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長壽是每個人願望 但可能是經濟災難
1 :
GS(14)@2016-09-27 07:29:47【明報專訊】上周詳細討論過阿里的投資價值,不負所望,升至近110美元。上周亦提起Twitter可能是一個被收購對象,但猜不到上周五馬上跳升超過兩成,傳聞正在跟Google和Salesforce.com談判(並非騰訊)。
近期標普在高位徘徊,未能突破。反而納指仍能創新高。Amazon的表現最突出,已率先升穿800美元,主要動力來自AWS(雲計算服務),這亦是我更看好阿里的原因之一。
股市反覆 慢牛特徵
另外美國大選已進入最後階段。希拉里暫仍領先,但選情相當接近,今早的第一場辯論變得尤其重要。在此陰影下,雖不加息,標普仍難在11月大選前再創新高。同樣地,在深港通前,恒指亦未必能夠重上24000點。先需要多看一季的銀行及其他企業業績,確認周期復蘇的勢頭未變。記住,慢牛的特徵就是「慢」!
最近我最留意的一則新聞,跟投資和政治似乎沒甚關係(長遠非常有關),是一件慈善壯舉。朱克伯格和他太太Priscilla Chan宣布成立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打算在十年內捐贈最少30億美元,致力於在他們下一代的有生之年內(約至2100年),成功預防、根治或治療「所有疾病」!沒有寫錯,是所有疾病!
發布會的明星無疑是Priscilla。她先道出自己的感人和勵志身世,父母為越南華僑,因戰亂而變成難民。Priscilla是全家第一個上大學的,品學兼優,去了哈佛,現為兒科醫生。雖是超級富婆,但充滿愛心,仍堅持在醫院上班。
醫學進步 每年拉長人均壽命3月
他們指出現代醫學只有短短100年歷史,但進步神速,平均每年都能把平均壽命增加3個月。如繼續按此速度前進,到2100年,人類平均壽命將達100歲。Zuckerberg更樂觀認為可做得更好。
他們將集中資源在四大類疾病: 心臟病、癌症、神經科病和傳染病,佔了所有死亡原因的60%以上。策略上亦有點新意,具有濃厚的IT色彩。首要任務為建造一些新「工具」,如AI系統去分析腦結構、癌細胞基因、用nanobot晶片去監察血液流動等。亦鼓勵大規模的跨界別科研合作,更將無償分享成果。
從科學的角度看,人類的物理知識已到了quantum的層面,早已超越了醫學上所需的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所以科技的進步確有可能把很多疾病根治。矽谷其他巨頭如Oracle的Larry Ellison更坦白承認“he doesn't get death”,早已投資數億美元在長生不老研究。Google亦成立了Calico公司,專注研究衰老逆轉。Bill Gates非常支持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跟他自己的慈善基金理念接近,但就曾批評Google的目標非常自私。
不利生態進化 逼死經濟
對個人來說,莫說長生不老,延年益壽都是無任歡迎的。但從全人類的長期進化和生存競爭力的角度來看,長壽的好壞處頗具爭議性。整體來說,如生態環境穩定,長壽對繁殖更多後代有好處,但如真的趨向永生,將因資源有限而反把幼弱的後代逼死。如生態環境變化快速,長壽更變成壞事,無法快速進化,從而適應。
從經濟發展上看,長壽更非好事。社會老齡化,更會傾向推遲生育。除非基因改造令女性的更年期也推後,要不然出生率亦必下降。日本是最佳例子,無論安倍和黑田嘗試任何財政或貨幣刺激政策,都不奏效,已到了江郎才盡,藥石無靈的地步。如平均壽命真的升至100歲,人可能不死,但經濟肯定死梗!
中環資產持有Amazon、Facebook、Google、阿里巴巴及騰訊的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 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08&issue=2016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