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表現全球第九香港學生冇興趣做科學家
1 :
GS(14)@2016-12-11 14:12:44全球性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公佈最新結果發現,台灣、香港兩地學生儘管科學成績優異,分別排在全球第4位及第9位,多數人卻不願在長大後當上科學家,情況比其他國家嚴重。設計PISA的教育專家認為,此反映台港學生只視科學為考試工具,實際上學習興趣有限,建議改善課程內容提高學習趣味。駐紐約記者:鄭柏齡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OECD)舉辦、每3年進行一次的PISA學生測試,為世界各地15歲學生進行包括科學、數學及閱讀三方面能力評估。主理PISA測試的經合組織教育和技能總監Andreas Schleicher在紐約分析結果,點名提到台港兩地學生儘管科學成績優異,但有意當上科學家的比例,卻出乎意料較其他國家低。數據顯示,台港學生在科學考試及認知測試表現理想,分別排在全球第4位及第9位,但兩地分別只有20.9%及23.6%學生,希望在30歲時當上科學家,低過整體平均值的24.5%。在PISA三科測試皆奪冠的新加坡學生,願意以科學家為職業比例達28%。「他們在科學考試中表現非常好,卻不願意做科學家,肯定出了問題。」Schleicher說,以美國學生為例,雖然科學成績只屬一般,但長大後有意當科學家的比例卻高達38%,「只要學生真的喜歡,不論成績好壞,亦願意視科學為將來的工作」。事實上,PISA還向學生收集對課程意見,分數愈高,代表學生愈享受學習。其中,台灣學生享受科學的分數竟錄得負0.06分,香港學生則有0.28分,而成績突出的新加坡學生,享受學習分數達0.59分。Schleicher坦言,教師能夠讓學生在考試時取得高分,卻不能讓學生視科學為終生發展機會,反映課程欠趣味,或接觸科學活動的機會不多所致。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卓敏講座教授侯傑泰指,從教育心理學分析,成績與興趣未必有直接關係,「如果語文、科學成績同樣理想,問到學生興趣時,他自然把兩者作出比較,就好像問游泳隊健將,是否也喜歡跑步一樣」。侯傑泰又指,全球近年再次重視科學發展,學校需要增加學生學習興趣之餘,政府亦應想辦法調整社會結構,增加科學相關工作選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211/19862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