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作品訴中國社會問題藝術家「隱形人」用生命創作

1 : GS(14)@2016-11-21 00:04:55

「中國有兩種藝術家,一種是體制內,挖空心思希望參與官方展覽;另一種像我們,用自己生命去創作,我覺得很自由」,近年在國際漸露頭角、題材常圍繞中國社會問題的藝術家劉勃麟,在紐約個人展覽上接受《蘋果》專訪。這位被西方藝術界喻為中國「隱形人」的劉勃麟表示,透過作品表達社會議題,是藝術家使命,毋須害怕被打壓,「藝術品怎樣才算有價值?除了才華,最重要有人的思考」。駐紐約記者:鄭柏齡今年43歲的劉勃麟,擅長用顏料塗上身體,再把自己隱身於不同場地內,被西方藝術圈喻為中國「隱形人」。作為中國新生代藝術家,他到過亞洲及歐洲等十多個國家舉行個展,三年前他獲邀到TED演講,影片瀏覽量至今超過120萬人次。紐約個展開幕當日,是劉勃麟踏上「隱形之路」的第11年。11年前11月17日,修讀雕塑出身的劉勃麟,位於北京索家村工作室被城管強拆,有感單單靠雕塑品難以表達不滿,他拿起顏料塗在身上,隱身在一片頹垣敗瓦的工作室前,「藝術家本身甚麼都沒有,生活特別苦;我只好用自己身體的消失,抗議藝術區被拆,感覺來得更直接」。作品使劉勃麟一舉成名,之後他放棄大學教職,全身投入藝術工作,多年來作品圍繞中國環境污染、城市發展、教育等問題。去年,天津化學品倉庫大爆炸,劉勃麟有感而發,找來包括自己在內數十人,重新拼湊出災後現場畫面;雖然中國創作禁區處處,但劉勃麟指,政府對天津事故也有問責,不用擔心創作被打壓,「用另一種方式討論而已,沒有甚麼問題」。他續指,藝術之所以有價值,除了創作者天份才華,更重要是「用圖像討論人性、災難,帶出『人的思考』」,劉勃麟說,「他(藝術家)應該要有使命感,把自己對社會的思想表達出來」。在大學任美術科教授多年,劉勃麟曾經是體制內一員,「但需要學外語、挖空心思參加五年一度的全國美展,出來之後(離職)發現很自由」,自由代價是失去穩定收入,「全世界藝術家皆面對這個問題,如果小孩長大後要做藝術,家長肯定說『不成,太瘋狂』」。因此,劉勃麟不時參與商業活動,包括為國際搖滾樂隊Bon Jovi創作CD封套,「靠商業養活工作室、創造更好作品是無可厚非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0/198400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3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