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元危機 激出手工具精品王國

2012-02-13  TCW




新台幣一元的危機,二十六年前, 竟讓一間傳產公司從代工轉做品牌,現階段還能從台中黑手窟裡把產品賣進全球五大洲。

創造另一個稻田旁的經濟,正是去年營收破十一億元的手工 具大廠金統立工業。

一九九九年,就有法國分公司,之後陸續布建墨西哥、中國、美國、西班牙、比利時與德國等據點,總共超過一百一十個國家都 有它的產品。所謂的手工具包括螺絲起子、扳手、鉗子等產品。

「它(金統立)是國內工業級綜合手工具龍頭,」中衛發展中心中區服務處處長張啟 人表示,台灣手工具產業超過六百家,其中營收破十億元的不到十家,金統立是台灣手工具聯盟(T-team)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廠商。

轉型起 點:貿易商因一元價差轉單

目前居全球第三大手工具出口國的台灣,業者過去多替國外品牌代工,成功經營自有品牌的不多見。

「二 十多年前,誰把手工具當品牌?」台灣精品品牌協會理事長王文燦觀察,金統立則是和歐、美、日品牌平起平坐的全球性品牌。

時間,回到三十四年 前。當時,金統立董事長賴慶華看好手工具代工商機,找來副董事長林村田共同創業,各負責行銷和技術。在一次國際景氣從石油危機後復甦,需求增加,學自日本 的技術成熟,開始讓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創業初期產品需求大、供應者少,貿易商拿錢來排隊,誰有產品誰才是老大,」金統立策略長吳明哲回憶。

這 樣的藍海約維持六、七年就轉為紅海,貿易商友人為了新台幣一元價差,轉向其他同業下單。感受到商場冷暖,賴慶華決心學售價高出台灣十倍的日本品牌做法,擺 脫代工價格宿命。

優勢一:品項多八萬多種,一次解決需求

製造者會有挖深一口井的專精思維,但從品牌角度,單一產品極難塑造品 牌,橫向擴展產品線勢在必行。

「電視機就是電視機,冰箱就冰箱,單一家電用品是完整功能,」手工具特性和一般產品不同,吳明哲解釋,單一產 品只是技工工作時,其中的一樣工具,一個螺絲起子不可能滿足所有手工具消費者需求,產品必須越多樣才能最大化客戶需求。

八萬多項產品,以金 統立初期技術為基礎,從套筒、扳手、螺絲起子到鉗類與剪類等各式手工具,產品品項居台灣同業之最,可說是手工具的精品百貨。

手工具核心關鍵 在於扭力、硬度、精準度等技術掌握,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許育瑞觀察,累積一定技術能耐後,先從技術重疊比重越高的類別延伸,隨經驗累積,產品線就 能越齊全,發揮讓客戶一次購足優勢。

優勢二:重品保檢驗設備完整,領先同業

「一個品牌的基礎叫品質,沒有品質就沒有品牌,」 為避免品質不佳衝擊品牌,吳明哲又懂得縱向挖深品保環節。

也因此,公司策略不在增加生產,而在增加檢驗設備。目前金統立約有近四十台各式檢 驗設備,共斥資近億元,「台灣手工具產業檢驗設備有我們這麼齊全的,還找不到。」吳明哲自傲的說。

累積成千上萬次製程改善的專業級套筒為 例,一般大陸同業使用壽命不到一萬次,金統立則可達四萬次。不只產品要檢驗,連包裝用的紙箱也要通過破壞實驗。

優勢三:速度快不必集單,一 件貨也能出

此外,每年至少編列三十萬元預算採購全球知名品牌產品的金統立,在使用比較之後,一旦發現自家產品壽命不如人,就立刻投入研發跟 進。

透過檢驗,更清楚掌握每道製程箇中技術細節,也讓它擁有整合供應鏈,快速接單反應的能耐。目前同業從下單到出貨,平均四十五天,金統立 則二十五天可出貨,時間縮短近一半,甚至「(客戶)一張訂單,可能有十幾頁A4,一、兩千個品項標號,最少量一件就可以出貨。」吳明哲透露。

許 育瑞觀察,不用累積一定數量才出貨的彈性供貨能耐,確實增加客戶下單誘因。 與代工業者拓展市場策略不同的是,為求品牌先行優勢,金統立多切入各界相對不重視的市場。

它除了是第一家進入歐洲和非洲的台灣手工具業者, 還曾在兩伊戰爭時期就搶進中東地區,目前是當地的工業級手工具領導品牌;有利也有弊,自有品牌極難打入的美國市場,就成了金統立海外版圖中最弱勢的布局。

下 一步,金統立要在三年內做到客戶不用下單,主動補貨的境界。如何讓內部庫存和供應商甚至客戶庫存連結,再添成長動能,是它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