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良﹕險資入市 部分利好已透支
1 :
GS(14)@2016-09-13 00:07:48【明報專訊】上周四,中國保監會公布《關於保險資金參與「滬港通」試點的監管口徑》文件,指出保險機構可以通過直接投資或委託投資管理人方法去投資「滬港通」試點股票。在市場氣氛近期熱熾的情况下,消息當然又可成為市場的一個助燃劑,讓市場的動力可以一再延續下去。
在市場氣氛旺盛時,筆者常提醒自己保留幾分清醒,在保險業資金在投資方面的運用中,由於保險公司面對負債(Liabilities)的特點以至嚴格的保險業規管,保險業整體投資都趨向穩健方向走,一般股票投資的佔比都不會特別高。從過去的數據看來,保險公司的股票投資都在整體投資10%上下浮動,有券商報告表示,在有關計劃中,即時可對應資金約1700億元人民幣,未來每年新增流入料約300億元人民幣,相對現有市場的規模,我相信這只可以起漣漪的作用,而且在這消息出現之前,從南下資金加速進場的情况來看,這個計劃的放寬亦已在不少人的預期當中,一部分升幅已提前透支了,大家不可不察。同時,筆者當然明白亦見識過強資金可以產生的威力,只不過,我們在坐順風車之餘,亦不能忘記當中的合理性。
各國央行出招 小心副作用
在資金驅動的市場,奇怪的現象不但在股票市場出現,亦會在其他金融投資工具上出現。在2007年金融危機中,金融體系要通過一系列的去槓桿化行動,如緊縮開支、債務重組和財富再分配,以達至經濟可以回到重新增長的階段,而為防經濟在以上過程中出現過分收縮的不可控後果,中央銀行利用更加寬鬆的貨幣供應,加上政府加大自身的投資去中和當中部分的衝擊,以幫助整體經濟早日回到正軌。
可是,這些措施並不是沒有副作用的,情况猶如生病吃藥一樣。首先,不同經濟體都以利率工具的手法去試圖刺激經濟,以不同地區10年國債的孳息率來看,經濟體如歐洲多國已下降至歷史新低,另外,如上周所述,全球房地產亦因而出現了前所未見的強勢,這情况會在那些特別關心未來購買力的地方最為顯著(如倫敦房價遠遠跑贏英國平均)。而且,在全球經濟仍未看到明顯改善之際,在不知不覺間,全球已有23.1%(以GDP總值)的地區在負利率中。
歐洲多國10年國債孳息率見新低
同一時間,在以往被視為高經濟風險的國家,如西班牙、愛爾蘭和意大利,她們在市場上亦出現了負孳息率的政府債(佔全球9萬億美元總值的6%),以這情况倒推來看,市場相信這些地區的投資風險比德國還低?!還是強資金的流通性已將市場價格推到了一個不合理的位置?
負孳息率這情况教不少的債市專家頭痛,到底買家是什麼原因願意賠錢也要購入這金額資產呢?它能否長期存在?萬一買家心意逆轉,債市下跌時又會否如戲院失火呢?值得深思!
安保投資亞洲區股票投資主管
[何國良 基金看世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499&issue=2016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