬個自然村,我們已經覆蓋了3萬多個村莊,未來我們希望線下團隊是1萬人,到時候將覆蓋10萬個村莊。我認為這是一個臨界點。覆蓋10萬個村子,一畝田的品牌就會讓種植大戶主動使用我的服務。未來,我們會加大從應屆畢業生里去招聘線下人員,國家現在鼓勵大學生回鄉創業,這恰好也是我們想要的。

去年7月,我們一個月只有50萬元的交易額,現在一個月已經達到100億元。日交易額突破3億元。目前活躍在我們平臺上的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供應方,包括散戶、大戶、合作社、經紀人、龍頭企業(如新希望),另一類是采購方,包括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批發商、飯店、超市、深加工企業和出口型企業。

之前,這兩類人發生交易主要是通過很多中間人和經紀人來完成。很多時候甚至連中間人也找不到貨。我們的出現消除了所有人的信息不對稱,就連中間人和經紀人也是受益方,因為中國大部分農業生產都是散戶,都需要經紀人去做工作,才能實現大宗交易。

一畝田正在讓農業交易的所有環節變得更加高效。假如今天全國有一萬個人要買白菜,以前是通過很複雜的多對多的關系完成交易,我們出現後,通過系統的算法,包括價格、品質、規格、距離、天氣和信譽等級等,實現雙方交易的精準匹配。

以前投資人對我們不了解,後來找上門來,我們基本是被動融資,連PPT都沒有做過,只給他們看了後臺數據。當時很多投資公司在搶,打錢最快的是紅杉資本,連協議都沒簽,就給我打了幾百萬美元。那天我記得去香港開了個賬戶,早上過的羅湖,九點就回來了,安檢的人還說我怎麽那麽快。

紅杉之後,先後有六七家機構投資了我們,我們可以說不差錢了。很多機構錯過我們,因為每個月我們的價格都在漲,很多人接受不了。也有很多投資人不太了解農業,他們投資別的電商有代入感,因為自己就是消費者,但對於農產品沒有代入感,他們就算用我們的App,也提不出優化意見。

在撮合交易環節之後,我們還會做訂單農業和技術輸出。訂單農業是未來的一個大趨勢,我需要什麽,告訴你,你再去種植。以前是生產之後找需求,以後是按需生產。這就要求我們更深入地介入農業生產,比如我們要幫助農民合理使用化肥農藥,以及提升供應鏈整合能力。

現在一些從臺灣進口農產品的貿易商也在使用我們的服務。過去這些貿易商要通過多個層次的中間商才能把臺灣的農產品賣到大陸。但他們缺乏一畝田這種瞬間把貨鋪到全國所有批發市場的速度優勢。要知道,速度就是農產品流通的生命,延遲一天損耗就很大。

挖掘農業大數據

它會告訴你未來幾天內會有多少黃瓜運到某個城市,又有多少東西運出這個城市。

8月底,我們會跟中國氣象局和農業部、農科院等機構合作,推出一個真正的農業大數據產品,主導這個產品的是我們從加拿大挖過來的一個技術團隊。這個產品買賣雙方甚至是記者都能用上。它會告訴你未來幾天內會有多少黃瓜運到某個城市,又有多少東西運出這個城市。這對政府的物價調控會有幫助,過去政府穩定本地菜價的菜籃子工程主要是靠補貼,未來不用補貼了,只需要調控好供給關系就行。

媒體也可以從中提前知道哪個城市可能某個農產品要脫銷,哪個地方的農產品滯銷。對於脫銷和滯銷都可以做出預警。

其實我們做的就是三件事,一是用大數據來建立一個信用體系,二是用互聯網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三是用規模來制定行業規則。

目前公司還處在虧損狀態,最大的成本是人力。但公司每個月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來自廣告、金融、大數據和物流。其中,廣告是賣家和買家投放的。金融是我們跟地方銀行比如一些地方郵政儲蓄合作,給信譽好的批發商做貸款,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大數據是跟地方政府做一些合作。物流是通過交易大數據解決貨車空跑的問題。未來我們還將在農產品的分級和行業標準制定上做許多嘗試。

我們不會去賺農產品差價,也不想賺這筆錢,這些收入應該屬於農民。我們的模式是C2C里的B2B,每個用戶都是個人,但交易額又非常大。淘寶的一筆交易都是幾十幾百,我們一單是幾萬元。

我們也不會去做B2C,這些生意讓給其他公司去做吧。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餐飲企業、B2C網站、微店、超市和淘寶店從我們這里進貨。比如鄉村基,以前是從經銷商進貨,現在是從合作社產地發貨,一筆訂單就要省幾百萬元。

我們也不擔心巨頭進入,基因不對,模式也不同。別的電商進農村,走的工業品下鄉路線,目的是尋找原有模式的新市場。他們也嘗試做一些農產品上行的工作,但效果不明顯。一畝田只做一件事:就是農產品上行工作,我們只幫農民輕松買賣農產品,讓農民賺更多的錢,讓菜不要爛在田里,不要扔在溝里,不要花費過多的物流成本,也不要花費太多的交易時間。農民有了錢,他們才會去別的電商平臺購買工業品。

十年後才有回報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

這幾年農業電商市場發生了很大變化。首先是國家越來越重視農產品流通效率,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會提,但現在有互聯網和風險投資進入,國家突然有了抓力,政策有了附著點。其次是土地流轉政策的推行,小戶的土地流轉到大戶,我們只需要對接大戶就行了。

現在很多大的農場主已經在用無人飛機施肥,用攝像頭監控了。尤其是很多現代農業合作社的現代化程度,超出我們想象。最後就是冷鏈運輸行業和批發市場的建設,高速公路的修通和物聯網等投入應用,各方面的資源都在加碼這個市場。我們只是其中一股力量而已。

目前這個市場發展的最大阻力依然是用戶的習慣。很多農民還是不太相信我們,我們讓他們下載我們的App,他們覺得我們是騙他們流量,不相信能通過手機這個小屏幕把10畝地的產品賣掉。就跟15年前很多人不敢在網上買衣服一樣。

很多農民依然習慣找經紀人,習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過,一旦他通過一畝田賺錢後,他就會徹底成為我們的粉絲。我們的願景是創造新農業文明,簡單說就是讓流通更高效,讓生產更科學,讓食品更安全。所有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最後一公里的問題,而是生產環節的問題。這些問題通過利誘機制和農業規則的重塑解決。比如訂單農業,就能讓食品安全更加可控和可追溯。

盡管國家提出鼓勵農業電商,推動互聯網改造農業,但一些地方政府的一把手理解這個事情還是需要時間。一些縣長希望我們去投資建個大樓,拉動下GDP和就業,然後產生稅收。他們更關心硬實力的提升,對於互聯網這種軟實力提升不感興趣。

我們很多員工都是從農村出來的,我們設計了一種比較大方的利益共享機制,我是大股東,全體公司員工加起來的股份占到了公司第三大股東。我希望這些從農村走出來的人,能比較迅速地在一畝田實現經濟自由,然後再去回報他們走出來的村莊。

現在圍繞農民、農民和農業的創業者很多,除了我們這種模式外,還有的創業者在農資產品、農業技術、農民服務和鄉村建設等方面做嘗試,甚至有一些很細分的創業項目出現,比如有的專門做穆斯林市場、東北市場和西藏市場的農產品電商。但要真正讓沙漠變成綠洲,就要看大家有沒有耐心了。我們已經走了四年,但我們覺得至少要過十年才會有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81

O2O怎麽就成了百度的“必賣品”?

“百度賬上還有500多億現金,先拿200億來把糯米做好”。一年前,認為“服務比信息更有價值”的百度董事長李彥宏高調宣布了百度在O2O領域的投入。

但一年後,百度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互聯網的下一幕——人工智能。而O2O成了被人工智能改造的領域之一。

巧合的是,不久前百度剛剛成立的百度資本首期基金規模同樣是200億,但它顯然不會”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

在百度摩拳擦掌發力“買買買”的同時,令業界的疑惑是,之前買來的百度糯米、百度外賣是不是還是得出手?

畢竟,同樣收購方式加入“百度系”的百度文學、百度遊戲都已易手。

O2O雞肋?

今年下半年,百度要出手O2O業務的傳言一直沒有消停。

幾番醞釀之後,傳言似乎更加有板有眼,詳細到百度外賣連同糯米打包出售給美團點評,且交易已經接近尾聲。

百度方面對於上述傳言的回應很快,主題思想就是上述合並傳言不真實。但合並不是真的,並不意味著百度沒有動出手O2O業務的心思。

糯米方面曾公開百度副總裁、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近期接受采訪時回應合並傳聞:由於百度將生活服務當成了一個戰略性的工作,因此對百度而言,合並的前提是百度能夠控股或者成為大股東擁有絕對話語權。基於這一訴求,雙方底線很難達成一致,合並談判的可能性幾乎沒有。

只不過,這一點也被業界解讀為曾良是給美團點評開出了要價,即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百度糯米可以出讓。

一位關註O2O領域行業並購的投資界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炒作百度將糯米和外賣業務出售,是為了賣高價格。”

但緊接著的9月8日,曾良又發內部信強調O2O的競爭是一場馬拉松,目前正處於中場換賽道階段,抵達勝利的終點要靠技術(能力)、人效(拼搏)還有資金(耐力),而這些正是百度糯米所擁有的。

參照曾良的上述內部信表達,不僅僅是糯米,整個百度對O2O依然保持著充分的耐心和堅持。只不過,如今業界更願意相信的是O2O持續燒錢考驗李彥宏的耐心,如今百度已經放棄了對O2O戰略。

今年5月,百度外賣上線兩周年,百度外賣董事長劉駿曾公開表示外賣是百度在O2O領域最重要的業務,百度將向外賣業務持續增加投入。但百度外賣CEO鞏振兵卻坦言,在未來3到6個月內,外賣行業的補貼額度會越來越低,將進入到比拼安全和品質的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外賣、百度糯米與美團點評合並的傳聞再度流出之後,百度的股價在北京時間9月7日上漲6.34%。

“傳聞出來後,百度股價大漲,(說明)資本市場不看好百度做O2O。”互聯網分析師李成東認為,百度自己定位還是技術公司,不是一個賣貨的公司,做糯米本身背離了百度的長遠戰略選擇。

O2O燒錢壓力

今年9月,百度CEO李彥宏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過去這幾個月因為“魏則西事件”,百度一個季度砍掉了20個億的收入。

事實上,在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之前,百度就曾公告降低二季度業績預期值,將2016年第二財季預期營收總額從前期預測的201.1億元到205.8億元之間,調整為181億元到182億元之間,下調幅度超 10%。

而最終出爐的二季度財報也證實了上述影響。2016年第二季度,百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82.64億元,同比增長10.2%;但第二季度凈利潤為人民幣24.14億元,同比下滑34.1%。其中,百度最為重要的網絡營銷第二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69.39億元,較去年的162.27億元僅有4%的增長,而在此之前,這一數字一直保持著大比例的增長。

對此,百度方面還預計2016年第三季度總營收為人民幣180.40億元(約合27.14億美元)到人民幣185.80億元(約合27.96億美元),同比下滑1.9%到增長1.1%。這是百度近年來對營收增長預期最低的一次。

隨之而來的是,百度對於“百度系”項目的內部調整。

公開信息顯示,2015年7月,百度內部開展了“航母計劃”,將百度糯米、百度外賣、百度視頻、百度音樂、百度文學、91桌面等曾經重金投入的業務分拆,獨立融資。

但後來的結果是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合並,百度文學10億元賣給完美世界。對於燒錢額巨大的O2O項目,即使李彥宏去年6月底特地給百度糯米“會員+”戰略發布會站臺,還放出“百度賬上還有500多億現金,先拿200億來把糯米做好”的豪言。但一年後,百度的戰略重點已經轉向人工智能和金融。

今年9月1日的百度世界大會上,李彥宏表示將集中全力推廣“百度大腦”,反複強調的重點是百度已經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而一年前的O2O戰略已經很少從他口中提及。

此外,剛亮相的百度資本著力中後期項目也一度被業界解讀為百度希望在一些投資項目上較快獲得利潤。

“進入互聯網下半場,百度定義自己為一家技術創新公司,而不是一家O2O餐飲服務公司,加上幾個月前‘魏則西事件’,顯著削弱了百度盈利能力。”在李成東看來,百度做O2O虧損了很多,拖累了盈利,使得百度面臨財務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49

“知乎精英”怎麽就成了罵人的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2/162042.shtml

“知乎精英”怎麽就成了罵人的詞
伯通筆記 伯通筆記

“知乎精英”怎麽就成了罵人的詞

曾經高居“中國互聯網社區鄙視鏈”頂端的知乎,何以至此?

本文由伯通筆記(微信ID:ibotong)授權i黑馬發布。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簽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按搜索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麽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麽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而朋友圈里類似的抨擊亦不絕於耳——《為什麽我死都不會用知乎?》、《知乎的惡和我的投訴史》、《知乎作了什麽惡?》都是近一年間曾經刷屏的內容。

如果在微博上評選最常見的群體性負面標簽,“直男癌”、“小粉紅”和“知乎精英”很可能位列前三。最新的案例是,微博大V性感玉米在3月18日開啟了“知乎‘精英用戶’造謠言論朗讀”活動,一天後,音樂人梁歡宣布接力這一活動。這兩位擁有近260萬粉絲的大V在上傳的自拍視頻中,朗讀了知乎用戶對二人的惡劣評價。至於為何發起這一活動,性感玉米給出的解釋是“讓我們直面知乎陰暗小人的攻擊”。

微信圖片_20170322105746

曾經高居“中國互聯網社區鄙視鏈”頂端的知乎,何以至此?

答案的線索,正在於知乎6年6500萬的爆發性用戶增長背後。

營銷號為什麽愛抄知乎?

實際上,包括不少知乎用戶在內,業界對於知乎內在的真實運行邏輯大多存在誤解:人們往往望文生義地把知乎當作“交流知識、求解問題”的內容類平臺。畢竟知乎的Slogan本身就是“和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而“有問有答”的網站結構更是加深了這一印象。以至於很多人在知乎上線初期,以為知乎與百度知道的區別只是“更高質量的內容”。

不是這樣的。知乎創始人周源說得非常清楚:“百度知道表面看是問答,其實背後是搜索。知乎表面上是問答,背後實際上是一個SNS。”運營負責人成遠則進一步點明:“一句話解釋知乎的話,就是把我們頭腦當中大量沒有轉到互聯網上的知識搬遷到互聯網上。”

可以說,知乎從一開始,對於“知”的定義,就不是知識。知乎官方在回答“知乎對於那些能直接通過 Google、維基百科等找到答案的問題是什麽態度?”的話題時已經表明了態度——“很多簡單問題在搜索引擎、維基百科上確實能找到答案,往往是標準的、模式化的答案。但知乎上有可能獲得比互聯網上其他地方更好的答案。例如,「什麽是對沖基金?」維基百科上有對應的詞條可以查詢,但在知乎上有可能一位真正的對沖基金從業者用自己的經歷和理解來闡述,比維基百科上的更生動、豐富和有趣。”

可以看出,知乎官方對於“更好的答案”的定義,是“更生動、豐富和有趣”。所以“知”的定義,是知道,而且是生動豐富有趣的知道,絕非標準化知識。知乎強調主觀意見,而非客觀存在。

沒錯,知乎本就不打算做一個類似維基百科般給出權威定義的索引目錄,也不會像百度知道那樣由提問者選擇最優答案,因為無論是權威知識庫還是提供解決方案,都壓根不是一家創業公司需要的新賽道。

那麽,不張羅知識也不解決問題的知乎,想做什麽呢?

我們都看過很多精彩的知乎熱帖,無論是鴻篇巨制數據文、針針見血剖析文還是抖機靈。這些內容之所以能夠被萬千微博微信營銷號盯上,是因為它們所包含的信息量巨大?還是因為足夠“三觀正”?

都不是,營銷號才不在乎你是左派右派、引用了幾篇論文,營銷號只需要流量。一篇文章從標題開始,每個自然段都沒有尿點,受眾讀完後情緒產生波動,並一轉為快或一吐為快,才是營銷號需要的內容。而知乎通過點贊機制和千萬用戶自發鑒別,已經高效而免費地完成了高流量內容的篩選,堪稱營銷號的天然內容倉庫。

因此,知乎內容的激勵體系,註定不是以正確、權威或者有助於解決問題為評價標準,而是以受讀者歡迎、易於傳播為標準。這也是為什麽知乎的媒體屬性逐年增長的根本原因。

說到這一步,已經可以為知乎下定義了——

知乎的內容核心競爭力在於,如何精彩地運用個體經歷與觀點,去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

精彩的標準,自然是點贊、感謝、收藏、關註的數量。個體經歷與觀點,就是成遠所說的“頭腦中沒有轉到互聯網上的知識”。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則是知乎式問答的精髓,每個答案都是答主自身立場的一次亮相,你覺得精彩就叫好,你覺得不爽就反對。

我們知道,精彩的內容輸出,是既有門檻又非常消耗的事情,知乎想讓用戶免費貢獻這些精彩內容,來達成高質量內容社區的目標。這門生意,可行嗎?

可行,豈止可行,簡直非常可行。

“沒想到醒來一看就這麽多贊了!”

這是一句在知乎上非常常見的話,頻率之高以至於令人厭煩。不少精彩的答案偏偏不肯結尾,一定要續上這句話才罷休,有的答主甚至還時隔一段時間再次編輯更新,如“4.10更新:已經600個贊了,記錄一下。4.16更新:人生第一次破千贊,謝謝大家!”

這說明什麽呢?

人們常說,每個人在互聯網時代都可能做5分鐘的英雄。然而從論壇貼吧再到微博,大多數小透明用戶的唯一感受是越來越透明,除了在某些垂直細分社區(如朋友圈)可能還有些存在感外,一旦上了微博這種汪洋大海則簡直如同玩單機遊戲,常常罵人都不被搭理,至於什麽“堅持寫幹貨3年閱讀量800”這種事情,更是不勝枚舉了。

知乎卻通過根本設計,滿足了所有這些胸中塊壘無數的小透明用戶。打個比方:假如今天發生了一個某女生被Gay騙婚染上艾滋的新聞,可以想象微博上早已吵成一團,小透明點評的再深刻再與眾不同嗓門再大,也不過是微博id海中翻滾的一滴水,大概率是0轉1評3贊的結局。而如果小透明選擇及時上知乎回答“如何看待女生被Gay騙婚染上艾滋”,只要沒有觸犯社區底線的內容,就會在問題的頁面上正常顯示,內容稍有些傳播性就可能在一天中斬獲幾十上百的點贊,而這種熱門問題的關註者往往眾多,隨著時間推移還會有人繼續進入這個問題,發現小透明繼而點贊……

這正是無數小透明無意間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在知乎上回答後,收獲此生並未見過的社交認可後驚喜交加的根本原因。我稱其為“一覺醒來”現象。

不妨給出一個簡化的公式,在大多數社交平臺上,普通用戶獲得社交反饋的幾率與該平臺的日活用戶數成反比,比如微博有1.3億日活用戶,那某小透明發微博上千轉的幾率等同於中彩票。而知乎則完全不同,每個問題都是單獨的彩票池,絕大多數問題的答主不會超過兩位數,即小透明最多只和幾十個人有時甚至是幾個人爭搶註意力資源,“一覺醒來”的概率劇增。

如果純以瀏覽精華內容的方式逛知乎的話,要不了多久你就會驚訝,這些筆力雄健見識過人的家夥,原來都在哪里藏著?知乎是怎麽搜羅出這麽一票人免費寫高質量內容的?

原因無他,社交反饋爾。用知乎創始人黃繼新的話說就是“你不希望被淹沒在茫茫的四億用戶里邊”。這也是為什麽很多在知乎上火得一塌糊塗,斬獲十萬甚至百萬贊的答主,在微博上如同路人。因為在沒有知乎之前,他們真的就是小透明。正如黃繼新在同一場演講中提到的一樣——“社會化互聯網的意義,就在於增加獲得認可的機會,降低別人認可你的門檻。” 

總結一下,知乎通過大概率輸送社交反饋的方式,換取用戶源源不斷地進行“精彩地運用個體經歷與觀點,去進行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活動。進而積累高質量內容,打造社區品牌。

因此,知乎真實的Slogan並不是“和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而是“和世界分享你的經歷、觀點和存在感”。

誤判了知識與知道,就會錯看知乎的運作機理,而不了解“一覺醒來”的存在感與求認可的饑渴感,就完全失去了對標準知乎用戶的心理動態掌握。

後來者的焦慮

知乎雖然極大增加了獲取社交認可的幾率,但這樣的紅利註定是要逐漸減少的。一是知乎註冊用戶迅速膨脹,分蛋糕的人增多;二是最關鍵的因素:半衰期長又有傳播性的好話題是有限的。

知乎上有一個功能叫“根話題”,是知乎所有話題的匯總,而根話題的精華頁,即為知乎所有答案的贊數TOP1000,足足50頁。我相信,所有在公眾傳播領域從事內容輸出的人,基本不可能在寫作中不與知乎TOP1000中的某個話題產生關聯,即,我們所寫的話題,很可能是在知乎上有過討論甚至有高票答案的。無論你寫的是情感、科技還是足球。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像“如何白手起家掙到一百萬?”、“很多智商高的人情商低嗎?”這種超長半衰期且超強傳播力的內容,都已經被之前的答主占上坑了,甚至已經產生了幾萬贊的高票答案。作為後來者,應該如何從知乎的社交反饋庫中繼續分一杯羹呢?

大體上有兩種解決方案:一是化身超級評論員,不分領域不分行業地尋找具有傳播力的熱點問題,進行搶答;二是通過“技術手段”,將自己塑造成社會上流,自動收割社交認可。

第一種方式的代表人物是知乎用戶“Sven”和“獵鹿人”(其實是一個人),這種超級評論員的特點是,你根本看不出他的專業特長是什麽,獵鹿人的答案涉及經濟學、高考政策、微博紅人、網絡討論、貧困與道德、營銷、90後創業,甚至還回答了“如何評價官員穿羽絨服救災”。從這些答案看不出獵鹿人的專長在哪里,看不出他的職業背景是什麽。但只要是當前熱點問題、容易引發爭議、容易引發關註的話題,他都會回答。而對於自己資料中顯示的金融或數學專業,按說是最容易讓人看出職業背景、教育水準的問題,獵鹿人卻從不涉足,滴水不漏。

當然,為了讓自身成長更快一些,“Sven”建立了一個至少有31個賬號組成的號群,把自己和獵鹿人短時間刷成了知乎大號。

第二種方式的代表人物是知乎用戶“吳遇安”,這位曾經被評為“知乎軍師”的用戶,提倡“恃強淩弱的藝術”,自詡營銷專家,多位大V極力推薦。最瘋狂時自曝20歲已經年薪70萬,更出售100元一本的自己打印裝訂的“方法論手札”,還準備辦學授課。最後被扒出是念國際貿易專業的在校大學生。

15年的獵鹿人事件和14年的吳遇安事件,堪稱開創知乎速成大法之先河。此後知乎絕大多數封號刪帖被逼離開的事件,都與這兩種模式大同小異。要麽是從零偽造一個大號,如童瑤,要麽是自吹“稅後勉強80萬”的同傳帝,又或是寫下與19位前女友狗血故事的張兆傑。

黃繼新對於裝逼的定義是:渴望獲得自己得不到的認可的行為。讀到這里,是不是感覺看到你熟悉的那個知乎了?

微信圖片_20170322105754

(註:本段提到這些用戶大多已被知乎官方處理)

“用知識武裝過頭腦”的笨蛋

語出羅永浩,第一次使用這個說法是在課堂上痛斥劉歡——“劉歡就是這種人。腦子不好,看了很多書,最後變得給女兒取名字叫劉一絲。一個用知識武裝過頭腦的笨蛋,是最可怕的笨蛋,殺氣騰騰的笨蛋!”最近一次使用是用來描述知乎用戶——“看到‘用知識武裝過頭腦’的笨蛋時很難不刻薄。受過專業訓練的笨蛋的討厭之處是,你要跟他的二逼長篇大論進行‘探討’,就得浪費很多時間敲字,你忍不住說句帶情緒的話,又顯得你特別不善良。”

羅永浩的表述,說出了不少微博大V的心聲。

作為大V,誰都難免有一票反對者,這些人在微博上還好說,不理或者拉黑都無所謂,反正他說的一般人也看不見,如果有心情陪著玩就轉他微博或頭像出來“掛一掛”,自家粉絲三拳兩腳就把反對者圍毆跑了。

然而當這些反對者上了知乎之後,發現這里簡直是天造地設的一個報仇聖地。不僅可以“如何評價x?”“被x拉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即便大V跨平臺跑過來發聲,也必須和你在一個問題下平起平坐,接受另一套社區文化的審判。你要說得好,沒準還能把大V氣跑。而選擇在知乎開腔的,又大多在表達上有一定基礎,大V想糊弄兩下過去絕無可能。

這原本是知乎作為公共輿論廣場的天然特點,如今卻成為微博大V看著氣憤又鞭長莫及的“海外反華媒體”。久而久之,這些同樣掌握著公共輿論話語權的用戶,將會如何看待知乎?恐怕是個不言自明的答案了。

2016年10月21日,一位名叫“斯托姆”的知乎用戶,在回答“是不是可以認為特朗普已經徹底沒戲了?”的問題時,寫下“美國人不看知乎,美國人不會中文。所以他們接受的消息肯定沒有我們這群在知乎討論一年的人多並且精確”的內容。也因此受到了微博上的群嘲,不久後,微博博主“第三新缺德社”創建了名為#精英論壇知乎#的微博話題,收集知乎用戶各類易招致吐槽的言論,至今該話題已經擁有2.6萬的討論量,閱讀量近6500萬。

2016年12月20日,一位名叫“好吧我改”的知乎用戶,在回答“如何評價性感玉米的‘小米三大定律’?”的問題時,寫下“一看就沒有性生活,不知道綠帽帶了沒,可能婚姻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的內容。成為性感玉米徹底與知乎撕裂的起源,隨後除了梁歡外,假裝在紐約、Fenng等微博大V也支持了“知乎朗讀”活動。

一面是新晉用戶在不斷急於收割社交反饋時,屢屢發表驚人言論引發普通網友群嘲;一面是與微博大V甚至豆瓣用戶積怨已久,只需一個突破口即可爆發。

更令人失望的是,即便是那位“一人分飾224角”的“海賊-王路飛”,其傳奇身世竟然也不是原創,而大多是抄襲自網易跟帖中的網友回帖。

知乎,這個曾經站在中國互聯網鄙視鏈和內容供給鏈頂端的社區,伴隨著用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卻似乎正在往某個恒定的方向加速變異,終至難以挽回。

知乎 標簽化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78

剛兩天就成羅生門:美歐零關稅區現裂痕,這份協議還脆弱

來自特朗普政府有關美歐零關稅區的美好宣傳撐了兩天就出現裂痕。

當美國總統特朗普宣稱通過美歐貿易停戰協議,他已為美農民打開歐洲農業市場的言論傳回歐盟後,舉座震驚。

當地時間27日歐盟委員會發言人安德麗娃(Mina Andreeva)嚴正表示:“我在這方面說得很清楚了,農業不是(美歐協議)的一部分,(該協議)涵蓋的領域僅僅包含在(美歐)聲明之中。”

安德麗娃所指的是美歐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會面後發表的一份美歐聯合聲明。

“當你讀這份聯合聲明時,你會看到沒有提到農業,你會看到提到了農民,提到了大豆,這些都是對話的一部分。我們會對此繼續進行商討的。”她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通讀這份美歐聯合聲明後,發現了其中的奧妙:歐盟僅僅只是降低了大豆壁壘而非承諾購買大豆,且在液化天然氣和鋼鋁關稅這兩個關鍵問題上,美歐均使用了在談判語言中法律意義較弱的“想要(want)”來表述。

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且不談具體監管融合方面的障礙,僅僅說在奧巴馬時代那種美歐交好的氣氛下,雙方在“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系協定”(TTIP)框架下都沒有達成共識,現在這種氣氛下能達成共識更是談何容易。

歐盟稱:需要由市場來決定美國大豆銷路

7月25日,特朗普和容克用了近三個小時達成了一份細節不詳的意向性貿易協議:美歐雙方將朝著“零關稅、零非貿易壁壘和非汽車類工業產品零補貼”的目標共同努力;在會後特朗普興致勃勃地宣布了歐盟要從美國進口更多的大豆以及液化天然氣的消息。

不僅如此,在接下來7月26日於農業州重鎮——艾奧瓦州的一場集會上,特朗普對著集會上的農民們大聲宣布:“我們剛剛為你們農民打開了歐洲的大門。”

“你們剛得到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特朗普還在集會上拿出了一打綠色棒球帽,上面繡著“讓我們的農民再次偉大(MAKE OUR FARMERS GREAT AGAIN)”的標語。

特朗普的話傳回歐洲引起軒然大波。如前文所述,歐盟並未在協議中答應開放歐盟的農業市場,第一財經記者查閱這份美歐聲明發現,實際上有關零關稅、大豆以及農民這三個關鍵詞,是分布在兩個自然段落、三句獨立的表達之中,體現了美歐談判隊伍在形成文字期間的博弈;需要指出的是,在談判文本中,句號代表的是非包含關系。

其中,在提到零關稅時,美歐雙方指出:“首先,美歐雙方將朝著零關稅、零非貿易壁壘和非汽車類工業產品零補貼的方向一同努力。”

在同一段的第二句話中,美歐雙方指出:“我們也同樣要在服務、化工、醫藥、醫療產品以及大豆方面降低貿易壁壘並增加貿易。”

可以看到歐方在此段中僅僅承諾了大豆,而非降低農業整體的貿易壁壘,同時歐方承諾的是降低貿易壁壘,而非大量購買大豆。

在接下來的一段中,美歐雙方表示:“上述行為將為農民和工人開辟市場、增加投資,並促進美國和歐盟更加繁榮,還將使貿易更公平、更互惠。”

實際上,在容克返回歐盟後,歐盟方面就開始以官員匿名接受主流媒體采訪的方式試圖澄清這份聲明中的有關疑問,特別是在有關大豆方面。

據外媒報道,歐盟官員指出,歐盟執行的不是計劃式經濟,最終需要市場來決定歐洲要進口多少美國大豆。

目前美國已經是歐盟的第二大大豆出口國,美國大豆約占歐盟進口總量的三分之一,不過總額僅在16億歐元左右。

“即便是大豆,歐洲又能買多少?”周世儉並強調了一點,即在歐盟現行政治結構下,容克沒有實際元首權利,談判也需得到授權,且無任何能力強迫成員國購買美國大豆,而歐盟作為高度市場化的經濟體,買大豆必須是市場化行為,這份美歐清單如何落實成疑。

兩個“想要”顯示這份協議還脆弱

在美歐達成和解協議後,美國財長姆努欽和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都對這份共同聲明大肆吹捧。羅斯更是說出“如果沒有鋼鋁關稅,我們就永遠不會達到現在的水平,這(份聲明)是對特朗普總統貿易政策的真正證明”這樣的話來。

然而仔細研讀這份文本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份雄心勃勃的合作聲明:通常在談判文本中,“想要”或“希望”這類表達的法律意義是非常微弱的,而在這份美歐共同聲明中,就在關鍵問題上出現了兩次“想要”的表達方式。

其一,在有關液化天然氣(LNG)的段落中,其表述方式僅僅為“歐盟想要(want)增加從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來促進歐盟能源供給的多元化。”

這與特朗普的表述完全不同。特朗普在會後立即在推特上寫道:“歐盟代表告訴我,他們立刻就要開始從我們偉大的農民手中買大豆。而且他們還要買大量的液化天然氣。”

其二,在歐盟此前最無法忍受的鋼鋁關稅方面,美歐雙方僅在聲明中表示“我們同時也想要(want)解決鋼鋁關稅和報複性關稅問題。”

在對成果的評估方面,牛津經濟研究院美國經濟研究主管達克(Gregory Daco)在給第一財經記者的回複中也表示,此次零關稅自貿區協議僅具有象征意義上的重要性,缺乏細節; 同時“我們也審慎地註意到,雙方均故意使用了含糊不清且極為籠統的言詞”。

此前,在法國的強力敦促下,歐盟表態堅決不能在“槍頂在頭上”情況下談判,並要求以美方先放棄鋼鋁關稅作為恢複談判的前提,而此次容克的訪美之旅則在實質上放棄了這一前提的情況下,也並未得到美方放棄該關稅的承諾。

這也是法國總統馬克龍對此美歐聲明表達嚴重不滿的主要原因之一。

7月26日,馬克龍在馬德里的一場記者會上再次重申,美歐貿易正常化前提是美國先取消鋼鋁關稅,美方應作出清晰的姿態,撤銷其此前的非法關稅,“這對於我來說才構成了一個向前行進的前奏。”

他並指出,目前有許多問題亟待澄清,為此他不贊成美歐開始就類似於TTIP那樣的大型貿易協定進行談判,而且他認為在之後與美國進行的任何貿易談判中,都應排除有關放寬歐洲農業市場準入的討論。

歐央行行長德拉吉也對這份美歐協議持謹慎態度。他表示,美歐達成協議是個好的跡象,表現出雙方在多邊框架下恢複貿易談判的意願,然現在評估歐美貿易協議的真正內容還為時過早。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繆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6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