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別被自媒體的情緒牽著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228/161554.shtml

別被自媒體的情緒牽著走
可能吧可能吧

別被自媒體的情緒牽著走

記者的核心功能:客觀地報道事實,如果報道出了偏差,確實是需要負責任的。

本文由可能吧(微信ID:knbknb)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Jason Ng。

這篇文章今晚有感而發,原來沒打算 4 個小時之內發兩篇文章,可能文章會得罪一些人,但有些話不吐不快。

16 年前,一位不是新聞工作者的長者語重心長地教育一個香港記者,「你們啊,不要聽風就是雨,將來報道上有偏差,你們要負責任」。這句話,雖然多年後被拿來調侃,卻道出了記者的核心功能:客觀地報道事實,如果報道出了偏差,確實是需要負責任的。

從博客開始,人人都有了發聲的渠道,那個時候就有人喊話「媒體已死」,專業的媒體至今還沒死,但經過微博、微信公眾號這兩代自媒體產品,人們的眼球已經很少放在專業媒體上了。

致賤人

致 low B

深度好文

看完哭了

幾億人看完沈默了

震驚!中國人在美國居然遭到如此欺淩

連馬雲都佩服

你的企業不成功是因為沒做好這件事,99%的人都不知道

XXX,你給我站住

真相讓人心疼

……

這種為了吸引眼球的文章每天充斥著朋友圈、今日頭條、各大非專業新聞網站。

為了 10 萬+,每個公眾號的編輯絞盡腦汁,想一個好標題,想一個包含情緒的好標題,並把情緒灑滿在整一篇文章里。

我們為什麽會轉發一篇文章?大多數時候,不是因為我們看了一篇文章獲取了什麽知識,大多數時候,獲取知識後我們做的都是收藏,而不是轉發。一般來說,轉發都是因為情緒被擊中。比如,一個人看了羅爾寫的《羅一笑,你給我站住》,是因為看完文章後感動,為了表達他們的「同情」,他們轉發了;比如,一個人轉發咪蒙的《致 low B》,是因為看了這篇文章後她特別開心,並覺得身邊全是傻逼和 low B;再比如,一個人轉發某遊戲公司聯合創始人妻子寫的老公被 CEO 踢掉的文章,是因為看完文章後他感受到憤怒,憤怒掩蓋了判斷,於是用轉發,甚至加上評語的轉發來表達心中的憤怒。

自媒體編輯們很熟悉這種套路,所以他們在寫文章時,都喜歡把情緒放大,本來一件不值得暴怒的小事,他可以在標題、內容、配圖上傳遞憤怒,並感染你;本來自己就是文章中說的 low B,她可以用文字技巧讓你覺得你是牛逼的,你身邊的人都是 low B;本來是舉著反華示威的橫幅拍照求得政治庇護換取綠卡,鳳姐團隊可以把這個真相隱藏,用勵誌的故事告訴你,我他媽的自小貧窮,通過個人努力,現在拿到了綠卡,在美國生活得很愉快。

而人們往往相信他們願意相信的,人們願意相信美好的勵誌故事,願意相信自己是厲害的身邊的人都不如自己,願意相信世界上有太多不正義的事,每件事都讓人憤憤不平。

有那麽多事讓人憤憤不平麽?有,但絕大多數不是那些 10 萬+文章里說的事,又或者有人說了,但在中國這個特別的國家被隱藏了。有那麽多勵誌故事麽?有,但絕大多數都在媒體的助推下被過度放大。

一個熟練的公眾號編輯,會像產品經理那樣,給他的讀者畫像。完成畫像後,他們會從畫像去推測某個事件,他的讀者可能會有什麽情緒,在寫文章時,就會故意放大這種情緒。很多時候,為了讓情緒的表達滴水不漏,會人為地刪除不利於放大情緒的線索。

作為一個讀者,沒有人會告訴你公眾號們會如此精細地去操作情緒。但這件事,你應該了解,並謹記。

可能吧也是個公眾號,我也算是個半個自媒體人,雖然我不太喜歡這個詞。我有沒有給讀者做畫像?有。我也曾經誤打誤撞地引導了讀者的情緒,比如去年春晚寫的《為什麽說支付寶腦子進了屎》。

正是有我們這種個人媒體的存在,正是在這種人人都可以發出聲音的時代,專業記者的存在顯得更有必要。

當我們憤怒地轉發那位聯合創始人妻子的文章時,我們看到的只是這位妻子一方的陳述,完整的事件真的像她表述的那樣麽?如果我們不加判斷地去閱讀,很容易走進作者引導的情緒里。

我不是說這位妻子說的不是客觀事實,也不是說我認定她「故意」引導情緒,而是當我沒了解一件事的全貌時,我一般不會做直接的判斷,因為我太熟悉自媒體的片面性。自媒體,尤其是個人公眾號,往往只能描述事件的一側,而不是全貌,如果為了提高轉發、為了加強情緒,往往即使他知道事件的全貌,也會傾向於只描述對自己有利的一側。

是,自媒體公眾號們都要蹭熱點,都要追求 10 萬+,商業是追逐利益的,這無可厚非。引導情緒,只不過是他們熟練的操作手段而已。這種手段並不是微信公眾號們的原創,早在 10 多年前,QQ 群里流行的「不轉不是中國人」早就給現在的自媒體人做了很好的案例教育:這種引導情緒的方式,在中國,是行得通且非常行得通。

不管我們多不喜歡看到那些滿帶著情緒的刷屏文章,他們依然會存在且數量會越來越多,不然,編輯們的 KPI 怎樣完成?

我不是想去評判這件事的好壞,我只希望:

專業記者能重新崛起。這個世界需要負責任的媒體,需要對事實做客觀陳述的媒體,他們與自媒體是互補的存在,自媒體理應不客觀,因為他們背後都是情緒化的人,人們也需要一些情緒化的聲音,但專業媒體背後的是機構,中國應該有更多的可值得信賴的新聞機構。當我們對一件事存疑時,可以在這些機構里找到客觀的事實陳述。

當我們閱讀一篇刷屏的文章時,或許可以適當抑制情緒,將文章中的客觀事實一點點列出,並在 Google 尋找更多相關事實,自己動腦去推導,看看是否能推導出和作者一樣的觀點,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走。

專業媒體其實也不一定客觀,比如川普上臺後,Fox 和 CNN ,前者從來沒有報道過川普的負面新聞,後者則沒怎麽過對川普有過好的評價。又比如知名《環球時報》,你懂的。的即使是專業媒體,他們也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和偏向,一個聰明讀者,他的做法依然是從這些媒體報道的內容里摘取客觀事實,自己去判斷。

另一方面,自媒體不需要對報道的真實性做保證,不像那位長者說的那樣,即使將來出了什麽偏差,他們不需要負責任。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閱讀自媒體的文章時,更應該保持獨立判斷。如果有一天,大多數人看自媒體的文章,像看《人民日報》那樣警惕的話,應該算是一種進步吧。

自媒體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3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