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ngfangyu.org/?p=4766
文/東方愚
這些年我採訪過數十位形形色色的企業家。很多次,聊到痛快處時,我都會問對方幾句有關「後院」之事——如何和太太相處,事業與家庭平衡之道,諸如此 類。我問這些一是為了調節氣氛,二是我信奉「屁股決定腦袋,後院制約前台」。有一次,我去採訪美邦服飾董事長周成建。聊他在溫州創業的經歷,聊企業搬到上 海灘後一些光怪陸離的事;終於,嚮往常一樣,我看到其中一會兒他有些倦意,身體開始往椅背躺靠,我問道,周老闆,你現在的太太是第三任吧,你和前兩任太太 離婚,分別是什麼原因呢?
「啊?」周成建一下子坐直了,吃驚地看著我,「老弟…這個也要採訪啊?!」我完全預料也能夠理解他的反應,那個時候,當年的「鋼鐵首富」杜雙華和妻 子宋雅紅離奇的「離婚風波」鬧得沸沸揚揚,土豆網CEO王微和妻子楊蕾分道揚鑣後又對簿公堂,創投界名人王功權和知音王琴私奔更是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熱議的 話題,我卻問起周成建的三次婚姻,他自然會警惕起來。
我告訴他我是財經記者,不是娛樂記者;我還告訴他,我只是想從歷任太太在其創業和登上「服裝首富」寶座過程中分別扮演的角色,來看一家企業及掌門人管理風格和性格的嬗變。他還是有些將信將疑,但我覺察到他有表達欲,並在醞釀中,於是我準備洗耳恭聽。
「中國改革開放至今30多年…」這下輪到我吃驚了。如此恢宏的開場白來回答和前兩任太太分手的原因,我一開始以為聽錯了, 「…企業家們的生長和崛起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周成建接著說,「第一個階段是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鄉鎮企業中思維敏捷、勤奮能幹的骨幹成為 第一代企業家的種子;第二階段民營經濟野蠻生長的1990年代,第三個階段是2000年之後,企業家群體真正走到歷史舞台中央並擔當起重要角色。這三代人 或三個階段,中國商人們的婚姻特徵各有千秋。」
我聽到一半的時候明白了周成建為何選擇這樣一種方式來解讀婚姻。2002年他將企業從溫州搬到上海時,就下決定慢慢褪去身上的草莽氣。這雖不是一蹴 而就的事,但他在大小場合都會以一種非同往常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有時候聽起來會有些刻意,但這正是他以及許多類似商人的可愛之處。就像這一次,他的 「中國企業家婚姻三段論」,確實很有見的,引人思考。
如他所言的第一代企業家,代表人物有沙鋼集團董事長沈文榮、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聯想集團前董事長柳傳志以及福耀集團董事長曹德旺等。這是一幫 「40後」,除了柳傳志卸任又復出直到後來真正退休外,其餘幾位現在仍活躍在商業舞台上。他們大都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結婚,且大都奉媒妁之言。
陳紅花嫁人的唯一要求是「對方必須是共產黨員」,沈文榮符合條件,一切都是那麼地水到渠成。宗慶後與妻子施幼珍、柳傳志和妻子龔國興、曹德旺和妻子 陳鳳英的結合,一樣帶有契合那個年代的鮮明的印記。在一個政治語境令人有些窒息的時代裡,人們的婚姻有時「快捷」到今天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程度。但這樣的 婚姻卻相對穩固。2009年11月,柳傳志夫婦回到海南白藤農場,這是他們當年下放和結合的地方,兩人憶起當年,百感交集。柳傳志後來說當年的繁重勞動是 「痛苦不堪的事情」,言語中甚至偶爾會來一句國罵,來調侃一個特殊年代裡一代人的天真和懵懂。這樣的一個場景令人感慨。
有人會說,這一代人只有婚姻沒有愛情。這確實是個值得討論的命題。發生在曹德旺身上的一樁事能夠拋磚引玉。曹德旺結婚時妻子陳巧鳳家底還算殷實,他 卻是個窮小子,他在進入玻璃行業之前做過其它行當的小買賣,都是岳父岳母提供的本錢。後來曹德旺進入當地的玻璃廠(福耀集團前身),幾年後,大約是 1980年代中期成為一名「幹部」時,認識了一位小他十歲的甚為聰穎的姑娘,兩個人相見恨晚,很快有了感情,於是要不要與妻子離婚,成為擺在曹德旺面前的 一個難題。
他最後的選擇是回到妻子身邊——儘管這中間有些基於「不能忘恩負義」之道義的成份(這也是那代人的宿命)。值得一提的是他當時的一項「壯舉」——做問卷調查,調查了數十位當地包括工人、醫生、公務員和農民,核心問題是:你的婚姻幸福嗎?
問卷調查的結果令曹德旺既悵然又釋然。悵然的是,收集來的超過半數的婚姻樣本,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換句話說,沒有人的婚姻是百分百幸福的,男女雙方要做的就是磨合、溝通甚至委曲求全;令他釋然的則是,誰又能保證第二段婚姻就一定沒有瑕疵呢?
2009年3月初,我到曹德旺家中採訪他,當我看到陳鳳英從樓上走下來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了當年令曹德旺糾結的那個她。我「冒昧」地問起曹德旺當年妻子知道他有外遇時的表現,「她很平靜,」曹德旺說,「是走是留讓我自己決定。」
和上述「40後」企業家們相比,萬科董事長王石、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前華遠 集團董事長任志強等「50後」們大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結婚,他們的婚姻有沿襲媒妁之言的,但更多人開始打破藩籬,尋找婚姻自由。從另一層面而言,他們的 學識與個人經歷,也為他們的行動奠定了基礎。譬如黃宏生妻子林衛平是他在華南理工大學的同班同學(李東生也是他們的同學),劉永好是在四川機械工業學校當 老師時,和校醫李巍結婚的。
「50後」們在婚姻出現裂痕時,會比曹德旺們更有勇氣去突破一些宿命的東西——儘管其新選擇仍有屬於他們那個年代的侷限性。任志強的第二任妻子是位 天主教徒,他說這樣的伴侶讓他的婚姻更穩固,也讓他更心安。張茵20歲出頭就結婚並生有一子,但她和丈夫間的摩擦不斷,加上其生性要強,兩人的矛盾愈加明 顯,婚姻隨即宣告結束。在香港創業過程中張茵遇到她的第二任即現在的丈夫劉名中,巴西籍台灣人,是一位牙醫。兩人日久生情,後來走到一起並生有一子。劉名 中雖然和張茵的性格也大不相同,前者內向沉穩,後者富有激情,但兩人彼此寬容,找到了一個平衡點;2006年張茵成為胡潤百富榜上的「中國女首富」,作為 玖久紙業副董事長的劉名中功不可沒。我採訪張茵時,她對2008年自己及企業遭遇系列危機時丈夫的幫助和撫慰之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李東生和第二任即現在的太太魏雪之結合是2006年了。當年TCL業績大俯衝,李氏新婚似乎是為沖喜而來。李東生套現TCL股票金額逾億元,只為補 償前妻洪燕芬。婚後李魏二人的恩愛許多人都曾目睹。2009年一次我與他們一起午餐,彼時李東生剛陪國家領導人出訪回來,魏東當著眾人的面給李東生加菜, 並再次叮囑他出差在外再忙也要堅持在酒店裡游泳放鬆。我真切地能感受到李東生,這位事業大起大落的商業領袖,在找到自己稱心如意另一半時的那種欣慰和滿足 感。
和「50後」們相比, 「60後」企業家們大都在1990年代結婚,他們擇偶的明顯特徵之一是,尋找事業上的伴侶。杜鵑和黃光裕結婚了,一個是銀行的放貸員,一個是創業男,業務 合作使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並共同締造出一個「國美帝國」;張瑛和杭州師範學院的馬老師——馬云結婚了,她後來亦成為阿里巴巴最初創業團隊「十八羅漢」的 成員,談劍和復旦大學的師兄郭廣昌結婚了,人如其名,她同樣成為了復星初創「四劍客」成員,海歸的俞渝和李國慶結婚了,他們一起創辦了噹噹網並做起「聯合 總裁」;海歸的張欣和潘石屹結婚了,儘管小潘已經離過兩次婚,「萬通六君子」的創業宣言使她「顧不了那麼多了」,兩個後來創業了SOHO中國……
事業夥伴型的婚姻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共同的創業願景和改變人生的決心之驅動下,雪球容易越滾越大。杜鵑的機智和善於待人接物,彌補了黃光裕溫吞與生性多疑的性格缺陷,黃光裕鋃鐺入獄後,杜鵑在之後國美控股權之戰的每一人會合中,都發揮了巨大作用,此屬黃氏之幸。
「60後」們通常希望事業和婚姻雙豐收,在做出權衡時也更果敢、犀利。馬云在事業如日中天時令讓妻子張瑛退居幕後;郭廣昌與談劍離異後,與另一位師 妹、上海電視台主持人王津元結合。不過談並沒有離開復星,她現在的身份是復星集團監事長、星之健身俱樂部董事長。離異後仍默契有加,這是中國商業史上少有 的婚變樣本。
不是所有的同齡人都能像馬云和郭廣昌一樣「灑脫」。「利益共同體」的夫妻間一旦產生裂痕,但又必須繼續「共同」著,尷尬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李國 慶和俞渝、潘石屹和張欣,均屬這種類型。為了噹噹網上市,罅隙多多的李國慶和俞渝只能假裝如當年志同道合一般;SOHO中國內部都在談論企業「姓潘」還是 「姓張」(當然,英國回來的張欣隨夫姓,法律文件上名為潘張欣)以及站隊事宜了,潘石屹和張欣對外只能假裝若無其事,潘石屹按捺不住,發出「新秩序的建立 需要磋商文化」的感慨,瞭解他們夫妻者知道話中有話。
作為商業舞台上主角的「60後」們正在老去,現在「70後」正在成為主力,「80後」企業家們也在冉冉升起。這兩個群體大都在2000年之後結婚。其擇偶特徵是:要志同道合,但更要精神上的寄託。分眾傳媒CEO江南春和妻子陳玉佳(鳳凰衛視主持人)便是此種類型。
當然。江陳二人走在一起時,也恰逢分眾傳媒業績一洩千里,江南春之前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和企業瘋狂併購的舉措導致了這一切。不過新婚之後,先前那 個江南春不見了,「新的」江南春沉穩、老道、幽默、享受生活,他開始反思分眾的商業模式和自己的性格缺陷,「我終於找到了原點。」他也曾想把分眾賣給新 浪,自己徹底「歇一歇」,結果未能如願,只好從新趕路。
50後的李東生和郭台銘,在尋找新的伴侶時,何嘗不是持上述標準呢。李東生和魏雪現在他們二人經常在微博上「明送秋波」,「夫人的幸福才是先生最大的成就感。」李東生說。而郭台銘和身為舞蹈老師的嬌妻曾馨瑩,一樣各得其所,恩愛有加。
「80後」企業家們的婚姻似乎現在討論為時尚早。一來現今仍單身者眾多,二來能夠真正稱得上企業家的「80後」還是一個小群體。那些個富二代們,雖 然羽翼正豐滿起來,但在他們父輩們真正退居幕後之前,他們能否自成體系並具有駕馭一艘大船的能力,尚是個未知數。值得一提的是海鑫鋼鐵董事長李兆會,十年 前他父親李海倉被人槍殺,在澳洲留學的他回國,被迫挑起這家山西最大民營企業的重擔,雖有爺爺指點迷津和叔輩幫助,但海鑫能夠幾年內業績翻番,李兆會的成 熟速度之快超出外界想像。三年前我曾在山西和李家人喝過一次酒,李兆會的六叔、海鑫鋼鐵總經理李文傑對李兆會的能力讚不絕口,特別提及儘管全球金融危機, 李兆會仍然在證券市場斬獲頗豐。李兆會的太太是演員車曉,即電影《非誠勿擾》裡扮演「一年一次」的那個性冷淡女。
言歸正傳。周成建用大時代下企業家擇偶和婚姻的變遷,回答了我提出的問題後,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的三次婚姻分別對應了三個階段的特徵(媒妁之 言、事業夥伴和精神寄託),時代變化太快了,我沒那麼大的胸懷(從一而終)。」他說這句話的那一刻,我覺得他夠坦誠, 不過,他還是擔心我對他結過三次婚產生某種聯想,於是隨即向我補充道:「我現在的太太在生意上給我很大的啟發,同時她也很懂得生活,我覺得現在自己很幸 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