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陳景祥﹕「搞垮」數碼電台 是互聯網非政府

1 : GS(14)@2016-08-10 04:45:40

【明報專訊】政府在2011年發出數碼聲音廣播牌照,5年下來4家獲發牌照的機構中,鳳凰優悅率先在去年向政府交還牌照停播,到本周一香港數碼電台(DBC)步其後塵,也宣布停播,遣散113名員工,現在僅餘下營運的是新城電台,和非商業營運的香港電台。如果不計香港電台,三家持有數碼聲音廣播牌照的商業機構,有兩家都交還了牌照停止服務,數碼聲音廣播在本地的「試驗」應算是失敗收場了。

數碼聲音廣播「試驗」宣告失敗

數碼聲音廣播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業界內應有不少專家會提供分析,然而有評論指政府政策「不扶持」數碼電台,是導致其失敗主因,例如一方面發出數碼聲音廣播牌照,另一方面又容許現有FM頻道繼續經營;此外,政府也一直沒有協助司機安裝汽車數碼收音機……

事實上,經營數碼電台的公司獲發牌照時,都知道市場上仍有FM廣播,政府也表明兩者會並存,政府也從來沒有承諾會「協助」車主安裝數碼收音機,這些都是5年前發牌時的環境,不是後來才出現的新狀况,把它們說成是「政府失責」,似乎有欠說服力。

電台在各類型媒體之中,向來處於「邊緣」位置,排在電視、印刷媒體之後。世界上第一個廣播電台是位於匹茲堡的KDKA電台,在1920年啟播,當時尚未有其他電子媒體,電台廣播是最紅、覆蓋面最廣的媒體。過去的幾十年發展,電台廣播經歷了兩次真正的危機,一次是50年前的電視廣播,形象聲音俱備,很多人預計電台最終會「滅亡」!另一次是約20年前出現的互聯網,傳送方便,可容納多媒體並存,對電台的衝擊更甚。

政府無力改變媒體大潮流

然而,過去十年無論在媒體業發達的美國,還是人口眾多的印度,抑或小國如新加坡(電台受眾的規模跟電視接近),電台廣播都並不弱勢,反而在媒體市場維持着相當的份額(見網上評論——陸地:〈中國廣播業的現狀、挑戰與機遇〉)。在中國大陸,電台廣告佔媒體廣告收入的比例約3%,跟香港差不多,屬於偏低,但也反映了可增長的空間很大。

歸根究柢,媒體業不論電視、報紙、電台,都面臨顛覆性的大變,「變源」都是來自互聯網,即使政府提供什麼政策,也改變不了「變」的命運。寄望政府幫忙,不如想辦法在互聯網上找尋新機會。

[陳景祥 齊物論]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337&issue=201608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18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